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家风就是要有仪式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李思博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思博,作者李思博,是拥有两个可爱宝贝的妈妈,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和新媒体撰稿人。她多年来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并通过对儿童行为认知理论的深入实践,探索出了通过行为改变儿童生活态度的教育理念。
目录
序 好的家风,一定充满仪式感
壹 传统节日:
深情回望,感受生命的传承
元旦 教孩子学会告别过去,迎接新的生活
春节 感受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传承
清明节 慎终追远,寻求根脉的依恋
端午节 传承文化智慧,滋养民族精魂
中秋节 崇尚团圆,聚合家族情感的时间节点
重阳节 老人需要尊重、陪伴和空间
纪念日 感受来自过去的重量和回忆
贰 成长瞬间:
每一刻,都意义非凡
儿童节 让孩子做最独特的自己
过生日 我们对彼此都很重要
游戏时间 让孩子主动认识自我,探索世界
学习 孩子的成长方式和生活状态
入睡前 影响明天的能量,提升幸福感
告别 既是成长的过程也是成长的无奈
经历挫折 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
开学仪式 打开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大门
毕业仪式 获取扬帆远航的力量
叁 人际交往:
我的爱与尊重,让你都感受到
母亲节 如果没有母亲,既没有诗人,也没有爱
父亲节 带领孩子走向广博的发展之路
教师节 爱在左,感恩在右
陪伴 高质量地帮助孩子完成身心发展
家人 为你提供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
朋友 链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旅行 这个世界比想象中的更宽阔
婚礼 分享幸福,见证幸福
葬礼 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过去的放下
肆 经典传承:
领会传统文化精髓的魅力
京剧 蕴含中华民族某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中医 沾染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暗香
刺绣 穿针引线下几千年的中国风情
瓷器 火和石塑造出来的中国名片
武术 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汉服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的象征
美食 跳跃在舌尖上的中国
伍 文化魅力:
灵魂休憩的地方
西餐 接触西方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花道 和植物平等对话
书法 中国文化的基因图表和符号
茶 人情和文化的沟通交流
诗歌 深藏民族的根脉和魂魄
精彩页
父亲节
带领孩子走向广博的发展之路
亲爱的宝贝: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也是严肃的,在当时可能体会不到,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你越品越有味道,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狮子王》里有一段辛巴和父亲木法沙的经典对白:
辛巴:爸爸,我们是好伙伴,对吗?
木法沙:恩,对。
辛巴:那么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对吗?
木法沙:辛巴,我来告诉你一些我父亲当年告诉我的事。看看那些星星,过去那些伟大的君王,正在上面俯视着我们。
辛巴:真的?
木法沙:是的。所以,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要记住,我们的先辈一直在指引着你。我也会。
每次读到这里,都会感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西方有句名言:“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是和母亲面对面长大的。”我们一直强调母爱的伟大和崇高,却忽略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其实,父爱和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这两种爱就如太阳和月亮一样,点亮了孩子的整个世界。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于1910年诞生在美国。华盛顿一位叫多德的夫人自幼丧母,由父亲抚养长大。她在母亲节这天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父亲节呢?”于是,她给州政府写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将她父亲的生日定为父亲节,也就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后来其他州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父亲节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日本人也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儿女们还会在这天亲自给父亲搓背。德国以每年的5月28日作为父亲节,德国的父亲们在这天可以开怀畅饮。俄罗斯的父亲节是每年的2月23日,这天也是俄罗斯的“祖国保卫日”。到了这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大家可以开怀畅饮,尽情享受生活。泰国的父亲节是每年的12月5日,这天也是曼谷王朝第九位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的生日,男女老少在这天都会穿着黄色盛装,去往寺庙为国王祈福,并为父亲祝福。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因此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
父亲:你是我的影子,我是你的影子
孩子的天性让他依赖妈妈,并对爸爸怀有天然的敌意,这一现象被弗洛伊德称为“俄狄浦斯情节”。孩子在这种天性的指引下,会和爸爸争夺妈妈的爱,但是很快,这场竞争就会被亲情的力量平息。竞争平息了,孩子的人格得到了积极的整合。孩子会对爸爸产生强烈的认同:“既然我不能取代爸爸,那我就要向他学习。”于是,男孩子开始模仿爸爸,女孩子则会对妈妈产生认同并开始模仿妈妈。因此,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爸爸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性格角色模糊、自卑、任性的孩子,往往就是在这个阶段中没有获得足够的父爱。
作家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谈到:“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句话非常正确。父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桥梁,父亲的品质、精神甚至不良习惯都会在男孩身上逐渐展现出来,而女孩子在情感潜意识中更加偏向父亲,她们从父爱中得到了特殊的安全感。父亲良好的人格和深刻的父爱,有助于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
P117-120
导语
有仪式感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让孩子身临其境,观看一场余韵悠长的京剧表演;让孩子学习茶道,静下心来,和一片树叶对话;让孩子过一个别样的生日,感受成长的脚步;让孩子仰望星空,读懂我们存在的意义;
李思博著的《好家风就是要有仪式感》5大类37个小仪式,打开孩子感受美妙世界的大门!
