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家风就是要有仪式感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李思博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李思博,作者李思博,是拥有两个可爱宝贝的妈妈,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和新媒体撰稿人。她多年来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并通过对儿童行为认知理论的深入实践,探索出了通过行为改变儿童生活态度的教育理念。 目录 序 好的家风,一定充满仪式感 壹 传统节日: 深情回望,感受生命的传承 元旦 教孩子学会告别过去,迎接新的生活 春节 感受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传承 清明节 慎终追远,寻求根脉的依恋 端午节 传承文化智慧,滋养民族精魂 中秋节 崇尚团圆,聚合家族情感的时间节点 重阳节 老人需要尊重、陪伴和空间 纪念日 感受来自过去的重量和回忆 贰 成长瞬间: 每一刻,都意义非凡 儿童节 让孩子做最独特的自己 过生日 我们对彼此都很重要 游戏时间 让孩子主动认识自我,探索世界 学习 孩子的成长方式和生活状态 入睡前 影响明天的能量,提升幸福感 告别 既是成长的过程也是成长的无奈 经历挫折 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 开学仪式 打开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大门 毕业仪式 获取扬帆远航的力量 叁 人际交往: 我的爱与尊重,让你都感受到 母亲节 如果没有母亲,既没有诗人,也没有爱 父亲节 带领孩子走向广博的发展之路 教师节 爱在左,感恩在右 陪伴 高质量地帮助孩子完成身心发展 家人 为你提供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 朋友 链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旅行 这个世界比想象中的更宽阔 婚礼 分享幸福,见证幸福 葬礼 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过去的放下 肆 经典传承: 领会传统文化精髓的魅力 京剧 蕴含中华民族某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中医 沾染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暗香 刺绣 穿针引线下几千年的中国风情 瓷器 火和石塑造出来的中国名片 武术 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汉服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的象征 美食 跳跃在舌尖上的中国 伍 文化魅力: 灵魂休憩的地方 西餐 接触西方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花道 和植物平等对话 书法 中国文化的基因图表和符号 茶 人情和文化的沟通交流 诗歌 深藏民族的根脉和魂魄 精彩页 父亲节 带领孩子走向广博的发展之路 亲爱的宝贝: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也是严肃的,在当时可能体会不到,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你越品越有味道,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狮子王》里有一段辛巴和父亲木法沙的经典对白: 辛巴:爸爸,我们是好伙伴,对吗? 木法沙:恩,对。 辛巴:那么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对吗? 木法沙:辛巴,我来告诉你一些我父亲当年告诉我的事。看看那些星星,过去那些伟大的君王,正在上面俯视着我们。 辛巴:真的? 木法沙:是的。所以,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要记住,我们的先辈一直在指引着你。我也会。 每次读到这里,都会感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西方有句名言:“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是和母亲面对面长大的。”我们一直强调母爱的伟大和崇高,却忽略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其实,父爱和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这两种爱就如太阳和月亮一样,点亮了孩子的整个世界。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于1910年诞生在美国。华盛顿一位叫多德的夫人自幼丧母,由父亲抚养长大。她在母亲节这天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父亲节呢?”于是,她给州政府写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将她父亲的生日定为父亲节,也就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后来其他州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父亲节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日本人也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儿女们还会在这天亲自给父亲搓背。德国以每年的5月28日作为父亲节,德国的父亲们在这天可以开怀畅饮。俄罗斯的父亲节是每年的2月23日,这天也是俄罗斯的“祖国保卫日”。到了这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大家可以开怀畅饮,尽情享受生活。泰国的父亲节是每年的12月5日,这天也是曼谷王朝第九位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的生日,男女老少在这天都会穿着黄色盛装,去往寺庙为国王祈福,并为父亲祝福。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因此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 父亲:你是我的影子,我是你的影子 孩子的天性让他依赖妈妈,并对爸爸怀有天然的敌意,这一现象被弗洛伊德称为“俄狄浦斯情节”。孩子在这种天性的指引下,会和爸爸争夺妈妈的爱,但是很快,这场竞争就会被亲情的力量平息。竞争平息了,孩子的人格得到了积极的整合。孩子会对爸爸产生强烈的认同:“既然我不能取代爸爸,那我就要向他学习。”于是,男孩子开始模仿爸爸,女孩子则会对妈妈产生认同并开始模仿妈妈。因此,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爸爸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性格角色模糊、自卑、任性的孩子,往往就是在这个阶段中没有获得足够的父爱。 作家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谈到:“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句话非常正确。父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桥梁,父亲的品质、精神甚至不良习惯都会在男孩身上逐渐展现出来,而女孩子在情感潜意识中更加偏向父亲,她们从父爱中得到了特殊的安全感。父亲良好的人格和深刻的父爱,有助于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 P117-120 导语 有仪式感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让孩子身临其境,观看一场余韵悠长的京剧表演;让孩子学习茶道,静下心来,和一片树叶对话;让孩子过一个别样的生日,感受成长的脚步;让孩子仰望星空,读懂我们存在的意义; 李思博著的《好家风就是要有仪式感》5大类37个小仪式,打开孩子感受美妙世界的大门! 序言 好的家风,一定充满仪式感 这个时代的家风,一定与家人的幸福感相连 当我们走进一个开始关注个人幸福感的时代, 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单元——一定会成为关注 的重点。