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四月天(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林徽因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林徽因著王笑东主编的《人间四月天(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收录了的经典文学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此外,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在她的作品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凝结着她灵动的思绪和才华。她的文字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春风拂面,具有永恒魅力。为保持原作风貌,本书所选篇目习惯用字、通假字和标点用法。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作家、诗人、中国第壹位女性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1928年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1949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1953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及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录
第一编 此情可待成追忆
悼志摩
惟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蛛丝和梅花
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 此
一片阳光
致梁再冰
第二编 大珠小珠落玉盘

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第三编 一身诗意千寻瀑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 愿
仍 然
激 昂
一首桃花
中夜钟声
山中一个夏夜
秋天,这秋天
年 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深 笑
风 筝
别丢掉
雨后天
记 忆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八月的忧愁
静 坐
时 间
去 春
人 生
一串疯话
病中杂诗(节选)
第四编 独上高楼望天涯
平郊建筑杂录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我们的首都
序言
一九三三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照例到文科楼
外的阅报栏去看报。那时我住在临湖的六楼,是个
刚从辅仁英文系转到燕京新闻系的三年级生。报栏
设在楼前,有两架:一边张贴着北平的《华北日报
》和《晨报》,另一边是天津的《大公报》和《益
世报》。忽然,在《大公报·文艺副刊》版尽底下
一栏,看到《蚕》和我的名字。那是前不久我寄给
沈从文先生请他指教的,当时是准备经他指点以后
再说的——倘若可以刊用,也得重抄一遍。如今,
就这么登了出来,我自是喜出望外。尽管那是把五
千字的东西硬塞进三四千字的空间里——也就是说
,排字工人把铅条全抽掉,因而行挨行,字挨字,
挤成黑压压一片。其实,两年前当熊佛西编《晨报
》副刊时,他也登过我的一些短文,记得有一篇是
谈爱尔兰小剧院运动的。然而这毕竟是自己的创作
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心里的滋味和感觉仿佛都很异
样。
然而还有更令我兴奋的事等在后面呢!
几天后,接到沈先生的信(这信连同所有我心爱
的一切,一直保存到一九六六年八月),大意是说:
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上了你那篇《蚕》,要请你
去她家吃茶。星期六下午你可来我这里,咱们一道
去。
那几天我喜得真是有些坐立不安,老早就把我
那件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擦了又
擦。星期六吃过午饭我蹬上脚踏车,斜穿过大钟寺
进城了。两小时后,我就羞怯怯地随着沈先生从达
子营跨进了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的客厅”。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如今回忆起自己那份窘
