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昆仑钱钟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田禾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田禾,喜文字,好旅游,爱拍摄。喜欢一切精彩诡异故事,好读史,对名人典故极感兴趣。携一台单反游走于全国各地,以千行字剖析世间百态,以万卷书品人性哲学,以所见所闻书写乱世浮华,记录世间万物。
后记
人间再无钱钟书
钱钟书去世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
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赶来慰问。杨绛向李铁映院长
说:“钱钟书曾经交代,后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
别,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希望领导能够同意。
”当晚,杨绛接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电话:“杨绛
同志,我非常佩服你们。你们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中央同意不举行仪式。”
第二天,新华社发布通告:
“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于1998年12月19
日上午7时38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钱先生的后事一切从简。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
,遗体由二三亲人送别,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
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
江泽民总书记在12月19日晚,钱钟书先生逝世
不久,亲自给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钟书
的逝世表示哀悼,希望杨绛先生保重身体。杨绛先
生表示感谢。
在钱钟书先生住院和病重期间,江泽民总书记
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直惦记着钱钟书先生,多次
向有关方面问及钱钟书先生的近况。李瑞环、李岚
清、李铁映、荣毅仁、王兆国、胡绳等领导同志,
也曾多次前去探望并打电话表示慰问……”
通告后面还详细介绍了钱钟书的生平和主要著
作,总共一千多字。当时,国内外很多媒体都转发
了新华社的这篇通稿。很快,钱钟书逝世的消息在
海外华人的一些报刊上开始登载。在法国,时任总
统的希拉克特意给杨绛发来吊唁信(见本书第三章
第五节),以此向钱钟书的逝世表示哀悼。美国《
世界日报》随后发表社论《认为回忆靠不住,(围城
)作者不留回忆录》,悼念这位一生不慕名利的国学
大师。社论中还专门提到钱钟书在世时接受香港《
明报月刊》总编采访说的一段著名的话。当时,很
多人公认《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钱钟书非常
幽默地回答:
“……哪里是什么‘代表作’,又不是‘人大
代表’。过去写的东西,只能说代表过去的那个水
平,现在自己并不满意,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写。
在谈到是否要写回忆录时,钱钟书说一个作家不是
一只狗,一只狗屙了屎,撒了尿之后,走回头时会
找自己留下的痕迹闻一闻,至少他不想那么做;回
忆是最靠不住的,一个人在创作时的想象往往是贫
薄得可怜,到了回忆的时候,想象力却常常丰富离
奇得惊人……”
台湾《联合报》发表悼文《清华狂才子,当代
一鸿儒》来纪念钱钟书这位接触的学者,给予钱钟
书很高的评价。悼文中这样说:
“他是中外记者公认的当代中国名人中最难见
的一位。不仅记者,对各界名流他也多敬而拒之。
对于‘钱学’的兴起,钱钟书始终持反对态度。他
对人表态说: ‘我是不喜欢这类东西的人,没想
到自己成为组织学会的借口,真是人生的讽刺。人
生的讽刺的免不了的,只希望缓刑到人死以后。’
这就是钱钟书!‘人为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12月21日,在杨绛的授意下,北京医院在上午8
点30分对钱钟书遗体实施了解剖,在取得相关的医
学数据之后,随后对遗体进行了缝合。11点之后,
钱钟书遗体安放在北京医院的告别室里准备入殓。
接下来,钱钟书遗体穿上杨绛之前为他亲手编织的
毛衣裤,随后罩上钱钟书晚年最喜欢的黑色昵子大
衣。杨绛还特意将贝雷帽戴在钱钟书头上。经过化
妆师整容之后,钱钟书仿佛安静地躺在玻璃钢棺椁
里睡着了一样。按照钱钟书生前的遗愿,旁边没有
鲜花,没有挽联,也没有播放哀乐。值得一提的是
,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还是不顾杨绛的反对,将几盆
松柏摆放在钱钟书棺椁旁边。就这样,这位国学大
师平静地安息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
中午,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了下来,似乎在为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送行。杨绛严格遵守钱钟书的
生前遗愿,谢绝了众多亲友要护送灵柩的好意,只
留下几名亲友。随后,杨绛在旁人的搀扶下来到了
