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超越自恋(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法)让-夏尔·布舒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利用某种亲近的关系实现自己对他人的支配,并防止这些人试图与他保持距离;
内心冷漠,没有负罪感,但会毫不犹豫地想让别人产生负罪感;
善于言辞,会大量使用言语的双重意义来操纵他人,主动让别人感到不自在……
这是《超越自恋》对“自恋变态者”的素描。
作者在书中阐释了自恋变态者心理变态的机制和原因,描绘出正常状态和变态之间的界限。受害者可以由此认清操纵者,找到自救和心理重建的方法:而对那些有“自恋变态者”倾向的人来说,阅读此书正是一次反思与改正的机会……
所有人都该学会在尊重相异性的前提下更好地照顾自己。
本书由让-夏尔·布舒著。
作者简介
让-夏尔·布舒Jean-Charles Bouchoux,法国作家、精神分析师、心理治疗师,曾出版多部心理学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从需求到欲望,冲动的能量
欲望的能量
从需求到欲望
欲望会产生痛苦吗?
面对冲动,我们是否都是平等的?
冲动和变态
我们的冲动去哪儿了?
如何对待杀人冲动?
变态者及其冲动
第二章 言语:自恋变态者的撒手锏
词语的象征意义
言语的功能
词语:信息的载体
自相矛盾的交流
第三章 脆弱的自恋者
自我形象
“向客体偷来的自恋
偶像的黄昏
结构性自恋脆弱或因不同情形导致的自恋脆弱
喜欢自己的形象是不好的吗?
变态者为什么必须证明其受害者不好?
第四章 变态者:住在成年人身体中的儿童
负罪感和担心被抛弃的焦虑
权力需求的根源
贝尔纳,母亲的“菲勒斯
第五章 无法忍受失去心爱之人(物)
因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虑
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过程的不同阶段
无法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病理
是否存在一些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
失去心爱之人(物)的事实或加速这一过程?
第六章 变态者的策略
理解变态者的动机
粘连和隔离:使受害者屈服的手段
利用第三方
贬低他人、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必要性
“好像”:伪君子变态者
互相依靠的亲密关系
第七章 对受害者产生的变态效应
完全的混乱
降低级别的防御
人格解体
变态者会让别人也变态吗?
是否存在典型的受害者?
给父母的一点建议
第八章 抵制自恋变态者
小心标签!
把某个人当成变态难道不是变态的行为吗?
面对指令进行镜像询问
与亲近的人重新建立联系
重新保持距离
敢恨
清理自己周围的人
指定第三方
战胜变态者
石宴
摆脱重复
不要再从别人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形象
学会表达自己的欲望
放弃理解
升华和韧性
第九章 寻找变态的根源
被虐待的孩子?
游戏和现实
环境的重要性
母亲脸(形象)的变化
幻想
俄狄浦斯和反俄狄浦斯之谜
乱伦关系和重复
变态父母
症状儿童
第十章 同情之路
同情的力量
利他
道歉或否认
我们可以治愈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吗?
从投射到放手
爱与罚:雅克的反馈
第十一章 变态者及其受害者:有毒的华尔兹
别人的症状
疯狂的爱
如果你好了,我也就痊愈了
自相矛盾的镜子
结语
瓦妮莎案例的答案
附录
参考文献
序言
自恋变态者是什么样的人?
