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汤恩伯本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不甘心被武义县的偏僻所限制,1921年,他和童维梓东渡日本,来到东京并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主修政治经济学。汤恩伯入学不久,即失去了经济的支持,无奈之下,他只有暂从日本辍学归国,在陈仪的举荐和资助下,汤恩伯终在1924年如愿以偿,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科学习,并专修炮兵专业,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1926年,成绩优秀的汤恩伯学成归国,他初在陈仪手下做了一名学兵连连长,汤恩伯领兵甚严,精研操典,在同级的军官中,出类拔萃,超越同群。 这本李洪文著的《汤恩伯全传》,不仅是一本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也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一本教科书。 作者简介 李洪文,1970年生于辽宁葫芦岛市。葫芦岛市签约作家,辽宁省作家会员。发表小说、纪实等文体800万字,出版个人文集12本《我到美国种荸荠》《逃出毒蝎之海》《草船借箭》《温暖人心的灯光》《暗度周仓》《盲人智破盐枭案》等,出版纪实文学作品《任正非传》《袁隆平传》《张荣时传》2015年即将出版的传记有《蒋经国传》《李书福传》《张作霖传》《雷军传》等。 目录 第一章:东渡日本,留学异国坎坷路 1:武义,少年之心在远方 2:入学,遭遇感情的归宿 第二章:从军入伍,羽檄争驰战火纷 1:贵人,获得提携得成长 2:练兵,步兵教练之研究 第三章:南口作战,抗日铁汉显神威 1:围剿,内战之火频频燃 2:南口,一战成名天下扬 第四章:铁血抗日,天字第一号大敌 1:武汉,一场会战炮声隆 2:随枣,要打就要打痛你 第五章:中原称王,想要做好不容易 1:归乡,中山发祥解纠纷 2:主政,水旱蝗汤有四荒 第六章:京沪受降,抗战终于获胜利 1:湘西,战火纷飞反攻忙 2:受降,为敌开罪意何为 第七章:常败将军,回天无力空喟叹 1:惨败,孟良崮是伤心地 2:江防,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八章:困守上海,螳臂当车岂可为 1:卖师,伦理纲常毁一旦 2:金门,落日余晖终归散 第九章:惨兮落幕,离开这片“伤心地” 1:治病,惨死庆应大医院 2:去世,是非功过任评说
序言 1937年8月,日军7万精锐,为侵略中原,进犯 察、晋、绥三省,他们在板垣征四郎的率领下,向 汤恩伯率领的第13军防御的“绥察之前门,平津之 后门,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南口,发动 了疯狂的进攻。 南口战役从l 937年8月8日打响,至8月26日中 国军队撤退结束,共毙伤日军约1.5万人,给日军 以重创,并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臆想 。 1937年8月31日我党的《解放》周刊(第l卷第 15期)有这样一段短评:南口战役这一页光荣的战史 ,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 。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第13军的军长汤恩伯在此战中,指挥若定,表 现尤佳,被誉为“抗日铁汉”。这位“抗日铁汉” 祖籍浙江,出生在1900年这个注定不平常的年份里 。 在这风云激荡的一年里,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 ,八国联军也曾攻克北京,当年的10月,孙中山先 生还率领兴中会,在惠州举行了起义。 腐败的清廷即将被推翻,社会要发展,思想要 解放,政治要改革……就在新旧势力大交锋的1900 年,汤恩伯出生在浙江武义县的汤村。谁也没有想 到,这个在9月9日出生、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就是 后来国民党军队中重要的人 物——陆军二级上将汤恩伯。 汤恩伯本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不甘心自己 被“无提携、无前途”的魔咒所禁锢,他不能忍受 自己的理想陷落“农家娃、难出头”的泥塘,1921 年.他和童维梓东渡日本,来到当时军事强国日本 的东京都,并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主修政治经 济学。 生逢乱世,民不聊生。汤恩伯人学不久,即失 去了经济的支持,无奈之下,他只有暂从日本辍学 归国,归国后的汤恩伯不但没有被挫折感打败,而 且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再去日本陆军士官学 院学军事?