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侯甬坚著的《历史地理学探索(第3集)》讲述了:兼具和超越地球上大多数生物能力的人类,依赖其日益发达的组织、生产、消费和繁衍能力,逐步演进为地球上的主人,这一过程不仅未曾被其他力量所阻挡,而且还在按其本质驱动,向着未来迈进。此种势头对于地球环境产生出来的巨大压力和扰动,自然引起了世界上不同层面人士和民众的普遍忧虑。“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科在考察解说个体人和群体人类社会此种能力及其演进方向时,因谙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研究方法,而具有一种特别的角度和阐发优势,学界有关这样的研究工作已经做了一些,作者步其后尘,略献刍莞,更多的期待则瞩目于广大学人。 作者简介 侯甬坚,陕西省扶风县人,现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指导教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主编,《历史地理》《中国人文田野》《西部史学》和《生态史研究》刊物编委等职。研究领域为历史地理学、环境史,兴趣兼及地理学史、历史演进和社会进步诸领域。 目录 序言:一而再,再而三 理论探索 迎接地球和谐时代的到来 [附录1]环境问题的时代差异和历史本质 [附录2]从人类历史来认识生态文明 历史地理研究:如何面对万年世界历史 人类家园的营造:通则和目标解说 “环境破坏论”的生态史评议 [附录]创新历史文献记录价值的认识体系 历史地理学界“话域”与“话语”的融通 十年来学界学术组织与学术力量评价 环境史审视 由沧水入黑水 ——明代册封船往返琉球王国的海上经历 天无绝人之路:陇西高原砂田作业的微观调查 ——兼及《魏书·张骏传》“治石田”事迹 庄浪群众烧柴小史 ——对当地植被生存状况的初步揭示 1911—1934年延川县人地关系实况之考察 山地寻踪 神山·奇山·英雄山 ——西岳华山历史文化蕴义的全程叩问 秦汉阴山山脉结构特点的地理学观察 秦岭牛背梁区域的野生动物——羚牛 长安城初探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隋初长安城政治生活片段 ——以文帝杨坚迁都之举为中心 国都区位论 ——以长安都城的政治地理实践为例证 西安城市生命力的初步解析 人物透视 历史地理实干家谭其骧先生 住在杭州城的乡贤教授 ——陈桥驿先生之心境 李约瑟先生留在长安孔庙的畅想 如何着眼于长远和未来:钱学森院士部分论著思考 序文一束 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出发 ——王尚义、张慧芝《历史流域学论纲》代序 地方性知识和力量 ——王宏雷、王智真《统万城研究文集》代序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序言 马国君《历史时期金沙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 研究》序言 吴俊范《水乡聚落——太湖以东家园生态史 研究》序言 陈隆文《中原历史地理与考古研究》序言 吴朋飞《历史水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 涑水河流域的个案研究》序言 张小永《明朝对河套地区经略研究》序言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