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易经悟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高鹏
出版社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高鹏著的《读易经悟人生》从历史、文学,主要是哲学角度,融合儒家道家思想,结合自己工作生活体会,以随笔形式讲述。全书每卦分题解、译析、通义和启示四部分。题解部分,以随笔形式,对整个卦的主要内容、象征的处境进行描述,对六爻各自象征的意象予以简要概括,使人对整个卦的大体意思有个总体了解。译析部分,对每卦的卦爻辞、彖辞、象辞进行翻译解释,结合爻性和爻位予以分析,融合儒家道家学说,结合人生体会,从哲学角度阐述人生哲理。通义部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对李镜池《易经通义》内容进行整理,将专业学术性强,抽象难懂的训诂考据内容删去,予以系统梳理,展现远古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画卷。启示部分,以卦爻辞的含义,卦象显示象征的境界,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儒家道家等经典的思想,与时下工作生活的经验相贯通,对社会实践进行总结提炼,上升为指导工作和生活的人生哲理。
作者简介
高鹏,山东沂水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86年毕业于胜利油田师专中文系,2002年获首届司法职业资格A级证书。历任胜利油田第八中学语文教师,海洋钻井组织干事,团委书记,监察科长,纪委副书记,治安保卫中心主任,现任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海洋钻井公司运输公司经理。
目录
一、乾 自强不息 与时偕行
二、坤 厚德载物 顺天安命
三、屯 天地草创 多难兴邦
四、蒙 启蒙教育 因材施教
五、需 耐心等待 敬慎不败
六、讼 以诚相待 息事宁人
七、师 师出有名 用人不疑
八、比 精诚团结 相亲相辅
九、小畜 积蓄力量 坚定信心
十、履 谨言慎行 险中求胜
十一、泰 三阳开泰 万象更新
十二、否 洁身自好 初心不忘
十三、同人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
十四、大有 繁荣昌盛 满而不溢
十五、谦 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十六、豫 居安思危 乐极生悲
十七、随 择善而从 顺水行舟
十八、蛊 惩弊治乱 蹄疾步稳
十九、临 恩威兼济 与时俱进
二十、观 以身作则 体察民情
二十一、噬嗑 小惩大诫 政通人和
二十二、贲 文饰礼仪 返璞归真
二十三、剥 厚下安宅 谨慎隐忍
二十四、复 春雷阵阵 万物复苏
二十五、无妄 问心无愧 守正安常
二十六、大畜 物质丰富 精神充实
二十七、颐 大众创业 自养养人
二十八、大过 非常之时 义无反顾
二十九、坎 风雨同舟 共渡时艰
三十、离 借船出海 事半功倍
三十一、咸 循序渐进 两情相悦
三十二、恒 持之以恒 赤心不改
三十三、遁 云卷云舒 花开花落
三十四、大壮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
三十五、晋 生正逢时 爱岗敬业
三十六、明夷 明夷待访 韬光养晦
三十七、家人 相亲相爱 修身齐家
三十八、睽 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
三十九、蹇 举步维艰 反身修德
四十、解 风雷激荡 雨过天晴
四十一、损 损己益人 因损得益
四十二、益 助人自助 诚信友善
四十三、央 木强则折 物壮则老
四十四、姤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四十五、萃 群英荟萃 众志成城
四十六、升 风生水起 顺势而上
四十七、困 穷且益坚 守正待机
四十八、井 修身养性 大公无私
四十九、革 破旧立新 锐意变革
五十、鼎 吐故纳新 选贤任能
五十一、震 处变不惊 神闲气定
五十二、艮 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
五十三、渐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五十四、归妹 谈婚论 嫁夫唱妇随
五十五、丰 盛极必衰 持盈保泰
五十六、旅 颠沛流离 先求安定
五十七、巽 能屈能伸 谨慎柔顺
五十八、兑 以友辅仁 心悦诚服
五十九、涣 涣散私心 凝聚力量
六十、节 节制适宜 和谐相处
六十一、中孚 以诚待人 敬事而信
六十二、小过 积小成大 少安毋躁
六十三、既济 创业艰辛 守成更难
六十四、未济 了犹未了 物不可穷
附:阅读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高鹏是我高中时的同学,我们还同桌过一段时
间,感情甚好。前些日子他把新作《读(易经)悟人
生》的二校稿样发来,嘱我为其作序。仔细拜读之
后,我是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老同学在工作
之余做出这样的成果,实属难能可贵,我打心里为
之感到高兴。忐忑的是,我虽然平时对《易经》一
