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村庄的64个人(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潦寒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个村庄的64个人(精)》为作家潦寒新近短篇小说集,集中讲述一个村庄里的64个人的64个故事。以客观犀利的语言完成了多幅人物速写,在现实与荒诞之间,建构出独立、熟悉而陌生的村庄。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中以及网络文明的冲击下,现代人的无处可去、局促不安。
作者简介
潦寒,作家、学者。1977年出生于栗门张。著有《文化营销》,散文集《故乡在纸上》《反抗者》,长篇小说《封口——中国营销界的罪与罚》《歇斯底里》,短篇小说集《一个村庄的64个人》等。
因文风厚重凝练,受海外华人热捧。《故乡在纸上》《歇斯底里》由美国驱动出版社引入出版;长篇小说《疯长的荒诞》连载于美国《华人周末》;《海华都市报》为其开设个人专栏“天下故乡”。
目录
自序:好小说是人性的一面镜子
一 乾

活着
歧视
正能量
普通人
事不成
民间智慧
恶人,恶人
二 坤

瓦解
爷们
开荤腥
家教
打抱不平
“逼良为娼”
上面来了两个记者
三 艮
弑母
致命
拼死
口造业
饶舌
无赖
压床
盖棺定论
四 离

大师
刁民
老百姓
凌迟
多活二十年
生如鸿毛,死如泰山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五 兑
疯子
尊严
掌权
冲突
大义灭亲
秋后算账
偷鸡蚀把米
枪口朝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震

