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7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晓珉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自从宋神宗英年早逝后,宋朝迎来了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这三位皇帝。在这三位帝王主政之下,宋朝再也没有出现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这样的贤臣,反而出现了章淳、蔡京等奸臣。最终,北宋,这个已经历了百年的庞大帝国,被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里,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之日。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7卷)》是由张晓珉著的。
作者简介
张晓珉,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来在《今古传奇》《看历史》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作品有《曾国藩成功的秘密》《胡雪岩经商的智慧》《大明神算:刘伯温》《圣人的哲学:王阳明》等。
目录
第一章 王安石罢相
学生骂老师
下岗的真正原因
兄弟阋墙
后宫之乱
第二章 后王安石时代
吾之颜回——吕惠卿
这个小人不简单
谋害恩师
坑害郑侠
第三章 王者回归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驱逐吕惠卿
第二次罢相
第四章 下岗的真正原因
第二次下岗的真相
辽国的现状
诬陷皇后
诛杀太子
不胜而胜,不败而败
熙宁划界
第五章 瑰宝登场
归隐山林的日子
“东坡先生”的那些事
严父苏洵
慈母程氏
家庭教育惠终身
第六章 千古一坡仙
参加科举考试
步入仕途
憋屈的第一份工作
两个噩耗
第七章 浪漫的实干家
对变法的态度
忍无可忍
与杭州的不解之缘
第八章 乌台诗案
大难临头
锒铛入狱
多方营救
逃出生天
第九章 继续西夏那些事
饱暖思淫欲,万恶淫为首
弑父杀君
尼姑太后
西夏人的爱情观
斗法岳父
第十章 西夏新的局面
宋夏议和
大顺城之战
党项女人的“威力”
妓女骂退10万兵
太后篡位,西夏求援
第十一章 宋夏之战
西夏的对策
惨败而归
战火再起
一败再败
第十二章 新的形势
苏轼回归
相逢一笑泯恩仇
新皇登基
女中尧舜
“涑水先生”回朝
第十三章 废除新法
司马光的手段
一意孤行
王安石病逝
司马光病逝
不同意变法的真正原因
第十四章 后党争时代
司马光的接班人
破嘴呀,破嘴
洛蜀党争
命运转折点
第十五章 宋哲宗的那些事
叛逆少年养成记
为母申冤
让后宫分裂的婚事
宋朝命运最坎坷的皇后
世事无常
第十六章 开始“清算”
宋哲宗变法
章惇回归
重新“做人”
祸害贤良
疯狂报复
第十七章 东坡居士最后的岁月
苏轼的预言
继续被贬
天涯海角
尘归尘,土归土
第十八章 最后的时代
宋徽宗上位记
章惇败亡
没有天生的昏君
第十九章 昏君炼成记
一宗罪:荒淫无度
二宗罪:赏罚不公
一个靠踢球上位的大臣
三宗罪:崇尚道教
第二十章 摧毁大宋王朝的“一号奸臣”
六贼之首——蔡京
回归的真正原因
大权独揽
清除异己的手段
两本无法摧毁的书籍
第二十一章 帝国之悲
腐败奢靡的饮食
大家一起来
花石纲之祸
“艮岳”之悲
第二十二章 摧毁大宋王朝的“二号奸臣”
宋朝最著名的太监
这个太监不简单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辽国的现状
天祚帝
第二十三章 天下大乱
金国崛起
辽国灭亡
宋朝的对策
蔡京的继任者
第二十四章 猪一样的队友
海上盟约
平息方腊之乱
耻辱呀,耻辱
收复燕云
第二十五章 一错再错
张觉事件
一场“闹剧”
宋朝版安禄山
金国来袭
灭宋者,此人也
第二十六章 宋金开战
力挽狂澜,此人也
即位风波
攻陷黄河防线
京城保卫战
余晖 短暂的“续命”
序言
了解北宋历史的人,一般都了解一幅旷世名画。
这幅画,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属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
宝级文物。这里有一个问题,这幅画为什么叫《清明
上河图》呢?
