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只是最美好的日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郑静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郑静,家居设计专栏作家,策展人,出版过《中同风尚》《新中式艺术》《ART DECO在上海》等多部作品。并以@绿色蝴蝶为名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生活的快乐。拥有微信公众号“蝴蝶厨房”。 目录 序言 就这样记录了2920个日子的美好 一器一皿 距离与美 花开,那是一年的相思 春风十里踏青去 离了一次性台布和纸杯的野餐 让我们一起看书吧 盛夏玻璃心 有温度的北欧风,从来不冷淡 直面人生,让我们从晒早餐开始 家宴中的那盆花 遇见细碎平常 每个家都该有自己的味道 料理机,就这么欲罢不能地爱上它 茶,还是咖啡 爱心便当:要便当,不要盒饭 生活中的小确幸 收纳如同人生,谁也靠不住 来自星星的春梦 为什么我们爱买锅 少了锅碗瓢盆的婚礼清单是不完整的 温暖如秋 圣诞不奢侈,再等又一年 就道一声你好 旧年断舍离 年终奖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拔草的么 美好,才是生活的必需品 拎着菜篮去买花 娃的审美就得从现在开始培养 理想生活 一饭一蔬 当春杏仁露 瞬间告别喜之郎 春韭惹人爱 只爱立夏蛋 榨菜炒肉丝 洗手煮汤羹的都是真爱 百年好合 粥天粥地之一:白粥不白 粥天粥地之二:鲜美咸粥 粥天粥地之三:糖粥甜蜜蜜 过粥小菜之一:榨菜 过粥小菜之二:油炒萝卜干 过粥小菜之三:清蒸米苋秆 上海冷面二三事之一:花生酱 上海冷面二三事之二:冷面浇头 上海冷面二三事之三:冷面 栀子花,白兰花,冷馄饨 上海馄饨夏日谈之一:馄饨皮 上海馄饨夏日谈之二:馄饨芯子 上海馄饨夏日谈之三:馄饨汤头 补上一回算一回 花的味道 糖水番茄 别睬老中医,再吃几天好冰粉 温吞甜酒酿 落花生之一:盐水花生 落花生之二:油氽花生米 毛豆芋艿,有咸有甜 恋炼猪油 美甲与板栗 认真拆蟹粉 重阳吃糕,步步高 蛋糕与烙饼 一九一只鸡 什锦暖锅 难得有面之一:上海炒面 难得有面之二:葱油拌面 难得有面之三:清汤面 冬日甜蹄髈 咸宝粥的相对论 小寒天,安利一碗咸肉菜饭 冬茶三味 不一样的鲜肉汤圆 精彩页 花开,那是一年的相思 这个春天第一次插樱花。池坊花道讲究一期一会,道法自然。从若干的樱花枝中截取最合适的,组合在一起。求的不是繁盛,也不是奇巧,而是要复原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模样,破土生长,抽枝开花,这才是最美。樱花一种生(池坊生花的一种形式),生出的是心中的一片芳菲。 春天是花的季节,从早樱开始,梨花、杏花、海棠、玉兰,外加二月兰、荠菜花、油菜花,看完一茬还有一茬。如今大家找个理由就能出去游玩一趟,不用什么名胜古迹、人文经典,单是这些花花草草,就足够养眼。踏青访春,就是去寻找美的踪迹。它有款有型,就那么绽放在枝头,也有色有味,飘散在空气里,毫无顾忌地沾染着我们的衣衫。美就是一种感觉,当你置身花草中能感觉到心情放松,通体舒畅,那下一秒,美就降临了。 但花开有时,就算花期再长,也终有飘落的时候。如林妹妹那种,看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时候,独自一人扛着锄头去葬花,哭得稀里哗啦,比落花还凄婉。如此这般美则美矣,但真心不可取,且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四季轮回,有开自有落。花开惹人爱,就是因为积攒了一年的相思。若是这么天天哭,这眼泪也顶多是浇灌一下绛珠仙草,等上十几万年也开不了花的。 爱花有很多方式,比如诗人用尽赋比兴写下这四月芳菲,不管是见到哪种花,都能吟上两句,好的即流传下来,每到这个季节大家跟着背上两句,配上照片发个朋友圈,也是造福众生。画家更直接,胭脂、曙红染画纸,把人间春色好好地描下来。不管是夏秋冬,哪天想起了都能展开一看,姹紫嫣红,就这般一一再现。 现代科技昌明,设计师有了更多好手法将花长远留住。他们把花描在壁纸上,大朵大朵的玫瑰在那使劲地恣意,喜欢这种家居风格的主人大多也性格开朗,动不动就呼朋唤友,宾客醉成一团。小枝叶的白描式样的花朵,小清新们会中意,不蔓不枝地在那装饰着角落,要费好大劲才能看出它的枝蔓来,要的就是这份婉约和不经意。