风口
烧高香
大人物
高人
上访,上访
是官刁死民
为人民服务
当家做主
七 坎

信主
学佛
平信徒
奇人屁三
张半仙
神秘的祭祀
八 巽
文化人
死磕
脸面
妥协
羞辱
马失前蹄
狗日的事实
序言
好小说是人性的一面镜子
我们村子后有一条漯河至上蔡的公路,简称“漯上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漯上路上跑的车辆不多。每逢秋
收,农民将地里打下来的玉米摊在公路上晒,占一半道,
另一半走车。
漯上路是双车道,市级公路。小汽车走起来绰绰有余
,大卡车会经常因躲行人、双车交会等轧着农民晒的玉米
。开始,有的人觉得路本来是走车的,不好意思地将玉米
往里拢一拢,给车让道。然而,有的人觉得大卡车轧自己
的玉米了,讨人嫌,就将抓钩、铁锹,甚至是铁耙子放在
玉米边上警示司机,别轧着玉米了。那时,司机正是“吃
香”的职业,大卡车拉的多是煤、水泥、钢材等。大卡车
司机虽然很辛苦,但挣钱容易,出手也阔绰,甚至有些公
路出现了专门为司机提供色情服务的路边饭店。“十个司
机九个坏,一个不坏是‘柴坏,(方言:残废)”俗语的
流行,让很多人打起司机的主意。
漯上路晒玉米的农民怎么打司机的主意呢?“猫有猫
道,鼠有鼠道。”我们村的狗剩故意将木制的农具放在公
路晒的玉米上,大卡车高,木制的铣与玉米的颜色又很相
近,司机很不在意地就蹭着玉米边开过去了。“站住!”
前面专门有人等着呢。有人拎着铁铣往路中间一站,司机
走不了。司机下车,狗剩拿着被轧坏的农具过来和司机讨
说法。这种事遇到一起是意外事件,二起是偶然事件,三
起五起后司机就知道是讹诈了。那时候人们没有手机,也
没有110。司机们被几个人围住后根本就说不清楚。“好汉
不吃眼前亏。”司机们明白这个道理,掏钱走人,算是“
花钱消灾”!
虽然年纪小,第一次我也围观,看到司机一脸的愤懑
还觉得不可思议,轧坏赔偿,天经地义。第二天,第三天
,第四天……狗剩的木铣能天天被大卡车轧坏就让人觉得
不可思议了。“咦!狗剩这个苞谷(玉米)季节被轧坏十
几把木铣,挣了几百块!”议论中有讽刺的、羡慕的、嘲
笑的,甚至是不屑的。但,这并不妨碍“爷们间的情感”
。大卡车上有时司机不是一个人,两三个人下来和狗剩理
论时,附近晒玉米的人就立即站出来给狗剩帮腔——不论
是非,只讲立场。
语言落后于行为。没有“碰瓷”这个词时,这种行为
已经屡见不鲜了,更重要的是,我在书本上学的“纯朴、
正直、勤劳、善良”的农民,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另一个样
子,尤其是明明知道狗剩的“表演”滑稽可笑得不值一驳
时,帮腔的人不是义正词严地指出来,而是文过饰非地强
词夺理,甚至还能表现出来受到极大委屈的义愤填膺……
现实中充满各式各样的谎言,用什么样的形式将深埋
在谎言中的“真实”剥离出来,与现实保持一种文明的距
离,从而使自己以超然独立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甚至是洞
察现实呢?无论是“想当一个好人,结果成了帮凶”以《
我们》为题,用诗的形式高度概括,还是以“文学就是回
忆,而未来只有在回忆中才能变得更加清晰”真实记录的
《故乡在纸上》一书的一版再版,都无法呈现出和我朝夕
相处许多年“憨厚、善良与纯朴”的乡亲们复杂、自私、
虚伪、猥琐,甚至是荒诞乖张的一面。
“小说是有关人性最透彻深刻的思想,对于人性各形
最精妙的描写,最生动丰富的机智幽默,通过最恰当的语
言向世人传达。”读到简·奥斯汀的这句话,我豁然开朗
:二百多年前,英国的小说家简·奥斯汀就能通过认识的
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以独幕剧的方式写出令世人瞩目的《
傲慢与偏见》。而我面对的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无数的非
常了解的父老乡亲与形形色色的说不透讲不清的现实,以
及真实生活中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呈现出来的问题!
倘若我把现实中的真实事件当作创作的素材,又不影响他
们的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小说以故事的方式表达。
这样,既能让我笔下的人物的真实而不为人知的一面现身
,又不会伤害到我与家乡的那份感情。
如果我们把生活视为不完美的,小说的价值不仅限于
对这种不完美的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的审视,喜怒哀乐的描
述,还有对思想传统的洞察,伦理观念的反思,乃至对人
性的剖析与群体思维的解构。如同本书中的64个人:有我
认识的人,有我了解的人。有听来的故事,有眼见的故事
;有几个人的故事捏在一起的,有一个人的经历以不同的
侧面打磨成几个故事的。
说到底:故事仅是小说的外衣,精神的真实呈现才是
小说的灵魂。
导语
《一个村庄的64个人(精)》为潦寒的小说集。讲述一个村庄里的64个人的64个故事,建构出独立、熟悉而陌生的乡村世界。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中,网络文明的冲击下,新一代农民的无所、局促不安;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对个体命运,情感、焦虑、困惑的温情的写作。
精彩页

