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光德里(郭小东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小东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郭小东,广东潮阳铜钵盂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科二级教授、国家一级作家。现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会长、广州国际中华文化学术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届“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著有:《郭小东文集》22卷、《中国知青部落》三部曲、《当太阳成为河流》、《风的青年时代》、《红庐,雅加的沉香》、《1966的獒》、《中国知青文学史稿》、《想象中的时间》、《非常迷离》、《非常迷惑》等著作,作品多次获奖。
后记
丁酉年八月,羊城处暑,我于酷热中写完《光德
里》,再难坚持,遂将书稿交与陈冠修改润色。
释下重负之余,念三年来,似出神入化,如孤魂
野鬼般,穿行于先人的坟冢,与过去的时代和人,穿
梭难以言喻的时空旅行,剪切_段段的时间,与古旧
的岁月一起,轮转世间万物,寻求内心的平静。
三年,三部长篇小说,许多逝去的人与湮灭的事
,纷至沓来,瞬间又消失殆尽,如江水流过,留下些
许痕迹。
五卷本的一“中国往事”,至此完成了四卷:《
铜钵盂》《仁记巷》《光德里》《桃花渡》,写了五
代人,自太平天国开始,以远而近,犹难释怀。人的
面目,在远处是清晰的,在近处却是模糊的。人生如
此,小说亦然,困惑颇多,意难尽。
第五卷《十里红妆》,将是我的封笔之作。我决
意要在我有生之年,在看得见的时间,清醒地彻底结
束我的梦境。此后不再做梦。
那时,该去父亲的坟墓,焚烧我的作品。然后,
做一个世外之人,听天,看风,冥想千里之外的飞鸟
,草和树,最后和泥土一起,埋藏在先人的墓碑下。
在末日最后的时光,不是一切从简,而是一切从无。
《光德里》为五卷本“中国往事”之一卷,其他
各卷为:《铜钵盂——侨批局演义》《仁记巷》《桃
花渡》《十里红妆》。
本书写作出版过程中,得到许多帮助。陈冠先生
对书稿修改订正,我的研究生张灵英负责书稿打印、
校正。特此致谢。
2017年8月23日广州
目录
题叙
第一章
磨坊
城堡
女儿墙
雅姿娘
磨刀
第二童
西洋片
荣少爷
云中火
白衣红马
杀人名单
第三章
桃花汛
三桅船
休妻书
晴天霹雳
第四章
提刑官
大池虾
密函
崖山旧物
野鬼
第五童
面面相觑
单刀赴会
步摇
突然归来
百口莫辩
第六章
爱华街九号
考县长
神奇之地
祸事
第七章
着迷
绑上战车
与虎谋皮
血窟窿
第八章
七女湖
密谋
黄唇鱼
水鬼
难以叵测
第九章
五棵树
浮尸
游街
恋爱的日子
第十章
旧街老厝
女红
如意纽
天空之上
杀猪刀
第十一章
钟楼
令人神迷
神父雅克
破碎
救命稻草
第十二章
空白
匪夷所思
牡丹
谁逃得过
第十三章
不辞而别
草岸
共赴国难
羔羊
第十四章
拾荒者
淑女十八
俄国病人
火光
遗书曝光
第十五章
去延安
隆轩阁七贤
还魂鬼
绑架
第十六章
十担老酒
潮汕物食
娉婷袅娜
无花果
第十七章
雨夜逃亡
战地记者
最长的行旅
恩怨
无声抽泣
第十八章
中央酒楼
殉葬
雕花绣桌
风花雪月
第十九章
双百鹿斋

说和会
私渡码头

第二十章
惊堂木
硕士第
嫌疑人
得罪谁
第二十一章
泥石流
审判
包围圈
羁押
第二十二章
上海铜仁路
包公审郭槐
诗与远方
孔明灯
第二十三章
石屋村
恍若隔世
杰克回来了
尾声
红衣女子
此为炼狱,止步
木槿
后记
精彩页
每个绣花间,都会有男人的足迹。但曲毛的足迹遍及田中央的绣花间。他每每出现在绣花间,总会带点儿令姿娘们兴奋的东西。比如几籽新款的盘扣,那时还很少见的人造石耳坠,几枝塑料花,包括一点很洋气、标着外国字的小糖果。这些都是很稀罕的物件,有些来自海上走私货物,有些是香港客的手信。
他是最受姿娘们欢迎的男士。在姿娘们夸张的尖声惊叫中,他悄悄地走了,到另一家绣花间去。
