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据有人估计,易图的数量,到明末清初已经数以千计。不过广有影响因而非常重要的易图仍是三大类:《河图》《洛书》类,《先天图》类,《太极图》类。《太极图》中重要的也仅是《周氏太极图》和《阴阳鱼太极图》。李申著的这本《易图考》对这些重要的图加以考证,广征博引,详细录存了各种“易图”并考定其先后关系。 作者简介 李申,河南孟津人,一九四六年生。一九八六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二○○二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现担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儒教史》《中国儒教论》《儒学基础读本》等。 目录 第一章 《周氏太图》源流考 一 朱震论《周氏太图》源流 二 朱熹对《周氏太图》的考订 三 朱陆太之争 四 宋明时代关于《周氏太图》源流的争论 五 毛奇龄论《周氏太图》渊源 六 黄宗炎论《周氏太图》渊源 七 朱彝尊的《太图授受考》 八 胡渭、黄宗羲论《太图》渊源 九 现代学术界的《周氏太图》源流说 一○ 毛奇龄结论的动摇 一一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不是唐代作品 一二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之唐明皇序言是伪造的 一三 毛奇龄的其他证据 一四 陈抟没有在华山石壁上刻过《无图》 一五 对朱震说法的反思 一六 科学与关系——如何看待学问的渊源等 一七 道士将《周氏太图》改为《顺逆炼丹图》 一八 道士将《周氏太图》改为《无图》 一九 道士将《周氏太图》改造成《太先天之图》 二○ 儒者对《周氏太图》的应用 第二章 《阴阳鱼太图》的由来 一 初的《太图》应是一个空心圆 二 太的内含和《太图》 三 谢枋得和易三图 四 元明之际作图风 五 《阴阳鱼图》问世 六 章潢称《阴阳鱼图》为《古太图》 七 胡渭论《阴阳鱼图》 八 《阴阳鱼图》的源流、意义及其评价 九 来知德圆图和易图论 一○ 《阴阳鱼图》的画法 一一 当前学术界对《阴阳鱼图》的研究 一二 《阴阳鱼图》的流布 第三章 《河图》、《洛书》源流考 一 关于《河图》、《洛书》的早期记载 二 秦汉人的“图”观 三 汉代人的《河图》观 四 纬书中的《河图》、《洛书》观 五 《易》纬、《河图》纬分析 六 《隋书·经籍志》的记载 七 九宫数与五行生成数 八 魏晋一隋唐时代的《河图》、《洛书》观 九 魏晋一隋唐时期的几起《河图》、《洛书》事件 一○ 宋初儒道河、洛观 一一 刘牧创制《河图》、《洛书》 一二 刘牧《河图》渊源说 一三 所谓陈抟的《易龙图》 一四 朱熹的《河图》、《洛书》 一五 朱熹《河图》的传播及其与八卦的合偶 一六 不间断地反对黑白点《河图》、《洛书》的呼声 一七 元明时代伪造《河图》、《洛书》风 一八 清初关于《河图》、《洛书》的讨论 一九 近现代《河图》、《洛书》论拾英 二○ 本书关于《河图》、《洛书》的几点结论 二一 再论刘牧 第四章 《先天图》源流考 一 《先天图》的问世 二 《先天图》渊源诸说 三 《先天图》源于《周易参同契》说 四 《先天图》与“一分为二”说 五 内容与形式——“物理”、“性命”之学与《先天图》(上) 六 内容与形式——“物理”、“性命”之学与《先天图》(下) 七 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模式论 八 从律气到卦气 九 宋朝前期的卦气说 一○ 《先天图》与邵雍的历史模式 一一 邵雍之外的历史模式论 一二 阴阳消长说的没落 一三 对《先天图》的尊崇和批判 一四 当代对《先天图》的批判与尊崇 第五章 方士、道教与陈抟 一 方士和儒生 二 方士和道教 三 方术是一种世界现象 四 唐宋士大夫与丹道方术 五 陈抟其人、其学 后记
导语 《易图考》得到任继愈和张岱年二位先生生前的学术肯定,并亲自为之做序。书中,作者考辨出了很多易图在学术上的命题,对于众多的易学图识从源流、演变发展做出了新颖的论述和考证,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书作者是社科院哲学所的教授李申先生,市场上他的书已经好久不见了,旧书网站上他的书都是一书难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