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的电影是随着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而诞生和发展的,李良嘉著的《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以1905年到1949年间的中国早期电影的美学特点为研究对象,以欧美电影创作与电影研究为参照,在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审美传统的立场上,对中国早期具有标本意义的导演及其作品进行串联式的解读,以描述和阐释的方式进行理性梳理和总结,揭示出中国传统电影在欧美电影影响下仍保持了鲜明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 作者简介 李良嘉,湖南涟源人,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开设英语专业圣经文学研究,中国电影、西方电影研究选修课程。研究专业方向为电影学、西方文化与文学。 目录 “武陵译学丛书”总序 主编絮语 绪论 第一章 民国电影的艺术起源(1905—1920) 一、假借其他艺术形式以自立的民国电影——影戏 二、电影西学东渐和接近民国现实:窥探与围观 三、开民国电影风气之先 四、好莱坞电影、西方文学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 第二章 影戏美学的登场与机械记录性的消退 一、国民身份与民国电影的身份 二、民国电影美学的萌动——影戏观念 三、影戏观念——多重诠释与定义 第三章 电影化历程中的艺术跨界 一、文艺的跨界与戏剧革命影响下的影戏美学 二、鲁迅、电影译作与左翼电影运动的准备 第四章 古装、武侠神怪——影戏之外的意外(1921—1932) 一、武侠神怪电影风潮描述 二、武侠神怪电影与身体超能想象 三、武侠神怪电影的叙事模式和内核 第五章 民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一):电影中女子形象的演化 一、被释放的女性“视觉奇观 二、早期电影、问题剧、伦理剧中的传统女子 三、奇女子的武侠世界 四、女明星时代的女子形象的演化 第六章 民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二):公司、明星、导演(以1937年为界) 一、电影集锦片的联合 二、产业联合中的电影公司、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三、托拉斯电影公司与产业的现代化尝试——联华、明星、天一 四、电影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导演、编剧、明星 第七章 民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 一、20世纪30年代民国现实主义电影风潮描述 二、表征与实质——民国电影现实主义美学 三、写实的空间与城市文化 四、多样的现实与多元的主义 第八章 影戏美学的高峰:戏曲小说之“戏”、戏说之“戏”、逢场作“戏 一、影戏美学之取材与改编路径 二、“孤岛”的逢场作戏:卜万苍之《木兰从军》《万世流芳》及其他 三、古装电影的高峰:费穆、卜万苍、朱石麟 第九章 影戏与现实主义——融合并跨越(一) 一、民国电影二次黄金高峰之成因 二、从文学电影到史诗电影(1945—1949) 三、现实主义之下的城市悲歌——《夜店》 第十章 影戏与现实主义——融合并跨越(二) 一、民国电影的缩影:诗人导演孙瑜、费穆 二、从草根美学到史诗气质——蔡楚生 三、新市民的海派都市喜剧——张爱玲、桑弧组合 结语 历史的背影与民国电影美学的黄昏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