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网络心理学(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行为设计真相)(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爱尔兰)玛丽·艾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五十度灰》如何利用恋物心理,成为全球仅次于《圣经》的畅销读物?
为什么相对于亲朋好友,你更愿意向网络陌生人敞开心扉?
上网时总感觉时间飞逝,原来是网络的时间扭曲效应?
网络游戏中埋伏了哪些“上瘾”机关,暗中操控着你的行为?
为什么科技越发达,我们就越怕死?
……
网络空间是一个巨大的兔子洞,里面集合了新奇、刺激、喜悦、痛苦、不安等各种元素。在日复一日的冒险中,无论是我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还是外在的行为模式,都已经潜移默化地被改变了。
玛丽·艾肯著的《网络心理学》一书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为你揭开网络时代无处不在的隐形行为设计开关。通过阅读本书,你就会明白,虚拟恋爱、网络霸凌、电子上瘾、极度自恋、网络焦虑……这些现象为什么越来越普遍地发生在我们身上,以及怎样才能在网络时代保持清醒,保护自己不被操控。
作者简介
玛丽·艾肯博士,著名刑事科学法医心理学家,网络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主任、欧洲刑警组织顾问,曾与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联邦调查局(F.B.I.)和白宫下设的多个全球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培训的研修班。她研究的领域包括网络安全、有组织网络犯罪、网络跟踪、技术辅助贩卖人口、网上儿童权利等。她还是海牙司法门户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成员,致力于国际和平、正义和安全事业。她的突破性研究激发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剧《CSI:网络犯罪调查》的播出。
目录
序 人类与技术的碰撞
第一章 恋物癖的常态化
第二章 目的就是让你上瘾
第三章 网络婴儿
第四章 弗兰肯斯坦和小女孩
第五章 青少年、猴子和镜子
第六章 网络时代的爱情
第七章 网络健康焦虑症与疑病症
第八章 黑暗空间:深层网络
第九章 网络心理学研究前沿
术语表
序言
人类与技术的碰撞
众所周知,南洛杉矶是一座黑帮肆虐、犯罪率高
、贫穷破败的城市,而且20年前还发生过一起残暴血
腥的种族骚乱。清晨4点45分,我坐在南洛杉矶警察
局警务简报室里冰冷坚硬的长椅上,倚靠着混凝土墙
。我做得最不明智的事情是,连续几个小时粒米未进
。在饥饿、时差和逮捕行动的三重作用下,我的胃在
翻江倒海。
为了将美国最大的人口贩卖分子,而且是加州的
“头号通缉犯”绳之以法,洛杉矶警察局警长安德里
亚·格罗斯曼(Andrea Grossman)在行动部署会上,
向特别行动队介绍如何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实施
抓捕。为了完成此次行动,从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
局、儿童网络犯罪行动处(ICAC)、加州州立警察局和
洛杉矶警察局抽调了40名身经百战的警员。虽然我也
是特别行动队的一员,不过我并没有带枪,因为只有
宣誓就职的警员才允许携带枪支。
在我的家乡爱尔兰,现在正值春天。春雨带来的
潮湿,让天空灰蒙蒙的。我有些怀念都柏林舒适的办
公室、图书馆、台式电脑以及宁静的学术生活,因为
最近,我的生活不再宁静。在过去的10年里,我作为
刑事科学网络心理学家,曾经到世界各地,与该领域
的其他专家一起开展学术研究,协助执法部门开展工
作,出席各种会议。我做过的发言和演讲、参加的研
讨会和专题讨论会多达好几百场。网络心理学是一门
新近出现的学科,对该学科感兴趣的人正在逐年增加
,而我们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我想工作在第一线
的网络心理学研究者不仅有紧迫感,还有一种失控感
。随着生活的改变,人们的行为也在不断演变。作为
网络行为科学家,我认为原因在于,在网络世界,通
过技术进行交流有别于面对面的现实生活中的交流。
由于变化如此迅猛,人们难以区分哪些是昙花一
现的潮流,哪些是嬗变中的行为,哪些是被人们广泛
接受的社会规范。为了化繁为简,在本书中,我将用
“现实生活”或“现实世界”来指代面对面的现实生
活,以区别网络世界,虽然我知道发生在网络世界的
一切与其他的事情一样,都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
生活中。在网络上创建的新规范可能会迁移到现实生
活中,所以在虚拟世界发生的事情将会影响现实世界
;反之亦然。
每当有人让我谈论自己的工作时,我都会首先介
绍网络心理学的正式定义。网络心理学“研究的是新
兴技术对人类行为产生的影响”。这些技术不仅包括
在线技术,也包括离线技术。“网络”一词实际上涵
盖与数字和技术相关的任何事物,从蓝牙技术到无人
驾驶汽车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我研究的是人与技
术、数字媒体之间的交互,人与手机、网络设备、游
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力提升之间的交互。从
人与手机,到人与机械人之间的所有交互都包括在内
。不过我的研究重点是网络心理学。只要是与“技术
”相关的,而且可能会影响或改变人类行为的,我都