书也有涉猎,但只是把它作为汉语史研究的语料来
看待,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研究,又怎能写序呢!可
老同学一再坚持,我觉得实在是却之不恭,也只好
答应了下来。
《易经》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易书。《三字经》中有云:“有《连山》,有《归
藏》,有《周易》,三易详。”说的就是《易经》
的组成。只是《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传,只有
《周易》流传下来,因此,今天的《易经》一般只
指《周易》。自从孔子赞易之后,《易经》就被尊
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确实,《易经》是
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一切学术思想
的根源。《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评价说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
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
援《易》以为说。”因此,《易经》得到了历代学
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在中国学术史上形成了
一个独特的分支,即“易学”。而且,历代的易学
研究可以说是名家辈出,名作林立。
《易经》的文字古朴典雅,非常难懂,因此,
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人对它进行解说和阐述,结集
成书后就是所谓的《易传》。到了东汉,经学家郑
玄作《周易注》,适当吸收了今文易学的象数理论
,实现了今、古文易学的融合,影响很大。之后,
魏王弼和晋韩康伯作《周易注》,开拓了结合玄学
来研究易学的新路子。唐代孔颖达为之“正义”后
,此书就被官府颁为定本,还被后世通行的《十三
经注疏》所收。到了宋代,易学研究派别越发众多
,其中以图书派和义理派最为重要。前者在象数哲
理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
其科学意义却不大;后者则以北宋程颐的《伊川易
传》和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为代表。二者均进
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义理,在心性、天命及道德之学
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究,从而完成了程朱理学,并进
而成为明清易学的研究主体,《周易本义》一书也
成为了法定的考试标准本。
但是,正如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中所说:“
说《易》之书最多,可取者少。”而“以正确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易》学成果,重新研究这
部古老的经典文献,这个责任落在现代学者肩上”
(夏传才,《十三经概论》)。因此,古老的易学
发展到现代又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从哲
学的角度来研究的,如冯友兰的《(易传)的哲学思
想》、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等。有从训诂
的角度来研究的,如高亨的《周易大传今注》等。
有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的,如顾颉刚的《周易卦爻
辞中的故事》、闻一多的《周易义证类纂》等。总
之,现代学者由于采用了新材料、新方法、新视角
,因此,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从此角度说,如今如果想要在易学研究上有所
突破的话,非得另辟蹊径不可。可喜的是,本书就
是一部这样的著作。从书名上看,本书主要分为两
个部分:一是“读《易经》”,一是“悟人生”。
如果把重点放在前者上的话,本书就确实难写了。
但是,作者巧妙地选取了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对《
易经》的解读来“悟人生”,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后
者,这就有了自由发挥己意的很大空间。加之,作
者在沿承义理学派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加进去许
多当代的新元素,使得作者的人生之“悟”既有沉
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又有光鲜鲜的时代新气息。书
中对六十四卦的总结就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比
如乾卦:“自强不息,与时偕行。”坤卦:“厚德
载物,顺天安命。”坎卦:“风雨同舟,其渡时艰
