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网故事传三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国网故事传三晋编委会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国网故事传三晋编委会编的《国网故事传三晋》为山西省电力公司近三年来发表在“国网故事会”上的文章汇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及其员工在优秀服务、光伏扶贫、援藏帮扶等项目上的无私付出,展现了国网员工积极向上、主动创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任劳任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服务精神。 目录 前言 居民团团围住电工,女记者忍不住发朋友圈 “非典型”学霸 西藏一日 行走八卦城 他们居然在上班时间视频聊天 供电公司“放大招”服务最小高考点 今天我当主考官 “00后”供电所“整形”记 老总喊我去办电 蓄电池“生病”了 双面“武将 因为是你,所以几百千米没有关系 变电站小自习武记 运检现场装个“千里眼”,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罗老板一激动去西藏开了家旅馆,没想到的事发生了 年底前,供电员工如何收回陈欠电费 变电站里谈恋爱,练就特殊的浪漫 春节,这个电工不想在家里过 假如你的男友在国家电网 巡线VS马拉松,哪个容易一点 供电女生当第一书记,三次落泪 我投诉了供电公司,转天决定给他们送锦旗 保电夫妻档,一墙之隔一月不见 新入职供电小伙跟着老师傅跑了一天,晚上睡不着了 电网小伙的兜里……竟然总有一颗糖 供电小师傅的“偷懒”之道 PM2.5破800,他们为啥还坚持工作 一个火锅店的华丽转身 90后第一书记 冤家变亲家,媒人竟然是 “共享”爱心超市 16年,长治站的变与不变 90后当供电所长,行吗 老马识“徒 王根考三换电视机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我们都在特高压 变电站,拆开给你看 不走“寻常路”的山村电工 返乡贫困户,1年半收入30万元的秘密 三代师徒的创新接力 “烦恼树”结出“致富果 电网CP的三条家规 10年,首条特高压带来了什么 序言 岁值己亥,时逢初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之际,作为一份礼物,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策划的 《国网故事传三晋》即将付梓出版,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 的事情。 本书收录了国网山西电力2016—2018年在“国网故事 汇”微信公众号发表的大部分作品,记录了该公司广大干 部员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忠诚企业、奉 献社会的感人事迹,也见证了电网新闻工作者在新媒体传 播道路上守正创新、勇敢探索的砥砺足迹。 三年来,国网山西电力力求在国网故事汇选题策划上 提高站位、提炼特色亮点,强调“实、活、新”,做到讲 故事和树品牌相结合,打动人与趣味性相统一,作品数量 基本保持在每年20余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的月度评 选中,获奖总数也逐年提升。 在书中您会看到不畏艰难援藏援疆的张学冬、陈国伟 、陈永旺、李刚;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的李建清、张丽、 张海林;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的雷达、靳海军、高建国、白 雪峰;舍小家、为大家,坚守生产一线的张雍赞、胡庆娟 ,贾洪喜、夏玉清,张泉生、孙玮3对夫妇;90后青年才俊 杨波、师伟荣……他们是国家电网一张张流动的名片,更 是“你用电我用心”品牌口号的生动诠释。 讲好国网故事、唱响国网声音,是展示国家电网有限 公司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如何把握方向、精准策划、创新方式、提升效果是新闻 宣传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在改进文风上,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勤在基层一线发掘取之不竭的故事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 形象、讲情感、讲道理。对外讲故事,好不好听,有没有 人听,归根结底是看作品是否接地气、有思想,能够打动 人心、以文载道。最精彩的故事在一线,国网故事汇的创 作与其他新闻作品一样,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走进基层一 线这个丰富的故事宝藏,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从小人物 身上挖掘大精神,从小环境中诠释大文化。 在提升理念上,宁做“小马过河”,不要“穿新鞋走 老路”。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要保持创新精神,敢于改变突破,从创作俗套里解脱出来 。近年来,国网山西电力采取组建新闻爱好者协会、开展 品牌建设技能竞赛等措施,全力提升讲故事水平。组建柔 性创作团队,针对重点选题,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创作小组 ,利用团队力量碰撞智慧、激发灵感,创作出《90后当供 电所长,行吗》《10年,首条特高压带来了什么》等多篇 好故事。2018年,还派出了6名优秀骨干在国网故事汇编辑 部轮值,带动了整体水平的提升和飞跃。 在抢抓机遇上,宁做“迎客松”,不做“巷中酒”。 当前,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越 来越大。以新媒体形式首发的国网故事正如公司品牌传播 的一股清流,受到社会各界和更广泛公众的关注。国网山 西电力一直注重国网故事汇的多元传播,每部作品都会向 新华社客户端、山西日报客户端推荐转载,公司官方微信 公众号也会同步转发。三年来,在各类媒体转载阅读量达 到1000万+。