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的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德)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阿图尔·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是一本教会你“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一门艺术”。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将时间空间悖论抛开一边,专心致志地和读者谈论为人处世的智慧。人生的真相往往是残酷的,作为哲学家的叔本华比一般人看得更加透彻。人应当学会处理生活中所有的不幸和痛苦,他在书中贯彻了这样一种思想——“逃避痛苦往往比寻找虚假的快乐更有意义。”这本书囊括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人们最可能面对的人生难题。此书逻辑缜密却不佶屈聱牙,不仅是一本励志书,也是一本哲学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的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思想文化界影响极深。
大叔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今波兰格坦斯克)一个显赫的富商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逝世后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保证了他一生衣食无忧。尽管如此,大叔的一生却很不得志:他曾有过几次爱恋,但却终生未婚,也没有子女,只有一条卷毛狗伴其左右,并就此孤独终老;他虽然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专心从事著述,但却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都出奇一致地对他的思想绝口不提,以致其学术思想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才获得承认。换言之,如大叔般睿智之人,也忍受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沉寂,才得以奠定自己的名声——因为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天赋使命。
与其他哲学家相比,大叔的不同之处在于——早在青年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说:“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他只写出他认定为真理的东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大叔也是一个强烈意识到自己使命的人,他曾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早岁之时,便随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著作。1813年,大叔发表著作《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迄今仍是认识论的名篇,年方25岁。1818年,大叔发表了核心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时年才30岁。该书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地系统论述了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直接奠定了哲学大厦之基。但很不幸的是,首版印刷的500册几乎无人问津。接下来,毫不气馁的大叔陆续发表《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年)、《论意志的自由》(1839年)、《论道德的基础》(1840年)等著作,从而完成了对其哲学大厦的局部扩充和装修之功。毫无意外地,这些著作出版后也都一一遇冷,没有引起什么回应。在这之后,大叔又花了六年时间,把之前积累的散论文稿进行了梳理和增删,并冠以《附录和补遗》之名,于1851年出版,时年已63岁。鉴于之前那些作品的滞销,出版商对大叔这部封笔之作只印了区区750册,且只支付10册赠书,稿酬为零。然而,正是这部著作得到了英国评论家约翰·奥森弗德的赞赏,大叔的哲学才墙内开花墙外香:从此一举成名,并给他带来了世界性声誉——大叔的话也终于得以应验:“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目录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建立在三个终极真相之上的幸福
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遵从本性才是正途
财富带来幸福,也会打扰幸福
第二章 人的自身
你的幸福感去哪儿了
健康第一,其他靠后
幸福路上的拦路虎——痛苦与无聊
无聊的背后其实是无知
你可能根本没认清自己
匮乏与空虚,人生的两大痛苦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财富如海水,越喝越口渴
人为何不能太穷?
赤贫也许是优势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我们为何钟情于谎话
拔除引发痛苦的“肉刺”
荣誉的本质
门当户对不无道理
我让步了,但我没输!
遭受侮辱时,我们该怎么办?
学会自我欣赏,不要奢望别人的欣赏
你容易出名吗?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快乐与痛苦的本质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幸福的要素与歧路
嫉妒:幸福的敌人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高贵与庸俗的差异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应保持的态度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童年期:纯粹客观的年纪
青年期:执着于幸福的阶段
老年期: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导语
阿图尔·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为励志图书。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
改变命运之书。人生的智慧即,如何幸福过一生。
尼采、卡夫卡、托尔斯泰、弗洛伊德推荐的哲学必读本!
伟大哲人叔本华的杰作,迷茫者的灯塔之书。
精彩页
建立在三个终极真相之上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幸福有三个源头——身外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我们仍然保留他的三分法,我认为,导致个体间命运轨迹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以下三项内容:
1.自身属性:可以概括为“个性”,广义上的“个性”涵盖了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智商和潜能。
2.附加属性:即个体所拥有的财产和一切占有物。
3.个体在他人眼中的样子: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人在社会中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树立又基于个人已获得的名誉、社会地位和名声。
在自身属性上,人与人之间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差别比起后两项的差别对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只是出自人为的划分。
作为人本身拥有的优势,比如聪明的头脑或者伟大的心,与人后天获得的崇高地位、高贵出身、优厚财富等诸多优势相比,就犹如真正的国王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门采多罗斯就曾在他的著作里为他的一个篇章冠以这样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内在,而不是自身之外。”的确,我们评判一个人是否幸福,或者评判他整个的生存方式,明显首要的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发自内心的幸福,因为人内心的快乐和痛苦基本上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都只是间接地影响人的幸福。因此,同样的外在事物和同样的境遇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说,处在同一环境中的人,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个人直接相关的,是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情感以及他的意欲活动。
附加属性只有在刺激到上述自身属性时,才会表现出对人的影响。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决定了他生活于一个怎样的世界。世界也因个人自身属性而定。因此,个人的世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的——这取决于各人的头脑。比如,有人羡慕那些在生活中遇到或者发现富有趣味事物的人们,其实他们更应该羡慕这些人所具有的观察事物的天赋才对。在后一种人的眼中,他们的世界是意味深长的,而这一点正可归功于他们的思想禀赋。因为同样一件事情,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情,而对于一个肤浅、庸俗的人来说,这只不过就是平凡世界里乏味的一幕而已。这种情形在歌德和拜伦创作的、明显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许多诗篇中都有明显体现。愚笨的读者不去羡慕诗人所具有的伟大的想象力,而只羡慕诗人那些其乐无穷的经历。而正是这种想象力化平淡无奇为深刻优美。同样的一件事,在一个具有忧郁气质的人来看是悲剧的一幕,在一个乐天派的眼里这却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麻木不仁的人眼中,则把这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而已。
上述的所有这一切都指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其实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主体和客体——虽然二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就像氧和氢共同构成水一样,但是面对完全一样的客体时,不同的主体就意味着所构成的现实完全不同,反之亦然。由此可知,愚昧、呆板的主体与最美的客体相结合,也只能产生出低劣的现实,等同于在恶劣的天气下观赏美丽风景,又或者以低像素照相机拍摄这些美丽的风景。或者,更直白地讲:正如囿于我们自己的皮囊一样,我们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思维。一个人只能直接存在于自己的思维之中。因此,对于囿于自己的思维的个人来说,外在世界对他的帮助其实是不大的。(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