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全国各地“中小学体能进校园”“中小学体能大课间”等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从形式上看,其主要核心内容就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但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对眼花缭乱的新设备、新动作感到新奇,同时也存在很多疑问。我们经常能听到或看到“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字眼,但如果进一步追问: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具体应遵循什么规律?如何落实?很多人又很迷茫。 张秀丽、张威、刘改成著的《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青少年体能教练认证参考教材)》基于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及心理、动作的发展规律,阐述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和课程的设计原则,以直观的图片和便捷的微信扫码看视频方式,提供丰富的动作实例及课程设计案例,建立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评价标准。 本书可作为从事幼儿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实用性工作指南,为少年儿童体适能培训机构的教练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也可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及2~14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作者简介 张秀丽(1968.03-)女,河北人,汉族,于北京体育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体运动与损伤预防。获得“新加坡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认证;“美国运动委员会(ACE)儿童青少年体能教练”认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会员;长期指导校外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实践。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第一节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及发展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发展 第二节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生物学基础 一、主要解剖结构与功能 二、人体运动链理论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特点 一、少年儿童阶段划分 二、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总则 第二章 学龄前期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课程设计 第一节 身体发育及心理、动作发展规律 一、身体发育规律 二、心理发展规律 三、动作发展规律 第二节 课程设计原则 一、生动形象的文字、积极向上的语言 二、保护好奇心,鼓励探索、创造 三、明确儿童能力的局限性和潜能 四、获得家长的支持 第三节 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 一、移动性动作技能 二、操控性动作技能 三、稳定性动作技能 四、综合性动作技能 五、放松运动 第四节 案例 一、案例 二、案例 三、案例 第三章 学龄初期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课程设计 第一节 身体发育及心理、动作发展规律 一、身体发育特点 二、心理发展规律 三、动作发展规律 第二节 课程设计原则 一、注重基本动作技能评价 二、强调以肌肉-神经整合为主的自重训练 三、注意性别差异 四、强调体育素养的提高 五、游戏为主,规则公平合理 六、关注慢性病儿童 第三节 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动作技能 二、神经肌肉激活 三、灵敏协调性 四、功能性力量 五、基础速度 六、关节灵活性 七、综合性练习 第四节 案例 一、案例 二、案例 三、案例 四、案例 第四章 学龄中期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课程设计 第一节 身体生长发育、心理及动作表现发展规律 一、身体生长发育规律 二、心理发展规律 三、运动表现发展规律 第二节 课程设计原则 一、性别差异 二、负荷适当,减少损伤 三、发展运动技能,向专项化过渡 四、恰当处理“矛盾”心理 第三节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灵敏协调性 二、平衡稳定性 三、力量爆发力 四、速度 五、动作准备 六、放松恢复与再生运动 第四节 案例 一、案例 二、案例 三、案例 第五章 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评价 第一节 学龄前期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评价 一、学龄前期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过程导向评价 二、学龄前期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结果导向评价 第二节 学龄期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评价 一、学龄期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过程导向评价 二、学龄期少年儿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结果导向评价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