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血儒将郑洞国(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增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郑建邦//胡耀平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郑洞国是一位正统的军人。
——负责解放长春的解放军四野第一兵团司令肖
劲光晚年在回忆录中评价郑洞国将军
令祖为当代儒将,四十余年不见,积念至深,起
居时幸为致意,立人敬爱之忱一如往日也。
——1990年春,著名抗战将领、年迈的孙立人将
军函致本书作者、郑洞国将军长孙郑建邦
他在中国将领之间以谦逊知名,他从不邀功,听
任长官和同僚制定的游戏规则。他对部下很是慷慨,
放手让他们行事,总是替他们说话。
——郑洞国抗战时期随从参谋、著名历史学宋黄
仁宇评价当年的长官
后记
《铁血忠魂——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一书自
2010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不少读者朋友
的关注和喜爱,图书一经面世,很短时间内便售罄了,我
们也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读者朋友们的热情鼓励和相关评论

记得这本书出版不久,本书的作者之一郑建邦曾受邀
前往深圳出席了一次市民读书活动,与一百多位自发前来
的市民朋友围绕着本书主人公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
生活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展开了一次热烈、深入
的讨论,大家的真知灼见令我们受益匪浅,也激励我们继
续前行。
这些年来,在海内外朋友们的鼎力帮助下,我们又陆
续收集到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其中有些绝对是第
一次面世,而且具有着比较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这期间
,曾有出版社向我们表达过重版此书的意向,但团结出版
社梁光玉社长坚持由该社重版发行,并由他本人亲任此书
的责任编辑。我们有感于梁社长的一番诚意,同时亦觉得
团结出版社在编辑、出版中国近代历史书籍方面颇有成果
,亦有独到的眼光和经验,所以也就欣然从命了。为此,
从去年初起,我们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工作
了年余时间,在原书的基础上又充实、完善了一百余帧珍
贵的历史和相关文献影印照片,也增加了一些历史花絮等
文字内容,终于在今年上半年完稿付梓,这就是不久将奉
献给读者朋友们的《铁血儒将郑洞国》一书。
借此机会,我们要衷心感谢著名抗日将领曾泽生将军
之孙女曾学锋女士、潘裕昆将军之外孙晏欢先生、宋哲元
将军外孙唐德良先生,以及台湾黄埔军校研究会会长丘智
贤先生等为本书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相关资料,
也要诚挚感谢团结出版社和责任编辑梁光玉社长、俞方远
同志等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2017年6月8日
目录
重版序言
原版前言
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
第一章 投奔黄埔
第二章 东征北伐
第三章 长城抗战
第四章 抗日军兴
第五章 卷入东北内战
第六章 参加新中国建设
第七章 家庭生活
第八章 身后哀荣
郑洞国将军年谱
原版后记
重版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投奔黄埔
19031年1月13日(农历壬寅虎年腊月十五日)凌晨,湖南省石门县南岳乡(今为磨市镇)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有位名叫陈英教的中年孕妇即将临盆。
窗外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孕妇于阵痛迷蒙中,梦见一条身披鳞甲的蛟龙从老宅屋后的水井中凌空而起,直冲云霄。少顷,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一时风停雨歇,鸡鸣声声。产妇的丈夫郑定琼,有感于妻子产时梦蛟,便将“蛟儿”的乳名,赐予这个刚刚出生的幼子。
陈英教是位体弱多病的中年产妇,于产前的阵痛迷蒙中产生一些幻觉,原在情理之中。室外暴雨雷鸣,也属自然巧合。但是在这个偏僻闭塞的山村中,这件事从此便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直到今天,这个神话般的传说还在石门一带乡间流传。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被唤作“蛟儿”的婴儿,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中国抗日名将。
他,就是我们的祖父郑洞国。
石门属常德府管辖,地处湘西北山区,与今天闻名中外的张家界风景区相邻,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南岳乡位于美丽的商溪河畔,这条母亲河的河水清澈甘甜,远近闻名,素有“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之誉。(注:仙阳、渡水,皆为石门县境内的水系。)
商溪郑氏一族源远流长。
据《郑氏族系大典》记载,商溪始祖郑南琰公,“生于江西吉水大栗树郑门望族。宋末助文天祥起兵抗元,奉谕南来采木。及归,元兵入境,家乡陷落,遂怀南岳铜佛,携妻带子,卜居龙溪焉。(龙溪即今商溪——作者注)公乃湖南石门始祖”。
由于史料匮乏,以前我们对湖南石门商溪始祖郑南琰公并无更多了解,虽经多方探究,几无所获。近年来经江西吉安史志专家周小鹏先生等人深入考据,始知南琰公系唐代名士郑晶的后裔。
《永乐吉郑氏族谱》载云:“郑晶,字勉叔,隐居不仕。值朱泚、李希烈相继僭乱,解宦归。于唐德宗贞元乙丑(公元785年),相率由侯官人永泰,再迁莆田,居南湖十二丘祖坟侧,构湖山书房讲学,闽化开焉。尊为南湖先生。莆田之有郑,始于此。”
郑勗公之后郑淑,鸿学五经,唐荐不仕,游学于豫章之鄱阳郡葛阳县火田市,居历数载,复徙居吉安庐陵。郑淑公定居的梅坑梧茶树下,成为周边县乡郑姓的发源地,到北宋时期繁衍为永丰乐安吉水等地郑氏望族。
周小鹏先生等人考证,郑南琰公应系郑勗公第二十五世孙,郑淑公之后郑德宜公十五世孙,原籍地在吉水螺田塔坪上(原郑坪)。
