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且观且珍惜/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宏杰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徐宏杰主编的《且观且珍惜》系“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丛书的一种,精选了32篇现当代经典散文。且读且思,通达透彻,便是一朵花,一片叶,一只昆虫,一滴细雨,看在眼中也饶有情趣。且观且珍惜,人生不满百年,却重逾千钧。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观大千世界,惜似水年华。
目录
今/李大钊
黄昏/季羡林
匆匆/朱自清
笑/冰心
鹰之歌/俪尼
阴/杨绛
黄昏/何其芳
错误让我如此美丽/林鸣
虫豸小品/刘征
善良/王蒙
上升为理论/徐斌
可贵的是真诚/王学泰
论年龄/[德]黑塞
水至清则无鱼/冯士彦
论快乐/钱钟书
漫语慢蜗牛/墚锡华
与书本的交往/[法]蒙田
撼树记/孙立先
人:一种无常的存在/[印度]阿罗宾诺
年华永驻,[美]阿西摩夫
花园底一角/许钦文
名牌的话题/口十芝余
缤纷络绎锦绣有章——余光中文体论/伍立杨
圆的魅力/邓高如
西北汉子/畅岸
摩登新秀/刘心武
学问之趣味墚启超
异国秋恩/庐隐
一片阳光/林微因
昆明的雨/汪曾祺
一颗明星的陨落——哭徐迟/冯亦代
后记
序言
《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丛书,按照内容分为
10册,选入的近三百篇散文,是现当代中外优秀散
文名篇,几乎可视为百年散文史的缩影。编选者视
野开阔,粹取拣择中,可见出其独特的眼光。选入
的文章,篇篇可读,文字优美,有发人深省的内涵
。既有文学大家的名篇佳什,又有一些年轻作家的
感人至深的新作,甚至包括当代一些网络作者的好
文章。作者中有学养丰厚的著名人文学者,也有研
究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发明家。编选者立意在知识
的丰富、美好人生的发掘、伟大智慧的分享。在知
识性、思想性和欣赏性等多方面,丛书都有较高的
价值。读起来使人时而低徊欲泣,时而激扬蹈励,
时而心入浩茫辽阔中,时而意落清澈碧溪前。这套
书可以作为在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也可以作为
一般读者经典阅读的进阶。
每篇散文后所附“品读”文字,也是值得“品
味”的,对帮助欣赏、理解所选文章极有帮助。篇
幅一般都不短,内容丰富,不是泛泛的作者介绍,
也不是说一些写作背景和特点的话,而是意在“品
读”所选文章背后的价值世界。不少品读文字,更
像是一篇研究作品。如《诗意的栖居》一册中所选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
、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是建筑学中的名作。
它涉及艺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艺术要追求变
化,这个道理很多人讲过,但这篇文字则谈重复在
艺术创造中不可忽缺的价值。人们常常将重复当作
一种缺点,但梁先生认为,没有重复就没有艺术。
重复是音乐的灵魂。《诗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重
复的艺术,那回环往复的沓唱是《诗经》的命脉。
重复也是建筑的基本语言,颐和园七百多米的长廊
,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因重复而体现出特别的魅力
。编选者在细腻的分析中,发掘此文深长的意味,
给读者以重要启发。由趣味学习,到专业学习,这
套书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用优美的语言,自由
而较少拘束的形式,表达当下直接的生命感受,散
文也可以说是当下生命体验的记录。因此,好的散
文家,一定是对人生、自然、生命、宇宙、理想等
有感觉的人,一定是对世界有“温情”的人。那种
整天沉浸在琐屑利益竞逐中、对生活持漠然态度的
人,不会有通灵清澈的觉悟,不会有朗然明快的理
想,也写不出有感染力的文字。好的散文不是“写
”出的,而是从清澈、真实的心灵中“泻”出的。
我通读这套书所选的文章,仔细品味编选者的点评
,丛书中无处不在的清新气息,给我极深的印象。
就像本丛书所选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
》中所说的,世界充满了美,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美不光在外在的形式,更在那生命的潜流
中。正因此,散文,不是美的文字,而在传递一种
美丽的精神。人,不在于有光鲜的外表,而在于有
一种光明的情怀。外在的“容”可以“整”,内在
精神世界是无法通过技术性的劳作“整”好的。这
套书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护
持人的生命真性、分享生命的美好等方面,都具有