因为这是一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背景。 个人的喜怒哀乐往往和家庭息息相关。而家风,也 再次成为人们对于家庭描述的关键词。 然而,这个时代的家风是什么?仍然是挂在祠 堂里的规矩、祖先留下的劝诫吗?当然不是。今天 家庭的构成,已然和中国古代家风盛行的时代里的 那些家族,有了很多不同。在古代,个人的成就往 往是为某个姓氏带来荣耀的一行注解而已,而今天 ,个人所追求的更多是自我的实现,而不是门楣的 耀目。 所以,如果说古代的家风更多的是对家庭成员 的人生指导,那么今天的家风,更多是对家庭成员 尤其是孩子成长所需的充满爱的滋养。当然,并不 是所有的父母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期待,仍 然深深影响家庭教育的取向,仍然决定着孩子的幸 福感。 知乎上发起了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有很多家长分享自己的故事、想法和见解,育 儿大V们也纷纷各抒己见。在回答中不难看出,的确 有些家长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他们很害怕孩 子成年后无法拥有一定的生活水准和人格尊严,于 是他们驱动孩子参与那些残酷的起跑线竞争。 还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教育和努力来越过 现有的阶层,他们认可培养精英孩子,甚至把孩子 当作产品来制作,力图完美。在孩子4岁的时候请外 教一对一练习纯正的英语;孩子想鉴赏某幅世界名 画,家长就带着孩子出现在欧洲博物馆里;孩子要 学马术,仅仅入门级装备就需要万余元,家长觉得 这个运动太贵族了,必须支持;德累斯顿国家管弦 乐团一定要听,没有比这更高雅的了,一定要正装 出席并正襟危坐地去听。这些家长们认为,你看, 我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宽广的视野、精致的生活 品位,他们将来不会沦为平庸,一定会成为优秀的 人。 有趣的是,还有个不起眼的相关问题却无人问 津: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平庸却幸福快乐吗 ?” 有些家长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认为,平庸的人生 还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 不,亲爱的家长,你的思维犯了两个错误:第 一,孩子绝对不是你的产品,他是你人生中最珍贵 的伙伴,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标准强 加于他。第二,幸福快乐的人生和你给孩子的教育 模式无关。并不是好的教育、精致的生活就能让人 感到幸福和快乐。真正的幸福是陪伴孩子成长,让 孩子身体健康,学会爱和被爱,勇于面对挑战并具 有正义感,真正用庄重认真的态度生活,对待成长 中的失败和挫折不屈不挠,能自控人生的节奏,了 解生命的规律,遵循自己内心去思考和呼吸。 有人会笑,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有那 么多幸福快乐可言?不,亲爱的,功利蒙蔽你发现 美的眼睛了,生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体验。只要我 们赋予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场景一个特殊 的意义,那么,我们就会收获不同的体验,我们就 会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通过仪式感,让幸福感归于生活本身 所以,为了家庭成员的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 ,家风在当代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或许,可以 这么说,家风是一个家庭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的呈现。而好的家风,一定是让幸福回归生活 本身的意义,而不是寄托于多么高的成就、多么耀 眼的结果,更不是开什么车、住什么房、戴什么表 。 那么,如何让生活回归本身的意义?——可以 通过仪式感获得。一个好的家风,会通过各种仪式 感,让成长在这个家庭里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更好 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有结合自身喜好和适应社会 的目标,而且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有更清晰的原则 和依据。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通过一些意识,来更清楚地 感受生活。每个仪式,无论大小,从心理学上来看 ,都有着各自的意义。大仪式代表的是迈过现在, 走向未来;小仪式代表的是一种心理锚定,即把一 种行为与自己的某种感觉结合起来。仪式代表一种 对自己的人生的控制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有 了这种仪式,生活就会变得很有趣,某一天与其他 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有了这种 不同,孩子就会拥有别样的快乐记忆和丰盈的生命 力。这无关金钱,无关精力,只在于你用心对待生 活,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好家风,让孩子在仪式感里得到最好的滋养 那,什么是仪式感呢? 电影《小王子》里的狐狸对小王子说:“你最 好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来,比如你在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 ,我就感到越幸福。到了四点钟我就会坐立不安, 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准 备我的心情。” 所以说,仪式感是生活的表达。让孩子用庄重 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可以获得幸福。 仪式感也可以说是舞蹈。正如尼采所言:“任 何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仪式感的生活可以给孩子强烈的心理暗示,让 孩子觉得这件事非常重要,珍惜某种情感,学会用 哪种形式去表达爱。经过了仪式感的生活,你就会 发现,你的孩子渐渐地拥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和庄 敬的修养,能自觉遵守自然和生命的法则,专注自 己的目标,让自己变得强大,对斑斓生活充满追寻 的勇气,期望实现人生更高的自我价值。这些,才 会带给孩子们真正的幸福,让他们拥有快乐的人生 。 所以,请给孩子一种仪式感的生活,它相当于 一个成长的按钮,让他每天都有一个明快的开始, 给他的生命之幕投以希望幸福的星光。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仪式感。生活中 的仪式感和惊喜,会使孩子们感受到被幸福包围着 。一个个仪式就相当于他们人生的一个个节点,能 强化孩子对这些特殊时刻的幸福记忆。一个内心充 满幸福的孩子,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孩子。我们说 的仪式感既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可以是睡前的一句“晚安”; 可以是起床时的一个亲吻; 可以是节日、生日时的一张合照…… 走心就好,温暖就好。 在有仪式感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对自我的认同 感会更强,归属感也会更强,感受幸福的能力也会 更强。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为孩子的生活增加 一些仪式感吧。 内容推荐 有仪式感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作者李思博秉持这一理念,在《好家风就是要有仪式感》中围绕“好家风,就是要有仪式感”这一主题,从传统节日、成长阶段、人际交往、经典传承、文化习惯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营造出有仪式感的优良家风,以及如何用优良的家风影响孩子,使其成为一个尊重中国传统习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良好行为习惯,享受有仪式感生活的好孩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