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奇人(识人凝望苏州)/典范苏州社科普及精品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旭辉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从懂事起,就记得这样一句话:“人民,只有人
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当我整理完二十二
位“大师”“奇人”的生平资料后,对这句话有了更
加深刻的认识。
古代社会中的“巫医百工”之人,虽然身处社会
下层,但是他们对自己事业有坚守与执着,有精益求
精的态度,用其一生的时间践行着各自的初心,这是
怎样的一种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穷其一生做好一件事
的人生态度,才创造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不由得想到了当下特别红火的两个词——“不忘
初心”和“工匠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这种
精神,我们在书中所列举的“大师”“奇人”无不如
此。正是有了他们以及他们身上这些可贵精神的存在
,才让中国曾经诞生过无数让世界人民为之羡慕、赞
叹不已的物质财富和科学技术发明,丝绸、瓷器、茶
叶、漆器、金银器、勾股定理、指南针……不胜枚举
。今天的中国需不需要这些呢?这个问题已然不需要
我们回答,我们需要以古为鉴,立即行动起来!
鉴于本书为《典范苏州》丛书中的一本,还有很
多“大师”“奇人”原本应该收入,为避免与《刺绣
》《古典园林》《昆曲》《雕刻》《名士贤人》等专
书重复,故而不录;而陆子冈、支遁、陆龟蒙等人,
其他书中虽有涉及,但角度、论点不尽相同,故特保
留。不当之处,还乞请方家批评指正。
是为后记。
杨旭辉
丙申初夏写于苏州
目录
引子
科技英杰 锲而不舍求真知
祖冲之:疑古求是,精算发明
黄省曾:“名”“实”结合,研农博物
王锡阐:“学究天人”,维护正统
孙云球:“以器为寄”,醉心光学
李锐:“习数达理”,究极天算
名医国手 吴中医学甲天下
吴有性:勇于质疑,独开瘟病论
叶天士:“天医星”下凡,采众家之长的时医
薛雪:“九州传姓氏,百鬼避声名”的儒医
徐灵胎:救人命的名医,警人心的道情
曹沧洲:三钱萝卜籽换“红顶子”
工匠大师 不忘初心的青史传
干将、莫邪:“句吴神冶”的凄美传奇故事
杨惠之:“精绝殊圣,古无伦比”的“塑圣”
张南垣:造园叠山,清史第一
计成:三百年后“出口转内销”的造园大师
周丹泉:“咄咄逼真”的仿古制瓷大师
宗教巨哲 忠孝艺文为修行
竺道生:“当年说法千人坐,曾见岩边石点头”
弘储继起:以忠孝作佛事
吴历:以诗画传道
大休:修到无休大好休
沧海明珠 不仅是大师而已的奇人们
后记
精彩页
祖冲之:疑古求是,精算发明
昆山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道,名日“祖冲之路”,顾名思义,是纪念南朝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租籍范阳郡逎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北方的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便举家南迁江南。租昌曾担任过刘宋王朝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自幼受到家庭的影响,接受了大量的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青年时期,祖冲之曾进入华林学省任学士,从事学术活动。祖冲之的一生,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作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么,祖冲之与昆山到底有些什么关系呢?据史料记载,祖冲之于南朝宋孝武帝时曾出任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令。为官期间,他清正廉明,勤政爱民,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深得老百姓的拥戴,所以历代修纂的《昆山县志》,都把他列入《名宦》之中。现代人以其名字命名市内的马路,也正是这种情怀的延续。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中国科学史所做的贡献,更为了弘扬他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严谨刻苦的科学精神,自2012年起,昆山市将每年的3月14日确定为“祖冲之纪念日”。
3.14,这是很多小学生都熟悉的一个数值——圆周率盯(圆的周长与彰和纪念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大约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直径的比例)的通用常数。以3月14日作为“祖冲之纪念日”,正是为了表“径一而周三”的说法,这是古人根据生活经验的积累做出的粗略计算。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对于圆周率的计算越来越精确,到了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的计算结果为3.16。到了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采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所谓“割圆术”,就是先在圆内接正六边形,在此基础上再逐次分割,一直在圆内接正192边形。圆内的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圆周率计算的精度也就越高。所以刘徽在《九章算术》中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经过反复计算,刘徽最终给出的圆周率值为3.141024。
刘徽的“割圆术”,含有现代数学中求“极限”的思想,对于后人进一步精确推算圆周率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祖冲之在任娄县县令的时候,处理好地方政务之余,就潜心研究,计算圆周率。他在刘徽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割圆术”把圆周切割得更细,从正192边形精细到正384边形、正768边形、正1.536边形、正3072边形、正6144边形、正12288边形,最终使得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要知道,在祖冲之的时代,这些精细的几何图形分割工作和数学计算,完全是靠手工画图,摆弄大大小小的数筹(中国古代用来表示数量的小竹筹)来进行的,其中的艰辛和汗水,不言而喻。多年艰苦卓绝的研究,使祖冲之登上了一座数学高峰。他精确的计算结果,在世界数学史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以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无人能够超越。