。”离卦:“借船出海,事半功倍。”震卦:“处
变不惊,神闲气定。”艮卦:“当行则行,当止则
止。”巽卦:“能屈能伸,谨慎柔顺。”兑卦:“
以友辅仁,心悦诚服。”单看这些对称的佳词丽句
就已经让读者大受启发了,如果再结合正文中的“
题解”“译析”“启示”,相信读者定能从中得到
更多的人生新启示。这也许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由此,我们还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
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问题。产生于中国漫长古代
社会的传统文化,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就《易经
》来说,它本来就是一本占筮用书,历朝历代均有
人穷其毕生之精力以专研之,使之成为了一种风水
堪舆、占卜算命之术,以便人们趋吉避凶。但是,
《易经》一书还揭示了大量的自然运行规律和社会
人事法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具
有很高的思想史料和社会史料价值。因此,我们就
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此角度说,本书在如
何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方面还是具有较高的示范
作用的。
细读本书后发现,虽然本书体例已经比较完善
,但正文中的“译析”和“通义”两个部分还是存
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界限不清、前后重复的现象,如
此设计也使得行文略嫌繁琐。另外,“今译”部分
纯引陈鼓应的《易经今注今译》,这种做法似乎也
不是很规范。但瑕不掩瑜,总体来说,本书还是一
本可读性强、内容丰富的著作。在此,也希望作者
以后能够奉献给读者更多更好的作品。
是为序。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文国
2017年11月26日写于泉城
导语
《易经》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种易书。揭示了大量的自然运行规律和社会人事法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思想史料和社会史料价值。
高鹏著的《读易经悟人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易经》”,一是“悟人生”。选取了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对《易经》的解读来“悟人生”。
后记
《读(易经)悟人生》这一小书,历经近一年的
时间终于杀青。《易经》在国学中的分量不轻,在
国学热的时下,出这样一本书颇有蹭热点之嫌。面
对今天的国学热,我们更应该冷静以待,在传统文
化复兴之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能妄自菲
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也不能自高自大,而要理
智思考,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梳理、整理,吸取
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以世界的眼光来审视传统文
化,以开放的心态来吸收世界其他文化的一切文明
成果,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化。周有光先生的
“双文化论”如醍醐灌顶:文化分为地区传统文化
(东亚、西亚、南亚、西方)和国际现代文化。国
际现代文化是全世界各个地区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升
华。它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是世界各国“共
创共有共享”的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
文化,但是,任何民族都无法离开、取代、覆盖全
世界的国际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将与国际现代文化
长期共存,互有消长,彼此不可能把对方吃掉。传
统文化都在自动适应,自我完善,自我代谢。周有
光先生指出:“把现代国际文化说成西方文化是不
正确的,说成是美国文化更加不准确。把东西文化
看作势不两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
东风,那是不了解文化演变的历史规律。”针对东
西文化“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观点,周有光先生
指出文化的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从
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统治21世纪的不会