临时送别室,将一束雪白中有一朵淡紫色的、名字
为“勿忘我”的花束放在钱钟书遗体上。杨绛没有
落泪,随后走出告别室坐在一旁沉思。这时候,中
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赶来为
钱钟书送行,杨绛对此深表谢意。
下午1点半,四位殡仪馆工人把钱钟书遗体从告
别室里抬了出来,随后放进了灵车。这时候,女护
工递给杨绛一袋雪白色的月季花瓣,杨绛接过来将
白色花瓣小心翼翼地洒在灵车四周。接下来,杨绛
和几位亲友、医生上了灵车。参加送别的人员还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任院长胡绳、时任副院长王忍之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白克明等人。
2点半,钱钟书的灵柩送到八宝山公墓。在遗体
火化前,送别的亲友只有几名,的确像钱钟书遗愿
里所说的那样。杨绛默默地来到钱钟书棺椁前,默
默地注视着躺在里面的钱钟书的遗容。遗体快要进
火化炉时,杨绛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揭开了钱钟书遗
体上的白色罩单,然后伸手取下钱钟书的眼镜,再
一次凝视了这位陪伴自己生活半个多世纪的人。随
后,杨绛对前来送别钱钟书的亲友说:“……八十
八高龄,最后没有痛苦地去世,应该是喜丧……”
4点半,杨
目录
第一章 聪慧的少年才子
丰厚文化底蕴的家庭
小说与游戏
从小学到中学
第二章 在清华大学
过人的国学和英语造诣
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钱钟书
博览群书写书评
夫妻缘
第三章 到欧洲去留学
出国留学的准备
在牛津大学(上)
在牛津大学(中)
在牛津大学(下)
在巴黎
第四章 抗战岁月中的“围城”
在西南联合大学
在蓝田师范学院
困居上海搞创作
《谈艺录》
《围城》
第五章 英姿勃发正当年
回到清华大学
参加《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
在文学研究所
《宋诗选注》
在学部
第六章 创作《管锥编》
“牛鬼蛇神”
在河南干校
辗转在北京
“斯是陋室”
《管锥编》
第七章 夕阳无限好
乔迁三里河新居
出国访问
淡泊名利
晚年著作亦颇丰
夕阳情深
结语:人间再无钱钟书
精彩页
丰厚文化底蕴的家庭
钱钟书是江苏无锡人,故居在无锡的一条非常宁静的小巷子里。巷子原名叫做“七尺场”,现在已经改称为“新街巷”了。走进那条巷子,就会看到标有“30号”门牌的一幢江南常见的具有传统风格的旧式民居,左右墙角还留存着花岗岩界石,上面阴刻着“钱绳武堂”四个红字。钱钟书的祖父钱福炯在1923年修建了这所宅院,因为院子里有一棵盛开的梅花树,所以又称作“梅花书屋”。1910年11月21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国学大师钱钟书就出生在这家书香门第。
值得一提的是,在无锡还有个钱家大院,但这不是钱钟书的祖宅,而是另外一家钱姓宅院。钱钟书祖父也是无锡一带的地方乡绅。这两家钱姓是否有血缘关系?旁人不得而知。不过,从中可以看出钱姓家族在无锡一带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早在五代时期,赫赫有名的吴越王钱镠称雄吴越大地,从此让钱姓家族牢牢地扎根在了长江口区域,并扬名天下。根据记载,在无锡的钱姓家族大多是钱缪的后代。据考证,从八世祖钱迪开始迁居到无锡梅里堠山之后,到钱钟书这一代已是第三十三代了。钱钟书曾祖父叫钱维侦,字榕初,另字寄香,是清廪贡生(以廪膳生员的资格做的贡生),候选训导。钱钟书的祖父钱福炯,是清附贡生(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试用训导,加捐五品衔。廪贡生也好,附贡生也罢,这些虽然不属于功名,但至少可以说明钱钟书祖上属于无锡一带的名门望族。另外,钱家世世代代热心兴办教育,属于颇有名望的乡坤。钱钟书的伯父钱基成,字子兰,后来也考取了清末的秀才。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字子泉,与叔父钱基厚(字心9即,后改孙卿)是孪生兄弟,都生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二人后来在不同的领域都成就辉煌。
钱钟书的祖母娘家姓孙,是无锡石塘湾的大地主,在当地很有势力。伯母娘家是江阴一带做颜料的大商人,家里有七八条运送货物的大船,生意非常红火。从钱家结亲的这些人家可以看出,当时的钱家在无锡属于名门望族之列。不过,按照钱家的传统说法,钱家祖坟上的风水是旺小不旺大,一家的长房有子息的很少,即便是有也不可能有多大出息,人生比较平凡。相对来说,次房有子息的可能性很大,并且都会有辉煌的人生。钱钟书还有一位二伯父,但去世过早。钱钟书的大伯父比钱钟书父亲大十四岁,是家中长子,其妻子娘家尽管有势力,但婆媳之间关系并不融洽,以至于让父子情分也受到了影响。根据杨绛的描述,钱钟书的伯父考中了秀才,本来是一家人高兴的事情,想不到他刚进门反遭到其父亲的一顿打,原因是要“杀杀他的势气”。钱钟书的祖父前边先后有两位兄长考中举人,可他自己一生中考取的功名就是一个秀才。钱基博、钱基厚这对孪生兄弟相貌非常相似,一般人很难分辨。不过,和二人接触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二人的性格差异很大。兄长钱基博深沉稳重,不善言谈;弟弟钱基厚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且有惊人的记忆力。
钱钟书的伯父一生平平淡淡,可他的两位兄弟即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和叔父钱基厚相对来说人生却比较辉煌,二人在不同的领域内都成就非凡。
