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智慧社会环境下个人信息是战略资源,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使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面临新的严重威胁。皮勇,王肃之著的《智慧社会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以平衡保障发展智慧社会和保护个人信息两方面利益为基本立场,从理论、刑法立法与司法层面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司法和立法建议。 作者认为,应基于识别性与法益关联性构建刑法中的个人信息概念,在对个人信息法益类型化、层次化的基础上,针对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予以全面、系统的刑法规制,构建合理完善的立法体系与有效的司法操作机制。 全书首先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面临的威胁以及各国立法的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刑事立法现状。其次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法益,并研究刑法中的个人信息及其范围。继而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的危害行为,及相关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的发展历程。最后对大数据环境下我国保护个人信息的刑法立法提出了完善建议并进行论证。 目录 第一章 智慧社会环境下个人信息及其法律保护概述 第一节 智慧社会与个人信息概述 一、智慧社会环境下的信息 二、智慧社会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及其面临的新威胁 第二节 智慧社会环境下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 一、智慧社会环境下我国个人信息非刑事法律保护现状 二、智慧社会环境下我国个人信息刑事法律保护现状 第三节 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保护个人信息立法概述 一、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保护个人信息立法概况 二、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保护个人信息立法的特点 第二章 刑法保护的个人信息法益 第一节 智慧社会环境下个人信息法益概述 一、智慧社会环境下个人信息法益的发展 二、关于个人信息法益的观点评析 三、刑法保护的个人信息法益的性质 第二节 独立保护与附属保护的个人信息法益 一、独立保护的个人信息法益 二、附属保护的个人信息法益 第三节 个体性与公共性的个人信息法益 一、公共性的个人信息法益 二、个体性的个人信息法益 第三章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对象 第一节 刑法意义上个人信息的内涵 一、刑法意义上个人信息的界定 二、作为犯罪对象的个人信息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一、个人信息的特征 二、个人信息的分类 三、个人信息范围相关问题 第三节 个人信息的类型 一、个人信息的类型化 二、关键个人信息 三、重要个人信息 四、普通个人信息 第四章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危害行为 第一节 智慧社会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行为概述 一、智慧社会环境下的侵犯个人信息行为 二、侵犯个人信息行为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一、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行为概述 二、窃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三、间接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四、形式上合法地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第三节 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 一、非法提供个人信息行为概述 二、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 三、其他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 第四节 非法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一、非法利用个人信息行为概述 二、下游犯罪中的非法利用个人信息行为 三、下游犯罪以外的非法利用个人信息行为 第五章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第一节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适用概述 一、智慧社会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司法适用现状 二、智慧社会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司法适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认定 一、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认定 二、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与下游犯罪的竞合 第三节 严重情节的认定 一、情节要件的评价因素 二、情节要件的数量评价因素 第四节 刑罚适用的均衡 一、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内部刑罚均衡 二、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刑罚均衡 第六章 智慧社会环境下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立法建议 第一节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立法思路 一、立法理念: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流动自由两方面需要 二、立法体系:以法益保护为指引构建全面的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立法 三、立法衔接: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协调 第二节 完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一、调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犯罪体系中的位置 二、增设非法利用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第三节 协调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关规定 一、协调刑法与行政法的规定 二、协调刑法与民法的规定 结语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条款 附录二 我国非刑事立法中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条款 附录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中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条款 附录四 司法解释中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条款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