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飞向太空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鸣生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航天七部曲”等长篇纪实文学20余部,出版有《李鸣生文集》(16卷),另有中篇小说、电视剧、电视专题片多部。代表作有《飞向太空港》《走出地球村》《发射将军》《震中在人心》。其历时20年写就的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堪称中国航天文学通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曾获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文学作品特等奖等20余项奖项。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通向宇宙的门前
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三、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第二章 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
四、世纪的中国与美国
五、举起火箭的大旗
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
七、天时·地利·人和
八、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九、轨道大转移
十、面对世界的挑战
十一、外交场上的风云
十二、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第三章 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
十三、起飞,波音
十四、护送升降平台
十五、健力宝与《上甘岭》
十六、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
第四章 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
十七、欧亚大陆怪圈
十八、起飞,在新的地平线上
十九、“长征三号”和它的伙伴
二十、苦恋:中国箭与美国星
第五章 我们都是地球人
二十一、同一世界,两种活法
二十二、伦巴、探戈与辣椒、蒜苗
二十三、有车不坐要骑车
二十四、回归自然
二十五、既是朋友,又是对手
二十六、“国际标准”与“家传秘方”
二十七、英语:沟通世界的桥梁
二十八、从要走,到再来
二十九、西装·领带·先生和小姐
三十、打赌:一只烤鸭
三十一、“老外”采访备忘录
第六章 跨越国界的飞行
三十二、人与上帝的较量
三十三、发射日,一个留给明天的问号
三十四、紧急气象会
三十五、加注!加注!
三十六、中国,敞开了汉唐的胸怀
三十七、推迟打开发射窗
三十八、壮怀激烈
三十九、升起了,二十五亿人的卫星
四十、月光下的宴会
尾声 走向新大陆
精彩页
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一踏上西昌的土地,便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
卫星、卫星、卫星。车站上,公路边,饭馆里,小摊旁,人们都在神神秘秘地谈论着卫星、卫星、卫星。
一对青年夫妇领着一个大约五岁的小女孩,急匆匆地朝我走来。
“同志,请问去卫星发射基地咋走?”
“问这干什么?”
“听说要发射美国的卫星,孩子和我们都想来看看。”
“你们从哪儿来?”
“遵义。”
“是国防工厂的吗?”
“不是,我们是个……个体户。”
“叔叔,”小女孩突然拉住我的手,“发射卫星能让小孩看吗?”
“能,肯定能。”我忙蹲下去,双手捧起小女孩的脸,在她的额头轻轻留下一吻。
西昌,我的第二故乡。
十六年前,当命运的列车轻轻一颠,便将我抛在了这块荒凉的土地上时,我的心远比严冬的大凉山还要凉。我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爱情,甚至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一个人应该得到的一切。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在这片被上帝遗弃的土地上,日后还会升起什么“亚洲一号”卫星。
