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思想家的鲁迅
《小团圆》与张爱玲的创伤记忆
张爱玲:恐惧阴影里的天才
母亲上官鲁氏论——莫言《丰乳肥臀》研究
莫言小说的局限
《兄弟》的恶俗与学院批评的症候
裘山山: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田小娥论
庄之蝶:肉体的狂欢与灵魂的救赎
《带灯》:修辞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
张贤亮:罪感的缺失与苦难的倾诉
中国的苦难如何写出?—-《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小说伦理与艺术得失
挑战自我和艺术的极限——论马步升的文学创作及其限制因素
阿信论
暧昧、混乱里的反抗绝望——尔雅的城市女性系列小说
当“文学”成为“我”——《(飞天)60年典藏·我与文学卷》读后
素描,最有力量——读雷达散文《黄河远上》
李建军:捍卫文学的尊严和价值
勇于审美判断的批评——论刘川鄂的当代文学评论
文化是一点一点养出来的——读《陇上学人文存》
庄子传记的新尝试——读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
庄子:旦暮遇之也
大众文化思潮与当代艺术表达
作家主体与文学的生长
建构“中国格调”的“大文学”
抚摸你那神圣的细节
优秀的文学都有故乡意义
文学批评确实是创造性的
我选择那条少人走的——我的文学批评之路
附:论直派批评——以杨光祖为例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