是东方文化,也不会是西方文化,而是世界在交流
中共同形成的国际现代文化。所以现代文化都是“
双文化”,既需要现代文化,又需要传统文化。这
里把周有光先生的高见附记于此,作为后记,以示
笔者虽在研读传统文化,但面对时下之国学热,仍
持得一分清醒,望与诸位读者共勉之。
2017年1月3日
精彩页
【今译】(引自陈鼓应《易经今注今译》)
《文言传》说:元是众善之首,亨是美的会合,利是义的体现,贞是治事的根本。君子履行仁善,则足以为人君长;会合众美,则足以符合礼;施利于万物,则足以体现义;坚守正道,则足以治事。君子能履行这四种美德,所以说乾卦元亨利贞。
初九爻辞说,龙潜于渊而勿施用,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讲的是君子有美好的才德而不得不暂且隐敛。他不为世俗所改变操守,不汲汲于成就功名,自甘隐遁,不被世人称许亦不苦闷。世道公正而使人心乐,则入世有为,世道不公而使人心忧,则离世隐匿,这种坚定不移的志节便是潜龙的品格。
九二爻辞说,龙出渊池而显现于地上,出现大人而使天下获利,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讲的是人有美好的才德,而又能行中正之道,他始终能做到言必守信,行必谨慎,防范邪辟而保持诚信,为善于世而不自夸,德泽广施以感化天下。《易经》所说的龙现于地上而出现可使天下获利的大人,这正是指君主的德行而言。
九三爻辞说,君子白天勤勉,夜晚惕惧,虽危无害,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讲的是君子如何增进美德和修养功业。追求忠信可以增进美德,修治言论而立足于诚挚可以积蓄功业。能预知事物如何进展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样的人才可以讨论几微之理;能预知事物发展的终极结果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的人才可能保有适宜之行。所以说能居高位而不骄横,在下位而不忧愁。勤勉于事而随时惕惧,虽有危险亦可无害。
九四爻辞说,跃动于渊池而或飞或潜,犹疑不定,没有咎害,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或上或下无常则,这并非有违正道;或进或退无定规,这并非随波逐流,君子增进美德修养功业,应该抓住时机,所以没有什么过失。
九五爻辞说,飞龙于天,出现大人而有利于天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讲的是同类的声音相互应和,同类的气息彼此聚合的道理。水向地低处流,火往干燥处烧,云随龙吟而兴,风随虎啸而起,圣人兴起而万众仰观;立足于天的趋附于上,立足于地的趋附于下,其去就皆依其类别而定。
上九爻辞说,龙飞过高而有倒霉之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讲由于身居尊位却没有居于尊位的美德,高高在上却得不到人民拥戴,贤人居于下位而得不到他们的辅佐,因此他的行动必然招致悔恨之事。
龙潜于渊而勿施用,这是说阳气微弱时机未至。龙出现于地上,这是说阳气舒发时机已到。整日勤勉,这是说要修治道德和功业之事。跃动于渊池而犹疑三思,这是说要自我检验估量。龙飞在天,这是说大人居上位而治理天下。龙飞过高而有悔恨,这是说穷极必有灾难。乾之美德至上九而能变通,这样天下便可以大治。
龙潜于渊而不能施用,因为阳气潜藏时机未到。龙出现于地上,因为世道光明时机大好。终日勤勉行事而又惕惧省思,意思是进退随时。跃动于渊池而又犹疑三思,因为此时正是天道变化之际。龙飞在天,是说九五居君位而德可配天。龙飞过高而有悔恨,是说时值没落而上九随之穷困。乾德至上九而能变通,始能体现天道法则。
乾天有元亨之德,是说它能生发万物并使之亨通。它施利于万物并使万物正常运作,这是它先天就蕴含着美德。乾元之德以嘉美的惠利泽及万物,而它却不自伐其德,这真是太伟大了。伟大的乾天,刚强劲健适度信实,纯阳不杂精妙至极;六爻运动变化,曲尽万物情理;乾德有规律地运移其六爻,如同乘驾六龙而健行于周天;云雨因而以时兴降,使得天下安泰。
君子以成就德业为立身行事的目的,所谓的行事是指要付诸实践并见诸事功的。所谓龙潜,是说君子为世道所障蔽而未能耀现,虽欲行动而时机尚不成熟,所以此时君子不能施用于世。
九二君子能够通过博学以积累知识,审问疑难以辨明事理,以宽阔胸怀来待人处事,以仁爱之心来指导行事,《易经》所说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说九二君子已具备了君主的德行。
九三上下皆为阳刚而又居位不中,上不着天,下不挨地,所以要勤勉于事并随时警惕,这样才能化险为夷。
九四上下皆为阳刚而又居位不中不正,上不着天,下不挨地,中又不在人之所宜位置,所以此时行事须强调“或”。所谓“或”,即是指进退犹疑审慎,这样才能避免祸患。
九五大人,美德可配天地,贤明能比日月,政教法度如四时有序,察知吉凶如鬼卜神断。在几先之兆未明朗前,采取行动而能与天道契合,在秉承天意之后采取行动而能恭敬地顺合天时,既然能与天道契合,那么同样也可以契合人道和神道了。
所谓亢龙,是说只知一味求进而不知思退,只知现状的安存却不知将会出现的危亡,只知眼下的所得而不知他日的丧失。大概只有圣人才能懂得进退存亡之理而不离失正道,这恐怕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