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药浴篇)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于春泉//王泓午//王洪武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于春泉、王泓午、王洪武主编的《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药浴篇)》是一本讲述用中医药浴疗法进行防病治病的书。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述中医药浴养生的源流及养生理论;下篇介绍药浴在内、外、妇、男、五官等各科疾病中的应用,为读者运用中医药浴疗法防病治病提供参考。本书适合中医养生爱好者、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目录
上篇 中医药浴养生理论
第一章 药浴疗法的渊源
一、奠基期——春秋战国秦汉
二、形成期——晋唐宋元
三、兴盛期——明清
四、争鸣昌盛期——近现代
第二章 中医药浴养生的原理及特点
一、作用机制
二、特点
三、注意事项和禁忌
第三章 常见药浴疗法的分类和适应证
第一节 全身浴
一、全身浴概况
二、全身浴作用机制
第二节 半身浴
一、半身浴概况
二、半身浴作用机制
第三节 坐浴
一、坐浴概况
二、坐浴作用机制
第四节 足浴
一、足浴概况
二、足浴作用机制
第五节 手浴
一、手浴概况
二、手浴作用机制
第六节 头面浴
一、头面浴概况
二、头面浴作用机制
第四章 四季药浴养生
第一节 春季
一、季节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药浴方及其功效
第二节 夏季
一、季节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药浴方及其功效
第三节 秋季
一、季节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药浴方及其功效
第四节 冬季
一、季节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药浴方及其功效
第五章 体质药浴养生
第一节 平和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第二节 气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的药浴养生方
第三节 阳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的药浴养生方
第四节 阴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的药浴养生方
第五节 痰湿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的药浴养生方
第六节 湿热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的药浴养生方
第七节 血瘀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的药浴养生方
第八节 气郁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的药浴养生方
第九节 特禀体质
一、体质特点
二、养生原则
三、常用的药浴养生方
第六章 民族药浴
第一节 藏族药浴
一、藏族药浴的起源
二、藏族药浴的特点
三、藏族药浴的分类及功效
第二节 瑶族药浴
一、瑶族药浴的起源
二、瑶族药浴的特点
三、瑶族药浴使用的工具
第三节 壮族药浴
一、壮族药浴的起源
二、壮族药浴的特点
三、壮族药浴的分类
第四节 傣族药浴
一、傣族药浴的起源
二、傣族药浴的特点
三、傣族药浴的功效
第五节 蒙古族药浴
一、蒙古族药浴的起源
二、蒙古族药浴的特点
下篇 药浴治疗各科疾病
第七章 内科疾病的药浴调治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喘证
第四节 哮病
第五节 不寐
第六节 头痛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胃痛
第九节 泄泻
第十节 便秘
第十一节 眩晕
第十二节 郁证
第十三节 痹证
第十四节 消渴
第八章 外科疾病的药浴调治
第一节 疮疖
第二节 疔疮
第三节 痈疽
第四节 脱疽
第五节 丹毒
第六节 臁疮
第七节 痔疮
第八节 脱肛
第九节 肛裂
第十节 荨麻疹
第十一节 湿疹
第十二节 疥疮
第十三节 斑秃
第十四节 带状疱疹
第九章 妇科疾病的药浴调治
第一节 崩漏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不孕
第四节 带下病
第五节 外阴白斑
第六节 阴挺
第七节 阴痒
第十章 男科疾病的药浴调治
第一节 遗精
第二节 早泄
第三节 阳痿
第四节 阳强
第五节 阳缩
第六节 龟头包皮炎
第七节 阴囊湿疹
第八节 阴囊血肿
第九节 前列腺炎
第十一章 五官科疾病的药浴调治
第一节 睑缘炎
第二节 沙眼
第三节 慢性泪囊炎
第四节 过敏性结膜炎
第五节 急性结膜炎
第六节 鼻衄
第七节 鼻渊
序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于2018年8月印发的
《关于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中指出,到2030年,建立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
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为核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科技创新体系。要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
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不断完善中医药健康服
务理论知识,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与方法,丰
富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
。本套丛书系统总结了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等
理论技术与方法,包括《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
生饮食篇》《中医养生膏方篇》《中医养生药浴篇
》《中医养生情志篇》《中医养生运动篇》六册。
本套丛书遵循中医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预防
治疗观,将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健康管理、精准医学
相结合,进行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充分发挥
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提升了中医治
末病的服务能力。
药浴是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的一种,也是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和医家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智慧
结晶。
《周礼·曲礼》中说:“头有疮则淋,身有疮
则浴。”从医学角度看,洗澡本身就是人人需要做
的一项保健工作,它不但可以清洁皮肤,祛除身体
外部的污垢,而且能加快血液循环,保持汗腺畅通
,改善肌肤与组织营养状况,消除疲劳,增强抵抗
力。药浴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即在浴水中加入中
药成分,这些成分能通过开放的毛孔被皮肤吸收,
达到保健与治病的目的。几千年来,它在保障中华
民族身体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作月,是中医
学的宝贵财富。
为使药浴更加广泛地服务于大众,让更多的人
了解药浴文化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故编纂本书
。全书十余万字,分上篇、下篇两个部分,其中上
篇属总论,涵盖了药浴的起源发展、原理及特,占
、、分类和适应证,药浴的四季养生和体质养生、
民族药浴等内容。下篇为各论,按照常见疾病分类
介绍药浴在治疗内、外、妇、男、五官等各科疾病
中常用的处方及使用等内客。本书特点:
1.上篇梳理了中医药浴的历史源流,突出中医
药浴养生与体质及二十四节气的密切关系,指导大
家采用药浴养生,调治亚健康状态。
2.下篇每一章节按照内、外、妇、男、五官的
常见疾病分类,详细介绍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内
服方药及常用药浴的组成、功效、主治、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及预后调护等内客,为读者运用中医药
浴方法防病治病提供了参考。
3.本书为面向大众的专业性科普类书籍,也非
常适合作为中医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非常感谢石家庄以岭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以岭医院的大力支持!