促而又激动的心境和拘谨的神态,仍觉得十分可笑
。然而那次茶会就像在刚起步的马驹子后腿上,亲
切地抽了那么一鞭。
在去之前,原听说这位小姐的肺病已经相当重
了,而那时的肺病就像今天的癌症那么可怕。我以
为她一定是穿了睡衣,半躺在床上接见我们呢!可那
天她穿的却是一套骑马装,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奋
。不但沈先生和我不大插嘴,就连在座的梁思成和
金岳霖两位也只是坐在沙发上边吧嗒着烟斗,边点
头赞赏。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她完全没提到一个“
病”字。她比一个健康人精力还旺盛,还健谈。
那以后,我们还常在朱光潜先生家举行的“读
诗会”上见面。我也跟着大家称她做“小姐”了,
但她可不是那种只会抿嘴嫣然一笑的娇小姐,而是
位学识渊博、思想敏捷,并且语言锋利的评论家。
她十分关心创作。当时南北方也颇有些文艺刊物,
她看得很多,而又仔细,并且对文章常有犀利和独
到的见解。对于好恶,她从不模棱两可。同时,在
批了什么一顿之后,往往又会指出某一点可取之处
。一次我记得她当面对梁宗岱的一首诗数落了一通
,梁诗人并不是那么容易服气的。于是,在“读诗
会”的一角,他们抬起杠来。
一九三五年七月,我去天津《大公报》编刊物
了。每个月我都到北平来,再来今雨轩举行个二三
十人的茶会,一半为了组稿,一半也为了听取《文
艺副刊》支持者们的意见。小姐几乎每次必到,而
且席间必有一番宏论。
一九三六年我调到上海,同时编沪津两地的《
文艺副刊》。那是我一生从事文艺编辑工作最紧张
、最兴奋,也是最热闹的一年。那时,我三天两头
地利用“答辞”栏同副刊的作者和读者交谈。为了
使版面活跃,还不断开辟各种专栏。我干得尤其起
劲的,是从理论到实践去推广书评。什么好作品一
问世,无论是《日出》还是《宝马》,我都先在刊
物上组织笔谈,然后再请作者写创作那部作品的经
验——通常一登就是整版。我搞的那些尝试,徽因
都热烈支持,并且积极参加。
那一年,我借《大公报》创刊十周年纪念的机
会,除了举办文艺奖金,还想从《文艺副刊》已刊
的作品中,编一本《大公报小说选》。谁来编?只有
徽因最适当,因为从副刊创办那天起,她就每一期
都逐篇看,看得认真仔细。我写信去邀请,她马上
慨然答应了,并且很快就把选目寄到上海。她一共
选了三十篇小说,有的当时已是全国闻名的作家了
,如蹇先艾、沙汀、老舍、李健吾、张天翼、凌叔
华,有的如宋翰迟、杨宝琴、程万孚、隽闻、威深
等,当时并不大为人所知。
她还为这本选集写了一篇“题记”,其中她指
责有些作家“撇开自己熟识的生活不写……因而显
露出创造力的缺乏,或艺术性的不真纯”。她号召
作家们应“更有个性,更真诚地来刻画这多方面的
错综复杂的人生,不拘泥于任何一个角度”。她还
强调作品最主要的是诚实,她认为诚实比题材新鲜
、结构完整和文字的流丽更为重要。
记得一九三六年她向良友公司出版的《短篇佳
作集》推荐我的《矮檐》时,曾给我写过一封长信
,谈这个“诚实”问题。可惜所有她的信都于一九
六六年八月化为灰烬了。这里我只借用她在一九三
六年五月七日从北平写给她的美国好友费正清夫人(
威尔玛)的一封信:
对,我了解你对工作的态度,我也正是那样工
作,虽然有时和你不尽相同。每当一个作品纯粹是
我对生活的热爱的产物时,我就会写得最好。它必
须是从我的心坎里爆发出来的,不论是喜还是悲。
必得是由于我迫切需要表现它才写的,是我所发觉
或熟知的,要么是我经过思考才了解到的,而我又
十分认真、诚恳地想把它传达给旁人的。对我来说
, “读者”并不是“公众”,而是比戚友更能了
解我,和我更具有同感的;他们很渴望听我的诉说
,并且在听了之后,会喜,会悲。
住了一个星期,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患重感冒,
只好躺在床上。我深深被我这两位朋友的坚毅精神
所感动。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继续做学问
。倘若是美国人,我相信他们早已丢开书本,把精
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上去了。然而这些受过高等教
育的中国人却能完全安于这种农民的原始生活,坚
持从事他们的工作。 现在要出版的《林徽因文集
》里所收的作品,从数量上来说,同徽因从事文艺
写作的漫长岁月确实是很不相称的。一方面,这是
由于她一生花了不少时间去当啦啦队,鼓励旁人写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的兴趣广泛,文艺不过是
其中之一。她在英美都学过建筑,在耶鲁大学还从
名师贝克尔教授攻过舞台设计。我在她家里曾见过
她画的水彩,一九三五年秋天曹禺在天津主演莫里
哀的《悭吝人》时,是她担任的设计。
我不懂建筑学,但我隐约觉得徽因更大的贡献
,也许是在这一方面,而且她是位真正的无名英雄!