他的谈吐,他的风度,他的见多识广,他对姿娘们的亲切和关怀,给潮汕姿娘锁闭的心灵,吹去一丝丝旷野的凉风。
别说是姿娘,一连男孩们,都让他的世界摇晃得五迷三道,晕乎乎如在童话里。
我至今不记得他的真名,“曲毛”这个绰号却深记不忘。在我童年里,他算得上一条汉子,一个“痴哥仔”,一个行过乌水的“浩佬”人物。对他既钦羡,又厌恶,也更吸引我。
出门多年,我在差不多已经忘记了这个人的时候,却意外地在某条深巷里偶遇了他。除了年老色衰之外,他的气概,似乎不减当年。
我去上山下乡前夕,田中央发生了一宗强奸案,主角就是“曲毛”,地点在光德里后库窗外的牛圈里。
我是在海南岛山中听到这个消息的,事情已过去了几个月。有说他被判刑劳改,有说他被乱棍打死,有说他被枪毙了,有说他越狱逃跑,有说他逃回海南岛,就在他曾经来过的垦荒队……
再见曲毛,已是多年之后,彼此都不再年轻。
他穿着苏格兰格子衬衫,花花公子牛仔裤,耐克球鞋,一身名牌,很考究。向后梳去的浓发,加上那双依然炯炯有神的深目,都在强烈地宣示着他对生命的渴望,他对雅姿娘的无穷热爱。
民国二十年,江西人在逃亡途中,无意间发现了无人的磨坊。磨坊主人在逃难途中暴毙,无人顾及磨坊的生死。江西人便在磨坊落地生根。他从江西收购茶籽,榨成茶油,卖到四乡六里。潮汕人吃不惯茶油,江西人便改榨花生油。渣滓做成豆枯,豆枯经火一烤,香味可人。豆枯吃多了,肠胃枯结,拉不出屎。江西人便采来利尿通便的车前草,挂在油坊院子的篱笆上,嘱人煎汤服用。
江西人是个话痨,整日有许多话说,消息也多。奇怪的是,他并不多走动,却无所不知。特别是对猪生牛、牛生兔这些无影无迹的事,经他口说出,便栩栩如生,有影有迹。据说许多还是他亲眼所见。反正他身在磨坊,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水客批脚、练江上南来北往的撑夫水佬,常经磨坊添水添菜,喝茶饮酒。练江上游几百里,下游百余里,上上下下,日日有破事,经江西人转口,添油加醋,随即变成史诗。他有这个本事!有人求证,有人证伪,有人言之凿凿辩正。江西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哈哈笑过,也不辩白。只说,各人各便,何必认真?当无说过。他爱敷衍,爱和稀泥,爱糊里糊涂,不爱认真。他常说,认真是个屁嘛!一放就没了,何苦来?
没有较真,和稀泥,和事佬,做个软柿子,任人捏。这是他的自况,也是他的处世。所以他从不恼,也不争强好胜,朋友也就多多。练江有多长,江西人的话篓子就有多长。
江西人有个老婆,是田中央村许姓人家的女儿。那女的长得白白净净,还有一双丹凤眼,低眉顺眼的,颇为撩人。也不知江西人有什么特别的把戏,能把这姿娘娶到手。
更令人们不解的是,潮汕姿娘一般不嫁外省人。出子说潮汕话的地界,便称为“北头”,即北方,既是奇冷之地,自然也是极坏之地。坏是一个笼括,主要指衣食住行,缺乏礼制。由此及彼,自然微词多多。
如此端庄的许姓女子,嫁与外省仔不说,还破了同姓不可通婚的禁忌。犯了天条的许姓姿娘,想必自有话说!但从未听说。对此话题,江西人只是一个劲地赔笑,连说抱歉、抱歉!其实,在兵荒马乱之年,没有道理可说。可是,雅姿娘虽然姓许,却出于光德里,是马家的表亲,亦在马氏五服之内。这点,颇有人神共怒的意味。
若不是日本人已在门口,他们又生米煮成熟饭,覆水难收,想必光德里是有话要说的。江西人捡了个便宜,天时地利罢了。
P18-19
导语
这一千多年里,光德里这座不断修缮,又再造,又摧毁,又重建的屋厝,一代又一代,储存着各自的秘密,以幽深的洞穴和不见天日的岁月,沉淀积累着经年的密约。
……
《光德里》是郭小东文集的中国往事五部曲(《铜钵盂——侨批局演义》《仁记巷》《光德里》《桃花渡》《十里红妆》)中的第三部,是继《红高粱》《白鹿原》之后,中国寻根文学力作,是一部中国百年潮汕家族历史传承的心灵史。
序言
这部小说,是写一座深宅,城堡一般的老厝。不
一定很乏味,但一定很久远很古旧。所以,来一点贝
克尔的诗,关于爱情、天堂和地狱的诗,把远和近,
分隔开来,把心灵和肉体拉得更近一些,也许有不错
的味道。光德里,实在太老了!老得老人不再想起它
,年轻人看不见它,没有人听说过它……也许,它从
来就没有存在过。
可是,它就在那里,像阳具一样的碉楼。
还是贝克尔的诗。有人说,这位诞生于19世纪,
也死于19世纪的西班牙人,和光德里有什么关系呢?
