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上下)(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志频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徐志频,著名作家,出版有《湖南人怎么了》《经营天下的湖南人》《左宗棠》《公民的烦恼》《当商帮已成浮云》等部作品。2009年,因《湖南人怎么了》而声名鹊起。
后记
我与左宗棠

写成这部作品,我已经四十二岁。距离我动念
写左宗棠,已足足十个年头。
十年前,若谁跟我说我将花十年时间来写左宗
棠,连我自己都不会相信。奇怪的是,十年下来,
我居然没有出版一部巴尔扎克式的描摹现实的作品

人生的道路是不可预期的,但过后去看,一切
似乎又都是自然而然。
我来到这个世界,有着太多偶然。我的父母,
从性格到气质都完全相反。我的母亲,具备弱者的
一切特点:敏感、多疑、爱联想;我的父亲,具备
强者的一切特点:霸蛮、刚直、讲道义。
按说,他们不可能结姻,但在“文革”这个特
定的时期,各种因缘聚合,居然成家了。
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气质,同时遗传到了我
身上。受母亲的影响,我生下来似乎就具备成为一
个作家两种最重要的特质,敏感与富有想象力。但
我在成长过程中,又几乎全是受父亲的影响,一个
农家少年要经历的苦和累,我差不多都经历了。
我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的师
傅与一个江湖高手打赌抬碓。那是农村用来舂米的
石器,四五百斤重,用麻绳绑住,用一根碗口粗的
棒穿了,两人从祁东抬到邵东,要徒步走过十余公
里蜿蜒崎岖的山路。两人约定,抬起后谁先喊歇肩
谁输。他们一路就这么扛着,走出五六公里,谁都
不吭一声。
父亲的师傅虽说年轻力壮,但到底山高路长,
也快承受不住,想喊歇息。但他转念想:自己不行
了,对手一定也快不行了,便挺住最后一口气,坚
决不叫停。果然,对手开始商议,是不是该歇息一
下,抽根烟。师傅故意说:这点路算什么,抬到再
抽。这一说,对手吓倒了,歇肩认输。
这个故事在闭塞的湘南祁东,一代一代人,多
这么霸蛮过来。
我生下来即体弱多病,有三次差点死掉。告别
生病,已到五岁。其后父亲带我做各种繁重的农村
体力劳动,十六岁时要挑上两百斤的担子。
我读高中时,父亲做上养猪专业户。天蒙蒙亮
时,我便挑上一两百斤的猪肉,去赶集市。那段吃
力的日子,磨炼了我一种叫吃苦的精神。
高中毕业后,我按一个农家青年求学的道路,
从此告别了父辈的生活。如今,农家生活,于我只
剩遥远记忆,或许依稀还有一些精神的身影。
这种出身,这些经历,与我一直在写左宗棠,
是否存在某种冥冥注定的渊源呢?
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感到亲近,除了起点,经历
也可以让彼此感到心气相通。
当年我高考失利,是因为思虑过多,心理紧张
过度。我发现,左宗棠的一生,凡遇重大时刻,同
样总会冈紧张出事。1838年会试,他第一场超常发
挥,但第二、第三场“连失数误”,凭他第二次会
试已经中榜的水平来看,除了解释为紧张,似乎没
有更好的说法。1850年他第一次见林则徐,在橘子
洲对岸一脚踩空,掉入水中,是因为激动与紧张;
1880年他从哈密进京面圣,当着慈安太后的面,颤
抖着双手,将墨镜掉到地上,还是因激动而紧张。
紧张一是因为专注且在乎,二是因为个人感觉
与洞察能力过强,外界一切悉纳于心。天性敏感者
,必然思虑过重。
从先天命相上说,左宗棠出生于嘉庆十七年
(1812)农历十月初七日寅时,他的四柱是“壬申
、辛亥、丙午、庚寅”。我出生于1974年农历八月
二十一日巳时,四柱是“甲寅、癸酉、庚辰、辛巳
”。我一不信佛,二不信命。但初懂之后用《易经
》推算,命相居然高度契合。
我不由得想起孔老夫子的一句话:“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所谓命相,其实远没有鼓吹者说的那么玄虚。
说白了,命指人的性格、气质。闽南人说,“三分
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即是如此。人的变数在运
,运即时势、机遇,这是神仙也没办法推算出来的

左宗棠祖上南宋时自江西迁湘阴。我祖籍陇西
大彭郡,元末时迁江西,明初迁湖南茶陵,再迁湖
南祁东。同为湖南人,性格相似,则相互之间容易