只要手中握有枪杆子,就可以砸烂旧世界 ,建立新政权。在当时,如果想要再次到日本留学 去学军事,在国内必须要有两个省级的高官推荐才 成,然而,彼时的汤恩伯,一没有钱,二没有权, 三没有人脉,他这个“三无”青年虽然游走权门, 但却处处碰壁,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他遇到了自 己命中的贵人——浙江第一师师长陈仪。 对于汤恩伯而言,陈仪的举荐和资助就是飞跃 龙门的两只翅膀,汤恩伯终在1924年如愿以偿,进 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科学习,并专修炮 兵专业。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1926年,成绩扎实 的汤恩伯学成归国,他初在陈仪手下做了一名学兵 连连长,汤恩伯领兵甚严,精研操典,在同级的军 官中,出类拔萃,超越同群。 泰戈尔曾这样说: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 嘤嘤”地道谢。陈仪为了汤恩伯的前途,将他推荐 到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任中校参谋,当 时,汤恩伯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并尊陈仪为恩师和 义父。要知道,南京毕竟是民国的权力中枢,靠近 首脑机关,就会得到官运的青睐,因为机会总是给 有准备的人而留。 汤恩伯是个有心人,他在离开总司令部,在中 央陆军军官学校做军事教官之时,曾写过一本《步 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为 了提高战斗力,不惜重金聘请了德国的教官,并且 使用德军的步兵操典,但国外的练兵操典,在国内 军校的教学中,毕竟有“水土不服”的毛病,故此 ,蒋介石见到了汤恩伯所书的《步兵中队(连)教练 之研究》,对其实用性、技术性和独到性不由得大 为赞赏。 受到蒋介石青睐的汤恩伯,随后开始步人人生 的快车道,他因“围剿”有功,升任陆军第2师师长 ,后在1935年率先攻人瑞金,获陆军中将衔,同年 任第13军军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响起的日军侵华的枪 声。在这一年,对日抗战全面爆发。面对着华北危 矣、国家危矣、民族危矣的险恶局面,汤恩伯曾向 蒋介石递上了一份请战书:凡是人家不愿做的难事 都交给我做;凡是人家所不打的难仗都交给我打; 凡是人家所不肯去的险地也让我去。 汤恩伯的“忠诚”,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不 久之后,汤恩伯率部参加了南口战役,虽然敌众我 寡,但第13军仍凭借着地势之利给敌军以重创,南 口之役后,被蒋介石称为“抗战英雄”的汤恩伯, 就肩负起第20军团军团长的重担,参加了漳河战役 、台儿庄战役,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1943年,汤恩伯任第3l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武 汉会战,并在随后的随枣会战,再次重创日军,冈 村宁次在回忆录中称,此次汤部使日军受到“歼灭 性打击”。汤恩伯的军队,亦被日军称为“天字第 一号大敌”。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蒋介石和汤恩伯等人的联 手包庇下,冈村宁次等日本战犯逃脱了战争罪的惩 罚,有句军事名言这样说——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 你的敌人,冈村宁次与汤恩伯为敌多年,他在自己 的日记和札记中,谈得最多的抗战猛将就是汤恩伯 ,谈到汤的性格,冈村宁次这样写道: “他是非 常勇敢的将军。我知道他的性格,如果他的一部受 到攻击,便亲自率领大军进行反击。” 冈村宁次还这样写道: “我任第ll军司令官 时,曾与汤恩伯两次交锋,再综合其他情报来看, 他是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冈村宁次还 对胡宗南和汤恩伯做出过比较:汤恩伯与胡宗南同 是蒋介石嫡系中最杰出、最受信任的将军。蒋介石 经常把汤恩伯军调往第一线,胡宗南军却不常在第 一线出现,始终驻守在西安附近,监视延安…… 汤恩伯在抗日时,有功于国家,可是他在国共 内战时,甘当蒋介石的“马前卒”,不惜与人民为 敌,亦有行为失范、较大过错和不佳的口碑。 1949年1月,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凭借 长江天险固守京沪杭等地区,妄图顽抗到底。可是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之后,汤恩伯只能 困守上海,但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上海很 快便被解放,汤恩伯只能黯然兵败,溃撤去台。 