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子作品精选(跨世纪文丛精华本)
分类
作者 海子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十几年前,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决绝而去。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本书收录了海子的优秀作品,包括部分短诗、长诗、散文、小说、诗学提纲等。

内容推荐

海子,男,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于生前留下大量诗稿和各种遗稿,后经其友人骆一禾、西川整理,先后刊于《十月》、《人民文学》等杂志,并出版诗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诗全集》等多种,他的作品还多次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北大读书期间,海子与中文系学生骆一禾、西语系学生西川交往密切,形成了将现代与传统融于一炉、并着重表现以现代人乡愁意识、生命体验和存在价值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这种诗风对北大后来诗歌群体的兴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当代,北大学生写诗的风气一直经久不衰,成为国内大学中少见的现象,但从创作角度真正成为“当代诗”之重要一部分,和当代“著名诗人”的,海子应该算是第一人。

本书收录了海子的优秀作品,包括部分短诗、长诗、散文、小说、诗学提纲等。

目录

短诗

 四姐妹

 黎明(之一)

 黎明(之二)

 山楂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夜

 日光

 村庄

 女孩子

 北斗七星,七座村庄

 肉体

 妻子和鱼

 坛子

 思念前生

 打钟

 房屋

 怅望祁连(之一)

 怅望祁连(之二)

 村庄

 月光

 雨

 敦煌

 黑夜的献诗

 太平洋的献诗

 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

 春天,十个海子

 亚洲铜

 阿尔的太阳

 粮食

 歌:阳光打在地上

 鱼筐

 感动

 九月

 果园

 自杀者之歌

 从六月到十月

 死亡之诗

 五月的麦地

 祖国(或以梦为马)

 日记

 两座村庄

 十四行:王冠

 麦子熟了

 死亡之诗《之一)

 死亡之诗(之三:采摘葵花)

 重建家园

 询问

 答复

 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海水没顶

 七月的大海

 吊半坡并给擅入都市的农民

 风很美

 七月不远

 浑曲

 给萨福

 我请求:雨

 秋(外二首)

 幸福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月

 歌或哭

 我的窗户里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

长诗

 传说

 弥赛亚(节选)

 太阳(诗剧节选)

 土地

散文·小说

 源头和鸟

 村庄

诗学提纲

 诗学:一份提纲

 朝霞

 沙漠

 王子·太阳神之子

 曙光之一

 曙光之二:电影上的驼子

 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

附录

 怀念(之一)

 诗人之死

试读章节

歌手

我曾在一本漆黑霉烂的歌本上悟出了他的名字。那时的人们盛传他住在一条山谷,靠近西南区的一条河流。我便独自一人前去。我全身伏在那块羊皮筏子上走了好久,步行了三百里红土路,又独自一人代木做成一只独木舟,才来到这座山谷。不过,我内心不能确定这条山谷。记得当时像是傍晚,我下了独木舟。取下我的枪支和火种。我在那山谷的林子里漫无边际地漂泊了很久,以至于后来的人们把我当成了那位歌手。是的,我曾是歌手。那能说明什么呢?只说明你有一段悲惨伤心的往事。就让我说自己吧。当时我写了几支歌。人们都非常喜欢听。尤其是那些纯洁的、饱经风霜、成天劳动的。我就活在这些人当中。但他们并不知道我是一位盗墓的。说到这里,我都有些不好出口。事情是这样的简单。就是,每写一支歌,我就要去那些方石墓群那儿挖掘一次。当然,那些歌儿是在人群中反复传唱。我却因夜里不断地挖掘和被幻影折磨,先是进了医院,后来又进了法院,最后进了监狱。当然我是很希望人们忘却这些往事,让我重新写歌,唱歌……但是我再也不能掘墓了。就这样,我上了羊皮筏子……听说有一位歌手……怎样怎样,如何如何……事情就这样开始了。我就这样上路。这事一开始就非常奇怪,带着一种命定的色彩。我在河上漂流时反反复复想起那些树林子,那些在我掘墓时立在我周围的黑森森的树林子。这事情也不能怪我。在人群中歌唱,那可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我有时觉得自己像是这整个世界的新郎,爱得受不了万物;有时潮湿得就像一块水里捞上来的木头。