还有花砖,每一片都是一个花样,连在一起就是花开四壁春来早,把家装扮得热闹不少。 看遍那么多的“花言花语”,最喜欢的还是那句“花开堪折直须折”。爱就直接些,花期有限,扭捏两天就又得等上一年的思念。只是折回来需得好好对待,修枝插瓶,让它陪你度过人间四月天。 春风十里踏青去 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不出门踏青赏花,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自己。张三去了东瀛,顶着樱花飞满天;李四去了婺源,拍回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大晒特晒。森女在家,棉衫一件,翻着朋友圈,铁定心碎了一地。要知道,春风十里,不如里面有自己。 踏青这事,可大可小。小时候,清明前后常被外婆带着去附近绿地走走,一圈回来,还能采上一小篮荠菜、马兰头,捎带着给晚饭加个菜。如今,别说野菜了,小区附近难得有块草坪,还都插上“闲人免进”的牌子,踏青这事,必须搞搞大。 P6-8 导语 郑静著的《只是最美好的日常》分为家居、美食两部分。 家居部分对不同家什的用途做了区分,外出时用什么,在家时用什么,讲究之余,带来雅兴。花、香氛、咖啡、茶、酒杯、锅碗瓢盆、圣诞饰品、料理机、菜篮,等等看似不相干甚至有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若使用得当,便给原本平淡的日常生活带来五彩斑斓的色彩。 美食部分,细说了一些沪上家常美食的做法,以及美食制作过程中的欣喜与乐趣。小小的厨房,广阔的美食天地,让作者享受不已,满足了家人的胃口,成就了作者的自信与满足感,也惠及了广大读者。原本平常的吃食,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画面感极强,也传播了沪上美食文化。 序言 习惯了每年元旦会换一本新的台历,一本自己做 的台历。 从2013年开始,我们家就自己做台历;对了,其 实准确点说应该是从2010年开始的,只是那年做的是 挂历,还取了一个很文艺的名字“似水年华”,封面 配了张西塘的照片,比较贴切,只是画面里的茶具确 实朴素了一点。 后来,停了两年。这两年里主要任务是养了一个 娃。面对一个新生儿,家里各种忙乱,一会月嫂一会 钟点工。和闺蜜们交流过这个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天 底下最难带的队伍是“阿姨”。管你是500强,还是 CEO,统统没用,天天是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发 生了。但,只要看到粉嘟嘟的一个小人,就觉着自己 有着无穷的能量,可以迎难而上。 就这样,一晃到了2011年,娃一岁了,我也开始 慢慢复苏。这一年,有了微博。在它还没火的时候, 我被朋友拉去当小白鼠,做测试版。140个字,天天 要坚持发,最多一天要发七条。要命了,这时候我觉 得自己不会写字了。做惯媒体的,要写点字,那是个 大事情,要做选题,做计划,还得采访、拍图。否则 ,怎么能轻易下笔呢? 可后来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微博就是 一个自己的地盘,没有那么复杂。你可以转发别人的 心灵鸡汤,也可以在那任意发牢骚,哪怕天天骂大街 都行。不过,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做些什么。无意当中 发了一张刚烧好的“青豆炒腊肠”的照片上去,大家 各种评论。其实,那张图完全拍虚了,构图、曝光也 是各种不讲究。但大家面对美食总有无穷的想象力, 能脑补出味道和香气。第二天我继续发,大家继续在 下面叽叽喳喳。 于是,我知道我该做什么了:记录。“每日一菜 ”是我在微博上的内容,大家开始习惯叫我“绿色蝴 蝶”和厨娘。那时候,水果手机还不普及,拍张菜就 得用卡片机,再倒腾到电脑上,调图、写文字、发片 。坚持了一阵后,我开始嫌弃渣图的质量,拉上家属 ,开始上单反了,于是,又多了打灯这个步骤,再释 放,调图,程序更复杂了。 我乐此不疲地每天坚持发,觉着有种使命感一样 ,其实说得不好听些,那就是有强迫症。