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砖的楼房/何士光文集
分类
作者 何士光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何士光,1942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196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在黔北农村任乡村教师,1982年到贵州省作家协会工作。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曾以“梨花屯乡场”为背景写作系列文学作品,对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乡情和人情有深切的体察和记述。《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远行》《喜悦》《青砖的楼房》和《苦寒行》等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后从事传统文化研究,著有《烦恼与菩提》《今生:经受与寻找》和《今生:吾谁与归》等作品,对传统文化中的“道”有深入的体悟和表述。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
目录
草青青
蒿里行
薤露行
苦寒行
青砖的楼房
精彩页
草青青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下面这一段爱情故事,是我的朋友孙孟陶讲的。
那是五月里的一个晚上,黄昏刚刚到来的时候,我们沏了两杯茶,在他的房间里坐下来。我是受了嘱托,去向他转致一份好意;他四十一岁了,还是独自一人,我们都希望帮助他成功一段姻缘。我是一个星期之内第二次上他那儿去。我并不以为这样的方式很必要,但有的时候,事情似乎也只好像这样。
“孟陶,”闲谈了一会之后,我就把话转入本题,并解释地说:“……像这样,当然有些……隔膜;不过,你知道……”
他沉吟着,好一会没有说出话来。他的身上有着一种男性的,既宽容而又执著的气度,对日子怀着热忱,同时又相当沉静,是很使人歆慕的。他原来毕业于历史系。我和他小时候住在一起,是很亲近的邻居。但我们很早就分开了,待到又相见,却是十多年过去,还是在前年,一九七九年夏天里,他来到省城里工作的时候。看起来,刚刚过去不久的那一段苦难的日子,似乎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什么阴郁的痕迹。
“……这样好不好呢?”后来他终于这样说,带一点深思,神情还像平日一样从容。“我先告诉你一件事,然后……”
于是他就对我讲了这段故事。
1
一九七〇年,我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波浪把我搁浅在一处远远的小镇上。那地方叫青羊场,有一间小学,还有一间仅有两个班级的初级中学。我就在那间中学里当教师。那时候,我们所处的时代厌恶我们;尽管我们的生命是这样的卑微和安分,我们的日子是这样的贫困而苦辛,但在同志们倡导的那种革命事业面前,我们却仿佛与身俱来地有罪。打击是随时袭来的,有时像芒刺一样轻,有时像拉满了的弓弦一样紧……我像一张纸屑一样零落着,后来就来到青羊场,在那儿默默地住下了。
请不要用江南集镇的繁华景象来想象我们的青羊场,那不过是一截短短的小街罢了,孤寂地坐落在两道连绵的岭岗之间,串在一条终年空荡荡的山间马路上;那石子路的一端消失在一座长满灌木丛的小山跟前,另一端翻过一座土坡,终于也一样,仿佛一隅长久地被遗弃的地方。从街上走过,老觉得两边的年深月久的瓦檐在向你压下来。那些临街的、歪歪斜斜的窗棱和壁板,曾经按照规定而涂上一层红土,但早已被风雨和尘土模糊了,更显得沉重和黯淡。不断有墨写的和标语零零碎碎地贴上去,又总是有破碎的纸屑在剥落,瑟瑟索索地,让人觉着有一种说不出的愁苦。
小街平日里一片冷清,有几爿小小的店铺漠然地半开半掩,卖一点蒙着灰尘的搪瓷把缸,还有食盐。好一阵才有人拖着布鞋从街面上穿过,也像影子一样无声。或者晴天,一两朵白云悄然地划过去,鸡懒洋洋地伸长脖颈叫了;或者雨天,细雨缠绵地落下来,小街湿透了,长久地积着黏糊糊的、使鞋子深陷下去的泥水。只有到了赶场的日子,庄稼人才到街子上来,做一点零星的买卖,但田地里的出产很少,也只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散开。后来不再允许赶场,那么就连这一点匆匆的相见也没有了。当然,碰到大的批判会要召开,或者规定的游行、声讨和欢庆要举行,庄稼人也会被催促着,在正午过了好久才牵连地来到街上;再不就在严严实实的、无边无际的深夜里,突然有一阵零零落落的锣鼓敲响,那时街上也会显出几分喧嚷;但这喧嚷却透出一种追逼人心灵的紧张,使人一阵阵凄惶。
我除了寄信、买烟卷和煤油,一次也不到街上去。烟卷和煤油都是配给的,并且时时缺货,我就更不容易去了。我蜷缩在自己的小屋里。我们的学校略略地离着街子,在一座小土坡上,有一点稀疏的林子、一块草地、一列砖房和两列木房,旁边还有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我的屋子离操场比较远,是一列木房的末尾一间,很矮小。门前有一小块空空的泥地,栽着一株桃树,两株李树。要不是我偶尔还抬起头来,看见桃花开了,或者李树结了又青又小的李子,就差不多以为日子不再流淌。
P1-4
导语
