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谨以张菊香,周丽,李泽昊著的这本《革命先驱张太雷故事(大学生红色文化读本)》纪念革命先驱张太雷同志诞辰120周年!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之一,是“共产国际中国第一人”。他领导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并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火线上的中央政治局成员。他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最好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江苏籍的优秀共产党人”等等。人们以命名“太雷县”“太雷班”等各种形式纪念他。 目录 总序 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是新时代赋予的责任 一、岁月篇 张太雷的故里 张氏的家教家风 张太雷的小学时代 张太雷的中学生活 张太雷的业余时光 张太雷北上求学 张太雷的大学生涯 建党前后的张太雷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的精彩演讲 张太雷搭建国共合作桥梁 张太雷创办《人民周刊》 张太雷与八七会议 张太雷与广州起义 张太雷的一封家书 张太雷名字的故事 张太雷与李大钊的革命友谊 二、回忆篇 陈独秀追思张太雷 瞿秋白怀念张太雷 达林回忆张太雷 包惠僧追念张太雷 罗章龙追忆张太雷 李子宽印象中的张太雷 谌小岑回忆张太雷 学生眼中的张太雷 王一知思念张太雷 女儿心中的张太雷 三、纪念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设太雷县 江苏籍的优秀共产党人张太雷 “中国革命最好的领袖”张太雷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太雷 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张太雷 从天津走上革命道路的张太雷 天津大学校园里的张太雷铜像 母校里的“太雷班” 广州起义纪念馆展陈的张太雷 故居中的张太雷 常州道德讲堂中的张太雷 邮票上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 学术视野下的张太雷 后记
序言 这是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成立 以来编撰和出版的第一套系列丛书。我们给它起了 一个朴素无华、简单好记但又具有一定特色的名字 ——《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故事系列丛书》。 为什么要编撰和出版这套系列丛书呢?有多方 面的理由,主要有: 伟大新时代需要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来引导前 行。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党的十 九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新的号召,提出了新 的任务,中华民族肩负着伟大复兴新的使命,迫切 需要一种引导前行的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国社会变革中创造的先进文 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和不懈 追求,闪耀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着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 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革命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对红色文化深 刻内涵和实现途径的科学阐释,同时也提出了传承 和保持革命精神的时代要求。党在领导人民开展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承继和发展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孕育和形成的红色文化,诸如 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等精神成果及其物质载体,正是需要 我们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 大任务。 弘扬红色文化目的是要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根基。什么是红色文化?简言之,它是指中 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 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 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 红色”,“红色”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 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 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兼收并蓄和与时俱 进相统一等特征。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 各种文明形态。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 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 形态。因此我们可以说,红色文化不仅是实现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文化支撑,同时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必须守得住的文 化根基。传承红色基因,需要建好、用好、守护好 红色文化阵地,与英雄对话,与历史同行,砥砺理 想与信念,传国脉、兴国运、强国家,这是我们应 尽的一分光荣责任。 坚守红色文化源于坚定的文化自信丰厚底蕴。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 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 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特别是离不开对中国 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 历史的认知,离不开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 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弘 扬和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历史承继和发展革新,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最深层精 神的永恒追求。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创造了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文化,为红色文化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脉,红色文化是 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比如,崇高的爱国主 义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对传统文化中“捐 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等爱国思想的延续;坚定的理想信 念作为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是对传统文化中“夸 父逐日”、“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等持之以 恒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民生 情怀作为红色文化的构成元素,是对传统文化中“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民为国本”和“因 民之利而利”等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 的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因子,是对传统文化中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等坚强不屈意志的继承和 发展。这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并继续为之奋斗的根与魂。 …… 有鉴于此,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 院拟用五年期间,编撰并出版一套“讲好中国红色 文化故事系列丛书”。 为什么要从讲“故事”入手编撰这一套红色文 化图书?因为故事是人类对自身所从事历史活动的 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讲故事这种形式,传 播和记载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 社会价值与性格的形成。讲“故事”形象、生动, 最能打动人。那么,如何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呢?通 过反复研究,我们准备先行打造四个系列的红色文 化故事,即中国革命先驱故事、中国新四军纪念馆 故事、中国烈士陵园故事和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纪念 馆故事。我们采取了“三个一”的责任制,即每本 书确定一位教授(或副教授)牵头负责,与一位博 士、一位场馆研究人员共同负责编写、校对和署名 ,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徐海社长和编辑部汪意云 主任,对该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给予的关心与支持 ,恳切希望该丛书的出版与问世,能够为普及与深 化红色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小小的窗口。 是为序。
