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飞向太空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鸣生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航天七部曲”等长篇纪实文学20余部,出版有《李鸣生文集》(16卷),另有中篇小说、电视剧、电视专题片多部。代表作有《飞向太空港》《走出地球村》《发射将军》《震中在人心》。其历时20年写就的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堪称中国航天文学通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曾获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文学作品特等奖等20余项奖项。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通向宇宙的门前 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三、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第二章 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 四、世纪的中国与美国 五、举起火箭的大旗 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 七、天时·地利·人和 八、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九、轨道大转移 十、面对世界的挑战 十一、外交场上的风云 十二、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第三章 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 十三、起飞,波音 十四、护送升降平台 十五、健力宝与《上甘岭》 十六、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 第四章 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 十七、欧亚大陆怪圈 十八、起飞,在新的地平线上 十九、“长征三号”和它的伙伴 二十、苦恋:中国箭与美国星 第五章 我们都是地球人 二十一、同一世界,两种活法 二十二、伦巴、探戈与辣椒、蒜苗 二十三、有车不坐要骑车 二十四、回归自然 二十五、既是朋友,又是对手 二十六、“国际标准”与“家传秘方” 二十七、英语:沟通世界的桥梁 二十八、从要走,到再来 二十九、西装·领带·先生和小姐 三十、打赌:一只烤鸭 三十一、“老外”采访备忘录 第六章 跨越国界的飞行 三十二、人与上帝的较量 三十三、发射日,一个留给明天的问号 三十四、紧急气象会 三十五、加注!加注! 三十六、中国,敞开了汉唐的胸怀 三十七、推迟打开发射窗 三十八、壮怀激烈 三十九、升起了,二十五亿人的卫星 四十、月光下的宴会 尾声 走向新大陆 精彩页 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一踏上西昌的土地,便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 卫星、卫星、卫星。车站上,公路边,饭馆里,小摊旁,人们都在神神秘秘地谈论着卫星、卫星、卫星。 一对青年夫妇领着一个大约五岁的小女孩,急匆匆地朝我走来。 “同志,请问去卫星发射基地咋走?” “问这干什么?” “听说要发射美国的卫星,孩子和我们都想来看看。” “你们从哪儿来?” “遵义。” “是国防工厂的吗?” “不是,我们是个……个体户。” “叔叔,”小女孩突然拉住我的手,“发射卫星能让小孩看吗?” “能,肯定能。”我忙蹲下去,双手捧起小女孩的脸,在她的额头轻轻留下一吻。 西昌,我的第二故乡。 十六年前,当命运的列车轻轻一颠,便将我抛在了这块荒凉的土地上时,我的心远比严冬的大凉山还要凉。我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爱情,甚至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一个人应该得到的一切。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在这片被上帝遗弃的土地上,日后还会升起什么“亚洲一号”卫星。 然而今天,当我踏上这片亲切而又陌生的土地时,一下子便深切地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冲动和热能,有一种大树的根须抓住了泥土样的恋情,在反复折磨着我的心。眼前沸沸腾腾的情景,似乎在向苍天昭示着什么。我不知道也无法知道,这次发射是幸运还是倒霉,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我却分明看见,过去的一切正在逝去。在原始与现代、文明与愚昧、东方与西方美好而残酷的碰撞中,一个红扑扑的如同朝阳般的希望正在悄然跃起。我仿佛不是回来采访,而是回来寻找——寻找我的青春曾经留下的脚印,寻找我的日子曾经苦恋过的梦想,寻找我的热情曾经燃烧过的希冀,寻找我的生命曾经拥有过的月亮和太阳! 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扼成都、昆明两大旅游区之要冲。北上成都五百七十七公里,南下昆明五百四十三公里。