何士光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是贵州文学的一面旗帜,其创造的获奖记录贵州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超越。
《青砖的楼房》系何士光先生文集(共七本)中的第二集,作品收录了何士光先生的中篇小说,内容各有趣味、意趣丰富,语言平实流畅,实乃休闲读物上选,其中还一定程度的体现出了作者的思想价值以及写作技巧。
序言
我感谢朋友们为我编辑出版这部《何士光文集
》。一个人要是写下过一点什么,就是这个人的生
命曾经有过的一点痕迹。写作和人们其他的活动一
样,都植根在人们对生活、人生和生命的追寻里。
谁没有自己的痕迹呢?照说花开花落过后,就是不
用再惦念那些已经散去的风雨的。只是对于有缘的
人们来说,这如果还可能成为一种因缘的话,我似
乎就应该把这些文字的由来,简约地写一些在这里

我想说,我们来到这个人世上的时候,并不清
楚这生命是怎样一回事情,并且后来也就一直生活
在生命这个久远的谜里。但从此以后,我们就不得
不怀着这一颗满是念头的心,肩负着这一具已经活
着的躯体,踯躅在朝朝暮暮的岁月里。这生命就在
驱使着我们自己,乃至是追逼着我们自己,在日子
里寻寻觅觅。这样的寻觅,是要让这颗心得到满足
。只有满足的心才会是安宁的,不然我们就始终是
不安的,乃至于这样的瞬间即是永恒。而渐渐地我
们也就看见,我们的寻觅,正是朝着生活的、人生
的和生命的,这样三条可能的路径延伸的。在散文
《今生:经受与寻找》里,我就借助了万花筒来比
喻这三条路径。
万花筒摇动出来的景象,不就是五彩缤纷的?
这就像我们说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第一条路径
,是生活的路径。在《城市与孩子》这篇散文里我
就写到,那时候自己就是要去寻找惬意的食品,那
是一块烧饼;也想去看看这个世界,那是这城市里
的一条街道;还想去一处鸽市,那儿有人们带来的
鸽子。如果这些景象能够使我们得到满足,一个人
也就可以这样生活下去。但是万花筒里的景象,即
便是丰富多彩的,不也是转瞬即逝的和不断重复的
?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满足是不会有止境的,是要反
复地去追求的。以至于在这样的忙碌之中,我们仿
佛是在行进,其实又一步也没有挪动,就像自己是
假装着在生活似的。一路地走过去的时候,这心里
又有一种五光十色的荒凉,和熙熙攘攘的索漠,内
心深处又仍然是不安的。
……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到万花筒的比喻了。正像万
花筒的本相只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玻璃一样,我们的
心灵的本相就是那种原初的无形无象的能量,佛法
里就把它称作心灵的“本来面目”,也称作佛性或
自性。它本来就是圆满的、安宁的和智慧的,如同
《心经》所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
减”的,是不需要用些什么来满足它的。但是这心
灵在和世界的声色交流的时候,信息就会积存起来
,好比万花筒里的染上了颜色的玻璃,就异化为我
们的意识,这样就让我们有了一颗有色的识心。佛
法说“心生则万法生”,当我们再用这颗有色玻璃
一般的识心去和世界交流的时候,我们便陷落在五
彩缤纷的追求之中了。
那么在这里,在前人的引导下,我们就可以看
见,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找就是有终点的了。这就
是要让我们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回到
这心灵的“本来面目”。这也就是禅宗要求取的“
明心见性”,即是要明白自己的动摇不定的识心,
见到自己的清明不变的真性。那么就像万花筒能够
让五彩缤纷的景象在其中生生灭灭,而无色透明的
本相却是始终不变的一样,我们在找回了自己的如
如不动的本相以后,也就能够让万事万物在心里来
来往往,这心境就是不离万物又不住万物的。像这
样,一个人也就会从异化了的自为的状态,还原为
本来的自在的状态。而这种本来的状态,也就是终
极的状态。
我后来就把自己在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觅,写
入了《今生:经受与寻找》《今生:吾谁与归》和
《烦恼与菩提》,留在了这部文集的后半部分里。
那么当然了,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找,就不仅仅是
理念的和话语的,而须得是修证的和实践的,这也
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深刻的特征了。
内容推荐
《青砖的楼房》收录了何士光先生创作的中篇小说,共5篇,包括《草青青》《青砖的楼房》《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
“二青”分别写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生活赐予却已无法触摸的爱情,有隐而难言的告白,这些都被放大在一个巨大的时代大幕之上。“三行”则以汉乐府为题,化用其意,为几类时代人物谱写挽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悲凉深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8: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