发完就守在 那,看评论和转发数,那种感觉,如同早年做编辑的 时候,开评选会一样,每月能有个好稿奖,心里美滋 滋的,除了仨瓜俩枣的奖金外,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 肯定;其实拍片那就是个体力活,太苦了。就这样到 了2012年年底,我的文件夹里已经有了24个月份的菜 ,和家属商量,我们可以做本台历了。 那年台历的名字叫“四季五味”。1月就开始发 大招,上羊肉。显摆出去后,小伙伴们就开始按捺不 住举手等收。那年,这就成了我们家最好的新年礼物 ,送给大家表表心意。印刷,装订,快递,忙忙碌碌 地折腾了一番。 2013年,微博有了竞争对手,微信太强大,一下 子横扫大江南北。朋友圈成了最活跃的社交圈,蝴蝶 不能错过。每日一菜,微博发一次,微信再发一次, 还时常再更新下博客。码字人士,觉得140个字写多 了是会毁人的,码得再多也都是片断,回来一看就是 一地鸡毛,我开始有意识地回归长文。那一年,每到 一个节令,就有朋友会问我,该吃些什么。我成了朋 友圈里的节气饮食指南。不过我挺高兴的,自己的见 识和做法对大家有所帮助,朋友们一起把日子过好, 这是我乐意看到的。对了,这就是那年传说中的“正 能量”。 2013年年底,台历按时做了。那年的封面调子有 点粉粉的,少女心。在排版上,增加了菜的做法,蝴 蝶开始放送私家菜谱了。我还在微博上做了个小活动 ,送了五本出去给博友,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要许诺 按菜谱做三道菜,并上图@给我。一发出去,秒杀。 如此看来,蝴蝶想当年也“网红”过的。哈哈,小得 意下。 2014年,我终于鼓起勇气开了微信公众号,“蝴 蝶厨房”。我码了一篇《人人都是好厨娘》,叨叨了 一下这事。然后,朋友圈里就炸了锅了,纷纷指责没 有收到台历。好吧,我掩面而过,我错了。 这一年我开始做一些实体活动,在不同的教室里 教大家做菜。蝴蝶成了绿老师。做过夏日茶饮、立秋 粥、秋梨膏,多少都和传统节令有关。说到这,是不 是该感谢一下习大大的“国学”号召,那一年真的一 下子多了很多朋友在关心节气。其实,在我看来,这 才是硬道理,中国人按中国的节令过中国的日子,最 自然不过。 2014年年底开始做新年台历,改了版。2015年的 日历那部分回到原来的样子,大家反映,喜欢在台历 上记下东西,做备忘录,所以空格还是要留大些。这 时候开始感觉到,做个产品,真心不容易。 我在一篇专栏里写了《岁时小记》:“新年第一 天,把案头的旧台历收起来,换上新的。台历是自家 做的,所以虽过了气,也没舍得扔,好好地把它收起 来。自从在微博上用‘绿色蝴蝶’的诨名发每日一菜 开始,已经三年过去了。每年年末收集起来做本台历 ,一来算是给自己做个小结,二来当新年礼物送送朋 友,倒也比买来的亲香些。”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2015年的12月底,眼看着 就要过新年了,紧赶慢赶,终于把2016年的台历做出 来了。看着这一年烧的菜、插的花、画的画,有种真 实又恍惚的感觉。这确实是自己的日子,但记录下的 都是美好,那些忧伤、困惑,似乎像没有存在过一样 。 2016年值得庆幸的是,我出了本新书《岁时历— —日日是好日》。按照时令、节气把小文集结起来, 配上图,就是一年的春夏秋冬。上海书展每年都是在 最热的日子里举办,我的新书签售会就摆在主展馆。 亲朋好友们顶着毒日头去捧场,有送手作花束的,有 千里迢迢从外地赶回来的,还有抱着一岁多的囡囡去 的,真心感谢大家的厚爱。 化感动为动力,继续笔耕不停。日子在继续,就 总有好些故事。2017年再付梓一本新书《人生,就是 吃好每一碗馄饨》。每篇小文写一样吃食,但又不是 只写吃食。有故事,有回忆,也有酸甜苦辣咸。只是 这一年的台历是2017年的元旦后才完成的,虽然晚了 ,但还是坚持做出来。封底选了一张旧年的腊八粥, “腊八守夜熬粥,数九调墨画梅,岁月静好,一切如 旧,春去秋来又一年”。 就这样从2017走到了2018。从每年一本台历,到 每年一本新书,都是最寻常的美好。生活就是这样, 有人负责解惑,有人负责论理,那我就来负责美好。 就像我在微博的签名一样,“厨艺、写字和插花,一 切都只为过日子……” 让我们一起过好今后岁月的每一天,这,其实也 真的不难。 内容推荐 郑静著的《只是最美好的日常》是一部散文,分为两部分:家居和美食。 作者以一个上海小囡的视角述说了生活中的日常。笔触细腻,感情丰富,既有现代流行语的诙谐幽默,又有引经据典的优雅文风。鼓励读者发现并享受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