想研究研究,并且思考其原因。
时间稍纵即逝,再加上我的工作总是需要与技术
赛跑,这些因素就成了研究社会现象的我们必须面临
的巨大挑战。随着生活中的技术、人们的行为和社会
的不断变化,作为科学家,我们该如何与时俱进?只
有沿着时间的长河,研究人类的行为,才能得出科学
的结论。只有这样的纵向研究,才称得上是好的研究
。不过,这样的研究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
而且需要经历技术上的多次更新换代。根据我的观察
,在社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环境中,在很短的时间内
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新规范。我把这个过程称为网络社
会化。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无所事事,
坐等答案。
好消息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心理学
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起来了,而且记录翔实,广
为人知。匿名上网,或感官匿名的影响就是其中一个
例子。它相当于现代的超级英雄隐身术。因为匿名的
影响力不可低估,有好几个有趣的跨学科研究都以匿
名性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匿名性还会带来在线去抑
制化,这是产生其他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曾经
做过一系列不同的研究,包括有组织网络犯罪,甚至
包括网络健康焦虑症——在网上查询健康信息会加剧
自身健康的焦虑感。此外,根据我的长期观察,在网
络效应的作用下,人们的行为常常被迅速放大。我认
为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预测,这就是21世
纪的E=mc2。
……
思考人的因素
在序的开始部分我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互联网
虽然有别于所谓的现实世界,但并不意味着网络世界
没有真正发生任何事情。从人类行为的角度来看,网
络上发生的事情有点像流感病毒或埃博拉病毒。一旦
网络空间的行为发生变化,由于参与的人数太多,这
些变化会在现实世界中成倍增长,进而成为日常生活
的一种规范。我把这个现象称为网络迁移。这就意味
着,在线体验和环境的影响不但深远,而且在不断发
展。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会影响到我们所有人。
我在本科阶段学的是心理学。那时我们常说,这
门学科的问题是,一直以来只涉及“小白鼠和大学生
量表”。那时的技术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一直以来,
仅涉及数据、设备和技术专家。而现在,是时候把研
究重点放到社会和技术的影响上了。这些学科领域的
发展将如何改变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到了该认真思
考我们这些笨拙的现代人的时候了。与手机的键盘相
比,现代人的拇指太大。对于可穿戴技术设计来说,
现代人的身形显得太笨拙。而且现代人的记忆力太差
,连几个十位数的密码都记不住。换句话说,是时候
该认真思考一下人类本身的因素了。有时,由于我们
对技术过于热衷,所以无法全面地认清形势。
在人类迁徙到网络空间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我们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极其重要。我们要像旅行家去冒
险那样做细心的准备,千万不要在还没有确认我们的
旅程所需物品是否带齐的情况下匆忙出门。几个世纪
以来,在人类方方面面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一
直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保障。由于它们对于我们
的生存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在旅途中失去或放弃它们
,将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网络心理学可以
帮助我们洞悉人类与技术的结合部分,这就是这门学
科存在的价值,也是我对这本书寄予的期望。
导语
互联网对于人类心理以及行为的操控,是当下讨论的一个热点,也比较容易激起读者兴趣。
《网络心理学(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行为设计真相)(精)》所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从恋物癖到婴儿、青少年的成长发育,从自拍修图到网络健康焦虑,再到深网的危险,互联网对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本书几乎都涉及到了,而且案例本身通俗易懂,非常适于阅读。
作者在相关领域的权威以及大咖推荐:网络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本书作者玛丽·艾肯是相关权威,其研究更是启发了《犯罪现场调查:网络》的播出。同时,这本书也得到了《魔鬼经济学》作者、《华盛顿邮报》的一致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网络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进行的最大的社会实验
。玛丽·艾肯对其危险性进行了一场令人深感不安的