汤恩伯作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为蒋氏政权 的延续,可谓效尽了犬马之劳,可是汤恩伯因背负 “常败将军”以及出卖恩师陈仪的罪名,他在台湾 地区也逐渐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他虽然在金门战役 中昙花一现,但短暂的闪光,真的无法照亮他昏暗 的前程。1950年,汤恩伯出任台北“总统府”战略 顾问之职,成了一个赋闲在家的军界“边缘人”。 1954年5月,汤恩伯赴日本东京都庆应义塾大学 医院医治胃病。可是因手术事故,于6月29日去世, 后被台蒋政府追赠“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同 年7月15日,汤恩伯灵柩在台北县南宫壶山下葬,后 迁葬于五指山公墓。 蒋介石曾经用惋惜甚至是怨 怼的口气说:若(汤恩伯)牺牲于前线将是何等的壮 烈。何应钦给汤恩伯题写了“国失干诚”。于右任 给汤恩伯题写的挽联是:南口余威思大将,东方再 造失长城。 战火已远,斯人久逝。汤恩伯兼任第一战区副 司令,以40万军队进驻河南之时,竞将全省弄到“ 水旱蝗汤,河南四荒”、民怨沸腾的地步。汤恩伯 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做的是“排头兵”和“急先 锋”;但在国共内战中,对于全国解放,他做的就 是“开倒车”和“绊脚石”;而溃败到台湾地区之 后,他就成了“没人理”和“老多余”。汤恩伯一 生努力维护伦理纲常,人臣本分,可是在上海解放 前夕,对他有知遇之情和栽培之恩的陈仪,却被汤 恩伯“有条件”地出卖,让他“孝悌忠信、廉耻礼 义”的形象一夜崩塌。汤恩伯在“愚忠”的路上一 路飞驰,在“错选”的海洋中扬帆起航,在“黑暗 ”的梦呓中苦寻光明,他最终只能走进一条可悲的 人生死胡同。 汤恩伯为给蒋氏政权效命到底,从来不管脚下 是否濒临悬崖,他每有行动,都以胡林翼的名言“ 菩萨心肠,屠夫手段”为其座右铭,他的所作所为 ,基本和菩萨心肠不挨边,连年的屠戮、征战和杀 伐,让他赚得了一个“汤屠夫”的不光彩绰号。 汤恩伯作为一位抗日有功、内战有错的历史人 物,究竟是瑕不掩瑜,还是瑜不掩瑕,相信看完这 本传记,读者自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导语 汤恩伯不仅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而且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他在抗日战争中,因南口战役及台儿庄大捷被称为“抗日铁汉”,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不可磨灭。但在国共内战中,汤恩伯甘为蒋介石的马前卒,成为阻碍全国解放的绊脚石,他对人民亦有过。这样褒贬不一,黑白两色共存的历史人物身上,必然有更多的看点,也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去关注。李洪文著的《汤恩伯全传》不掩功,不避过,力争塑造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是有非的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并力求知今谈古,以古鉴今,努力为我们的人生,汲取营养,让他的成败得失,能够给我们以借鉴。 精彩页 第五章:中原称王,想要做好不容易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汤恩伯在武汉会战中,一直在作为机动部队在使用,而且在抗日战争进行如火如荼的时候,他还做了一阵子“南岳游干班”的教育长,作为一个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但作为一个军人,如果没有仗打,又如何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彪炳的事业? 很快大好的机会就让汤恩伯等到了。1939年5月1日拂晓,随枣会战爆发,汤恩伯部虽然伤亡甚大,但却利用运动战,取得了歼灭日寇1.3万人的胜利。 汤恩伯能打运动战的水准,在随枣会战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可是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没有分出最终的输赢胜败,国际上反法西斯的形势,却开始电闪雷鸣,风云突变。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62个师、160万人进攻波兰,这一侵略行径,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蒋介石面对国际上反法西斯战争,风起云涌的斗争形势,他似乎“认清”了一点,国际社会,绝对不能容忍日军在中国,以至于东南亚等地区的暴行。