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别让不懂教育害了孩子
分类
作者 王旭东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旭东,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管理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亚洲幼教年会董事,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国际基础教育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教练文化与研究中心认证教练,第一个提出“教练型父母”与“教练型园长”培训体系,其经典原创课程《教练型园长》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数据库”,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家园共育”国培专家,中国婴幼儿发展论坛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中国幼教年会、中国幼教博览会和亚洲幼教年会特聘为专家讲师。
2016年度“中国幼教创新领军人物”。2017年度“十年楷模、管理典范”,受到了党和人,全国副委员长国务委员原部长陈至立、全国原副委员长周铁农、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原副部长、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张文范,原副部长张天宝,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秋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中央电视台对王老师进行了两次专访。
书评(媒体评论)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懂
得聆听的父母,才懂教育。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
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一一【美】珍妮·艾里姆
后记
每个孩子都会带给你全新的体验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养育过一个孩子,那么再
有第二个孩子时,教养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且容易。殊不知
,现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完全不同的生
命个体,也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使他们来
自同一个母亲的子宫,他们也是那么的迥然不同。在这种
情况下,别说是照搬别人家孩子的父母的成功经验了,就
算是自己家孩子的成功经验也无法套用到老二或者老三身
上。这就注定了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做好的伟大事业
,也因为孩子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所以
父母这份职业还需要日日常新,与“孩”俱进。
作为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孩子不够完美或者过
于顽劣,要知道,孩子来到人世问时都是完美无瑕的小天
使,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是因为后来的着色才变得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期间,
父母都是为他们着色的人,也是引导他们不断成长、坚持
进步的人。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
童是成年人之父,是儿童指引成年人找回那个纯真无瑕、
接近生命本相的自己。所以,父母不应该抱怨儿童多么顽
劣,经常惹麻烦,而应该感谢儿童把自己带回已经消逝的
童真时代,也让自己再次体验到赤子之心。
每个孩子都会带给父母全新的体验,所以父母要做的
不是把孩子变得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样,而是要让每
个孩子都成为自己本该成为的样子。记住,作为父母,唯
有尊重孩子,尊重生命的内在规律和节奏,才能给孩子充
满爱与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带着灵性和创意,活出别样的
精彩。哪怕父母有再大的心愿没有完成,也必须给予孩子
独立成长的空间,而不要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和命
运的使者。也许孩子未来的人生会不如你的人生,或者孩
子比父母饱尝更多的艰辛,但这些都是属于孩子的生命体
验,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在孩子渐渐成长的过程中,
明智的父母会体面地退场,给予孩子自由翱翔的天地,也
满怀祝福地期盼着孩子活得与众不同,尽情尽兴!
目录
第一章 好关系,成就好教育
1.小婴儿,需要建立安全感
2.孩子会被宠坏吗
3.妈妈太强势,孩子变怯懦
4.孩子为何更“黏”爸爸
5.对待孩子,放养还是圈养
6.小心隔代亲的宠溺
7.有了老二,如何对待老大
第二章 良好的情绪,源于爱与自由
1.真正的爱,是无私的
2.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
3.倾听,是对孩子基本的尊重
4.情绪如流水,宜疏不宜堵
5.面对孩子的“起床气”
6.孩子也有情绪周期
7.任性的孩子伤不起
8.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9.给孩子说“不”的权利
10.为孩子按下“暂停键
第三章 和善而坚定地教养,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1.专注,让孩子成就未来
2.放手,让孩子更加独立
3.饿了,孩子才会吃得更香
4.父母大手大脚,孩子不知节约
5.财商,应该从小培养
6.写作业拖拖拉拉为什么
7.分享,让孩子收获友谊
8.拖延,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9.不强迫,让孩子自己做主
第四章 优秀的品质,让孩子的人生“高大上”
1.诚实的人,勇于承担责任
2.与人为善,于己为善
3.坚定不移地做自己,不当“小好人”
4.做一棵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
5.尊重,让孩子更自尊
6.自信,让孩子的人生扬帆起航
7.坚持,才能笑到后