理解,不外如此。
……
去年,在德思勤24小时书店新书发布会后,现
场主持人私下对我说:你的选择让我敬佩,毕竟研
究左宗棠不是当下的热门题材,费力又不讨好,而
你完全有能力写出更畅销的作品。
我有一种瞬间遇知己般的感动。其实,我根本
没有做过题材的比较与选择,我只相信自己内心的
指引。只要内心真正认定一件事情,我会毫不犹豫
地干下去,即使要干上五十年,我也不觉得很长。
用禅宗的话说,我是一个完全“我执”之人。这大
概也是父亲的师傅,一个武人凭“霸蛮”与“愚执
”给我打下的“童子功”。
我对左宗棠的认识,十年来也经历了一个逐层
递进的过程,年轻气盛时,看到的是他的事功;中
年气定后,看到的是他的底蕴。如果左氏的智性与
底蕴经不起质疑与检验,我大概也会抽身而去。
在我研究之前,左宗棠确实完全不是热门。当
然不是左宗棠一生没有内容,而是他真正的价值,
以前完全没有挖掘出来。必须说,是研究者的学养
、洞察力与识见,决定对研究对象的文字
目录
绪言
一册烛照千秋的“人生心经”
1852年 咸丰二年
壹·与孝威1852年(咸丰二年)(某月)廿三日
读书要得古人的“心”,做人要有今人的“行
1856年 咸丰六年
贰·与癸叟侄:1856年(咸丰六年)正月廿七日
读书贵在“实行”,夫妇贵在“同心
1860年 咸丰十年
叁·与孝威孝宽1860年(咸丰十年)正月三十日
学习古人立志向,通透事理得方法
肆·与孝威1860年(咸丰十年)二月廿四日
伍·与孝威1860年(咸丰十年)四月初三日
陆·与孝威1860年(咸丰十年)四月廿九日
出山前夜,左、曾、胡秘密“头脑风暴
柒·与孝威1860年(咸丰十年)九月初四日
出山之初:做事求务实,做人重名节
捌·与孝威1860年(咸丰十年)十月廿三日
楚军奠基:大仗前先忙清理队伍
玖·与孝威1860年(咸丰十年)十一月初九日
祁门大营的人物风云与生死变幻
抬·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二日
楚军莫基:下战场继续开除人
拾壹·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一日
楚军奠基:打造一支“廉干团队
1861年 咸丰十一年
拾贰·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二日
读书八字诀:义理悦心,从容涵泳
拾叁·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三日
楚军奠基:管理尚严,战阵尚气
拾肆·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六日
没有侥幸的胜利,没有无故的恩赏
拾伍·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三月廿日
拾陆·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三月廿九日
职业化军队的成长方式
拾柒·与孝威1861年(成丰十一年)四月初十日
拾捌·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办事做人,正道直行,有误立改
拾玖·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五月十二日
教子当家三字诀:俭、静、专
贰拾·与周夫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贰拾壹·与周夫人1861年(成丰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新妇家教,《小学》《女诫》
贰拾贰·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六月廿三日
贰拾叁·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六月廿五日
做文与办事:一艺之微,亦未可忽
贰拾肆·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一日
出山一周年的年度关键词:节制、精明
贰拾伍·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日
不落时俗的“左式办事法
贰拾陆·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八月初四日