与此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大型文化活动, 国网故事汇发布的援藏题材微电影《高原上的心愿》荣获 第三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微电影奖等多个奖项,让 国家电网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社会主流文化,被广大公众 所知晓、接受。 在激扬干劲上,宁试“十次空”,不可“一日松”。 讲故事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本书收录的作品中不 乏一些精品,但是也有一些故事趋于同质化,欠缺新意。 下一步,要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借助有实力、有创意、 懂电力行业的机构平台,通过协同策划、联动采访、共同 创作等方式,充分挖掘公司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 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山西实践;挖掘有地域特色、 行业特点的基层典型,打造一批能作为经典传播出去、流 传下去的故事汇精品,让这些作品成为企业对外树立形象 和展示品牌的旗舰代言,在国家电网打造山西品牌,在山 西打造国家电网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美誉度。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国网山西电力新闻宣传工 作者必将以汗水为墨、以奉献为笔,在建设“三型两网” 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征程中继续描绘广大电网员工的 精彩人生,在中国电力发展史册上继续书写荡气回肠的新 篇章! 导语 国网故事传三晋编委会编的《国网故事传三晋》收录了居民团团围住电工,女记者忍不住发朋友圈;“非典型”学霸;西藏一日;行走八卦城;他们居然在上班时间视频聊天;供电公司“放大招”服务最小高考点;今天我当主考官;“00后”供电所“整形”记;老总喊我去办电;蓄电池“生病”了等文章。 精彩页 不走“寻常路”的山村电工 2018-11-13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瞿思远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 宋耀文 山西长治西火镇的大山里,沟壑交错、道路崎岖。 “喊一声能听见,绕到跟前得半天。”在这样的山沟里,村与村之间要绕行大半天。 然而,交通、通信都不太畅通的山沟沟里,村民们却都对一个人熟悉无比。 他是谁呢? 他叫王河庆,西火镇供电所一名台区经理,在这山沟里一干就是27年。 他这27年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不走寻常路。 不当干部,要当山村电工 王河庆生活的西火镇北大掌村,有当地出名的旅游景区——城隍庙,是个和谐的富裕村。 那时,还是乡村电工的王河庆不但兢兢业业为村民搞好用电服务,还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村里老老少少都夸他是个实在人、热心人。 1999年,有口皆碑的王河庆被村民推荐为村委委员候选人,一家老小都为他高兴。 得到乡亲们的信任和推选本来是件好事,可让人想不到的是,王河庆一心只想当好电工,压根就没想回村当干部。 倔脾气的他,谁劝也不听。无奈之下,妻子王天兰动员本家堂哥、亲朋好友都来给王河庆做工作,希望他能回村里当干部。 可谁也没能说动这块倔骨头。他撂下一句“山里老百姓用电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这个岗位”,便躲了起来。 王河庆自己也搞了多年的电,爱上了电,在用电上服务老百姓,是他最喜欢的事。 王河庆管理的用电台区,包括十泉岭村、断炉村、井东村、樱桃沟村等9个村,共10个用电台区1170户。 谁家住窑洞、谁家线路远、谁家添了电器、谁家电费突然增多、谁家有急事要临时用电,他都清清楚楚。 要他放弃热爱的事业,确实不易。于是家人只好放弃游说,让王河庆继续当他的山村电工。 不走大路,走小道 “虽然现在村里修了油路,但是绕远。”王河庆说,“人坐在车里不接地气。去村里还是走小道好,一路上还能跟在山上干活的打招呼,了解很多信息。” 可是,小道虽近,却不容易走。陡峭的地方要手脚并用才能慢慢爬上去,窄的路段侧身才能通过。乱石、树枝、荆棘在身上磨过来蹭过去。 这样的山上小道,对一般人来说很难,但王河庆走起来很顺当。山沟里的小道就像往村里架设的供电线路一样,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时间长了,山里的石头树木、猫狗牛羊和王河庆都有了感情。走在山路上,王河庆一点也不觉得寂寞。 樱桃沟有只黑狗,不知什么时候成了王河庆走山路时忠实的小伙伴。 有一年夏天大雨后,王河庆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巡视线路,没注意脚下的石头,在泥里一滑,摔了个大马趴。 这下好了:头摔蒙了,脚也崴了,裤子也蹭破了,脸上还挂了“彩”。 最后,还是陪着王河庆的小黑“汪汪汪”地叫着跑回村里,把主人和四五位邻居带到了还坐在泥地里“哎哟哎哟”的王河庆身旁。 每次出门工作,王河庆都带着沉沉的“百宝箱”,里面各种工具和小材料琳琅满目——电笔、螺丝刀、扳手、钳子、胶布、望远镜、螺丝,加起来有五六斤重。 王河庆每月要在山路上走一百多千米,自2001年3月8日西火镇供电所成立以来,他已经走了两万多千米。 不仅修电,见着活都干 十泉岭村有97户村民,住房高低落差近百米。 几年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为了留守老人吃水方便,购买了小水泵,从附近的泉井里就能把水抽到自家的水缸,实现了“自来水”。 可是,水泵电线经常被石块挤压,再加上风吹日晒、雨淋雪冻,断线故障时有发生。这些职责之外的线路维修,久而久之也成了王河庆“分内”的工作。 有一年冬天,十泉岭村70多岁的留守老人杨二福家的水泵不上水——从家里通往泉井的电线早已被冰与石头冻在了一起,无法维修。 吃不上水,年老体弱的杨二福老两口可发了愁。王河庆就默默承担起了给老人挑水的义务,这一挑就是两个月。 杨二福老人双眼噙着泪花说:“河庆这娃是个好人……” 被王河庆的热心感动的还有一位叫郭振娥的老人,女儿远在外省。她家院子里简易厨房的屋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掉下来的树枝砸坏了,没了电。 王河庆买来电线和开关,修好了老人家厨房的灯,又和邻居找来水泥瓦修好了屋顶,还往院子的厕所角上安装了电灯。 27年来,不走“寻常路”的电工王河庆乐此不疲地穿梭在这山沟沟里,干了不少“奇葩”事,也成了邻里乡亲们眼中的贴心人。 P177-18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