编者
2018年9月
导语
于春泉、王泓午、王洪武主编的《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药浴篇)》梳理了中医药浴的历史源流,突出中医药浴养生与体质、二十四节气的密切关系,为药浴养生、调治亚健康状态提供参考。
本书为面向大众的科普类书籍,也非常适合作为中医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精彩页
第一章 药浴疗法的渊源
沐浴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关于沐浴的记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记载:“浴者,涤其身也;沐者,洁其发也;澡者,净其手足也。”中医将沐浴与中草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药浴疗法。该法是采用药物煎汤,将全身或局部皮肤在药液中浸洗或进行淋洗的一种治疗方法。该疗法在我国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该法作用温和,使用简便,疗效独特,所以一直备受医家和患者青睐。
一、奠基期——春秋战国秦汉
春秋时期,以气味芳香的药材所制“香汤”就被用来沐浴身体、驱邪避害,同时也是招待达官显贵的一种礼仪,药浴的雏形由此产生。最早药浴在医疗上大多被应用于疮疡科,《礼记》中载“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说明在春秋时期中医已采用沐浴的方法治疗头部和肢体的疮疡。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在《云中君》中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记载了战国时人们就用芳香类的药物煎汤沐浴洁身了。兰汤就是用兰草煎的水,而兰草即为现在的佩兰,其气味芳香,有祛湿解暑、健脾化浊之功效。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其中有大量关于药浴的记载。该书中所载药浴方法既用于内科病证也用于外科疾病,视病情不同,有局部药浴和全身药浴法之分。如对婴儿病间(痫)的治疗,《五十二病方》载用雷丸和猪煎膏和之,配水洗浴躯干局部。又如对于瘙痒症的治疗,需以桃叶煮水,饮热酒之后,全身浸入桃叶所煮热水中,即使瘙痒日久也可以治愈。对外科疾病,该书非常重视对患处的清洗,书中载有“渍”“浘之”“洒”等方法。渍,浸渍;浘之,指冲洗伤口;洒,洗涤外伤感染之脓疮。如其中记载“善以水洒加(痂),乾而傅之”。《五十二病方》对熏蒸法也有记载,如治疗烧伤留下的瘢痕,可用秋天的竹枝、竹叶煮水,以热蒸汽来熏疗。
秦汉时期,药浴疗法发展迅速。宫廷内流行温泉疗法,秦始皇在骊山建“骊山汤”,开启了中国温泉药浴之先河。温泉是自然的产物,对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以及各种妇科病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黄帝内经》提倡在疾病治疗中采用内外并取的方法,并且提出了多种外治疗法,其中就包括药浴。《黄帝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摩之浴之”“行水渍之”等药浴发汗祛邪法的记载,是指对因外邪侵入而致病者,用热水浸浴,使邪从汗出。药浴可以使药物与人体体表的皮毛充分接触吸收,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也”,通过皮毛的吸收,可以使药物作用于经络脏腑,以达到治疗目的。此外,《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热敷、热熨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药浴法的发展和延伸。如《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记载“今风寒客于人……或痹不仁肿痛……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其所言“汤熨”即是用热敷、热熨以治疗筋骨痹痛的方法。西汉大医家淳于意曾以冷敷法治疗淄川王洗发后未干即睡,受风而引起的“蹶”病,这在当时不啻为一项发明创造。
东汉时期,药浴疗法逐渐完善扩充。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其中记载有不同的药浴疗法,诸如洗浴法、敷浴法、熏浴法以及淋浴法。如对狐惑病湿热不化,以致前阴蚀烂者,以苦参汤洗之;治妇女因下焦湿热而出现“阴中蚀疮烂者”,以狼牙汤洗之,皆为熏洗疗法。其应用药浴方法并不局限于治疗皮肤、黏膜的问题,对于一些内科疾病,药浴法同样适用。例如以矾石煎汤浸泡双足,治疗脚气冲心或卒死而壮热者;以破气行血之败蒲煎汤沐浴,活血散瘀治疗“马坠及一切筋骨损”。另外治疗“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可用百合洗方治疗,也就是说对于百合病阴虚内热较甚者如仅用内服药难以收效,当配合百合煎水洗身,起到清热养阴润燥的效果。对于药浴的用法用量,《伤寒杂病论》中也有完备的记载,例如上文提到的百合洗方的用法用量为:“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也有关于药浴的记载,如“茺蔚子,久服轻身,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