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受风险社会理论影响,我国刑法学界涌现出以预防为目的导向、以安全为首要价值的风险刑法理论思潮,并希冀以此为契机开启一场宏大的刑法变革进程。李琳著的《风险刑法的反思与批判/东南大学法学博士文库》肯定风险社会中风险的特殊性,亦赞同法律必将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并认为学者们把握时代脉搏所进行的敏锐思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立足于我国当下的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进程,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传统刑法观念依然需要被反复重申,本书正是基于此种考量,对风险刑法的社会学依据、现实依据、价值取向、立法追求四个方面展开全面反思,检视其中与自由价值渐行渐远的“风险”学说。 《风险刑法的反思与批判/东南大学法学博士文库》试图在复杂中国的现实背景下,探究风险社会中传统刑法应当坚守的基本立场,划定刑法变革不可逾越的底线。这一论证相继在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通过研究风险法治范式的转换继而肯定风险语境下刑法谦抑的价值;第二层面通过界定法益概念的边界继而实现法益的批判立法机能;第三层面通过划定新型危害行为的入罪标准继而限定刑法处罚范围。在反思风险刑法理论的同时,传统刑法应当如何从刑法外部和刑法内部发展出更具约束力的自由保障机制同样值得思考。 作者简介 李琳,河南新密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读于东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法学评论》《法学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国际刑法学。 目录 序 芬馥歇兰若 清越夺琳珪 引 言 第一章 风险刑法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风险刑法的源起 第二节 风险刑法的基本理论 一、传统刑法遭遇的“风险”困境 二、风险刑法的变革主张 三、风险刑法的立法体现 第三节 风险刑法面临的质疑 一、风险刑法社会学依据之反驳 二、风险刑法自身所具有的风险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风险刑法的原貌探寻 第一节 风险刑法的社会学依据:风险社会 一、风险社会的“风险”内涵 二、风险社会的生成逻辑 三、风险社会与中国 第二节 从风险社会到风险刑法 一、“风险”并非沟通风险社会与风险刑法的桥梁 二、风险社会景象是风险刑法的现实语境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风险刑法的现实依据:“风险”与“不安” 第一节 “抵御风险”并非变革刑法的充分要件 一、“风险社会”抑或“焦虑社会” 二、“风险”难以被刑法所化解 第二节 “安全感”并非刑法保护之法益 一、“安全感”的主观特性 二、“安全感”法益化导致法益刑事政策机能的丧失 三、“安全感”法益化导致民粹主义的刑事立法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风险刑法的价值取向:安全凌驾于自由 第一节 风险刑法犯罪观之反思与批判 一、风险刑法犯罪观的代表性学说:“风险诱致说” 二、风险刑法对法益侵害说的质疑:法益概念将被终结 第二节 风险刑法责任观之反思与批判 一、风险刑法对责任原则的突破 二、风险社会中责任原则之坚守 第三节 风险刑法刑罚观之反思与批判 一、风险刑法与目的刑论的契合 二、风险刑法对报应刑论的排斥 三、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的滥用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风险刑法的立法追求:犯罪圈的不断扩张 第一节 风险刑法扩张犯罪圈的主要手段:抽象危险犯 一、风险刑法论者支持抽象危险犯的理由 二、抽象危险犯不能无限扩张刑法的处罚范围 第二节 风险刑法立法模式的转变:法定犯时代的到来 一、法定犯与自然犯的区分 二、法定犯时代与风险刑法理论的关联互动 三、法定犯不断扩张的隐患及其限制 第三节 风险刑法扩张犯罪圈的实践效果 一、醉驾型危险驾驶罪 二、恐怖活动犯罪 三、环境犯罪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风险社会中传统刑法的坚守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定位 一、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二、风险语境下法治范式的转换 三、风险语境下刑法谦抑的价值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中的法益批判立法机能 一、法益概念之界定 二、法益批判立法机能之实现——以《修(九)》为视角 第三节 风险社会中新型危害行为入罪标准之确定 一、风险社会中新型危害行为入罪标准之理论辨析 二、风险社会中新型危害行为入罪标准之确立:以反对“毒驾入刑”为例证之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