独特的价值。
这套宏大的散文名篇选读丛书,是由徐宏杰先
生花近十年时间独立完成的。他是当代闻名的语文
特级教师,是语文教学和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他
在教学之余,投入如此心力,来完成这样的作品,
为他深爱的学生,更为全国广大读者。这样的精神
尤令人感佩。这套书中凝结着他三十余年教学经验
和研究所得。他曾经跟我说,他是以充满敬意的心
来做这项工作的。从我阅读的感受,他的确是这样
做的:从选文到解说,他以敬心体会所选文章背后
的温情和智慧;又以敬心斟酌自己的品读文字,力
求给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信
息。
朱良志
2018年4月10日于北京大学
导语
徐宏杰主编的《且观且珍惜》是从人生感悟出发,收录散文名家的经典作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这些充满哲思的文字中,读者可以得到生活的启迪和共鸣。如朱自清的《匆匆》、冰心的《笑》等。书稿中原文及评读文字各占一半,评读文字从作者简历、时代背景、写作技巧、内涵欣赏等多角度着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陶冶情操,同时提升写作技巧。评说文字通俗易懂、雅致可读,达到了评文与选文双美的境界。
后记
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与诗、词鼎足而三的
重要文体,有着崇高的地位。唐宋以来的古代散文
已经被人们奉为经典自不待言,近代以来特别是自
“五四”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优秀的散文作品无
论在内容构成或是思想情致方面,都可与古代经典
比肩。近年来,写作散文的作家越来越多,喜爱阅
读散文的读者也越来越多,应运而生的散文集也林
林总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我总觉得散文的选本和
阅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近百年来
的散文作品没能很好地梳理和总结,尤其对年轻人
来说,缺少必要的指导。于是,我产生了一个较为
大胆的想法:梳理一下近百年来的散文精品,对作
品及其作者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为读者更好
地阅读现当代经典散文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读本,
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撷选和推广,能使一部分作品在
历史长河的淘漉中留存下来,成为后来人的经典。
而这,也是选文和出版的主要动机。
在撷选本丛书的作品时,我着眼于选择那些叙
述内容真实、表现手法质朴、能真实地记录作者现
实生活的思想和感情轨迹之作。所选散文的作者中
,著名学者、知名教授、有成就有社会影响的作家
占相当的比重,他们的散文,或含蕴深厚,意境优
美深邃;或摇曳多姿,情思高蹈浩瀚,无论芸芸众
生,峥嵘岁月,抑或江河湖海,大地山川,或灵动
飘逸,或凝练深刻,或趣味灵动,或高雅蕴藉……
本丛书所选入的散文大多无愧于这样的评价。因此
,一册在手,与经典同行,就能与作者进行思想交
流,就能以丰富的知识启迪智慧,以睿智的思想陶
冶情操,从而在读者的心灵里打开一个情趣盎然而
又诗意充沛的境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性
情渐趋浮躁的今天,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阅读。
读书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同样的道理,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谁在看书
,看什么样的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国际阅
读学会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
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体说来,阅读
经典,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
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
核心价值观。阅读经典,是接受教育、发展智力、
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
化传播活动。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编写了《现当代经典散文
品读》。本丛书的编纂和作品的入选,是编者这个
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期对特定作品的看法和眼光,
代表着个人的审美体验,不要求读者一定要认同编