“给我月亮和身体,我保证造一个叫你十分满意的世界。”不过,说实在话,除却月亮和身体,我们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条山谷里,偶尔我也能哼出一两句非常好听而凄凉的歌来。它迷人、赤裸、勾人魂魄,甚至置某些人于死地。我夸张了些。这不是我主要的事情。我的目的是要寻找我那位传说中已失踪多年的歌手,那漆黑霉烂歌本的吟唱人,那位在青春时代就已盛名天下的歌手。他离现在快七百年了。其实,和歌比起来,七个世纪算不了什么。可是,和七个世纪相比,歌手们又短暂又可怜,不值一提。那位歌手也许因为自己非常寂寞,才寄身于这条山谷,地狱之谷,或帝王的花谷。从表面上看来,这山谷地带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地方;可以说,它很不起眼。但是,它一定包含着不少罪恶与灵魂。因此它很有看头。这就是一切症结所在。我把舟筏停在这里纯系偶然。偶然决定不朽。加上岸上苍青色的树木使我瘦弱的身子显得有了主张。我想我可以看见什么样的树林埋我了。我当时就这样想。放一把火,在山谷,流尽热泪,在黑色灰烬上。这样,就有了黑色的歌。我的目光还曾滑过那些花朵。正是花朵才使这条山谷地带显得有些与圣地相称,显得有些名副其实,而且与那册黑漆霉烂的歌十分适当。花朵一条河,在烈日下流动。你简直没法相信自己能靠近她。我于是就靠近她。靠近了她。弃舟登岸。一切都规规矩矩的。好像到这时为止,都还没有什么曲折和错误发生。途中的一切连同掘墓的历史都飘然远去。在这野花之上,这便是歌。骨骼相挤,舌尖吐出,这便是歌。卧了许久,伏在大地上如饮酒般喝水,又发出歌声。对岸的人们说,这回,山谷地带,真的有了歌手。而我却在这样想:无论是谁,只要他弃舟登岸,中止自己漂泊,来到这里,生命发出的一切声音也会是歌。但谁会来呢?我沉沉睡去,醒来时发现那霉烂歌本早已不见。我这人却在丢失旧歌本的美丽清晨,学会了真正的歌唱,开始的时候只是某些音节,并没有词汇。后来文字就隐隐约约、零零星星出现,越来越密集。语言。有时出现在肩膀上、肚脐上。有时出现在头脑单。有时出现在大腿上。我通通把它们如果实之核一一放在舌尖上。体会着。吐出。它们,陌生的,像鸟一样,一只追一只。河面上响起了古老而真切、悠然的回声。河对岸的人们只当我就是那位歌手。我已弄不清楚,那位歌手是我还是他?那位歌手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我是进入山谷、地狱之谷、帝王之谷的第一人。那么,传说中的歌手又是准呢?

初恋

从前,有一个人,带着一条蛇,坐在木箱子上,在这条大河上漂流,去寻找杀死他父亲的仇人。

他在这条宽广的河流上漂泊着。他吃着带来的干粮或靠岸行乞。他还在木箱上培土栽了一颗玉米。一路上所有的渔夫都摘下帽子或挥手向他致意。他到过这条河流的许多支系,学到了许多各种方言,懂得了爱情、庙宇、生活和遗忘,但一直没有找到杀死自己父亲的仇人。

这条蛇是父亲在世时救活过来的。父亲把它放养在庄园右边的那片竹林中。蛇越养越大。它日夜苦修,准备有一天报恩。父亲被害的那天,蛇第一次蹿出竹林,吐着毒信子,在村外庙宇旁痛苦地扭动着身躯,并围着广场游了好几圈。当时大家只是觉得非常奇怪,觉得这事儿非同小可。后来噩耗就传来了。因此,他以为只有这条蛇还与死去的父亲保持着一线联系。于是他把它装在木箱中,外出寻找杀父的仇人。

在这位儿子不停地梦到父亲血肉模糊的颜面的时刻,那条蛇却在木箱的底部缩成一团,痛苦地抽搐着,因为它已秘密地爱上了千里之外的另外一条蛇。不过那条蛇并不是真正的肉身的蛇,而只是一条竹子编成的蛇。这种秘密的爱,使它不断狂热地通过思念、渴望、梦境、痛苦和暗喜把生命一点一点灌进那条没有生命的蛇的体内。每到晚上,明月高悬南方的时刻,那条竹子编成的蛇就灵气萦绕,头顶卜似乎有无数光环和火星飞舞。它的体格逐渐由肉与刺充实起来。它慢慢地成形了。

终于,在这一天早晨,竹编蛇从玩具房内游出,趁主人熟睡之际,口吐火花似的毒信,咬住了主人的腹部。不一会儿,剧毒发作,主人死去了。这主人就是那位儿子要找寻的杀父仇人。那条木箱内的蛇在把生命和爱注入竹编蛇的体内时,也给它注人了同样深刻的仇恨。