祖冲之还曾把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成果形诸文字,这就是《缀术》。此书在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典籍。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国子监增设了算学馆,明确规定,祖冲之所著的《缀术》为必读书目,学习时限定为4年,是算学馆中修习时限最长的课程。后来,《缀术》还流传到了朝鲜、日本,在这两个国家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两国在教育制度中也明确了《缀术》的核心地位。如朝鲜在神文王二年(682)设国学算学博士和助教若干名,把中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和祖冲之的《缀术》等数学典籍教授给学生。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造诣,也使得他在天文历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经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计算,祖冲之对当时盛行的官方历法、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的《元嘉历》提出了质疑,并且编订了《大明历》。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祖冲之上表朝廷,请求朝廷讨论他所编订的新历法,但是遭到了朝廷重臣的一致反对。我们不妨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来复原一下当时辩论的场景。何承天是当时天文历算的权威,他的《元嘉历》怎容得下一位后生置喙,更不要说质疑了。于是反对的声音铺天盖地袭来,不外乎就是“古人制章”,“万世不易”,祖冲之被说成是“妄可穿凿”的“凡夫浅虑者”,甚至被贴上“诬天背经”的标签。但是面对以太子旅责中郎将戴法兴为首的朝廷权臣的种种责难和权势压迫,祖冲之没有任何惧色,反而掷地有声地说下了这样的话:那些以势压人的“浮辞虚贬,窃非所惧”,我更“愿闻显据,以核理实”。这些振聋发聩的话语都见之于祖冲之所写的反驳文章《辨戴法兴难新历》……
P7-11
导语
古代社会中的“巫医百工”之人,虽然身处社会下层,但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坚守、执着、精益求精,用一生的时间践行着各自的初心,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卓越贡献而被世人记住,被称为“大师”“圣手”,乃至“奇人”,他们理应成为历史叙述中的重要角色,中国文化史的书写绝不能因为他们出身卑微而将他们遗忘。正是他们这种穷其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人生态度,才创造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杨旭辉著的《大师奇人(识人凝望苏州)》选录苏州历史上二十余位代表,草为传记。
序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
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
性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
巫医乐师百工”这些平凡人的贡献。“巫医乐师百工
”,理应成为历史叙述中的重要角色。事实上中国文
化史的书写并未因为他们出身卑微而将他们完全遗忘
,尤其是他们中的杰出者,因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贡献
而被世人记住,被称为“大师”“圣手”和“奇人’

这样的“大师”“奇人’,在苏州历史上层出不
穷。
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河湖密布。独特的气候条
件,使得吴人多湿热之症,这些病症很难用东汉时期
“医圣”张仲景提出的“伤寒学说”来解释,也很难
按照伤寒论的方法来进行医治。一代又一代的吴地医
家,试图通过临床观察,来寻求医治之法,终于,在
元末明初的时候,昆山人王履提出了“温病不得混称
伤寒”,并采用“治以辛凉苦寒”的方法,完全有别
于伤寒以“辛温解表”为主的做法。此后,经过吴有
性、叶天士、薛雪、徐灵胎等人的发展,中国医学史
上声名远扬的吴门“温病学说”逐渐形成,并形成“
吴门医派”,在老百姓口中,更有“吴中医学甲天下
”之美誉。
苏州自古以来多出能工巧匠,从春秋时期的铸剑
大师干将、莫邪,一直到当下的工艺大师,能人辈出
。明代学者宋应星在他的名著《天工开物》中有这样
的赞语:“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到了清
代,皇家御用的许多物品几乎都出自苏州,丝绸、刺
绣、缂丝自不必说,苏州织造署就是专为皇家采办苏
州丝绸产品的机构。清代浙江巡抚纳兰常安在其所著
《受宜堂宦游笔记》中对苏州工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
装潢、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其日鬼工者,以显微
镜烛之,方施刀错。其日水盘者,以沙水涤滤,泯其
痕迹。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
巧。概之日苏作。”自此以后,“苏作”这一词语就
广为流传,成为苏州手工艺的金字招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
《江南春》绝句是对六朝以来江南佛教文化繁盛的最
好写照。自东晋以还,苏州的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
发展迅速,出现了支遁、竺道生这样的高僧大德,对
佛教的本土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宗教文化在苏州长盛
不衰。直至清代,弘储继起融会儒佛,主张“以忠孝
为佛事”;吴历游弋于佛教、天主教之间,成为早期
天主教华人教士的代表;清末的大休,更是将佛教与
文学、书画、古琴艺术集于一身……如此种种,无不
表现出吴地文化的兼容并蓄。
在古代,由于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大师
”“奇人”大多被归入“巫医乐师百工”之列,生平
事迹往往不受世人重视,有很多隐而不彰。他们隐遁
于市井巷陌,托迹于“巫医百工”,但他们为世人创
造了无数的精彩和奇迹,其功绩自应“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笔者不敢遽称
有“良史”之才,但还是愿将这些“巫医百工”之入
的风采传诸笔端,因选录苏州历史上二十余位代表,
草为传记。
内容推荐
杨旭辉著的《大师奇人(识人凝望苏州)》是“典范苏州·识人·凝望苏州”系列之一。全书分四章,分别从“科技”“医学”“苏工”“宗教”四个领域,选取五至六位杰出代表,每个人物用一节的篇幅,叙述其生平和成就。文风晓畅通俗,故事性较强,且带有传奇色彩,适合各年龄层次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