根据明代李东阳在《清明上河图》的题跋记载:
“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
此也。”
这里的“上河”二字,就是“上坟”的意思。再
配上“清明”两个字,大家很容易理解了,这就是一
幅宋朝百姓“清明节去上坟”的图。
虽然这种说法在明、清两朝很盛行,也得到了很
多史学家的认同,但若细细考究,“清明上河”这四
个字的意义,好像另有他意。
如今,一些史学家们在考证后,得到这么一个结
论——所谓的“清明上河图”,应该不是一幅“大家
一起去上坟”的图。你想,张择端再傻,他也不能呈
献一幅“上坟图”。毕竟,就在不久前,宋徽宗刚刚
画了一幅《梦游化城图》,描绘天上的美景,你就来
了一幅《清明上坟图》,画了一幅全民上坟图。这什
么意思呀?寓意皇帝赶紧去天宫吗?这不是找死吗?
所以说,除非是个疯子,才会画这么一幅上坟图
。此外,“清明上河”这四个字,是皇帝自己命名的
。作为宋朝最有文采的皇帝,宋徽宗总得显摆一下自
己的文采,起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他怎
么能起一个“上坟”的名字呢?
鉴于此,部分史学家们认为,清明上河图的“清
明”二字,不是“清明节”的意思,而是出自《后汉
书·班彪传》。
班彪是班固的父亲,虽然没有儿子出名,但也是
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写过《史记·后传》,虽然这
本书已经失传,但大部分的内容都被班固写入了《汉
书》里,也算是保留了下来。
在《后汉书·班彪传》中,班彪在给儿子讲课时
,说了这么一句话:“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
这个意思是说,我生活的时代,王莽篡汉、天下
大乱,太苦了。你小子生活的时代,天下平定,光武
中兴,真是生活在了一个好时代,堪称“清明之世”

要知道,宋徽宗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天子,他肯定
读过这段历史,所以他把这幅画取名“清明”了。意
思是自己统治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是一个
光武中兴的太平盛世,也算是一种自我表扬吧。
因此,“清明”二字,应该是太平盛世的意思,
跟清明节没什么关系。那么,“上河”二字又是什么
意思呢?
苏升乾教授认为,“上”是一种方位词,指的是
汴梁以北,那里有一条大河。叫汴河。汴河在京城的
北部,居上位,故称上河。这条上河是宋朝赖以生存
的漕运河道,每天光送进开封城的粮食,就有一百万
斤。所以说,《清明上河图》的真正意思,是一幅描
写宋朝太平盛世时漕运码头繁华的画卷。
当然了,这种说法只是苏升乾教授和部分史学家
的意思,本书仅仅是附载于此,供读者参阅。
然而,有一点却毋庸置疑——这幅《清明上河图
》描写的画面,是北宋王朝最繁华的时代,也是即将
亡国的时代!
因为,史学家们已经推算出来,《清明上河图》
问世后,仅仅过了20余年的时间,北宋就遭遇了靖康
之耻,彻底灭亡了。而这幅《清明上河图》上面描绘
的繁荣盛世,也成了北宋王朝最后的画面……
那么,一个繁华无比的北宋王朝,为什么仅仅持
续了20余年就灭亡了呢?
在北宋王朝最后的时代里,宋神宗赵项、王安石
、司马光、宋哲宗赵煦、苏轼、章悖、宋徽宗赵佶、
蔡京、童贯这些人,又将何去何从呢?在历史的长河
中,这些人又上演了哪些波澜壮阔的故事呢?