自本书第一版取得巨大成功以来,我收到了很
多反馈和读者提出的问题。因此,我决定再版此书
,对我的研究进行补充,并且在书中介绍一些读者
的反馈情况,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主
题。
从心理结构而言,完全意义上的自恋变态者通
常利用家庭、职业或爱情关系,希望使对方屈服。
他需要通过这种亲近的关系来实现自己对他人的支
配,并防止这些人试图与他保持距离。他的内心是
冷漠的,没有负罪感,但会毫不犹豫地想让别人产
生负罪感。他的价值观、感觉和行为会根据周边的
人或环境而变化。从外表来看,他很可爱,会假装
怜悯和同情别人。他会诱惑别人。如果需要的话,
他还会一丝不苟地帮助别人,尤其是如果这么做能
够让他达到自己目的的时候——而这个结果通常是
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他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需
求或感觉,除非是为了利用他们,为了操纵、孤立
他的受害者,或是为了引导这些受害者按照他的意
愿做事。自恋变态者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尽善
尽美。他也善于欺骗。通常而言,他善于言辞,会
大量使用言语的双重意义来操纵他人,把自己当成
受害者从而获得他人的同情,或者主动让别人感到
不自在。他没有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却会利用别人
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会使用表
面上看起来非常有逻辑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投入
行动”。他可能会嫉妒或是背叛。他无法忍受别人
的批评,但却一直不停地批评别人。为了抬高自己
的价值,他会充分利用受害者的形象:他越贬低受
害者,就越觉得自己厉害。如果感受到了焦虑,他
会很快将这种焦虑转移到他人身上。他会使用一些
机制(我们将在本书中逐一进行研究),让别人承担
本应该属于他的暴怒、害怕、负罪感,换言之,他
的疯狂。
然而,虽然的确存在完全意义上的自恋变态者
,但我们需要知道一点,所有人都会在某些时刻使
用某些自恋变态机制。因此,本书不仅仅阐释了自
恋变态者,更希望能够全面描绘出心理变态的机制
和原因。本书旨在能够大致描绘出正常状态和变态
之间的界限。
关于该主题,唐璜(Don Juan)和卡萨诺瓦
(Casanova)就是很难界定的人物。唐璜勾引女人,
约会她们,但是他自己却不赴约,而是派他的仆人
斯加纳列尔(Sganarelle)去确认这些女人是否真的
赴约了。如果她们赴约,他就心满意足。至于卡萨
诺瓦,他也勾引女人,但会去赴约,他会在“消费
”这些女人后消失。这两个人都会让自己避免自身
权力所带来的焦虑。唐璜需要确认自己形象的权力
,而卡萨诺瓦需要确认自己未被阉割。因此,我们
可以认为卡萨诺瓦是一个性欲反常者,而唐璜是一
个自恋变态者。然而,两者都会在勾引女性之后逃
跑,这是因为爱情关系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处于危险
的境地。
……
之后,我们将研究自恋变态的原因。为什么在
描述自恋变态机制之后阐述自恋变态的原因?因为
了解原因才能正确地对受害者进行治疗。在关于“
因为失去了心爱的人或物品而导致的痛苦”的治疗
过程中(一般而言,受害者需要面对的是与丧事类似
的经历),我们将看到应对“失去心爱的人或物品”
这一事实需要若干步骤。虽然在韧性之路上“道歉
”非常重要,但如果它出现太早,可能会被否认,
也可能会妨碍必要的治疗。
上文中提及的皮埃蕾特的男友雅克,在终于摆
脱了皮埃蕾特之后,对我说:“首先,我必须排毒
,然后我才能治愈自己,重建自我。我只是试图理
解,然后谅解。我希望自己能够重新找到同情之路
,也希望我能够成为原来的自己。”
在陪伴自恋变态者的受害者这个过程中,重要
的是按部就班。我们可以建议这些受害者学会质疑
,并让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允许这样的情况
出现,或者说他们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人。然而,
自恋变态者会花很多精力让受害者为其担罪。我们
可以想象,在走出这段经历后,受害者很难进行质
疑。而让他们这么做,则是让他们承担额外的负担
,有可能让他们更加痛苦。他们经常遭受的一些攻
击,严重贬低了他们的形象。因此,质疑可以是一
种选择,但只能在受害者度过了类似“丧事”的经
历之后,在其完成自我重建并重获其身份之后才能
使用。
当我接待这些自恋变态者的受害者时,他们经
常呈现出类似战争受害者、人质或自然灾害受难者
的受伤症状。因此,通过对自恋变态者及其机制进
行研究,我们将会明白,应该采取柔和的、结构合
理的方法来陪伴这些受害者。
但愿本书能够帮助一些人进行自我重建,也能
够帮助一些人学会质疑,同时我们更加希望所有人
都能够学会在尊重相异性的前提下更好地照顾自己

导语
畅销书系列“知心书”第四辑,三联生活书店引进推出同系列经典《超越自恋》。
利用某种亲近的关系实现自己对他人的支配,并防止这些人试图与他保持距离;
内心冷漠,没有负罪感,但会毫不犹豫地想让别人产生负罪感;
善于言辞,会大量使用言语的双重意义来操纵他人,主动让别人感到不自在……?
