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自然之书(动物的本能智慧和情感)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美)约翰·伯勒斯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者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他的文字让我们与动物、树木、岩石和花朵……联系在一起。书中,他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温暖的人间天堂。这本书文字风格清新,饱含浪漫的诗意及深沉的哲理。书中的描述没有过多的修饰却极具画面感,小动物们庸庸碌碌又充满个性,很有远见又轻率无比。读之,既能感受到动物的可爱与聪明,又能看到山水自然的壮丽,还能体悟到大自然母亲对我们的爱。作者将深邃的思想寓于通俗易懂的纯朴语言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究了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活中展示的本能、才智和情感。总之,阅读本书,既能了解动物的内心和本来面貌,又能感受到自然中无处不在的喜悦、美和启迪。 目录 01 充满野性的大自然 02 美和启迪 03 自然界中的冬天 04 一只会想家的公鸭子 05 动物能有多聪明? 06 动物是如何彼此交流的? 07 大自然的指令 08 动物们都知道些什么? 09 动物们与生俱来的智慧 10 动物们的感觉世界 11 动物们很多时候像个孩子 12 人类不是奇迹 13 如何读懂自然之书? 14 一些关于动物的趣事 序言 读者们会发现,本书的某些基调和精神和我之前的著 作大相径庭,特别是我对动物智力的看法。眼下看来,不 管是鸟类还是四足走兽,我都在它们身上充分发掘出了智 慧之光,我常常会认为自己对野生动物期望太高,让它们 拥有了自己并不具备的“智识”。这是自然爱好者常有的 倾向,他们喜欢将人类的特质强加给身边的野生动物,用 自己的性格和情绪来解读所有眼见之物。此事我从未有意 为之,至少没有故意误导读者,但后来有些自然作家正是 犯了这个错误,在他们笔下,野地和森林里常见的野生动 物的活动被夸大和扭曲了,甚至达到了荒唐的地步,这让 我心中五味杂陈。因此我开始用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起动 物生活和本能这个宏大的课题。 人性化低等动物的趋势愈演愈烈,所以我在1903年3月 的《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真假自然史》一文,对此发 出了最响亮的抗议。该文读者甚众,引起了广泛讨论,最 终在很多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大部分成果都健康向 上,但也有一些是负面的。出于显而易见的理由,本书没 有收纳该文,但我在书中呈上了所有脱胎于我内心思想和 探究成果的文章,而且基本是按照写作顺序排列,所以读 者或许能从中看出我是如何就这个问题不断深化自身思想 和观念的。我必须承认,现在我还是认为低等动物只表现 出了微弱的思考和反思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从感性知 觉中演化出思想的关键,在这方面只有犬类和猿类略显出 众,大象或许也是个例外。公众会想当然地以为某些动物 行为是出于理性,但它们都不过是本能在环境中产生的适 应和改变。动物凭借本能冲动和印象行事,而我们依靠思 想和观念。和我们的能力相比,我认为动物只是拥有知觉 、感觉记忆和记忆联想,仅此而已。没有这些感觉,它们 的生活就难以为继。 我深知本书有很多重复之处,而且很多章节的标题似 乎截然不同,但其中探讨的内容却有相似之处。 我小时候住在农场里,那时候大家会用手持连枷打谷 子。我们的规矩是在地上铺满一捆捆谷草,先从一边打一 遍,然后给它们翻个身,又从另外一边接着打,随后解开 它们再打一遍,接着把谷草翻个面打最后一遍。恐怕读者 们会觉得我在很多文章的写作中也是如此。我把同一堆谷 草打了一遍又一遍,但每次都换了一个角度,而且我相信 自己从中发现了更多真理的谷粒,让这番努力有所斩获。 希望本次讨论和深挖的结果不会减少读者们对动物的 喜爱,而是让你们更加热爱真实的动物。 1905年6月 导语 读者会发现,本书的某些基调和精神和我之前的著作大相径庭,特别是我对动物智力的看法。眼下看来,不管是鸟类还是四足走兽,我都在它们身上充分发掘出了智慧之光,我常常会认为自己对野生动物期望太高,让它们拥有了自己并不具备的“智识”。这是自然爱好者常有的倾向,他们喜欢将人类的特质强加给身边的野生动物,用自己的性格和情绪来解读所有眼见之物。