序言
好的家风,一定充满仪式感
这个时代的家风,一定与家人的幸福感相连
当我们走进一个开始关注个人幸福感的时代,
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单元——一定会成为关注
的重点。因为这是一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背景。
个人的喜怒哀乐往往和家庭息息相关。而家风,也
再次成为人们对于家庭描述的关键词。
然而,这个时代的家风是什么?仍然是挂在祠
堂里的规矩、祖先留下的劝诫吗?当然不是。今天
家庭的构成,已然和中国古代家风盛行的时代里的
那些家族,有了很多不同。在古代,个人的成就往
往是为某个姓氏带来荣耀的一行注解而已,而今天
,个人所追求的更多是自我的实现,而不是门楣的
耀目。
所以,如果说古代的家风更多的是对家庭成员
的人生指导,那么今天的家风,更多是对家庭成员
尤其是孩子成长所需的充满爱的滋养。当然,并不
是所有的父母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期待,仍
然深深影响家庭教育的取向,仍然决定着孩子的幸
福感。
知乎上发起了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有很多家长分享自己的故事、想法和见解,育
儿大V们也纷纷各抒己见。在回答中不难看出,的确
有些家长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他们很害怕孩
子成年后无法拥有一定的生活水准和人格尊严,于
是他们驱动孩子参与那些残酷的起跑线竞争。
还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教育和努力来越过
现有的阶层,他们认可培养精英孩子,甚至把孩子
当作产品来制作,力图完美。在孩子4岁的时候请外
教一对一练习纯正的英语;孩子想鉴赏某幅世界名
画,家长就带着孩子出现在欧洲博物馆里;孩子要
学马术,仅仅入门级装备就需要万余元,家长觉得
这个运动太贵族了,必须支持;德累斯顿国家管弦
乐团一定要听,没有比这更高雅的了,一定要正装
出席并正襟危坐地去听。这些家长们认为,你看,
我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宽广的视野、精致的生活
品位,他们将来不会沦为平庸,一定会成为优秀的
人。
有趣的是,还有个不起眼的相关问题却无人问
津: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平庸却幸福快乐吗
?”
有些家长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认为,平庸的人生
还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
不,亲爱的家长,你的思维犯了两个错误:第
一,孩子绝对不是你的产品,他是你人生中最珍贵
的伙伴,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标准强
加于他。第二,幸福快乐的人生和你给孩子的教育
模式无关。并不是好的教育、精致的生活就能让人
感到幸福和快乐。真正的幸福是陪伴孩子成长,让
孩子身体健康,学会爱和被爱,勇于面对挑战并具
有正义感,真正用庄重认真的态度生活,对待成长
中的失败和挫折不屈不挠,能自控人生的节奏,了
解生命的规律,遵循自己内心去思考和呼吸。
有人会笑,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有那
么多幸福快乐可言?不,亲爱的,功利蒙蔽你发现
美的眼睛了,生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体验。只要我
们赋予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场景一个特殊
的意义,那么,我们就会收获不同的体验,我们就
会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通过仪式感,让幸福感归于生活本身
所以,为了家庭成员的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
,家风在当代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或许,可以
这么说,家风是一个家庭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的呈现。而好的家风,一定是让幸福回归生活
本身的意义,而不是寄托于多么高的成就、多么耀
眼的结果,更不是开什么车、住什么房、戴什么表

那么,如何让生活回归本身的意义?——可以
通过仪式感获得。一个好的家风,会通过各种仪式
感,让成长在这个家庭里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更好
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有结合自身喜好和适应社会
的目标,而且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有更清晰的原则
和依据。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通过一些意识,来更清楚地
感受生活。每个仪式,无论大小,从心理学上来看
,都有着各自的意义。大仪式代表的是迈过现在,
走向未来;小仪式代表的是一种心理锚定,即把一
种行为与自己的某种感觉结合起来。仪式代表一种
对自己的人生的控制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有
了这种仪式,生活就会变得很有趣,某一天与其他
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有了这种
不同,孩子就会拥有别样的快乐记忆和丰盈的生命
力。这无关金钱,无关精力,只在于你用心对待生
活,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好家风,让孩子在仪式感里得到最好的滋养
那,什么是仪式感呢?
电影《小王子》里的狐狸对小王子说:“你最
好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来,比如你在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
,我就感到越幸福。到了四点钟我就会坐立不安,
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准
备我的心情。”
所以说,仪式感是生活的表达。让孩子用庄重
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可以获得幸福。
仪式感也可以说是舞蹈。正如尼采所言:“任
何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仪式感的生活可以给孩子强烈的心理暗示,让
孩子觉得这件事非常重要,珍惜某种情感,学会用
哪种形式去表达爱。经过了仪式感的生活,你就会
发现,你的孩子渐渐地拥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和庄
敬的修养,能自觉遵守自然和生命的法则,专注自
己的目标,让自己变得强大,对斑斓生活充满追寻
的勇气,期望实现人生更高的自我价值。这些,才
会带给孩子们真正的幸福,让他们拥有快乐的人生

所以,请给孩子一种仪式感的生活,它相当于
一个成长的按钮,让他每天都有一个明快的开始,
给他的生命之幕投以希望幸福的星光。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仪式感。生活中
的仪式感和惊喜,会使孩子们感受到被幸福包围着
。一个个仪式就相当于他们人生的一个个节点,能
强化孩子对这些特殊时刻的幸福记忆。一个内心充
满幸福的孩子,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孩子。我们说
的仪式感既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可以是睡前的一句“晚安”;
可以是起床时的一个亲吻;
可以是节日、生日时的一张合照……
走心就好,温暖就好。
在有仪式感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对自我的认同
感会更强,归属感也会更强,感受幸福的能力也会
更强。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为孩子的生活增加
一些仪式感吧。
内容推荐
有仪式感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作者李思博秉持这一理念,在《好家风就是要有仪式感》中围绕“好家风,就是要有仪式感”这一主题,从传统节日、成长阶段、人际交往、经典传承、文化习惯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营造出有仪式感的优良家风,以及如何用优良的家风影响孩子,使其成为一个尊重中国传统习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良好行为习惯,享受有仪式感生活的好孩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