木箱内的蛇要不辞而别了。夜里它游出了木箱,要穿过无数洪水、沼泽、马群、花枝和失眠,去和那条竹编蛇相会。而它的主人仍继续坐在木箱子上,寻找他的杀父仇人。

两条相爱的蛇使他这一辈子注定要在河道上漂泊、寻找。一支火焰在他心头燃烧着。P223-226

序言

海子,男,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于生前留下大量诗稿和各种遗稿,后经其友人骆一禾、西川整理,先后刊于《十月》、《人民文学》等杂志,并出版诗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诗全集》等多种,他的作品还多次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北大读书期间,海子与中文系学生骆一禾、西语系学生西川交往密切,形成了将现代与传统融于一炉、并着重表现以现代人乡愁意识、生命体验和存在价值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这种诗风对北大后来诗歌群体的兴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当代,北大学生写诗的风气一直经久不衰,成为国内大学中少见的现象,但从创作角度真正成为“当代诗”之重要一部分,和当代“著名诗人”的,海子应该算是第一人。

海子的写诗和自杀,都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有关。在八十年代,由于整个社会的朝气蓬勃,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曾一度是知识界主导性的文化思潮。年轻人中,尤其是大学生中,无论读书还是写作,都充满了自我想象的成分,而且这种文化症候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长达将近十年之久,这在“当代”中国五十多年的文化发展中,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现象。海子的大学生涯,他的写诗,他对世界的思考,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年头开始和完成的。加之个性主义、理想主义本来就在北京大学具有非常深厚的基础和悠远的传统,所以,我们在海子作品中看到的那些鲜明的精神气质、为文风格,都可以在上述因素中找到深层次的精神渊源。海子的自杀,自然也与上述背景有密切联系。不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说精神生命现象,其中原因又非常复杂。已有多部关于海子的著作和大量文章探讨过这一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

渗透在海子作品中的,主要是以浪漫主义为底色的生命意识和乡愁意识。他出身乡村,对天空、自然、土地有一种特别本真和敏锐的感受,而这一感受一旦经过都市、历史剧变的催发,就很容易转向以“生命关怀”为中心的写作意识,尤其是当诗人的精神期待不能落实、以至他发现在现代都市找不到精神世界的栖身之地时,那么死亡和写作就易于彼此不分,变成一种腾越于世俗人生和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缕青烟,一种坦然弃绝于人世的终极价值认同。可以说,这是海子作品中反复出现“天空”、“土地”、“村庄”、“麦子”、“农妇”、“孩子”、“风”、“夜”、“月亮”、“大海”等等指归性诗歌意象的潜在原因。海子以25岁的年纪,对复杂的历史和世界不可能有超出这种年纪的更多的了解,他的眼光,是年轻人的,他观察事物和写诗的方式,也是极具“年轻化”的特征的。然而,正是由于他涉世不深,或说并为以后更复杂的涉世做好准备,这才赋予他对生命的态度,对写作的理解以一种非常决绝、不留余地的处理方式。于是,中国社会大大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传统的“乡土”不能重返,年轻心态与日益复杂的现实又无法取得妥协,这些在海子有限的经验和思想世界中都演变成了激烈的冲突,同时也变得非常的脆弱。

海子的历史处境和命运,令人不难想到另一个天才的年轻诗人兰波。后者的早熟、敏感和对自己生命能量的极端使用,都令我们联想到海子。在这类诗人中,历史、中年、忍耐性都是不存在的。在这类诗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中,只有空间的存在,而没有时间的概念。这类诗人在有限的存在中,往往都对无限的时空采取了自杀式的、也许还是极端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他们往往把生命的最大能量集于某一时刻,让之最充分的燃烧,同时也是最残酷的自我摧毁。这也是我们今天阅读海子作品最为感动的,与此同时也是最为不能理解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因为,他们的存在,实际远远超出了文学史所给予我们的对于诗人、作家和创作的概念,使我们所具备的文学知识变得陌生,我们不能站在“常识”的角度,对于这类诗人与现实世界、文学环境、人生体验等等的关系作出有效的解释。

在海子自杀之后,还有顾城、戈麦等数位诗人自杀。有人将它视为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现象,看作中国社会巨大转型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个案。这样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这些关于海子等人的“评论”,仍然带有九十年代知识的某些痕迹,带有当时知识界急于与海子“对话”的潜在要求。在当代文学的前40年,由于环境所限,文学制度的制约,很少发生这种脱离文化“成规”的生命自残现象。在一切社会现象都归入“日常”,文学的突出作用已经消失,而“诗人”更多是一些“写作者”的今天,或者更加边缘化的今天,上述诗人频繁自杀的现象是否还会出现,已经无法预测。在“革命年代”与“后革命年代”之间的一个特殊时期,海子与八十年代的关系,实在存在着很大的可讨论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关于这一话题和结论的不确定性。也许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是海子作品的阅读者,而不是它的解读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再次编出海子的作品集,不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当代神话,同时也当作一个朋友,走进这位年轻早逝的诗人的世界。

2006.5.24

于北京森林大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