唯一有丁点关联的,是他的1836年和1870年,与光德
里的道光年间,有一点点的年代交集。他内心的忧伤
、凄凉和痛苦,类似光德里在陈旧中的觉醒,觉醒中
的迷惘,类似手风琴和椰胡的关系。夜风传播着它们
的旋律,我很想写下西班牙和远东乡村的诗作。“像
无名无姓的精神,像无形无状的元素”。
穿过乡村的土路,在光德里幽深的街巷中踽踽独
行。任是哪年哪月!全然湮没了时间、年代和节气。
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是太短太短的流逝!光是屋檐梁
角无数重叠的斗拱,无数凹门楼里,顶上的莲标(户
对),与门槛两边的门当,就已然让人不知有汉!
当这一切的华屋夏祠已渐行渐远,几成海市蜃楼
,而古远的空气,依然在无人的空屋里,四处飘荡着
早先的气息。那张小小的,雕满蝙蝠、凤凰、喜鹊、
梅花和梅花鹿的小小的婚床,小得只容挤下两个15岁
男女的躯体的婚床,亦出于列祖列宗用心良苦的安排
。由是,“我是诗琴上的音符,我是紫堇上的芳泽,
我是古墟上的野藤,我是荒坟上的鬼火”。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光德里有多少间
房?有多少道门?我问过马伯良,问过在光德里住了
一辈子或半辈子的人:光德里究竟有多少间房?有多
少道门?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即便能说出有多少
间房,也无人能回答有多少道门。因为,通常一个房
间至少有一道门,而有的房间,就不止一道门。何况
光德里有密室和地库,偏院里又有许多不规则的伙巷
,还有神秘的碉楼……
我去过许多次光德里,在迷宫一般的正厅厢房,
南北厝和八尺,以及偏院和伙巷之中,我从一数到一
百,就再也数不下去,总是让一些别的什么,冲混了
点数的秩序。
这是个储存密码的地方。这些密码隐藏了几个世
纪,尘封着却又无处不在地彰显着。
有一回,当我数到第97间时,我一时忘记画上符
号。
我的面前,同时开启了两道门,当我拉动前门的
门闩时,我忽然听见身后不远处,有一道精致的隔扇
似乎发出了同样开闩的声音。我拉开前门,那道隔扇
同时也被拉开了。前门展开多大,隔扇就展开多大。
当我把前门完全敞开时,所有隔扇也全部展开。我关
上前门,隔扇也依次关闭。
这是一间有无数门和隔扇的房间。
这样的房间,在光德里有多少呢?或者说,凡是
有隔扇的地方,就有门;凡是封闭如密室的地方,同
时又是完全敞开的。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
从大宋的马银青大夫,到马家最后的继承人,时
间已经悄悄地过去了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里,光德
里这座不断修缮,又再造,又摧毁,又重建的屋厝,
一代又一代,储存着各自的秘密,隐匿着各自的阴谋
,以幽深的洞穴和不见天日的岁月,沉淀累积着经年
的密约。
仿佛有吹干了血迹的轻风,从莲池的荷叶上,向
光德里的屋檐轻轻地拂来。风摇动屋檐上已然风干的
衰草。那些本应是充盈着饱满汁液的根茎,如今,它
们已经熬干了曾经的血红,卷缩为苍白。它们赖以生
存的瓦楞上的浮土,也在风中岌岌可危,一会儿便被
风吹走。
老屋的残破,并没有因为一把老锁而见得安全,
反而加速了它的衰落。仿佛一阵风就可能将它连根拔
起。有时,在早晨或在夕阳落日之中,碉楼辉煌的剪
影,就像纸糊的灯笼一般,在我的幻觉中,摇曳着莫
名的颤动。它似乎更像沉潜在水波中的涟漪,一圈又
一圈,在折叠一般的波纹中,慢慢地,无力地向外扩
展着。如同老树的年轮一般,残旧得无法辨认。
前庭铺地的青石,每一块方石之间,有巴掌大的
钢铁紧紧相扣,它们互相抓紧,块块相连。青石板被
踩踏得光滑同时凹凸不平,从中几可追寻数百年间,
已经荡然无存的人与马的足迹。几根拴马桩,几尊上
下马石,在门楼外不远处,静静地伫立着。它们埋得
太深,以至于多年来,得以不受任何伤害地站在那儿
。它们经历过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马匹?它们记住
了,却无法说出。那是永远的秘密,包藏在石头的纹
路里,永远无法破译。