这一卷,主要是讲述他们的故事。
导语
张晓珉著的《宋朝果然很有料》系列北宋卷终结版,主要讲述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执政那段历史。
高晓松《鱼羊野史》范儿、当年明月《名称那些事儿》严谨、雾满拦江《清朝其实很有趣儿》幽默。
读历史就是读人心,作者写宋朝,也点评了一些人性。历史在变,人性不变。
本书可作为学生了解宋朝历史的课外读物,青年人聊天谈资的资料来源,也可作为中老年读者的休闲作品。
精彩页
第七章 浪漫的实干家
对变法的态度
毋庸置疑,在新党眼中,苏轼绝对是一个旧党成员。毕竟,他天天反对变法,还上疏朝廷,强烈要求废除新法。这样的一个人,要不是一个保守的旧党,那才叫见了鬼。
那么,苏轼是怎么反对变法的呢?
史料记载,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打算改革科举制度,废除诗词歌赋考试,改用策论录取进士。
王安石给出的理由是:诗词歌赋与治理国家,根本不对口,我们应该用策论,为国家选拔真正有才华、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
实事求是地说,王安石的这种改革,也是欧阳修的目标。然而,王安石在录取上,全都录取那些同意变法、提倡新学的人,对那些提倡祖宗之法不能变的人,一个都不录取。
得知此事后,苏轼立刻上疏表示反对,并参了王安石一本。
苏轼告诉宋神宗:“策论写得好,不一定是治国的人才;诗词歌赋写得好,也不一定不会治国。比如,前朝的孙复、石介等人,策论写得非常好,但都是不懂政事的书呆子。反之,前朝寇准、杨亿等人,诗词歌赋写得非常优美,也一样会治理国家。可见,录取人才,跟考试内容没有关系。我朝原有的录取办法,就能录取无数优秀的人才。如今,王安石非要改革考试内容,完全是缘木求鱼,多此一举。”
读完这份奏章后,宋神宗认为写得还不错,然后竟然把奏章交给了王安石,并询问他的意见。
可想而知,王安石看完后是什么反应。
后来,在一次国子监举人考试中,苏轼作为主考官,竟然出了一道题目,更让王安石受不了了。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晋武帝独断讨伐吴国,成功了;苻坚独断讨伐东晋,大败而归;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霸业;燕王重用子之,燕国大乱。上述这些案例,开始都差不多,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请问这是为什么?
苏轼出的这道题目,就是在暗讽王安石,说他忽悠皇帝违背天理、独断专行,未来必没有好下场。
鉴于此,在新党眼中,苏轼完全就是一个旧党。
但是,新党想错了。苏轼虽然反对变法,但他真不是旧党。
证据,就是他和司马光的对话。
史料记载,有一天,司马光找到苏轼,开门见山道:“王安石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更改祖宗之法,甚是可恶。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一起讨伐他!”
苏轼道:“没错,应该这样做。但是,我们应该反对王安石这个人,不应该反对新法。”
司马光大惑不解道:“此言何意?”
苏轼道:“在我看来,虽然王安石这个人问题很大,但他创建的新法确实有值得称道之处。而且,在我眼中,那些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说辞,比王安石的新法更加误国害民。”
司马光一听勃然大怒,痛骂道:“好一个介甫(王安石的字)之党!”随后拂袖而去,并恨上了苏轼。
把司马光气成了这样,苏轼还能是旧党吗?
其实,苏轼就是一个实话实说的官员罢了。但是,他的这种实话实说,还是得到了一个反对变法、隶属旧党的评价。这其实也怪不了别人,只能怪他自己。
史料记载,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不止一次上疏朝廷,请求谨慎、认真变法,不要急功近利,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在《拟进士对御试策》中,苏轼是这样说的:“譬如乘轻车,驭骏马,冒险夜行,而仆夫又从后鞭之,岂不殆哉!臣愿陛下解辔秣马,以须东方之明,而徐行于九轨之道,甚未晚也。”
意思是说:现在的变法,就好比在深夜驾车一样,周围都是万丈悬崖,车夫还玩命纵马狂奔,这随时会车毁人亡呀!希望陛下解下马鞍,让马匹好好休息,等到天亮后再出行也不晚呀!
P89-9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