然而今天,当我踏上这片亲切而又陌生的土地时,一下子便深切地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冲动和热能,有一种大树的根须抓住了泥土样的恋情,在反复折磨着我的心。眼前沸沸腾腾的情景,似乎在向苍天昭示着什么。我不知道也无法知道,这次发射是幸运还是倒霉,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我却分明看见,过去的一切正在逝去。在原始与现代、文明与愚昧、东方与西方美好而残酷的碰撞中,一个红扑扑的如同朝阳般的希望正在悄然跃起。我仿佛不是回来采访,而是回来寻找——寻找我的青春曾经留下的脚印,寻找我的日子曾经苦恋过的梦想,寻找我的热情曾经燃烧过的希冀,寻找我的生命曾经拥有过的月亮和太阳!
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扼成都、昆明两大旅游区之要冲。北上成都五百七十七公里,南下昆明五百四十三公里。从成都搭乘去昆明或金江的列车,十二小时便可到达;若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只需四十五分钟。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为全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全年日照时间长达三百二十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九点四摄氏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二十二点五摄氏度;而年平均气温,则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小春城”之美称。而且这儿空气透明度特别好,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月亮。尤其是在晴朗的夏夜,当静静地置身于星空之下时,便会看到一轮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更为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西昌又被称为美丽的“月亮城”。
西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除汉族外,这儿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傣族、傈僳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十余个民族。彝族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待人热忱,十分好客。假如你有机会走进彝家山寨,主人定会十分高兴地留你做客,并为你奉上颇具彝家风味的坛坛酒和坨坨肉。
坛坛酒是用玉米、高粱和荞麦等杂粮为原料,再配以十余种草药装进瓦罐里酿制而成。这种酒喝起来香甜爽口,却并不醉人。坨坨肉一般是用一种叫仔猪的肉烹制而成。由于这种猪长年敞放于山坡野林之中,活动自由,觅食丰富,能长就一身紧肉,故吃起来细嫩糯软,香而不腻。待你吃饱道别时,主人还会将一条猪腿或半个猪脸送你带走,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两年前,我曾陪同北京一位老作家钻进深山老林,在一个彝家山寨的草地上美美地吃了一顿坨坨肉,喝了一罐坛坛酒。尽管坨坨肉和坛坛酒把我的肚子早已撑了个饱,离去时我却依然恋恋不舍。我听说,这次有几位参加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美国人刚到不几天,就吵嚷着要去彝家吃坨坨肉,喝坛坛酒。
彝族的重大节日是火把节。西昌的彝族火把节被称为“彝乡眼睛的节日”,远在汉、唐时代便有文献记载。火把节除了在白天举行斗牛、斗羊、斗鸡、赛马和姑娘舞蹈、小伙摔跤等活动外,晚上村民们还要成群结队,手持火把,遍游于山冈丛林之间。点点灯火,闪烁四野,如天女散花,似繁星落地,其景象奇特而又壮观。更有意思的是,节日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姑娘选美活动。男女双双,可以随便谈情说爱。倘若你是一位未婚而又有艳福的男子,躲在伞下的彝家姑娘,也许还会为你张开爱的风帆。P6-8
导语
字号大小、行距疏密更合理,只为舒适的阅读体验+保护视力。
一个民族远征太空的悲壮史诗,讲述中国航天事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在人类通向宇宙的道路上,航天人的每一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李鸣生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以“亚洲一号”为织梭,牵引着千经万纬,流贯而出,一气呵成;不刻意于结构,却把一幅长卷的布局处理得自然顺畅,从容舒展,疏密相间,张弛有致。
序言
自序天空让人想起使命