贰拾柒·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八月廿三日
首遇困境:越打负担越重,只求不负平生
贰拾捌·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三日
贰拾玖·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五日
朝廷欲以左宗棠制衡曾国藩
叁拾·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月廿三日
叁拾壹·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五日
叁拾贰·与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
官员们忙推卸责任,左宗棠忙传播文化
1862年 同治元年
叁拾叁·与孝威1862年(同治元年)正月初五日
曾国藩火线密保左宗棠
叁拾肆·与孝威1862年(同治元年)二月初六日
叁拾伍·与孝威等1862年(同治元年)三月初二日
儒将担当:稳扎稳打,不济则一身当之
叁拾陆·与孝威1862年(同治元年)五月十七日
借师助剿:“洋枪队”盛衰记
叁拾柒·与孝威1862年(同治元年)六月廿四日
用“儒学”修身,行“实学”办事
叁拾捌·与孝威1862年(同治元年)八月初九日
处世有原则,家事靠方法
叁拾玖·与孝威1862年(同治元年)闰八月十七日
与二哥分享荣显也有学问
肆拾·与孝威’[862年(同治元年)闰八月廿一日
与其“早慧早达”,不如“大嚣晚成
肆拾壹·与孝威1862年(同治元年)九月初十日
肆拾贰·与孝威1862年(同治元年)十月廿三日
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文化人
肆拾叁·与孝威1863年(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四日
巡抚浙江第一年的办法与做法
1863年 同治二年
肆拾肆·与孝威1863年(同治二年)正月初六日
少年宜“志高言大”,中年宜“检点自省
肆拾伍·与孝威1863年(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肆拾陆·与孝威孝宽1863年(同治二年)三月十九日
教育蒋益澧:刺激尊严,动以名节
肆拾柒·与孝威1863年(同治二年)五月初三日
肆拾捌·与孝威1863年(同治二年)七月十五日
办好家族事务,关键靠“广惠
肆拾玖·与孝威1863年(同治二年)九月初三日
左支右绌,挺过瘟疫、缺饷难关
伍拾·与孝威1863年(同治二年)九月廿九日
伍拾壹·与孝威1863年(同治二年)十月初九日
父亲望“孝顺”,儿子盼“自由
伍拾贰·与孝威1863年(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二日
浙江有了座“左宗棠生祠
伍拾叁·与孝威1864年(同治二年)十二月初五日
伍拾肆·与孝威1864年(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六日
一位中庸清官的“礼物薄
1864年 同治三年
伍拾伍·与孝威1864年(同治三年
精彩页
读书要得古人的“心”,做人要有今人的“行”
现存左宗棠家信中的第一封,是写给六岁儿子孝威的。
左宗棠有四子:长子孝威,1846年生;次子孝宽,1847年生;三子孝勋,1853年生;四子孝同,1857年生。“霖儿”是长子孝威的小名。1846年,左宗棠在湖南安化小淹教陶桄,梦见大雨滂沱,后得知是孝威出生,欣然名之“霖生”,以为纪念。
一、以“古人心”修“童子功”
六岁的孝威就能读懂这封信,足见清朝儿童启蒙之早。左宗棠本人三岁习字,五岁入学,八岁学作八股文。由此也可以推知,古代儿童八岁左右,常用的汉字、基本的语法,都已经掌握。
信中说的《小学》,跟今天的“小学”,意思完全不同。古代将教授学童识字阶段叫“小学”,也称“蒙学”,教材为《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今天的很多大学毕业生能准确读懂“四书”及经典时文的,并不太多,这是古今教学内容与规定不同造成的。