8.勇敢,让孩子远离胆怯
第五章 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广阔天地
1.爱,不是溺爱
2.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3.人前不教子,孩子也有自尊心
4.爸爸和妈妈,到底该听谁的
5.尊重,才能激发孩子的谈兴
6.鼓励,比赞美与表扬更重要
7.学会放手,要“断奶”的不只是孩子
8.“懒惰”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勤快的孩子
9.比较为何会让孩子歇斯底里
10.消除代沟,让沟通更顺畅
第六章 任何时候,都对世界充满爱与感恩
1.孩子为何成为“白眼狼”
2.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3.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4.妈妈,我爱你
5.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6.关爱,让孩子远离冷漠
7.享受孩子的爱,让孩子养成爱你的习惯
第七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孩子的人生
1.孩子,是不该被原谅的
2.遵守规矩,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3.树立规矩,越早越好
4.对不守规矩的孩子冷处理
5.和善坚定,不破坏规矩
6.父母要成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7.奖励与惩罚并不矛盾
第八章 激发孩子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心灵充实
1.阅读,应从娃娃抓起
2.书香世家,为孩子营造阅读氛围
3.亲子互动,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4.兴趣,是好的老师
5.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自由成长
6.物质奖励,要适度
7.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第九章 良好的人际关系,助力孩子迈出走向社会的步
1.该不该与陌生人说话
2.不要过度干涉孩子交朋友
3.打回去,到底好不好
4.父母是否应该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
5.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竞争观
6.宽容,是对朋友的善待
7.尊重孩子的朋友
第十章 教养孩子,父母不可不知的敏感期
1.妈妈,你走错路了
2.小家伙爱走不平路
3.妈妈,我要和爸爸结婚
4.让人崩溃的十万个为什么
5.奶奶,这是我的朋友
6.我觉得这个更漂亮
7.你这个可恶的家伙
8.这是我的,不是你的
第十一章 面对叛逆的孩子,明智的父母从不抓狂
1.除了学习,你与孩子还有话题
2.让孩子当一次小老师
3.角色互换,给孩子当家长的机会
4.不催促,孩子才能更主动
5.父母当监工,孩子更偷懒
6.厌学有理,你知道吗
7.为何父母子女之间“一夜成仇”
第十二章 教育孩子,要避开这些坑人的陷阱
1.人生真的有起跑线吗
2.左撇子到底用不用纠正
3.亲子班非上不可吗
4.测智商就能预知孩子未来吗
5.补习班的作用到底几何
6.你能坚持不给老师送礼吗
7.作业不是万恶之源
8.有多少父母迷信延迟满足
后记:每个孩子都会带给你全新的体验
精彩页
才出生三个月的哲哲近总是哭闹,似乎内心充满了焦虑,所以哭声总是一声紧似一声。妈妈一看到哲哲哭,自己也要哭出来,作为新手妈她月子里还有父母帮忙,如今父母也回去了,所以她一个人侍弄哲哲,简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一次,哲哲足足哭了半个小时,妈妈一开始谨遵育儿书上的理论,坚决不抱起哲哲,但是十几分钟后看到哲哲的小脸哭得通红,皱皱巴巴就像一个可怜的小老头,不免心疼起哲哲,思来想去,才一咬牙抱起哲哲,把育儿专家所说的“总是抱孩子会惯坏孩子”等理论完全抛诸脑后。
虽然被妈妈抱起,感受着妈妈温暖安全的怀抱,但是哲哲依然不依不饶地哭个没完。在哲哲一声紧似一声的哭声催促下,妈妈只好抱着哲哲轻轻地走动,小心翼翼地摇晃。又过去十几分钟,哲哲的情绪才渐渐平稳下去,哭声也渐渐停息。妈妈不知道到底怎么了,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因为哲哲在月子里一直很好带,吃饱了睡觉,睡饱了吃奶,有时候还会咿咿呀呀自己和自己玩会儿呢。怎么现在月龄越来越大,反而还难带了呢?妈妈决定咨询一下专门学习儿童心理学的高中同学,而不要再迷信育儿书上的教条主义了。等到哲哲再次入睡,妈妈当即拿起电话给同学打了过去。听完哲哲妈妈说的有关哲哲的情况,同学不由得笑起来,说:“你们这些新手妈妈啊,真的应该学学儿童心理学,这也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孩子才3个多月,哪里就会被惯坏了,他们正处于建立安全感的特殊时期,父母即使再怎么疼爱他们,怀抱他们,也是不为过的呀。你啊,非要等到孩子哭得岔气了才抱起孩子,难怪孩子会生气,哭个没完没了呢!”妈妈很惊讶:“难道我应该随时随地抱起他吗?”同学斩钉截铁地说:“当然,只要他需要。”后来,妈妈一旦看到哲哲想要妈妈抱,或者不想继续躺着了,或者想和妈妈玩了,她都会时间抱起哲哲。果然,哲哲越来越依赖妈怀抱,而且建立了安全感,哪怕情绪紧张时,只要进入妈怀抱,就会恢复平静,保持心情愉悦。
婴儿刚刚出生的那个月,主要以生理上的需求为主,每天重要的任务就是满足吃喝拉撒睡的需求,尤其是睡眠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随着婴儿不断成长,满月之后会有特别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婴儿的生理,也表现在婴儿的内心需求不断增长上面。例如,婴儿开始尝试着感受父母,他们的视力尽管发育还不完善,但是已经能够依稀看到父母的模样。他们的内心需求也开始渐渐增长,不愿意继续停留在吃喝拉撒睡的方面,而且也渴望与父母亲近,更加近距离与父母建立彼此的亲近感和深厚感情。总而言之,婴儿正处于建立安全感的特殊时期,父母不要迷信育儿书所说的惯坏婴儿的理论,也不要刻意疏远婴儿,否则就会导致婴儿内心焦虑不安,也因此而缺乏安全感。
对于婴儿来说,父母是他们降临人世之初的依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因而形成对父母的安全感,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将会影响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感知和印象。作为父母,对于襁褓期的婴儿,重要的不是疏离,也不是培养婴儿的独立性,而是要竭尽全力给予婴儿安全感,在婴儿需要的时候马上毫无保留地付出。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连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又如何能够真正走向独立呢?对于每一个父母而言,养育孩子重要的是给孩子安全感,然后才能谈及对孩子其他方面品质的培养。
