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杨敬民、刘王飞、黄海良编著的《无线网络技术》分为4大篇,共19章。“原理篇”主要包括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无线通信基础,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HiperLAN无线局域网标准,标准化机构,WLAN转发原理,无线射频管理,无线基本安全功能和无线地勘9章。“工具篇”介绍了完成本课程实验所需的工具软件的使用,主要包括无线射频信号分析工具WirelessMon和inSSIDer,网络流量发生器IxChariot和网络流量分析器Wireshark4章。“实验篇”主要包括15个无线网络实验。“设计篇”主要包括无线网络设计,高可用性,移动组、AP组、RF组,漫游和设计考虑事项5章。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师生无线网络教学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无线网络工程师的参考书。 目录 原理篇 第一章 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 第一节 无线局域网介绍 第二节 无线网络架构 第三节 无线频谱资源 第四节 无线电波的应用 第二章 无线通信基础 第一节 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第二节 无线通信的工作方式 第三节 交流电与电磁波 第四节 干扰和噪声 第五节 天线的基础知识 第三章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第一节 IEEE 802.11协议族 第二节 数据链路层帧格式 第三节 1EEE 802.11物理层技术 第四节 IEEE 802.11 MAC层技术 第四章 HiperLAN无线局域网标准 第五章 标准化机构 第一节 IEEE 第二节 ETSI 第三节 WFA 第四节 3GPP 第六章 WLAN转发原理 第一节 WLAN组网方式 第二节 CAPWAP 第三节 无线漫游 第七章 无线射频管理 第一节 射频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RRM数据收集 第三节 射频分组 第四节 动态信道分配 第五节 动态带宽选择 第六节 智能动态频率选择 第七节 设备感知 第八节 发射功率控制算法 第九节 覆盖盲区检测与缓解算法 第八章 无线基本安全功能 第一节 安全无线网络拓扑 第二节 WLAN安全机制 第三节 802.1x 第四节 加密 第五节 主动密钥缓存和思科集中式密钥管理 第九章 无线地勘 第一节 现场勘测的类型 第二节 勘察准备 第三节 勘察计划 第四节 预测与实际 第五节 地勘基本清单列表 第六节 地勘数据校准 第七节 信号传播评估 第八节 勘察路线设计 第九节 系统容量的注意事项 第十节 信道扫描、SSID和客户端适配器类型 第十一节 地勘后重点检查的项目 第十二节 常见故障排除建议 工具篇 第十章 无线射频信号分析工具WirelessMon 第一节 WirelessMon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WirelessMon的主要界面 第十一章 无线射频信号扫描工具inSSIDer 第一节 inSSIDer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inSSIDer的主要界面 第三节 无线信号优化 第十二章 网络流量发生器IxChariot 第一节 IxChariot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IxChariot的使用 第十三章 网络流量分析器Wireshark 第一节 Wireshark的应用范围 第二节 Wireshark的特征 第三节 Wireshark的常用功能 第四节 Wireshark的工作流程 第五节 Wireshark的使用 实验篇 第十四章 实验案例 第一节 实验一:使用IxChariot构造网络流量 第二节 实验二:无线信号控制——单SSID信号 第三节 实验三:无线信号控制——多SSID信号 第四节 实验四:AC和AP间的关联 第五节 实验五:无线转发模式控制——本地转发 第六节 实验六:无线转发模式控制——集中转发 第七节 实验七:AC内无线漫游(包括L2和L3) 第八节 实验八:AC间无线漫游(包括L2和L3) 第九节 实验九:无线流量负载均衡 第十节 实验十:无线安全基础——STA关联控制 第十一节 实验十一:无线安全基础——无线认证与数据加密 第十二节 实验十二:无线安全基础——无线用户隔离 第十三节 实验十三:网络可靠性——AC热备 第十四节 实验十四:网络可靠性——AC集群 第十五节 实验十五:无线终端安全接入控制 设计篇 第十五章 无线网络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CAPWAP 第十六章 高可用性 第一节 AP/客户端故障切换 第二节 快速重启 第三节 链路汇聚 第十七章 移动组、AP组、RF组 第一节 移动组 第二节 AP组 第三节 RF组 第十八章 漫游 第十九章 设计考虑事项 常见术语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