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国际社会一旦插手,日军在中国的末日,必将很快到来。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虽然“迫不得已”地同中国共产党,组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但在他的脑海中,中共始终是他的“心腹大患”。 为了限制中共的势力范围,并为将来的“清剿”创造条件,蒋介石以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名义,在安徽省西北边区的临泉县,成立了一个鲁苏豫皖四省的边区总部。借以控制界首(抗战时期,黄河以南唯一物资进出口口岸,素有小上海,小南京之称)、沈丘、阜阳这一东西七八百里,南北宽百余里的特殊地带,1940年冬,蒋介石任命汤恩伯为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这时的汤恩伯,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方的封疆大吏,他开始踌躇满志,并且心中已升起了成为中原王的瑰丽梦想。 1:随枣,要打就要打痛你 王冠难治头痛——英国谚语 在武汉战役结束后,汤恩伯作为一个军人,他并没有被派上真正的用场,正在他自怨自艾的时候,一道命令传来,军政部命他参加随枣战役。汤恩伯暗下决心,这场战役自己一定要好好打,他要让参加武汉会战的袍泽们看一看,汤恩伯绝非是池中之物。 1939年4月中旬,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开始派兵遣将,经营部署随枣战役。随县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大洪山的东北部。是一座扼“汉襄咽喉”的鄂北重镇。而枣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靠武汉,西依襄阳,地理位置,更是重要。 可以这样说,只要中国军队牢牢地守住随县和枣阳地区,进可以前攻武汉,取平汉铁路;退可以守住进入四川的大门,让日军后继进攻重庆的计划搁浅。 冈村宁次首先派出第3、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2、第4旅团等部队,这股穷凶极恶的日军,沿着信阳、应山、钟祥一线向湖北省西部随县、枣阳地区展开了进攻,企图一举歼灭中国第5战区主力部队,为进攻重庆,扫平障碍。 中国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牵制和阻击日军,他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集团军和一部江防军。左兵团的司令为李品仙,下辖第十一军团,第二十二军团。右兵团司令为张自忠,下辖三十三集团军和第二十九集团军。 第5战区虽然所属部队人数众多,可是系统庞杂,战斗力参差不齐,虽然依托有利地形,可以阻止日军一开始的猛攻,但是能否守住随枣地区,实在是个未知数, 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下辖第十三和第八十五军,在随枣战役中,铁定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军政部一纸电令,将其急调了过来,作为随枣会战的机动兵团,如果前线兵团,在与日寇交战中遇险,汤部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方位的支援。 此次侵犯随枣地区的日军数量,不足4个师团,总兵力约为11.3万余人;国军共6个集团军,共22万人。两方相比较,中方兵力占优。冈村宁次是一位诡计多端的日方将领,面对兵力不足的情况,他做出了一个狂妄的决定,即重点使用兵力,对中国军队采用锥形突贯,分割包抄,并逐个进行歼灭。 1939年5月1日拂晓,日军兵分两路,他们借着头顶飞机的掩护,向中国军队的防守阵地猛攻而来。一路日军攻击的目标是国军右翼兵团钟祥、东桥和大龙挡阵地。另一路日军攻击的目标是左路军团的徐家店阵地。 右路国军不敌日寇凶猛的进攻,激战到5月8日后,阵地被日军突破,随后不久,枣阳亦落入敌手。汤恩伯部此时,正在配合李品仙左路军团作战。 5月1日,日军藤田第3师团主力,向随县地区之国军左集团军第84军及第13军发起攻击。中国守军第84军与日军血战后退守塔儿湾阵地。5月2日,日军第3师团向第13军阵地攻击。双方在塔儿湾、高城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塔儿湾阵地失而复得六七次。5月4日,日军施放毒气,国军伤亡惨重,塔儿湾阵地失守。中国军队面对危急形势,被迫放弃阵地转移,很快,高城陷落敌手。 5日,日军在飞机、坦克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对汤恩伯部等官兵防守的殷家店阵地,进行了多批次猛攻,汤恩伯虽然亲自到一线督战,可是无奈敌人炮火猛烈,殷家店阵地亦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