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需要安全感,对于婴儿来说,父母给予他们多少次深情的怀抱,给予他们多少疼爱,都是不为过的。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信任父母,也才能让孩子真正依赖父母。作为父母,也许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不能满足孩子全方位的需求,但是要记住,无论工作多忙,无论家庭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毕竟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再也不会重新来过。生命中,有很多东西都值得人们珍惜,而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是值得每一个父母珍惜的。
P2-4
导语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不会让父母觉得轻松,如何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呢?王旭东著的这本《别让不懂教育害了孩子》认为:好关系,能够成就好教育;良好的情绪,源于爱与自由;和善而坚定地教养,可以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优秀的品质,可以让孩子的人生“高大上”;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广阔天地;……
序言
提起教育,很多父母都感慨万千,因为孩子的心灵简
单稚嫩、纯粹清澈,也复杂多变,所以难倒了很多父母。
毋庸置疑,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也
希望孩子能够心灵充实,人生饱满。然而,教育孩子是一
项伟大而又艰难的事业,哪怕付出毕生的时间和精力,也
要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也要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这
是因为作为父母是否合格并没有一定之规,也可以说每个
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对待孩子,也因为孩子的迥然不
同,所以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随机
应变。
为何做父母这么难呢?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
的生命个体,每个父母都竭尽所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尽管是因为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从来不是父母的
附属品,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梦想的继承人,更
不要企图控制孩子的命运。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要完
全依赖父母的精心照顾而生存,但是他们与生俱来拥有自
己的脾气秉性,他们不会一味地顺从父母,他们有自己的
情绪,也会表现出喜怒哀乐。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小人儿
,很多新手父母都会感到束手无策,哪怕是已经有一个孩
子的父母,面对又一个小天使来家里报到,也依然会充满
新鲜。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取代且独特的,每一个父母面对
孩子都要付出全心全意,也要与时俱进。当父母的经验不
可复制,这是父母毕生的最大特点和魅力所在。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不会让父母觉得轻松,如何
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呢?不得不遗憾地说,世上根本没
有任何教育模板可以套用。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并
把别人家的教育经验完全照搬过来时,就会发现对自己家
的孩子并不适用,这就像把南方的橘子树移植到北方,橘
子的味道就会变得截然不同。所以父母会针对自家孩子的
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总结出合适的教育方针与方
式、方法。正如人们常说的,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脚知道
。那么,每个孩子不同,每个父母不同,每个家庭的基本
情况也不同,教育方式是否合适,也只有父母和孩子经过
磨合才能知道。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唯一
原则,孩子是人,不是物件,更不是神仙。不管是怎样的
教育,也不管效果如何,适度且对孩子适宜的,就是好的
教育。
作为父母,如果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千万不要不懂装
懂。否则不但害了孩子,也会让自己成为失败的父母。哪
怕选择带着懵懂无知和孩子一起成长,也不要假装是教育
的行家对孩子颐指气使。记住,作为父母,你只是一个新
手,有经验可以借鉴,却没有模式可以照搬。因而要有空
杯心态努力学习,砥砺前行,也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引导
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内容推荐
《别让不懂教育害了孩子》分为十二章,以平实的讲述结合个案分析的方式,糅合心理学与教育学,分别阐述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特点及教育方法。作者王旭东结合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选取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在了解孩子心理、如何与孩子沟通、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为家长、教师提供切实有益的建议与帮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