此事我从未有意为之,至少没有故意误导读者,但后来有些自然作家正是犯了这个错误,在他们笔下,野地和森林里常见的野生动物的活动被夸大和扭曲了,甚至达到了荒唐的地步,这让我心中五味杂陈。因此我开始用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起动物生活和本能这个宏大的课题。 书评(媒体评论) 伯勒斯掌握了一种真正的艺术——那种不去刻意 追求、顺其自然的艺术。在成为作家之前,他首先是 个农夫。那便是他成功的真谛。 ——沃尔特·惠特曼 他帮助人们把自然研究当作一种时尚的追求,确 立了自然文学的写作标准。 ——拉尔夫·H.卢茨 一个带着双筒望远镜的诗人。一个更为友善的梭 罗。装束像农民,言谈像学者,一位熟读自然之书的 人。 ——爱德华·卡彭特 通过在其家乡卡茨基尔山脉一带的敏锐观察,在 爱默生和梭罗的影响下,他成为继两位超验主义大师 之后自然散文领域的伟大作家。 ——《牛津美国文学词典》 精彩页 最近我收到了至少半打来自加州学生的信件,内容都相当有趣,他们在信里请我解答鸟类有无心智这个问题。一位小女孩写道:“真希望您能回信告诉我鸟儿有没有心智。我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第一个知道答案的人”。我感觉自己有责任给这些孩子回信,告诉他们我们自己的见识还不足以判断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有几分心智,它们的确显示出了一定的认知,不过这种行为也可能只是源自本能(自然冲动),好比攀爬木杆的豆茎。但豆茎有时也会露出任性叛逆的反常模样,似乎是它们故意为之。在我那十几簇豆子苗里,每季都总有两三株不肯爬上木架,而是匍匐在地,游走于土豆或黄瓜的藤蔓之间。它们彻底背弃了自己种族的传统,成了不求上进的“流浪汉”。我把它们从地上拉起来,缠绕到木杆上,还用几根草绑住它们的茎干,但它们一般都不会乖乖留在杆子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要不然便是天生“反骨”。虽然这种问题在人类里比比皆是,但我还从没在野生动物中发现过如此异常。毫无疑问,豆子的难处是因为利马豆原产南美,而南半球的豆类似乎是从右到左缠绕木杆,方向和北半球相反。来到赤道北边之后,它们要花点时间才能学会从左到右的缠绕方式。而有些成员总是故态复萌,或者抛弃新生活,茫然地追寻旧日生活,失败之后就开始胡乱游荡。 我们生活在野外的邻居们到底拥有何种心智和判断力?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乌鸦和其他鸟类会抓住贝类飞到高空,再将它们扔到岩石上砸碎外壳,这种举动似乎和思考十分相似,或者说包含着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不过这有可能并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是鸟类祖先在饥饿中产生的习性。弗洛德(Froude)提到过自己在南非的见闻:某些鸟在大群迁移的蝗虫中飞翔,它们撕掉虫子的翅膀,让后者落在地上,以便从容地吞噬美餐。我们的小松鼠会在毛栗子壳裂开之前就咬掉整个果实,它们似乎知道毛刺壳落到地上之后就会很快干裂。要是给笼子里的淀熊不干净的食物,如在地上蹭过的面包或肉,那它们就会在进食之前先用水碗里的水洗掉污渍。《人类居所附近的野生动物》的作者说过:“不论有无需要,麝鼠都会清洗自己的食物。”如果浣熊只在有必要的时候清洗食物,而不是将它当作每次进食的惯例,那这个举动就有可能是判断后的结果;麝鼠亦然。但如果它们不论食物洁净与否都要洗刷一番,那清洗行为就更有可能是出于本能或天生习性,而且起源不明。 鸟兽可能会无意识地思考,但没有自我意识。这种能力似乎只存在于人类之中。只有人类具有无关私利的智慧,这份智慧并不是在自身安全和福社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而是根植于万千事物之中。低等动物的智力似乎都是由生存竞争所催生,很少会超越谨慎的层面。生存竞争越激烈,动物就越机敏。例如,豪猪可能是最愚蠢最缓慢的动物,它们不需要太多智慧,也不需要非常敏捷。它们可以用致命的铠甲对付天敌,还能爬到距离自己最近的铁杉树上,整个冬天都靠吃树皮过日子。臭鼬同样如此,天生的可怕武器让它们头脑迟钝。但想想时常遭到捕猎的狐狸和水獭,还有很受猎手欢迎的河狸,它们是多聪明啊!只要挨过枪子,那就连松鸡也能学会在空旷的地方螺旋飞行,好躲过子弹。 恐惧、爱好和饥饿是低等动物产生智慧的源泉,对人类来说当然也是如此。但人类走得更远,而动物仅止步于对安全、繁殖和食物的基本欲求。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