我要说的,是天空。
先做一个假想:假如有一天,天空突然坍塌,世
界将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假如有一天,天空突然消失
,人类又会是怎样的惊慌?
也许,人类真的有过天空坍塌的日子,不然怎么
会有“女娲补天”的神话?也许,世界真的有过没有
天空的岁月,要不怎么会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没有天空的日子,人类究竟熬过了多少世纪,而
今恐怕已经没人说得清了;但没有天空的日子一定很
悲惨,我想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想想吧,莽莽苍苍,
混混沌沌,江河泛滥,群山倒立,空间爆炸,时光倒
流。没有云彩,没有太阳,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当
然也没有足够的空气。人类在黑暗中爬行,在冷风中
哭泣,在洪水中挣扎,在地火中呼喊……昏暗中一切
的一切,没人看见,无人知晓,甚至连上帝也装聋扮
瞎。于是,可怜的人类哟,从此落下了孤独、郁闷、
痛苦的病根。
好在后来有了天空。
有了天空,人才从天地间站了起来,伸直了腰,
抬起了头,睁开了眼,迈开了步,从此得以顶天立地
,结束了如动物般爬行的历史。
于是,因了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
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

我第一次见到天空,是三岁。
那是一个后来才知道叫“漆黑”的夜晚。我想吃
奶了,便独自跑到路口,望着黑色的远方苦苦盼望着
母亲的归来。后来我睡着了,再后来又醒了,这才发
现自己歪倒在地上,小屁股下竟长出一朵朵野花和一
棵棵小草。就在这时,我睁开眼睛,看到了一个从未
看到的世界:迷迷茫茫的夜空,像个好大好大的锅盖
;一颗颗挂在上面的星星,就像母亲的奶头。
这是大自然赐予我的第一个想象,也是我对星空
刻骨铭心的初恋。从此,我与星空便有了不解之缘。
所谓“情结”这东西,便在我的心底根深蒂固地埋藏
了下来。
我的童年,便是在天空的引诱下度过的。那时的
我,最喜欢看的便是天空;而我能够和可以看到的,
亦只有天空。因为天空慷慨大方,天空大公无私,天
空看者不拒。富人可以看,穷人也可以看;大人可以
看,小孩也可以看。天空不讲特权,不开后门,白天
夜晚,人人平等。而最关键、最划算的是,看天空既
不要门票,也不查证件,还不掏一分钱。这对我这个
身无分文而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自然是再幸福不
过的事了。
儿时的天空在我的眼里像本童话书,一有空闲我
就会抓紧阅读。虽说这本童话书于我只是一种兴趣、
一种依恋,但感觉还是有的。比如,早上的天空我读
到的是清新,中午的天空我读到的是温暖,晚上的天
空我读到的则是梦幻。至于天空那些变幻莫测的传奇
、稀奇古怪,的故事,我就怎么也读不出来了。
许是上帝的意思,我刚刚告别少年,便穿上军装
,神使鬼差地闯进了而今闻名天下的中国卫星城——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天空,似乎一下离我近了。
但那时的西昌发射场还是一片原始的荒凉。我年
轻的生命在那原始的荒凉中熬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
在那十五个孤独苦闷、苦不堪言的春夏秋冬里,有足
够的理由让我坚持活下去的,便是天空。
记不清了,不知有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或坐在
树下,或靠在岩壁,或躺在草丛,或站在发射场——
通向宇宙的门前,望着星空,久久犯傻:悠悠时空,
人类从何而来?茫茫宇宙,人类又将何往?这天,这
地,还有这人,究竟他妈的是怎么回事啊?
后来,随着日子的流逝、火箭的升腾,天空在我
眼里不再是一本童话书,而像一册厚重的历史书,一
本自然的原著,一部神秘的天书。渐渐地,我开始读
出点内容来了。
我曾无数次注视高山、草原、森林、大海,然而
诸如此类的任何一次注视,都远不如仰望天空来得痛
快,来得复杂。在我的感觉中,天空如同一个迷宫,
锁藏着不可传说的故事;天空像一座大坟,埋葬着永
不外露的神秘。天空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又不可把握
。她既复杂,又简单,简单得就像一个大○。而大○
就是大无,大无就是大有。——这是怎样一种大哲学
和大境界哟!
于是,每当我伫立于星空之下,仿佛不是在看天
,而是在与上帝对话,在和外星人约会,在对宇宙审
美。天空宏阔辽远,天空意象沉雄,天空深情而伟大
,天空高贵而富有。望着天空,我仿佛能触摸到生命
的宽广、人生的悠长;能感受到时空的流逝、万物的
生长;还能听到大自然的箫声从远古的岸边徐徐荡来
,久久在耳边回响。天空既让我体悟到一种男人的博
大精深,又让我享受到一种女人的万种风情。只要一
望着她,我就感到好像自由没有限制,美丽没有边缘
,人生没有死亡。于是浑身战栗,血液奔流,恨不得
一头栽进她的怀里,甚至连灵魂亦忍不住要为她下跪

不信你瞧,天空就那么大大方方地挂在那儿,任
你观望,任你玩味,任你探究,任你欣赏。面对天空
,你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喊,可以叫。总之,无论
你怎样,天空都会宽容地接纳你的一切——哪怕是粗
暴的爱乃至敌对的仇视,她都不会有一点脾气。只要
你用心去看,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忍不住说,天空长得
真有风度,天空大得真有内容。
感谢上帝的馈赠,十五年的发射场生活,使我比
一般人更有条件看到天空,也更有机会随着火箭卫星
的一次次升腾,对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以及顽强地活
在这个星球上的同类进行立体地思索,从而改变了我
跪着看待人生的姿势,获得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审视世
界的角度。