导语 张太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7年12月12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身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2009年9月10日,张太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本书是张菊香,周丽,李泽昊著的《革命先驱张太雷故事(大学生红色文化读本)》,是一本人物传记。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 ,要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坚持和发扬党的光 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 记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 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 务,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了深入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的讲话及党的十九大精 神,铭记革命先驱的革命业绩,并服务于当代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江苏文化建设再上新台 阶,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启动了编 纂《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故事系列丛书》工程,本书 是其中的第一本。 2018年6月17日,是革命先驱张太雷同志诞辰 120周年纪念日。本书编写组怀着对张太雷同志的景 仰崇敬之情,积极努力而认真地进行编写工作,目 的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张太雷同志的光辉业绩,弘扬 张太雷同志的革命精神。本书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已 有的张太雷研究成果,同时努力吸收新的资料、新 的观点。本书的出版问世,也是献给革命先驱张太 雷同志120周年的一份礼物。 本书由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与 张太雷纪念馆共同合作完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 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 是得到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 成山教授的悉心指导,不仅为本书拟定了书名与体 例,而且两次为本书调整修改了架构并进行了统稿 。在此,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本书编写的单位、个人 以及参考书籍的作者,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学识和水平有限,可能存在不当和不完善 ,甚至存在一些失误及缺憾差错之处,敬请专家、 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 张太雷纪念馆 2018年3月
精彩页 家教家风对人生的影响潜移默化。周恩来曾说:“一个人的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①张氏家族传到张太雷祖父这一代时已放弃经商,登科人仕,但大多为一般文官或虚职。后又因战火频仍,张氏家族中不少人被害,“仁让堂”被部分损坏,家产大半被毁,从此日渐衰落。 张太雷的父亲张亮采是个秀才,但未得到实职,既没有官俸的经济来源,也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不得不寄居在岳父薛锦元家里。 寄人篱下,斯文扫地,尽管岳父宽爱,妻子贤惠,但张亮采终究郁郁寡合,心生沧桑。 张太雷的出生让张亮采欣喜不已,立觉希望满怀,前途光明可见。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倾其全力来培养儿子和女儿,把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一双儿女,希望两个孩子学有所成,各有建树。 张亮采满腹诗书,亲自教子女读书写字。传统的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神童诗》《百家姓》等,都是他教子女的教科书,并亲自写字让孩子临摹。昏黄的灯光下,父子三人伏在桌子上写写画画、读读背背,勤勉刻苦。他对子女的教育很注意教学的方法,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张亮采等两个孩子认识了很多字后,就开始教他们背诵唐诗、宋词,然后又教他们算术、地理、天文等等学科的知识,深入浅出,系统又灵活,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父亲告诉儿女这两句诗要时时牢记,并且努力去做。 张亮采不仅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还注重孩子人格方面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让他们从小就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自觉、努力地学习,彼此督促,互相帮助。 也许张亮采由于自我知识的局限,不能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但他对张太雷的品德教育,以及让他养成了勤奋好学、自我监督等等好的习惯,这对于张太雷一生的成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张亮采觉得读书是他们家重振祖业的最好出路,因而告诫自己的一儿一女要牢记张氏家族的传统家风:喜学敏思,谦下礼让。 在江西萍乡煤矿任职期间,张亮采每天下班回来后都耐心认真地辅导两个孩子的学业,给孩子们讲述各种见闻和掌故,如延陵季子、昭明太子的逸闻,苏东坡、王安石的事迹,等等。 那些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事迹是孩子们最爱听的内容,如明代民族英雄唐荆川的三片沙大捷,岳飞精忠报国的一腔赤子之心。 矿区的生活条件远没有常州好,张亮采担心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受到影响,因而他竭其所能地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给孩子们讲述常州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介绍常州热闹的节日活动,这让孩子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童年生活。 尽管张太雷的母亲没读过多少书,无法亲自教孩子学习各种知识,但她深知丈夫的心愿,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丈夫上班的时候,她就亲自督促孩子复习功课,读书练字背古诗,默写张亮采教过的诗词。 有一天,母亲在为孩子纳鞋底,泰临、泰来像往常一样坐在母亲旁边温习功课,他们正在默写父亲教过的唐诗。 母亲对女儿说道:“泰临,把你默写的诗念给我听听。” 泰临轻声读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母亲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常常让两个孩子充当小先生,因此母亲又说:“我不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给我讲讲吧。” 泰临一听马上站起来,煞有介事地一板一眼地讲道:“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个名叫李绅的诗人写的,意思是说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天下没有一块荒废不种的田地,农民辛辛苦苦地播种、浇灌、除草,秋天时收割,但是一年下来仍然要饿死。” P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