古代小学以“四书”文本识字、儒学“义理”正心为基本教学内容,概括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所以这样设置课程,是基于儒学经典《尚书·大禹谟》中的一个观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从来就混杂在一起,学问的真理,就在这万千杂乱之中;真理很细小,人心多变化,人要得到真理,首先要静心,排除各种杂念,做到“诚意、正心”。
儿童怎样“诚意、正心”?需借助庄重的仪式。所以古人规定,新生入学要举行隆重的“开学仪式”,内容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
注重仪式的方式之一,是体罚。古人的小学教学信奉“不打不成器”。两类学生常挨打:一是学习不认真的;二是虽认真但学得不好的。惩罚的方法有:打左手板、抽鞭子、罚跪。
体罚的目的,在于教人去除杂念,专心于学问道理。在古人看来,“诚意、正心”是人生衣服上的第一粒扣子,第一粒纽扣系错了,后面会一错再错,所以家长、老师会尽心配合,帮孩子打好“童子功”底子。
左氏这里教儿子的,正是专心去杂念。他说的其实也是自己成长的体验。从中可以看出,左氏本人得益于父亲左观澜启蒙教育的有两点:一是读书特别细心,“一字莫放过”;二是做人十分严谨,“有古人的样子”。
“修身、养性”“诚意、正心”,文化的薪火,便这样一代一代,传递下来。 二、书法定心,习惯定行
不能当面教儿子读书明理,左氏只好通过书法来教儿子“诚意、正心”,方法十分严格,连具体动作都做了要求:“写字,要端身正坐,要悬大腕,大指节要凸起,五指爪均要用劲。”
老祖宗发明毛笔写字,看来是颇有用心。因为毛笔落纸时心稍有杂念,字便会乱。字会及时提醒人,赶紧聚精会神于一点。心思一旦入定,字便一气呵成。长期坚持,人能锻炼得守心于一。
左宗棠本人得益于早年书法定心,每天仍将练书法当作必修课。他练篆书、行书,凝心静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然军务繁忙,仍能忙而不乱,耐心且有条理。左氏认为,天下万事,莫不同理,心静事成,心乱则无事不败。他甚至将书法当作察人、识人的工具,认为通过书法,不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修为,而且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终生,尤其值得重视。
写这封信这一年,左宗棠刚四十岁,不但性格、气质定型,才能也基本定型。此时,他入主张亮基幕府,正跃跃欲试要大展才干,每天忙到手脚打架。趁战事繁忙密不插针的缝隙,左氏仍想到在凌晨三四点抽空磨墨教子,既见出他操心繁重,也见出他精力旺盛。
信末日期署“廿三夜四鼓”。用“鼓”不用“更”,见出左宗棠内心激情澎湃;但只写日子,忘记署年月,不是因为第一次给儿子写信没经验,而是湘阴县左家段距长沙府巡抚衙门近,信当天可送到,他还没有找到写家信的感觉。
左宗棠生性“粗豪”,出山后办事细心,再未出现过明显的大失误,不是由于天性,而主要得益于早年的“正心”学习与书法“静心”训练。
此时,他乐得将自己早年得益的发现、经验、心得教给儿子,培养方法也很明确:“能听我教,就是尔的孝。”培养目标也很具现代意识:“也有古人的样子,也有今人的样子。”即是说,为人处世的礼貌、规矩,要师法古人;说话、做事的思维、方法,要有现代人该有的样子。
P7-10
导语
徐志频著的《左宗棠(家书抵万金上下)(精)》一书收录全部156篇,凡十万言,从家书的角度,不但可以看作“左宗棠自传”,更是一部解读一生大成者的“人生心经”。这里不但有左宗棠全面系统的教子齐家之方、为官从政之道,为读者描摹出一幅规模宏阔的晚清人物全景“心理图册”。作者以当代眼光切入,对比东西方差异,全面、细致、深入地对家书所涉作出讲述、解读与评点,让读者得以洞清成功者内心的曲折沟壑,在观念迷茫与行为混乱时得到智慧的启发、方法的启示。
序言
一册烛照千秋的「人生心经」
提起左宗棠,今天的中国人会脱口而出:“收
复新疆”。事实上,他同时还有经营台湾、奠基中
国近代海军、开创大西北民生工业等功绩。“收复
新疆”只是左氏在事功方面最醒目的一个标签。
除了成功的军事家、政治家的头衔之外,今天
最引人瞩目的,还因为他是一代文化大家。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收录现存的全部156篇
,凡十万言,从家书的角度,可以看作“左宗棠自
传”。一代伟人教子之方、为官之道、治军之要,
皆体现于这一手原始资料之中。而且,左氏生平的
行迹,包括每一个事关中国前途与命运转折关头的
心迹,这里都有最真实与全面的私记,这些都是在
官方典籍中找不到只字片言的。
