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婷,人类学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人文发展量化分析检测评价系列”报告副主编、“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副主编、云南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长期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相关研究,主要著述有《云南休闲文化论》,在《民族研究》《民族文学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云南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贵州社会科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等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二)休闲研究综述 (三)文化传承研究综述 三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二)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研究的理论 (三)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研究的方法 四 田野点简介 (一)选点依据 (二)进入田野 (三)研究对象 第一章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一 休闲概念的梳理 (一)出于生命本能的觅食与休憩 (二)作为劳动力再产生环节的休息 (三)休闲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动力 (四)以休闲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二 民俗概念的梳理 (一)民俗初源的艺术人类学分析 (二)民俗的娱乐风习 (三)仪式功能与情感宣泄的休闲认同 (四)以艺术事象为符号的乐生性表演 三 休闲与云南各民族物质生产民俗的契合 (一)休闲与狩猎采集民俗的契合 (二)休闲与渔业民俗的契合 (三)休闲与游牧民俗的契合 (四)休闲与农业民俗的契合 (五)休闲与工艺民俗的契合 四 文化传承是休闲与民俗的结合体 五 小结 第二章 文化自觉下元江羊街哈尼族棕扇舞的休闲传承 一 羊街乡尼果上寨的哈尼族民俗文化背景 (一)生态思想和知识 (二)建筑文化和居住方式 (三)食物与饮食文化 (四)服饰文化 二 休闲节庆中棕扇舞的文化传承内容与方式 (一)哈尼族棕扇舞的历史和文化象征意义 (二)棕扇舞的文化传承内容 (三)棕扇舞的文化传承方式 三 棕扇舞文化传承中面临的文化和实践问题 (一)当地政府的支持 (二)传承人的不懈努力 (三)主体民众的积极参与 (四)客体群域的推动和体验 四 棕扇舞展演、文化变异与传承困难 (一)信仰变异带来的问题 (二)功能变异带来的问题 (三)结构变异带来的问题 五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困境的矛盾分析 (一)原生文化生态展演与民间文化传承的发展悖论 (二)自然生存与外部力量介入保护的矛盾 (三)输血与持续的两难选择 (四)对民俗价值和文化的重新肯定和判断 六 小结 第三章 文化认同下峨山大棚租花腰彝服饰、剪纸和刺绣的休闲传承 一 小街镇大棚租村的花腰彝及其传统文化概况 (一)小街镇大棚租村的花腰彝概况 (二)大棚租村花腰彝妇女服饰的构成和纹样 二 花腰彝妇女服饰、剪纸和刺绣的文化传承方式 (一)花腰彝的代系传承方式 (二)制作工艺的传承 (三)象征内涵的传承 三 花腰彝妇女服饰、剪纸和刺绣的传承动力 (一)内部的文化传承与外部动力的关系 (二)来自政府的支持 (三)来自学校的支持 (四)来自传承项目的支持 (五)来自博览会的肯定 (六)“传”与“承”之间的互动 四 花腰彝妇女服饰、剪纸和刺绣的传承困难 (一)大棚租村彝族文化传承堪忧 (二)花腰彝服饰变迁带来的困难 (三)剪纸工艺空间的萎缩 (四)刺绣人员的减少 五 民间艺术休闲传承的价值分析 (一)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的转变 (二)服饰民俗的休闲精神外化 (三)民俗活动与休闲生活的叠交界域 六 小结 第四章 文化自豪下新平平寨花腰傣竹编工艺的休闲传承 一 新平花腰傣的文化背景与竹编工艺 二 花腰傣竹编工艺的文化传承内容 (一)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竹编工艺传承 (二)与宗教活动有关的竹编工艺传承 三 花腰傣竹编工艺的文化传承方式 (一)家族式传承 (二)社会组织式传承 (三)产业化传承方式 (四)政府扶持的传承方式 四 花腰傣的休闲思想与竹编工艺的文化传承 (一)从农闲到生活休闲:花腰傣人的工艺品制作 (二)从生活休闲到艺术享受:节日中的花腰傣工艺品展示和销售 (三)从艺术享受到民族自豪感:花腰傣工艺师的国际展示活动 五 工艺品、休闲价值与文化传承的层级分析 六 小结 结论 一 传承休闲民俗的组成要素 二 传承休闲民俗的一般特性 三 传承休闲民俗的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刘婷著的《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以三个民族的民俗艺术为例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休闲体验互动中发生活态传承的当代启示,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途径。休闲活动需要民俗和文化活动作为基础,没有文化的休闲只能称之为“休息”,有了文化和民俗活动,休闲就有了质的提高,从而使休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艺术休闲的意义;另外,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休闲来提供空间场域和经济支撑,两者的结果能够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因此,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是补充和充实民间文化土壤的另一条途径,它在休闲研究和文化传承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