、彻底的、紧迫的调查。
——鲍勃·伍德沃德,普利策奖得主,“水门事
件”报道记者
玛丽·艾肯撰写了一本伟大而重要的书,它指出
了前进的方向,从而让我们的在线体验不会超出我们
的常识。这是这个时代必须阅读的书。
——史蒂芬·列维特,《魔鬼经济学》作者
精彩页
技术一直在影响和塑造人类的行为,但在我看来,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是以往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即使你不是网络行为专家,也能注意到,网络空间似乎具有某种魔力,可以驱使人们去冒更大的风险。
人们误以为,网络环境比现实生活更安全,在网上与他人联系比面对面接触的风险更小。但是,我们的直觉只在现实世界接受过训练和打磨,一旦失去现实世界提供的线索和其他细微的信息,例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实际空间,我们将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时,并不是面对面地进行,而是匿名交流,或者更重要的是,我们觉得没有人知道我们叫什么名字。正如本书序中指出的那样,在网上,我们觉得非常自由、勇气十足。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之所以能够抛开束缚,行为举止像个“醉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网络环境就像酒精一样,会影响人的判断力,让人变得更加冲动。于是,在网络空间这个随意、匿名,以及没有距离感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出现了去抑制化现象。
通过自拍照、色情信息这种不断变化的求爱仪式,以及在社交网站上轻浮的调情,网络空间的特征可见一斑。在网上,我们可以毫无顾忌、胆大包天、直截了当。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可能会展现自己的常识、理性和克制,而进入网络空间后,这些素养都被抛弃了。为什么?
在网络心理学中,学者用在线去抑制效应来解释这种胆大包天的行为。约翰-舒勒是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现在,这个概念不仅被人频繁引用,而且被该领域的学者所接受。后来,又出现了另外一种解释——在线升级。对此,我曾经有过研究,并且撰写过相关文章。我使用这个概念,解释问题行为在网上是如何放大或扩大的。从利用令人愤怒的邮件、骂人的短信、攻击性的帖子进行超级恶心的互骂,到挑衅性的评论,无所不包。
这并不是说技术对我们有危害,或者在本质上起负面作用。不过,如果我们不了解技术的影响,就一定会出问题。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网络空间究竟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还一直以为网络空间和其他地方一样没什么区别。那些容易冲动或行事鲁莽的人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不过,由于在线升级效应,任何人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一些新行为和新规范。
在后面的网络爱情一章里,我将介绍与陌生人在网上相识、交朋友、形成社区、发展重要人际关系的一些新方法。在本章,我将探讨技术对一小部分人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有恋物癖的人或有性欲倒错(非典型性行为的一种)障碍的人。为什么会对这些特定的在线人群如此关注?因为通过研究技术对边缘行为或异常行为的极端影响,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网络环境对我们所有人的影响。作为刑事科学网络心理学家,我曾经见证过无数起这样的案例。只要技术与某种潜在的倾向或某种行为趋势相结合,就会使该行为放大或扩大。
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极大痛苦的行为趋势和缺陷将会在网络上引发更多的冲突。任何行为都是如此。
如果这些行为趋势没有破坏力或没有风险,它的影响可能是良性的。比如,如果有人喜欢浏览在线园艺论坛,这一行为并不会带来自我毁灭。但是,一旦许多冒险行为转移到了网上,风险就会变得更大,特别是一些病态行为和犯罪行为。为了便于理解,我举个例子。现实世界中的跟踪狂人在某个时间通常只能关注一个受害者,但在技术的帮助下,网络跟踪狂人可以同时追踪多名受害者。网络跟踪被认为是现实世界犯罪行为的进化版本。网络空间成为变态行为的温床。现实世界的行为一旦迁移进去后,就会被迅速放大。有时,这种迅速放大还会对现实世界带来严重的影响。
汽车摇摆案件
乔丹·哈斯金斯(Jordan Haskins)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想为自己的家乡——密歇根州人烟稀少的萨吉诺县,做点贡献。23岁的他,肤色白皙,棱角分明。在自我介绍中,他说自己“反对堕胎、反对节育、倡导自由和信仰”。虽然在2014年夏天,他还只是马拉纳塔浸会大学的一名学生,却宣布要参加密歇根州第95区的众议员竞选。在竞选网站的照片上,他露出了最美的微笑。在他身后的背景中,飘扬着美国国旗,摆放着一本褐色的《独立宣言》、三个象征耶稣受难的黑边十字架艺术品。
这位共和党候选人说,因为喜欢历史、哲学、宗教和政治,所以决定竞选从政,回馈社会。他意识到自己有从政的天赋。
“我发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他说,“自己的激情所在。”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