的确,天空再伟大不过了。
天空苍苍茫茫,万古不语,她留给人类的遗产,
全是一个个闪着金子般光芒的谜团。从古至今,人类
一直为她所吸引、所困惑,也为她所倾倒、所迷醉。
她那无边无际的天幕上挂满的,尽是祖爷爷们无数个
大大小小的“天问”!
难怪有人说,当人类的眼睛与天上的眼睛(星星)
相互注视时,人类智慧的火花便诞生了。
是的,大自然想了解自己,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
人。打开人类发黄的历史,不难发现,各民族的古代
神话、古代农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各类艺术文化,
无不源于对天空的注视。一册《周易》千古流传,辉
煌不衰,是作者观天取相的结果;一部《天问》惊心
动魄,流芳百世,是屈翁倾心天国的收获。正是大自
然的神明之光,孕育了人类辉煌的古代文明;亦正是
天空热情的太阳,温暖了人类沉郁的思想。难怪两百
年前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
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而一百五十年前德
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也同样深有感触,他说:“
人只有靠眼睛才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
开始的。最早的哲学家都是天文学家。天空让人想起
自己的使命。”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
人类的诺亚方舟渐渐背离了自然沉静大同的港湾,驶
向了物欲横流的肮脏世界。
千百年来,纷争四起,炮火连天。人类俯首于尘
世的喧嚣,纠缠于地产的占有,迷醉于计谋的玩耍,
沉湎于权力的争斗,忙累于财钱的侵吞,贪婪于肉色
的享受……渐渐地,自然的箫声隐去了,纯真的梦幻
消失了,精神的境界萎缩了,神圣的信仰废弃了,甚
至连头顶那片灿烂迷人的天空也视而不见了。人类被
滚滚而来的物质文明压得喘不过气来,既直不起腰,
也抬不起头,眼睛开始从天空跌落到了地上。
于是,人类开始变得心胸狭窄,鼠目寸光。而且
,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自大狂妄,甚至目空一切
,肆无忌惮,连自己居住的小窝——地球,也被折腾
得破烂不堪,遍体鳞伤!
所幸的是,在我们这个地球村里,一直有人注视
着天空。

人类飞天的梦想,一定是注视天空的结果。
因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总会不时地抬起头
来仰望天空。
然而,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对人类来说相当于每
天行程八万里;同时地球又以每秒约三十公里的速度
绕着太阳旋转,对人类来说又相当于每天行程二百六
十万公里;而太阳系每天又以每秒二百五十公里的速
度围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那么想想看,载着人类
的地球如此匆匆不停地旋转下去,有谁知道,这个既
没出生证明又无固定住址的“宇宙流浪儿”,有一天
会把人类抛到哪个角落?
幸好我们的头顶还有天空,天空中还有别的星球

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敢向陌生、敢向无知、
敢向神秘、敢向任何不可能进发的领域进发;就在于
敢用智慧和力量去寻找、创造一个新的家园;而寻找
、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园,当初上帝把地球交给人类
时,没有文件。
1957年,苏联的也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拉开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序幕,让人类看到了明天
希望的太阳。而人造卫星上天这一伟大壮举恰好证实
了爱因斯坦那句名言:“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就
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人造卫星上天这一伟
大壮举向人类展现的,已不再是一个事实的世界,而
是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
因此,从区域文明到地球文明,从地球文明到星
际文明,从星际文明再到地球文明,应该是一个无法
抗拒的自然规律。航天时代带来的宇宙意识,导致了
人类认识的飞跃,从而把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引升到一
个辽远而广阔的太境界。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完全
有可能在太空开拓自己的领地;甚至当地球文明与宇
宙文明最终达到沟通与融合后,人类的脚步会荡遍整
个宇宙!
到那时,我想人与自然已复归本体,宇宙文明的
时代已经降临,航天飞机不过是人们手上的小玩具。
人类已从自我设计制造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将那些写
进现代哲学本本里的“孤独”“比郁”“痛苦”“无
聊”等,统统一扫而尽。也许,宇宙公民们还会从各
自的星球走来,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欢聚一堂,嬉
笑打闹,谈天说地。而地球人回忆的话题一定是:在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如何艰难、痛苦地挣扎在地球上

可见,开拓天疆,走向宇宙,是人类再聪明不过
的选择。这不仅是为今天活着的人们找到了一条希望
之路,亦为后辈儿孙们留下了能继续生存的机会。因
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通向宇宙的路上,航天人的
每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1992年夏于北京平安里
内容推荐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安”,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
李鸣生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1: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