从成都搭乘去昆明或金江的列车,十二小时便可到达;若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只需四十五分钟。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为全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全年日照时间长达三百二十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九点四摄氏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二十二点五摄氏度;而年平均气温,则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小春城”之美称。而且这儿空气透明度特别好,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月亮。尤其是在晴朗的夏夜,当静静地置身于星空之下时,便会看到一轮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更为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西昌又被称为美丽的“月亮城”。 西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除汉族外,这儿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傣族、傈僳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十余个民族。彝族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待人热忱,十分好客。假如你有机会走进彝家山寨,主人定会十分高兴地留你做客,并为你奉上颇具彝家风味的坛坛酒和坨坨肉。 坛坛酒是用玉米、高粱和荞麦等杂粮为原料,再配以十余种草药装进瓦罐里酿制而成。这种酒喝起来香甜爽口,却并不醉人。坨坨肉一般是用一种叫仔猪的肉烹制而成。由于这种猪长年敞放于山坡野林之中,活动自由,觅食丰富,能长就一身紧肉,故吃起来细嫩糯软,香而不腻。待你吃饱道别时,主人还会将一条猪腿或半个猪脸送你带走,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两年前,我曾陪同北京一位老作家钻进深山老林,在一个彝家山寨的草地上美美地吃了一顿坨坨肉,喝了一罐坛坛酒。尽管坨坨肉和坛坛酒把我的肚子早已撑了个饱,离去时我却依然恋恋不舍。我听说,这次有几位参加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美国人刚到不几天,就吵嚷着要去彝家吃坨坨肉,喝坛坛酒。 彝族的重大节日是火把节。西昌的彝族火把节被称为“彝乡眼睛的节日”,远在汉、唐时代便有文献记载。火把节除了在白天举行斗牛、斗羊、斗鸡、赛马和姑娘舞蹈、小伙摔跤等活动外,晚上村民们还要成群结队,手持火把,遍游于山冈丛林之间。点点灯火,闪烁四野,如天女散花,似繁星落地,其景象奇特而又壮观。更有意思的是,节日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姑娘选美活动。男女双双,可以随便谈情说爱。倘若你是一位未婚而又有艳福的男子,躲在伞下的彝家姑娘,也许还会为你张开爱的风帆。P6-8 导语 字号大小、行距疏密更合理,只为舒适的阅读体验+保护视力。 一个民族远征太空的悲壮史诗,讲述中国航天事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在人类通向宇宙的道路上,航天人的每一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李鸣生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以“亚洲一号”为织梭,牵引着千经万纬,流贯而出,一气呵成;不刻意于结构,却把一幅长卷的布局处理得自然顺畅,从容舒展,疏密相间,张弛有致。 序言 自序天空让人想起使命 一 我要说的,是天空。 先做一个假想:假如有一天,天空突然坍塌,世 界将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假如有一天,天空突然消失 ,人类又会是怎样的惊慌? 也许,人类真的有过天空坍塌的日子,不然怎么 会有“女娲补天”的神话?也许,世界真的有过没有 天空的岁月,要不怎么会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没有天空的日子,人类究竟熬过了多少世纪,而 今恐怕已经没人说得清了;但没有天空的日子一定很 悲惨,我想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想想吧,莽莽苍苍, 混混沌沌,江河泛滥,群山倒立,空间爆炸,时光倒 流。没有云彩,没有太阳,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当 然也没有足够的空气。人类在黑暗中爬行,在冷风中 哭泣,在洪水中挣扎,在地火中呼喊……昏暗中一切 的一切,没人看见,无人知晓,甚至连上帝也装聋扮 瞎。于是,可怜的人类哟,从此落下了孤独、郁闷、 痛苦的病根。 好在后来有了天空。 有了天空,人才从天地间站了起来,伸直了腰, 抬起了头,睁开了眼,迈开了步,从此得以顶天立地 ,结束了如动物般爬行的历史。 于是,因了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 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 二 我第一次见到天空,是三岁。 