者的看法,更不能代表作者的原意。因此,对本丛
书编写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做一个简略的归纳,
供读者朋友参阅。
一、鉴于丛书的容量,首先面临一个不容回避
的问题,即是如何在浩瀚的散文中遴选出既恰当又
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来?毫无疑问,作为旨在拓
宽阅读领域和提升阅读效果的散文读本,唯一的标
准,那就是作品本身。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读者
和写作者的心灵对话,一如心仪的挚友,在山间道
旁的谈文论道,读者需要的恰恰是不拘任何形式的
“随意性”。我们尊重阅读是“很个人”的提法,
更何况强调开卷有益的阅读本身,更无须过于条理
化、理论化,阅读者的追求也并非一种文学样式的
全部、一种文学流派的前世今生、一个作家创作上
的成败得失。
二、丛书的编撰体例,每篇散文都附有“作者
简介,,和“简评”两个部分的内容。了解作者的
相关资料,是阅读前的必要准备;简评部分的文字
则尽可能地拓宽阅读的视野,是阅读的引申、提炼
,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建构起一个有机统一且有益
于阅读的抓手。比如,读梁思成先生的散文《千篇
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一般读者可能对作者笔下的建筑领域里一些专
业问题不是十分了解,“作者简介”和“简评”则
对梁思成先生作为古典建筑领域里的顶级专家和教
育家所从事的工作大体上予以介绍,为阅读做了必
要的铺垫。文本虽是梁思成先生写中国古典建筑的
散文,但作者拳拳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很自然地得
以升华,也就很容易引起阅读过程中的强烈共鸣,
作者笔下的中国建筑艺术给读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冲
击是难以忘怀的。
三、丛书共分10册:(1)华丽的思维;(2)
悠远的回响;(3)精彩的远方;(4)文化的清泉
;(5)诗意的栖居;(6)理性的精神;(7)心灵
的顾盼:(8)且观且珍惜;(9)现实浇灌理想;
(10)岁月摇曳诗情。每个分册写在前面的一段文
字,是编者阅读经典的心灵感悟和情感抒发,不能
简单地等同于对入选散文的解读,更不能先入为主
地影响读者的阅读。
四、选入的散文,内容上可能涉及一些至今尚
无定论的思想学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的
尚在研究、探讨之中;有的虽有了比较统一的看法
,但也不一定就是最终的结论;有的观点虽然在现
实中影响比较广泛,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分
歧,等等。
精彩页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那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现时有两种不知爱“今”的人:一种是厌“今”的人,一种是乐“今”的人。
厌“今”的人也有两派:一派是对于“现在”一切现象都不满足,因起一种回顾“过去”的感想。他们觉得“今”的总是不好,古的都是好。政治、法律、道德、风俗全是“今”不如古。此派人唯一的希望在复古。他们的心力全施于复古的运动。一派是对于“现在”一切现象都不满足,与复古的厌“今”派全同。但是他们不想“过去”,但盼“将来”。盼“将来”的结果,往往流于梦想,把许多“现在”可以努力的事业都放弃不做,单是耽溺于虚无飘缈的空玄境界。这两派人都是不能助益进化,并且很足阻滞进化的。
乐“今”的人大概是些无志趣无意识的人,是些对于“现在”一切满足的人。觉得所处境遇可以安乐优游,不必再商进取,再为创造。这种人丧失“今”的好处,阻滞进化的潮流,同厌“今”派毫无区别。
原来厌“今”为人类的通性。大凡一境尚未实现以前,觉得此境有无限的佳趣,有无疆的福利。一旦身陷其境,却觉不过尔尔,随即起一种失望的念,厌“今”的心。又如吾人方处一境,觉得无甚可乐,而一旦其境变易,却又觉得其境可恋,其情可思。前者为企望“将来”的动机,后者为反顾“过去”的动机。但是回想“过去”,毫无效用,且空耗努力的时间。若以企望“将来”的动机,而尽“现在”的努力,则厌“今”思想却大足为进化的原动。乐“今”是一种惰性(inertia),须再进一步,了解“今”所以可爱的道理,全在凭他可以为创造“将来”的努力,决不在得他可以安乐无为。
热心复古的人,开口闭口都是说“现在”的境象若何黑暗,若何卑污,罪恶若何深重,祸患若何剧烈。要晓得“现在”的境象倘若真是这样黑暗,这样卑污,罪恶这样深重,祸患这样剧烈,也都是“过去”所遗留的宿孽,断断不是“现在”造的。全归咎于“现在”是断断不能受的。要想改变他,但当努力以创造未来,不当努力以回复“过去”。
照这个道理讲起来,大实在的瀑流永远由无始的实在向无终的实在奔流。吾人的“我”,吾人的生命,也永远合所有生活上的潮流,随着大实在的奔流,以为扩大,以为继续,以为进转,以为发展。故实在即动力,生命即流转。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