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杨曾文,男,汉族,1939年生于山东省即墨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2003年4月至201O年4月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l-3卷(任继愈主编,共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中国佛教史论)》;主编并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神会和尚话录)》、《临济录)》;翻译《(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精著)、《(印度佛教史概说)》(合译)。另有论文200多篇、译文35篇。 目录 序 第一章 宋元的社会和佛教、禅宗 第一节 宋代的社会和佛教、禅宗 一 宋代社会 二 宋朝的佛教政策 (一)朝廷组织译经及其影响 (二)宋代对僧尼的管理和僧尼数目 (三)宋徽宗对佛教的贬斥和恢复 三 天台、华严、净土和律宗 四 禅宗概况 (一)延寿和法眼宗 (二)云门宗在北宋的兴盛 (三)临济宗在北宋后期开始走向兴盛 (四)曹洞宗在两宋之际兴起 第二节 辽、西夏和金代社会和佛教、禅宗 — 辽 二 西夏 三 金 第三节 元代社会和佛教、禅宗 一 元代社会 二 元朝的佛教概况 (一)蒙古建国至元世祖建立元朝期间(1206—1260) (二)元世祖建元之后(1260一1368) 三 元代的禅宗 (一)临济宗 (二)曹洞宗 第二章 北宋法眼宗的学僧 第一节 永明延寿及其著作 一 延寿的生平 二 延寿的著作 (一)《宗镜录》,一百卷 (二)《万善同归集》,上中下三卷 (三)《唯心诀》,一卷 (四)《注心赋》,又名《心赋注》,四卷 (五)《观心玄枢》,一卷 第二节 延寿的心性论 一 “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鉴 二 真心与妄心,真妄交彻,即众生是佛 三 心与理、事 四 明心见性,“一念成佛 第三节 延寿的禅、教会通思想 一 将禅宗与奉为“圆教”的华严宗直接结合 二 主张禅、教会通,以各种教法为“助道”法门 三 唯心净土和念佛往生极乐净土思想 (一)“唯心净土”思想 (二)念佛和往生极乐净土的思想 四 论佛教与儒教、道教异同和会通 第四节 道原及其《景德传灯录》 一 永安道原 二 从《佛祖同参集》到《景德传灯录》 三 杨亿、李维、王曙对《景德传灯录》的刊削、裁定 四 《景德传灯录》的版本 …… 第三章 北宋云门宗的兴盛 第四章 临济宗的迅速兴起 第五章 临济宗大慧派和虎丘派 第六章 宋代曹洞宗 第七章 宋代儒者士大夫和禅宗 第八章 元代的曹洞宗和临济宗 参考书目
导语 杨曾文著的《宋元禅宗史》内容有以下主要特色:1.在理清历史脉络的前提下,对佛教禅宗史、文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人物、著作和思想等,皆置于特定社会环境进行考察和评述。2.既从竖向明确禅宗代表人物的传承法系,又从横向介绍他们的社会交往及外护情况。3.宋代儒释道三教会通和融合已成时代思潮,对正在兴起的理学产生重大影响。本书对禅僧与士大夫交往的情况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4.论述禅宗具有现实主义性格,主张“随处作主,立处皆真”,提倡自修自悟,见性成佛。宋元禅法有“看话禅”、“默照禅”,在思想上皆未脱离禅宗的根本宗旨;即使是后来兴起的“念佛禅”,也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思想为标榜。 内容推荐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宗教习俗结合的过程。到隋唐时期,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宗派,其中禅宗最富有个性,简便易行,受到官僚士大夫、文人和普通民众的欢迎,逐渐发展为中国佛教中的主流派别,对中国思想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杨曾文著的《宋元禅宗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两宋和元代禅宗的传播和发展,对这一时期禅宗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事件、禅法思想、著述以及禅宗与佛教其他宗派、与儒道二教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