与清朝同时代人比较,左宗棠家书最醒目的特
点,无论家国大事还是琐细生活,一律采用具体的
方法,“以术运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阐述
出来,践行出来,从头至尾没有一句空洞的政治说
教。
这得益于左氏的“儒学”加“实学”知识结构
。中国文化“主情感、尚义理”,在“理性、技术
”两个方面,一直存在欠缺,左宗棠弥补了这个欠
缺。
左宗棠的“实学”技术知识,是从顾炎武、顾
祖禹、齐召南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而来,属中国“
本土型”技术专家。而作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观念的践行者,左宗棠又是积极的对外开放倡导
者和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者。因为有本土“实学”
垫底,加上“洋为中用”,先秦儒学在晚清不但没
有干枯,反而长成斑斓的森林。
当下中国人的问题,追崇“理性、技术”有点
过头,而儒学“义理”有断脉之虞。体现在社会生
活中,人们内心普遍缺乏安宁,表现为浅滑无根。
事实上,中国古人虽然物质生活远不及今天丰富,
但内心的安宁感须臾未去。今天去到台湾,仍可以
感觉到他们那种接近清朝人的内心安宁与丰盈。左
宗棠有言,“若教闲里工夫到,弥觉胸中度量宽”
,说的便是这种悠闲气度。
历史地看,在“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下生活的
中国人,在精神生活方面,事实远非“天人相分”
哲学观里的西方人可以比拟。“功利、浮躁”是西
方文明带来的副产品。从本家书中部分篇章所记各
式乱象,可以窥见这一副产品的萌芽。
既然与古人的文化血脉已快中断,今天我们急
需接通。
接谁的?毕竟,传统文化存在糟粕。这有近代
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事实为证。何况,晚清人物众
多,多数人物都有值得称道与师法的地方,为什么
是左宗棠?
左宗棠与同时代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推动
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先辈,他既没有“义理
”的空洞政治说教,也没有“理学”的心理桎梏;
作为孟子的私淑弟子,他直接师法先秦儒学,在西
方工商业文明介入、市场观念导入的晚清,他顺应
时代适时将先秦儒学做了创新,让今人几乎没有隔
阂;同时,作为多年沉寂民间的草野书生,他求学
问知,只为养心,不为谋生,不但干货最多,而且
全然没有应景之嫌。这三点是他可以作为当代中国
人的文化桥梁,将现代社会与古代传统文化无缝对
接的关键原因。
我因前面两部“左宗棠系列”作品,与左宗棠
的五代嫡长玄孙左文龙结缘。他是家书中左孝威的
曾孙,年纪七十开外,爱好吹拉弹唱,颇有才子之
风。他为我讲述了不少左宗棠生平轶事与左氏家族
的故事,也为本书增添了贴近性。
写完后掩卷,我不禁想:如果将贴在左宗棠身
上的成功标签全部去掉,仅仅作为一个人,他最吸
引读者的地方是什么?
我以为是真实与智慧。
这个以“今亮”自命的人,有着千年眼界。读
他的家书,不仅可以烛见一个真实与丰富的人,眼
前展开一幅博大的心灵画卷,而且能照见壮阔的晚
清时代风云,看见无数的历史细节,同时还可以通
过他笔下波澜,纸上风云,纤毫毕现地触摸到一个
智者思想中的莫测深邃与曲折沟壑。
左氏对于人生百年、家人族人、庙堂江湖、社
会国家,六合内外,天下十方,进退、取舍、去从
,事实全部透彻于内,澄澈于外。
耐心读完本书的100多篇解读、评说文章,相信
对于这些疑问,你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内容推荐
徐志频著的《左宗棠(家书抵万金上下)(精)》收录了从咸丰二年到光绪九年的32年间,左宗棠和家人通信的160封家书及深度解读,其间左宗棠经历了鏖战太平军,进剿捻军,平定陕甘,兴办洋务,克复新疆,督师福建等重大历史事件,书中包含了左宗棠为人、为学、治国、治军、治家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思想,堪称晚清历史的生动纪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