试想以她那样老早就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的瘦弱女
子,却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思成在当时极为
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坐骡车,住鸡毛小店,
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去寻访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荒
寺古庙。一个患有残疾,一个身染重痼,这对热爱
祖国文化遗产的夫妇就在那些年久失修、罩满积年
尘埃的庙宇里,爬上爬下(梁柱多已腐朽,到处飞着
蝙蝠)去丈量,测绘,探索我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法式
。威尔玛在她的《梁思成小传》中曾引用梁思成于
一九四一年所写而从未发表过的小结说:截至一九
四一年,梁思成所主持的营造学社已经踏访了十五
个省份里的两百个县,实地精细地研究了两千座古
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林徽因大概都参加了的。
徽因的这些作品,有一部分是我经手发表的,
如《模影零篇》。我不懂诗,但我十分爱读她的诗
。她的小说,半个世纪前读的,至今仍留有深刻印
象。这里,我再一次表示遗憾:她写得太少、太少
了。每逢我聆听她对文学、对艺术、对社会生活的
细腻观察和精辟见解时,我心里就常想:倘若这位
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像十八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
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韦尔,把她那些充满机智、
饶有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
部书啊!
一九八四年七月三日
导语
林徽因著王笑东主编的《人间四月天(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收录了林徽因的经典文学作品,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悼志摩》《莲灯》《九十九度中》。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孕育着爱和希望,诗人写下她的“爱的赞颂”。全书共分为五编,体裁涵盖了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文论等创作,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此外,本书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
书评(媒体评论)
林徽因的散文,在我看来,是并非形式上的诗
,不外露的诗。
——现代诗人卡之琳
她(林徽因)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
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
《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
——现代作家汪曾棋
精彩页
“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我怔住了,心中一阵不痛快,却忙给他一个电话。
“你放心。”他说,“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
话虽是这样说,他却是已经死了整两周了!
凡是志摩的朋友,我相信全懂得,死去他这样一个朋友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残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的增长下去……
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的尽管呻吟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这个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们满意,因为关于他的事,动听的,使青年人知道这里有个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实在太多,决不是几千字可以表达得完。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
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到影响他迁学的逖更生先生。不用说他和我父亲最谈得来,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不算少,一见面之后便互相引为知己。他到康桥之后由逖更生介绍进了皇家学院,当时和他同学的有我姊丈温君源宁。一直到最近两个月中源宁还常在说他当时的许多笑话,虽然说是笑话,那也是他对志摩最早的一个惊异的印象。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丝毫矫伪,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源宁说,有一天他在校舍里读书,外边下了倾盆大雨——惟是英伦那样的岛国才有的狂雨——忽然他听到有人猛敲他的房门,外边跳进一个被雨水淋得全湿的客人。不用说他便是志摩,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这一来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志摩等什么在这大雨里。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源宁不止说他不去,并且劝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戏,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了!
以后我好奇地曾问过志摩这故事的真确,他笑着点头承认这全段故事的真实。我问:那么下文呢,你立在桥上等了多久,并且看到虹了没有?他说记不清,但是他居然看到了虹。我诧异地打断他对那虹的描写,问他:怎么他便知道,准会有虹的。他得意地笑答我说:“完全诗意的信仰!”
“完全诗意的信仰”,我可要在这里哭了!也就是为这“诗意的信仰”他硬要借航空的方便达到他“想飞”的宿愿!“飞机是很稳当的,”他说,“如果要出事那是我的运命!”他真对运命这样完全诗意的信仰!
志摩我的朋友,死本来也不过是一个新的旅程,我们没有到过的,不免过分地怀疑,死不定就比这生苦,“我们不能轻易断定那一边没有阳光与人情的温慰”,但是我前边说过最难堪的是这永远的静寂。我们生在这没有宗教的时代,对这死实在太没有把握了。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除非我也有你那美丽的诗意的信仰!
我个人的悲绪不竟又来扰乱我对他生前许多清晰的回忆,朋友们原谅。
诗人的志摩用不着我来多说,他那许多诗文便是估价他的天平。我们新诗的历史才是这样的短,恐怕他的判断人尚在我们儿孙辈的中间。我要谈的是诗人之外的志摩。人家说志摩的为人只是不经意的浪漫,志摩的诗全是抒情诗,这断语从不认识他的人听来可以说很公平,从他朋友们看来实在是对不起他。志摩是个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里最精华的却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和优容;没有一个人他对他不和蔼,没有一种人,他不能优容,没有一种的情感,他绝对地不能表同情。我不说了解,因为不是许多人爱说志摩最不解人情么?我说他的特点也就在这上头。
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