周小鹏先生等人还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研,进一步考据,南宋末年(应是公元1275年正月),元兵大举南侵,文天祥奉诏在家乡江西吉安、赣州一带起兵抗元,郑南琰公作为吉水本地望族率众相随,成为丞相文天祥身边的将领,大概担任军器监一职,负责军队军需事宜。后来,南琰公奉谕率部回家乡吉水采伐树木,中途闻南宋已亡,文丞相兵败被俘,随后家乡亦遭蒙元军队践踏。为躲避元兵追杀,南琰公只好遣散部众,安排家人逃亡到当时渺无人烟的湘西北山区商溪南岳。自己则因是南宋将领身份,为躲避元兵四处通缉,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家乡吉水的龙泉禅寺剃度,穿上僧衣,怀揣佛像,手持寺院的“通关文牒”,一路辗转到商溪河上游芦竹湾一带,与家人会合并定居下来。由此推断,南琰公的名字,也是他逃亡到商溪后改的。这也就印证了为何至今在江西吉水的郑氏族谱上找不到他本人的踪迹,而南琰公定居商溪后,郑氏族谱虽注明源自江西吉水油榨滩大栗树,却语焉不详,南琰公以下几代人的生平也极简略,人明后家谱中家族记载方渐详尽。个中原因当是逃避当时蒙元政权对南方汉人极其残酷的血腥镇压,保护家族的生存安全。
从南琰公定居商溪以来,经过七百余年的生息繁衍,商溪郑氏一族枝繁叶茂,至今拥有五万余众,主要分布在湖南石门、桑植、慈利、临澧、常德县,和湖北监利、公安、松滋、荆门、五峰、恩施、巴东等地。
商溪郑氏历代先祖多有军功。明初,四世祖郑仁权公被朝廷敕封为“武略将军”“诏信校卫”,六世祖郑礼英公殉国沙场,以军功被敕封为“世袭武略将军”“龙溪隘百户长”。人清后,郑氏先祖更有多人被敕封为“千总”“百户长”,直至民初乃止。有清一代,商溪郑氏族人崇文尚武,尤重诗书礼乐,先后有进士三人,其中郑协吾公以科举人仕,官至省按察使。
商溪郑氏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体现在族人名讳的派行上。其派行属于昭穆系,可以前后交替使用。按族谱规定,派行版本是:南北思仁,义礼智信;元亨利贞,天道之常;文韬武略,定国安邦;家敦孝友,朝显忠良;书声丕振,世德允昌;圣明继美,作述贻芳;太和衍庆,万代发祥;瑞麟钟秀,彩凤炳章;承恩锡命,扬烈观光;纶音金玉,华治馨香;先献式焕,嗣祚延长;云蒸霞蔚,姬宗周梁;俊杰在位,序联君堂;政有条理,端肃纪纲;服畴缵绪,士宦农商;淳熙谨厚,富寿宁康。我们的曾祖郑定琼公,是定字辈,属于南琰公以来的第二十一代,祖父郑洞国公则是国字辈。
晚清末年,由于环境闭塞,再
导语
以爱国始,以爱国终,是郑洞国将军一生的夙愿,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本书力图在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真实、生动、客观地展示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不平凡一生的各个方面,希望能为今人及后代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
本书更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民族近现代奋斗史;在郑洞国漫长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中,经历了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也亲身见证了我们祖国从苦难危亡走向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
序言
郑建邦
值此《铁血儒将郑洞国》一书即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发行之际,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谨向广大读者朋
友们献上几句感言:
本书的主人公郑洞国将军,在上个世纪初的大革命时
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中声名赫
赫的高级将领,直到1948年在国共辽沈战役中放下武器,
退出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教育下,特别是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
,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完成了从爱国主义
者到社会主义者的转变,穷尽后半生的生命时光积极投身
于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以爱国始,以爱国终,是郑洞国将军一生的夙愿,也
是他一生的写照。
郑洞国将军的前半生,生活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
由于立志救国,郑洞国将军费尽了不少周折,是黄埔
军校历史上唯一一名用冒名顶替的方式考进去的学生。他
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身经百战,逐渐锤炼成一代名
将。由于国共政治斗争,他也几度卷入国共内战,直到
1948年秋在东北长春兵败卸甲。
放在中国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上看,郑洞国将军或许是
那时一个社会群体的缩影。作为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中国
军人,他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他
一生历经无数凶险战阵,与北洋军阀等新旧军阀血战过,
与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军队血战过,自己在国民党官场
中努力洁身自好,并为维系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竭尽忠
诚,最终却一败涂地了。严酷的现实让他认识到,严重背
离了孙中山先生遗教的国民党政权已经无可救药,自己的
祖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
现当年孙中山先生的宏愿,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
伟业。
“择善而固执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洞国
将军遵照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教诲,努力学习,认
真改造世界观。尽管我们的祖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道路上也经历了不少曲折,但他始终坚定如一。全身
心地跟着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祖国统
一大业贡献心力,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临终前,他对家人
表示:“我曾是个军人,对生死看得很淡。你们要好好生
活,不要为我难过。我现在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
没有看到国家统一。一旦国家实现了统一,国民革命就算
彻底成功了!”