那是一个后来才知道叫“漆黑”的夜晚。我想吃 奶了,便独自跑到路口,望着黑色的远方苦苦盼望着 母亲的归来。后来我睡着了,再后来又醒了,这才发 现自己歪倒在地上,小屁股下竟长出一朵朵野花和一 棵棵小草。就在这时,我睁开眼睛,看到了一个从未 看到的世界:迷迷茫茫的夜空,像个好大好大的锅盖 ;一颗颗挂在上面的星星,就像母亲的奶头。 这是大自然赐予我的第一个想象,也是我对星空 刻骨铭心的初恋。从此,我与星空便有了不解之缘。 所谓“情结”这东西,便在我的心底根深蒂固地埋藏 了下来。 我的童年,便是在天空的引诱下度过的。那时的 我,最喜欢看的便是天空;而我能够和可以看到的, 亦只有天空。因为天空慷慨大方,天空大公无私,天 空看者不拒。富人可以看,穷人也可以看;大人可以 看,小孩也可以看。天空不讲特权,不开后门,白天 夜晚,人人平等。而最关键、最划算的是,看天空既 不要门票,也不查证件,还不掏一分钱。这对我这个 身无分文而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自然是再幸福不 过的事了。 儿时的天空在我的眼里像本童话书,一有空闲我 就会抓紧阅读。虽说这本童话书于我只是一种兴趣、 一种依恋,但感觉还是有的。比如,早上的天空我读 到的是清新,中午的天空我读到的是温暖,晚上的天 空我读到的则是梦幻。至于天空那些变幻莫测的传奇 、稀奇古怪,的故事,我就怎么也读不出来了。 许是上帝的意思,我刚刚告别少年,便穿上军装 ,神使鬼差地闯进了而今闻名天下的中国卫星城——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天空,似乎一下离我近了。 但那时的西昌发射场还是一片原始的荒凉。我年 轻的生命在那原始的荒凉中熬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 在那十五个孤独苦闷、苦不堪言的春夏秋冬里,有足 够的理由让我坚持活下去的,便是天空。 记不清了,不知有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或坐在 树下,或靠在岩壁,或躺在草丛,或站在发射场—— 通向宇宙的门前,望着星空,久久犯傻:悠悠时空, 人类从何而来?茫茫宇宙,人类又将何往?这天,这 地,还有这人,究竟他妈的是怎么回事啊? 后来,随着日子的流逝、火箭的升腾,天空在我 眼里不再是一本童话书,而像一册厚重的历史书,一 本自然的原著,一部神秘的天书。渐渐地,我开始读 出点内容来了。 我曾无数次注视高山、草原、森林、大海,然而 诸如此类的任何一次注视,都远不如仰望天空来得痛 快,来得复杂。在我的感觉中,天空如同一个迷宫, 锁藏着不可传说的故事;天空像一座大坟,埋葬着永 不外露的神秘。天空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又不可把握 。她既复杂,又简单,简单得就像一个大○。而大○ 就是大无,大无就是大有。——这是怎样一种大哲学 和大境界哟! 于是,每当我伫立于星空之下,仿佛不是在看天 ,而是在与上帝对话,在和外星人约会,在对宇宙审 美。天空宏阔辽远,天空意象沉雄,天空深情而伟大 ,天空高贵而富有。望着天空,我仿佛能触摸到生命 的宽广、人生的悠长;能感受到时空的流逝、万物的 生长;还能听到大自然的箫声从远古的岸边徐徐荡来 ,久久在耳边回响。天空既让我体悟到一种男人的博 大精深,又让我享受到一种女人的万种风情。只要一 望着她,我就感到好像自由没有限制,美丽没有边缘 ,人生没有死亡。于是浑身战栗,血液奔流,恨不得 一头栽进她的怀里,甚至连灵魂亦忍不住要为她下跪 。 不信你瞧,天空就那么大大方方地挂在那儿,任 你观望,任你玩味,任你探究,任你欣赏。面对天空 ,你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喊,可以叫。总之,无论 你怎样,天空都会宽容地接纳你的一切——哪怕是粗 暴的爱乃至敌对的仇视,她都不会有一点脾气。只要 你用心去看,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忍不住说,天空长得 真有风度,天空大得真有内容。 感谢上帝的馈赠,十五年的发射场生活,使我比 一般人更有条件看到天空,也更有机会随着火箭卫星 的一次次升腾,对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以及顽强地活 在这个星球上的同类进行立体地思索,从而改变了我 跪着看待人生的姿势,获得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审视世 界的角度。 三 的确,天空再伟大不过了。 天空苍苍茫茫,万古不语,她留给人类的遗产, 全是一个个闪着金子般光芒的谜团。从古至今,人类 一直为她所吸引、所困惑,也为她所倾倒、所迷醉。 她那无边无际的天幕上挂满的,尽是祖爷爷们无数个 大大小小的“天问”! 难怪有人说,当人类的眼睛与天上的眼睛(星星) 相互注视时,人类智慧的火花便诞生了。 是的,大自然想了解自己,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 人。打开人类发黄的历史,不难发现,各民族的古代 神话、古代农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各类艺术文化, 无不源于对天空的注视。一册《周易》千古流传,辉 煌不衰,是作者观天取相的结果;一部《天问》惊心 动魄,流芳百世,是屈翁倾心天国的收获。正是大自 然的神明之光,孕育了人类辉煌的古代文明;亦正是 天空热情的太阳,温暖了人类沉郁的思想。