付子不服人,是有道理的。
二十年前,我们村在孝武营上过高中的二十余人中,付子的成绩最好。第一年没有考上,转到县城高中复习一年,考上大专应该是瓢盖的。这个节骨眼上爹死了,付子没到县城复习,熬到秋天当兵去了。二十年前,农村的孩子就两个出路,考学或当兵。付子高中毕业去当兵,很多人以为付子当不了军官,士官也稳当。不负众望的付子千里挑一又成为特种兵。那四年的魔鬼训练,付子能飞针穿玻璃、徒手上房……特种兵转业回来,各地的公安局都喜欢要。倒霉的是付子那个连,枪丢了。部队丢枪找不回来,是政治事件,全连复员回家。
很多人说,付子从部队回来后,不会笑了。说实在的,我上小学每天从他家门口走,真还没有见他笑过。付子不仅不笑,见人就躲,实在躲不过去了,要么是仰着头,要么扭过脸,碰着了就是不说话。“这球货当兵当傻了,见人连个话都不会说了。”“你要是有他的本事,别说见老百姓不说话,见乡长也不会理球哩!”人们私下里的议论,并没有对付子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但是,乡村有乡村的办法。付子部队转业就二十二三了,村里没有一个人给他提亲说媒,急得付子娘见人都说:“这孩子心里憋闷哪!”“大家心里也都憋着呢!”乡亲们看不惯什么了,力量大着呢!正当付子娘快要愁死的时候,邻村朱校长的女儿翠儿主动让人上门提亲,付子的头继续昂着。
有时候,人们吵架是没有原因的,何况是整天憋一肚子不服的付子!翠儿忍一天二天可以,一个月,二个月就难了。更何况一年,二年。儿子刚会学走路时,摔了一跤,翠儿上去扶,付子拦住不让,说让儿子自己爬起来。翠儿非要扶,付子一个甩手把翠儿撂好远。翠儿一跺脚,回娘家了……一走一个星期。付子娘让付子去岳父家,把翠儿叫回来,付子不去。一个月过去了。付子娘骂儿子,是不是想让好好的一个家散了,她捏着绳子要上吊。付子脖子一梗,一头将院墙撞了一个大窟窿,血顺着额头淌了下来。付子娘绳子一丢,再也没唠叨半句……
我去孝武营上高中前,就理解付子的傲了。那时别说高中,上大学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有几个?然而,我上初中时就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了。二十世纪末,王朔正火得一塌糊涂。“一不小心,写出一部《红楼梦》。”这句话,遭得全民讥骂,其实,这句狂话我也说过,只是大家没有把我当回事而已。后来考上大学,分数勉强被阴差阳错地调剂成物理学,仍觉得自己能成为第二个伽利略。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我看着别人不顺眼。其实,别人看着我也不顺眼。文笔好,又学的是天体物理学,毕业后省城却没有我的立锥之地。不想求人,赋闲了半年多,老师实在看不下去,把我推荐到贵州边城的天文观测站。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待上十年后,我突然觉得生命之虚无,尤其是晚上借着天文望远镜看着深邃的夜空,相对于那繁星万千,地球可以忽略不计。而人相对于地球,也可以忽略不计!
父亲病重,让我回去,刚进村口,就碰见付子了。十年前,如果他不主动给我说话,我会视而不见。可现在不一样了,“付子哥,在这儿闲着呢!”我心里想,大不了他鼻子哼一声,我能接受。“兄弟回来了!”付子满脸堆笑,上前要帮我拎东西。“呀!”我错愕不已。“兄弟!大老远回来了,我帮你,我帮你!”付子不愧是特种兵出身,拎着我的大包像拎一包糠一样,帮我送到家。
我能理解付子的傲,也明白自己如何转变过来的,但是不理解付子是怎么转变过来的。有了这个疑问,自然就有了多接触的想法。恰好父亲的病情有所缓解,付子为我父亲的病忙前忙后的。过意不去,我特意给他弄了一瓶五粮液。
“岁月磨人,当年傲视苍生的付子哥,现在也变成绕指柔了。”不管恰当不恰当,我将自己心中的疑问先说出来了。
“不是岁月磨人,而是事磨人!”付子抿一口酒,微笑着说。
“还有啥事让能飞针穿玻璃、徒手上房的特种兵怂了?”我故意装作轻松地开玩笑。
“什么事?”付子苦笑了一下。“听咱婶说,你这些年的变化也挺大的。”见我没有再问,付子反问一句。
“我是读书多了,想开了。你的变化……”我们农村有一句,三岁看老。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实际上是很难的。
“前几年,我为了活出个人样来,去山西煤矿挖了几年煤。”
“挖煤?”我没有下过煤井,却读过煤矿作家叫刘庆邦的小说,觉得不至于对人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况且挖煤这个职业从宋朝就有了。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