我想不透的是那株刀痕斑斑的石榴树。它应该有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树龄。春天它开着红色、白色
、绛色的花;秋天它自然而然地结出了红籽、白籽的
果实。它千子千孙,老态龙钟地活了这么久!它如何
在春天如此妖娆,在秋天如此丰盛,在冬天如此衰老
?哪怕奄奄一息,却又在来年生意盎然……
想不透的事就不去想它。一棵老石榴树而已。
这块有两个梯级的上马石,从未被撬动过,它像
生根似的,牢牢地种在门楼一侧。马凌芳记得,父亲
总是把她抱上上马石,让她站好,自己蹬上马背,然
后把缰绳递给她。父亲用手勾住马嚼铁,牵着马,在
光德里的深巷里信步。铁蹄叩击着路石,清晨的马蹄
声,分外清脆悠扬。马凌芳坐在高高的马背上,世界
豁然开朗,她的目光一下子跨越了许多平常的障碍,
敞亮而且辽远。仿佛有一种无法说出的诗意,飘动起
她的衣袂与长发。她无意间松开了缰绳,双手高高举
过头顶,向着天空,闭起双眼,她呼吸到从田洋吹过
来的凉风。
我感觉到那时的凉风,正在悠长而弯曲的深巷中
徐徐拂过。那是永远也回不去的童年的风尘。
……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四祖叔爷每日凌
晨5点到7点,由四位家丁陪护,在光德里行过门槛之
礼。无人能说明白四祖叔爷这一招术,究竟意味着什
么。四祖叔爷从不说理由,他的严苛和古怪脾气,令
人生畏。一切照做就是。10多天过去,家丁们便也不
觉得十分累,反而觉得很好玩。老爷子行事认真刻板
,只要照规矩做,反而简单轻松了。
他们像玩儿似的,每天凌晨准时到偏院门口,等
四祖叔爷。四祖叔爷很是准时,八桂他们到偏院大门
时,四祖叔爷已在天井里踱来踱去。
这天,时辰已到,天井里不见四祖叔爷。八桂问
厨娘三姨,三姨说,昨夜咳了一夜,现在还在睡呢!
“谁说我在睡啊!”四祖叔爷拄着手杖,出现在
石阶上。他头上多戴了顶瓜皮帽。硕大的蓝宝石帽正
,在晨曦中闪着幽光,把四祖叔爷的脸映衬得灰亮,
有点惨白,倍加衰颓。四祖叔爷有些赧然地说:“睡
过了,走啊!”四祖叔爷即便有歉意,也依然冷硬。
这就是四祖叔爷的气度与风格!
光德里既然有无法数清的房间,自然更有无法数
清的门槛。少有人去想过这些事,但四祖叔爷不同,
别人数不清,他一定能数出结果来。今天应该去马氏
家庙。
一行人出了偏院,八桂夫妇搀扶着四祖叔爷,刚
走了几步,四祖叔爷便甩开八桂:“我自己走!”八
桂有些愕然,四祖叔爷又甩开八桂老婆:“你也走开
!”径自往外走去。一行人紧跟着四祖叔爷,往马氏
家庙走去。从偏院到家庙,要穿过两条伙巷,绕过面
对前庭的荷塘。四祖叔爷一改往日病态,健步如飞,
四个跟班一路小跑,紧跟其后。
四祖叔爷到了家庙门楼前庭,扶着门口的石鼓,
颓然倒下,八桂飞身上前,一下子把四祖叔爷揽在怀
里。八桂十分惊慌,瘫在他怀里的叔爷,软软的,干
瘪而且衰老。
八桂被吓得不知所措!忽见四祖叔爷伸出手来,
指着家丁手里的烟枪,家丁连忙把烧好的烟泡连烟枪
递到叔爷手上。
四祖叔爷慢慢缓过劲来,又猛吸了几口,心满意
足的样子。他突然站了起来,甩开八桂等人,大踏步
向门楼而去。八桂他们看得清楚,四祖叔爷在家庙高
高的门槛前,停下了脚步,略微犹豫了一下,突然抬
脚迈过门槛……
没容八桂他们赶到跟前,四祖叔爷似乎一脚踩空
,倒了下去,一只脚在门外,一只脚在门里,身体搁
在门槛上……
四祖叔爷双目放光,死了。
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霞光照在四祖叔爷身上。
他的蓝宝石帽正熠熠放光,脸上一片红光。光德里红
彤彤的!天大亮了。
八桂悄悄摘下四祖叔爷瓜皮帽上的蓝宝石帽正。
内容推荐
光德里,是潮汕村庄的缩影。千百年的历史,显赫的家世,钟鼎贵胄的文史渊源,这样的村庄遍布潮汕大地。无数悠久的故事,已让千百年离乱的世道,消解消淡得微不足道。郭小东著的长篇小说《光德里》秉承第一、二部的侨批历史、家族命脉和人文情怀的描写,将潮汕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本、商业传奇、民俗风物融于家族史,以小见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