难怪两百 年前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 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而一百五十年前德 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也同样深有感触,他说:“ 人只有靠眼睛才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 开始的。最早的哲学家都是天文学家。天空让人想起 自己的使命。”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 人类的诺亚方舟渐渐背离了自然沉静大同的港湾,驶 向了物欲横流的肮脏世界。 千百年来,纷争四起,炮火连天。人类俯首于尘 世的喧嚣,纠缠于地产的占有,迷醉于计谋的玩耍, 沉湎于权力的争斗,忙累于财钱的侵吞,贪婪于肉色 的享受……渐渐地,自然的箫声隐去了,纯真的梦幻 消失了,精神的境界萎缩了,神圣的信仰废弃了,甚 至连头顶那片灿烂迷人的天空也视而不见了。人类被 滚滚而来的物质文明压得喘不过气来,既直不起腰, 也抬不起头,眼睛开始从天空跌落到了地上。 于是,人类开始变得心胸狭窄,鼠目寸光。而且 ,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自大狂妄,甚至目空一切 ,肆无忌惮,连自己居住的小窝——地球,也被折腾 得破烂不堪,遍体鳞伤! 所幸的是,在我们这个地球村里,一直有人注视 着天空。 四 人类飞天的梦想,一定是注视天空的结果。 因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总会不时地抬起头 来仰望天空。 然而,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对人类来说相当于每 天行程八万里;同时地球又以每秒约三十公里的速度 绕着太阳旋转,对人类来说又相当于每天行程二百六 十万公里;而太阳系每天又以每秒二百五十公里的速 度围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那么想想看,载着人类 的地球如此匆匆不停地旋转下去,有谁知道,这个既 没出生证明又无固定住址的“宇宙流浪儿”,有一天 会把人类抛到哪个角落? 幸好我们的头顶还有天空,天空中还有别的星球 。 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敢向陌生、敢向无知、 敢向神秘、敢向任何不可能进发的领域进发;就在于 敢用智慧和力量去寻找、创造一个新的家园;而寻找 、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园,当初上帝把地球交给人类 时,没有文件。 1957年,苏联的也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拉开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序幕,让人类看到了明天 希望的太阳。而人造卫星上天这一伟大壮举恰好证实 了爱因斯坦那句名言:“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就 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人造卫星上天这一伟 大壮举向人类展现的,已不再是一个事实的世界,而 是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 因此,从区域文明到地球文明,从地球文明到星 际文明,从星际文明再到地球文明,应该是一个无法 抗拒的自然规律。航天时代带来的宇宙意识,导致了 人类认识的飞跃,从而把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引升到一 个辽远而广阔的太境界。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完全 有可能在太空开拓自己的领地;甚至当地球文明与宇 宙文明最终达到沟通与融合后,人类的脚步会荡遍整 个宇宙! 到那时,我想人与自然已复归本体,宇宙文明的 时代已经降临,航天飞机不过是人们手上的小玩具。 人类已从自我设计制造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将那些写 进现代哲学本本里的“孤独”“比郁”“痛苦”“无 聊”等,统统一扫而尽。也许,宇宙公民们还会从各 自的星球走来,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欢聚一堂,嬉 笑打闹,谈天说地。而地球人回忆的话题一定是:在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如何艰难、痛苦地挣扎在地球上 。 可见,开拓天疆,走向宇宙,是人类再聪明不过 的选择。这不仅是为今天活着的人们找到了一条希望 之路,亦为后辈儿孙们留下了能继续生存的机会。因 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通向宇宙的路上,航天人的 每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1992年夏于北京平安里 内容推荐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安”,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 李鸣生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