本书讲述了自恋的内核——有关欲望、冲动、投射与防御的一系列机制,帮助存在自恋变态问题的人正视自身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帮助受害者——他们之所以被操控,也是因为自带与自恋变态者共同的变态因素——逃离操纵,解决问题,摆脱伤害,过上平和快乐的生活。
本书由让-夏尔·布舒著。
精彩页
面对冲动,我们是否都是平等的?
一个婴儿会要求自己的需求立刻得到满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他就会大哭,并投射出自己的怒气。关于失望,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梅兰妮·克莱恩(Melanie Klein,1882—1960)提出过以下理论,即对爱的客体(乳房)的恨:婴儿希望通过该客体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该客体的暂时缺席会导致内心压力。之后,孩子会因为人们拒绝给他所谓的欲望客体而跺脚哭泣。孩子只有到了大约六七岁,即进入所谓的潜伏期时,他才能学会将自己的欲望暂时搁置。
然而,我们是在孩童时期完成自身构建的。此外,弗洛伊德认为,六岁之前一切都已成型。他认为“孩子是人类的父亲”。任何未被认可或未被满足的欲望都会导致内心冲突,并导致与之相关的压力。我们大部分人都能够学会控制这些出于本能的欲望和反感,学会与我们的需求妥协或暂时搁置这些需求。为了控制我们无意识的冲动,我们通常会求助于无意识的机制,即自我防御机制。
但是,有些人却无法承受自己的内心冲突,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这些内心冲突以妄想、投射或“投入行动”的形式向外发泄。变态者便属于这类人。通过一些特殊的防御机制(我们将在后文中逐一研究),他们成功地将自己的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而得以摆脱这些冲动。
冲动和变态
法语中的变态(Pervers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vertare”,意思是倒置、改变方向。当我们改变某种冲动的目的或是“正常的”客体时,就有可能是变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的是目的或客体变态。
例如,为了得出性变态的概念,我们必须首先定义爱情关系的目的和客体。某些宗教要求性关系的唯一目的必须是在神圣婚姻关系下的传宗接代。因此,根据这些宗教的观点,任何不以此为目的的爱情关系或婚姻外的爱情关系都是变态的。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和规则不足以定义变态,每个人都可以定义其界限。如果我们接受将性关系定义为“两个意见达成一致的成年人之间寻求快乐的行为”,那么一旦目的不是追求共同的快乐(如痛苦、控制、制服……),就是所谓的目的变态。或者,只要其中一方不同意,就是所谓的客体变态。
我们的冲动去哪儿了?
防御机制
在弗洛伊德的拓扑理论中,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自我无意识的那部分。神经症患者将其冲动拒绝在意识场外,一旦这些冲动与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冲突,“他们就忘记这些冲动”。这些冲动被抑制在心理现象的无意识部分中。但是,冲动会试图重新渗入意识当中。防御机制可以让我们无意识地控制冲动,甚至在不需要求助于初始目的的情况下释放这些冲动。
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在激烈的夫妻争吵过程中,我们可能无法抑制自己的攻击性,从而选择摔碎餐具,但不殴打对方。客体“餐具”代替了客体“对方”: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了一种名为“替代”的防御机制。我们同样可以改变我们暴力的目的和客体,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名为“转移”的防御机制。我们可以拆卸已经出了故障的家用电器,取出有问题的部件并进行修理。我们也可以做家务,打扫灰尘,扔掉我们觉得没有用的物件。这种情况下,目的和客体就是我们有意识替换的。重要的是释放自己的能量,而不求助于初始目的,也不与我们的无意识道德价值观发生冲突。某些机制与“正确”的态度相匹配,某些机制是病理性的;某些机制能够让我们释放心理能量,有的则不能。
在出现冲突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幻想其冲动,并且不断重复地回忆某个让其焦虑的场景。例如,萨尔瓦多(Salvador)被其部门经理侵犯,当时他缄默不语。但在回到家后,他在脑中再现了该场景。在他的想象中,他倾尽了自己对上司所有的不满。在其幻想中,萨尔瓦多让自己占据了有利地位。但是这种防御机制不仅无法让他摆脱焦虑,更让他损耗了巨大能量。
我们所有人都可能使用某一类型的神经症、精神病或变态的防御机制。然而,神经症患者可能只会使用变态机制或精神病机制。至于变态者,他们通常使用同一种配置或机制,这些机制通常是具有投射性的或者建立在否定的基础之上。
P8-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