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唯美至上-圣天阁中国艺术家之最丛书》的第四本书。书中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您介绍了我国名气最大的六位女油画家:巴荒、阎平、徐晓燕、申玲、喻红、夏俊娜。这些名家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最成功的作品是什么?最失败的作品是什么?艺术上奉行的最高准则是什么?等等问题,本书都会一一做出解答。本书作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力图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每位画家独特的内在气质和艺术追求。书中还配有每位画家大量的生活照、工作照以及代表作的图片。为您全面了解这些当代绘画艺术大家提供了多个视角。
一样的问题,不一样的答案,最真实的记录!
中国实力派艺术家的喜怒哀乐是什么,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他们艺术上奉行的最高准则是什么,他们最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什么,他们最崇拜的艺术家是谁,他们自认为最成功的作品是哪一幅,最失败的又是哪一幅,在这些作品背后,有着怎样或生动或曲折的故事,在他们最亲近的家人眼里,他们是怎样的形象?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又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些极少出现在正统的美术史中的内容,又何尝不是读者感兴趣的呢?《唯美至-圣天阁中国艺术家之最从书》将为你一一解答这些问题。该套从一书共计21本,准备对100位中国较有影响的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大师进行深入采访,真实记录他们的心声,反映这个时代艺术家的整体风貌。
艺术如何从师法自然起步变成心灵创造的?这和成长的经历和心灵的感应相关。童年时代与泥土和自然的亲近,母亲所教给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予我了一颗容易被感动的敬畏之心。日落日升、潮起潮落,春夏秋冬万物的复苏、生命的轮回,死亡与新生、苦难与喜悦、辉煌与毁灭,牵动着我的神经。在成为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前,浸润在自然中漫长的独自摸索和求师中磕磕绊绊的旅程,以及早年父亲带我跨中国十一个省市的长途旅行,阅读大山名川,见识古今名士,是我发现自我的旅程和艺术成长的重要养分。
在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学美术后,赶上1980年恢复“文革”后的全国美展,我把对大海的诗意感受和对时空流逝的哲学思考注入绘画,完成了我主观设色的油画处女作,《流》有幸成为学院里唯一一件被全国青年美展接受的画,也成为当年在京各艺术学院里唯一一件得奖和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油画。今天看它觉得幼稚和表面,但在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主体和“政治标准第一”的年代,它的立意和唯美取向却是我个人无意中的突破。当年中国美协举办盛大油画座谈会,全国油画获奖者聚会北京,我是幸运的,同早年和当年一些实力远胜于我的画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会后北京美协主动吸收我为会员。
对艺术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表达,却并非是可以通过学院的教学来获得的。曾经非油画不可的我,前前后后命运让我做了不少旁类的艺术创作,绘画、美术设计、写作和摄影、放飞心灵的游历,每件事都做得认真和投入,一切创作的经历和生活的磨砺既成为我绘画也成为我任何其他艺术创作的养分。说不清这十余年来,我投入对~些文化课题的写作和梳理,大大改变了我油画创作的时间表,这里有多少分是为自然、为宗教、为历史、为生命体验所驱使?有多少分是为表达心灵的酣畅淋漓所诱惑?又有多少分是出于对当下流行之风的逃离? P25
本书为您介绍的是我国名气最大的六位女油画家:巴荒、阎平、徐晓燕、申玲、喻红、夏俊娜。虽然名气未必就等于实力。画家的作品好坏光我说不行,还得读者自己用眼睛去判断。我想说的就是她们无论从做画到做人,似乎比男画家们更深情一些,更“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丰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作为名作家和名画家的巴荒,无疑是一个最纯粹的自然主义者,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只要哪里能使她醉倒,她就在哪里沉迷。而读她的书,有时你会感觉有一幅幅画在眼前浮现。而看她的画,你会感觉不止是视觉上的享受,而是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用文字诉说。巴荒是第一个走过、写过、拍过、画过西藏的女人。面对这样的女人,无论她成功与否,我们都需要向她行注目礼了。而何况她又是那么的成功。
“一切众生都从自然的乳房上吮吸欢乐;大家都尾随蓿她的芳踪,不论何人,不分善恶。”阎平用她灵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有关生命欢乐的图画,看她的画时时有春暖花开,大地复苏的感觉。
“为什么眼中泪水常含?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不少评论家认为,徐晓燕的大地风景好像是成熟男画家的心血力作。而我眼中徐晓燕的作品还是充满女性的温情脉脉。虽然她描绘的大地也一样钢筋铁骨,血脉贲张。但那大地似乎更像男人的胸膛,让女人在那胸膛里无尽的缠绵。而她的怒放系列更像生命之花盛开时的景象。
“爱让我感动,可以泪珠涟涟。爱让我狂野,可以激情万丈。爱让我平静,可以独自忧伤。”这是申玲自己写的诗。申玲的画不但充满意趣,而其从一个“假小子”成长为一个至情至爱女人的经历更是引人入胜。作为女人和妻子,她对家居生活和夫妻生活的迷恋,不但溢于言表,而且浸染画布。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干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口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喻红的画和李清照的诗一样,既记录生命的历程,更记录思想的历程。她用那双美丽的眼睛发现生命中的美好,再用心爱的画笔描绘出来。而当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候,恐怕任何人都难以拒绝。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看夏俊娜的画就好像在读戴望舒的《雨巷》,朦朦胧胧、模模糊糊、隐隐约约。而有一种美却在内心深处悄悄地生根发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油画家中,夏俊娜是公认的翘楚。如果再过一二十年,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是位女性的话,那请你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就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注视一颗巨星的升起吧。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还要感谢天津杨柳青画社为该书所付出的劳动,北京圣天阁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对该书的大力支持。
最后需要注明的是本书以采访画家年龄长幼为序,所采访画家排名不分先后。
本书作者李放
干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