“专儒将名逾五十载”。郑洞国将军自幼深受中国传
统文化熏陶,为人忠厚诚实,淡泊名利,无论在新旧社会
都有良好口碑。他当年的随从参谋、后来成为大历史学家
的黄仁宇先生在其回忆录《黄河青山》一书中曾这样形容
自己昔日的长官:“他(指郑洞国将军——作者注)在中
国将领之间以谦逊知名,他从不曾邀功,听任长官和同僚
制定游戏规则。他对部下很是慷慨,放手让他们行事,总
是替他们说话。”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将军以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对日作
战的辉煌战绩,颇受蒋介石青睐,曾有意委任他为侍从室
侍卫长。对这个国民党军队将领们趋之若鹜的职位,他却
坚辞不受。此前在国民党“六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候补
执委,也从不涉足国民党的官场政治和派系倾轧。负责解
放东北名城长春的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肖劲
光将军,晚年在回忆录中对他的评价是:“郑洞国是一位
正统的军人。”
据说辽沈战役期间,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
、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讨论长春解放事宜时,一致决
定力争和平解决。其中除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考虑,还
有一个原因就是“郑洞国为人老实,政治上不坏”。周恩
来同志为此还以黄埔师生之谊,专门给他写信,劝其起义
投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郑
洞国将军都能团结同志,顾全大局,蔚然有长者之风,深
受党内外同志的尊重和好评。特别是“文革”期间,他身
处逆境,却能顶住压力,坚拒为贺龙元帅和海军副参谋长
张思卿等同志的所谓“专案组”作伪证。他经历的这类事
例,当时几乎不胜枚举。郑洞国将军有个非常朴素的想法
,就是不管什么情况,也绝不诬陷好人!大凡经历过那段
人妖颠倒岁月的人们都知道,好人被诬陷恰恰是十年“文
革”的最突出的悲剧!在国家政治生活严重失序的时期,
要坚守住不诬陷好人这个做人的底线,的确也不是每个人
都能很容易做到的。郑洞国将军的为人,充分体现了一位
正直的爱国人士的高尚品格。
郑洞国将军去世后,党和政府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和肯
定。海峡对岸也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当时的两岸
关系情势下,这在台湾岛内还是一件十分罕见的事情。
的确,郑洞国将军不仅是位具有强烈忧国忧民思想意
识的爱国者,也是一位注重品格修身、讲求做人私德的仁
者。在中国近现代将星如云的黄埔军校师生中,他之所以
赢得人们的持续关注和尊敬,除了其在国民党军队中曾有
的显要地位和抗战中的赫赫战功,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
我们在本书中所努力做的,就是力图在20世纪中国波
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真实、生动、客观地展示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不平凡一生的各个方面,希望能为今人及后代
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倘能如此,则是我们最大的期许了

由于历史久远,本书中的一些图片效果有些模糊,但
鉴于这些历史资料的珍贵性,我们还是收录了,请读者朋
友们给予谅解。同时,限于我们的水平、能力,书中的缺
失、毛病肯定不少,也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是为序。
2017年6月10日于江西井冈山
内容推荐
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受到血与火的洗礼。1933年春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最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一批中国军队将领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身经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小百十战。特别是1943年,身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和副总指挥的郑洞国将军,与盟军将领史迪威、索尔登等一起,率部反攻缅甸,横刀国门,大振国威。十四年抗战,郑洞国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以赫赫战功跻身为一代中国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是一位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正直军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思想局限,他在痛苦和彷徨中,与曾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并肩战斗过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这次重要抉择,使他从此获得政治上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洞国将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直至生命终结。
本书生动、真实地向世人展现了郑洞国这位出身黄埔的抗日名将的多彩人生,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3: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