钱基博喜欢研究文史,后来走向国学研究的道路,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史学家。1913年,钱基博担任民国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担任无锡县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年后,钱基博凭借博学的文史素养走出了江苏省,先后担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为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苏州大学)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钱基博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4年,日军进犯湖南,著名将领王耀武苦劝钱基博撤离,钱基博不为所动,依然留守师范学院,王耀武不得不强行将钱基博转移,足见钱基博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1946年抗战胜利后,钱基博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著有《钱基博国学必读》一书。
P3-5
导语
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
田禾著的《文化昆仑钱钟书》是一部介绍民国才子钱钟书的传记。本书从多角度地介绍了钱钟书真实而独特的一生,包括其清华才子的才情和狂傲、人生路上的磨难、与杨绛的结合等。此外本书还从深层次解读了《围城》以及钱钟书围城内外的心声。
让我们走进已经作古的这位国学大师,探究他富含哲理的人生和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序言
清华大学是现代中国人人仰慕的大学,能进入
这所大学学习的人都是成绩非常优秀的人。可是,
民国期间有一位年轻人在数学只考了15分的情况下
竞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原因是他过硬的国文功
底和出色的英语水平让当时的清华师生无不折服。
进入清华大学之后,这位非同一般的年轻人就立下
了令人吃惊的誓言:他要横扫清华图书馆。果不其
然,他一目十行的读书速度和照相机的一般的记忆
力再一次让他的同学和老师赞叹不已。
这名优秀的学生上课从来不做笔记,往往在听
课的同时还要满不在乎地看闲书或者画画、练书法
,可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
他国文造诣非常深厚,著名现代作家沈从文曾
经这样描述他:“学识渊博得有些‘吓人’”;他
谈吐幽默,被称为比喻大师和幽默大师。
他,就是被评为20世纪文化名人、被世界学者
公认为中国“文化昆仑”的钱钟书。
对于当代在学校学习的青年人来说,钱钟书神
秘而具有无穷的魅力。超凡的记忆力、博览群书的
学习精神、幽默风趣的口才、无所不知的博学、淡
泊明志的人格,让钱钟书成为世界级的知名学者。
有位外籍记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来中
国有两个愿望:首先是游览万里长城,然后就是要
见一见钱钟书。”钱钟书和万里长城一样,成为了
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很多国外的“钱迷”不远万
里来到中国,目的就是想见见心目中的偶像。
可是,钱钟书常常闭门谢客。
他静下心来搞文史研究,不喜欢访友拜客。钱
钟书这么做并非故作高深,而是他惜时如金,不求
闻达。他一心学习,研究学术……
他一生痴迷读书,只要有书读,有一个宁静的
环境,住在什么地方无所谓。“文革”期间,钱钟
书在河南干校期间生活非常艰苦,可他一有空就找
书看。杨绛在《干校六记》中记载了夫妻二人这样
一段对话:
“默存过菜园,我指着窝棚说:‘给咱们这样
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默存认真想了一下
说:‘没有书。’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
;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
这就是痴迷读书的钱钟书,只要有书读,别的
都不重要,他的生活除了书之外,可以什么都没有

正因为钱钟书痴迷读书,会读书,随后才博学
多才。他精通多国语言,有时候,他讲的外语能让
外国人感到羞愧,原因是他的外语水平比外国人高
出很多。钱钟书是我国公认的英语权威,曾经担任
《毛泽东选集》英文翻译委员会成员。
钱钟书曾经说过:“自传就是他传,他传就是
自传。”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让我们走进已
经作古的这位国学大师,探究他富含哲理的人生和
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内容推荐
他被誉为“博学鸿儒”,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经史子集随手拈来;记忆能力超凡,精通多种语言,文献诗词知晓无数;幽默善辩,舌灿莲花,健谈雄辩大有孟韩遗风。
姓了一辈子钱,对钱从不眷恋;读了一辈子书,对书依然迷恋;做了一辈子人,最痴迷做中国人!
田禾著的《文化昆仑钱钟书》内容真实详尽,通过大量的史料及相关人员提供的资料真实而又准确地再现了钱钟书的人生经历,尤其可贵的是本书通过对事件的讲述使人能够切身体会到钱钟书的心路历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