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沧浪归元(纽约归来是故乡)(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元红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随笔集《沧浪归元(纽约归来是故乡)》中,作者李元红对自己亲历的小事,用女性特有的细致进行观察,以自己清澈善良的内心去体验,以清新、质朴的文字来描写她自己极其细腻的情感,这使她的作品既是灵魂之作,又称得上是大别山里的一泓清泉,是一串串令人爱不释手,更值得细细把玩的精美饰物。

内容推荐

《沧浪归元(纽约归来是故乡)》为随笔作品集,分为“追赶晨光”、“感恩每一段遇见”、“最亲最美是故园”、“海漂岁月”等篇章,记录了作者李元红从纽约访学回国后的工作与生活。通过点滴的记录,作者分享了自己人到中年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刻感悟。作者的文笔朴实而细腻,感情真挚而热烈,读来让人感动之余,也会增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目录

第一部分 追赶晨光

 追赶晨光

 邂逅更好的自己

 我在海的这边等你

 爱心是尘世的暖

 待我长发及腰

 携一缕轻陕之心

 诗意情怀话人生

 字字生慧

 一片执念笑人生

 甜蜜的负担

 一年奋斗一月始

 一执之念

 爱助力坚强

 迎风飞扬

 快乐永不止步

 家家有本经

 曲终人散时

 坚持成就梦想

 小幸福点亮慢生活

 偷得浮生一日闲

第二部分 感恩每一段遇见

 感恩每一段遇见

 根舍半日

 湘湖荡秋

 云水禅心

 如水之缘

 荷塘丰盈自在心

 晨光中的舟山

 且行且止滇之南

 桂花香沁爬山路

 囧途一二三

 华山论剑我小胜

 初识乌镇

 酒香浓郁洋河行

 第三极

 游走扶桑

 东瀛之汤

 邂逅花开

第三部分 最亲最美是故园

 故乡秋色

 故乡秋情

 故乡秋韵

 我的知心恋人

 最亲最美是故园

 毕业寄语

 梦中的紫藤园

 灵魂柔顺之晨

 夏花秋凉

 若是感到幸福你就牵着手

 心绪悠悠淡淡愁

 高考发榜日

 缺失的风景

 无花亦芬芳

 碎了的寂静

 新江湾秋情

 远行话别

 落雪时光

 兄弟情深

 读书偶感

 洋溢在年味里的爱

 白头偕老的爱恋

第四部分 海漂岁月

 回到纽约

 浮生一月闲

 瑞雪兆新春

 初春时节走温城

 春行旧金山

 轻触芝加哥

 不完美的我

 聆听巴菲特

 雨后红霞醉我心

 让爱在火锅里沸腾

 说不尽的缘起

 软执行力

 你好,雪雁

 但愿人生如初见

 学霸的难题

 Poughkeepsie小镇

 没有远方又如何

 我从春天走来

 “成功”有捷径

 心动不如行动

 哈德森河高架桥

 爱的妥协

 互助接力

 在中央公园骑行

 好友Linda

 师姐左贞

 我的访学好友

 感知幸福的权利

 亦义亦慧的荆姐

 Madison Avenue

 我家有子初长成

 继续“混”日子

 美国的DMV

 观House of Cards有感

 沃顿蹭课216

 状告《纽约时报》

 找到舒服的自己

 亲临哈佛中国论坛

 告别Party

附录

 不畏浮云遮望眼——暨2016年复旦大学地产金融同学会年会

 胜友如云庆华诞——暨复旦校友俱乐部三周年庆

后记:找寻心灵的方向

试读章节

邂逅更好的自己

三年多前决心和儿子出去读书时,最困惑我的可能就是日常生活的料理了,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不过一切比想象中要顺利,在复旦大学校友们的帮助下,只用了半个月,我们就把纽约的居所安顿好,我去学校报到,儿子也很快入学。一个月后,旧金山的朋友Vivian快递来一辆车,我们留学的生活就慢慢上了轨道。出国前,家人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我和儿子冷着、饿着。现在即将启程回国了,心里竟然充满着诸多感慨与不舍。回首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梳理一下海漂一千天可以量化的事项。

三年里,因为要兼顾国内的工作,访学期间我在上海和纽约间往返飞行十四次,飞行距离近十七万千米。飞行的成果是我不再恐惧一个人出门远行。儿时走失的阴影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四十年,自己单独出门,不安总会时时笼罩在我的心头。海漂的几年中,我带着无奈又无畏的精神,为了工作、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更好履行一个母亲的职责,勇闯天涯,一个人单飞十二次往返中美,忐忑不安的心情或轻或重地依然一路相随。但内心渐渐如拨开云雾,阴影小了,惶惑感没了,即使一个人也能够安心、从容出门了,心灵的创伤慢慢愈合,终于走出了儿时的阴影。

三年里,受两位教授邀请,我在雪城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当上过几个学期商学院的课后,能一分为二地看待中美教育差异了。原来一味崇洋媚外,以为国外的高等教育都是好的,其实他们也有很多落后之处。如商学院的案例都未能与时俱进,所以只能说中美教育各有千秋。庆幸能师从Peter Koveos和王能教授,他们两位皆是美国金融界知名人士,如今他们是良师,也是益友,无论学识、潜心洽学和教学的精神,还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和个人修养,都是我今生为师的榜样。

访学期间,利用假日、周末等闲暇时间完成随笔五十万字,整理、出版个人首部著作《岁月凝红》,出书的初衷原为兑现对微友的承诺,但没想到写书是那么难,这是我边写、边整理、边修改的感受,庆幸我没有中途当逃兵,并一举多得,为四川凉山贫困的孩子们筹得三十万通过售书得来的助学款。

当然,三年里,我的主要任务是自己的学习和陪伴、照顾儿子生活;培训他一些生活技能,引导其学习自我管理。这些我自认为完成得比较理想;2015年下半年协助儿子进行大学申请,梳理申请材料,最后儿子获得四份大学录取通知书。

访学期间我借机参访美国其他大学:哈佛、耶鲁、西点军校、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大学、UBC大学,思考世界顶尖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公司化运营与治理。

在纽约,我有缘成为美国中华艾滋病慈善基金会和爱心基金会理事,结识蒙娜、粱医生、明德、荆姐这样一些华人爱心人士,他们的修为是我今生努力的方向;三年里,我们三次协助中美夏令营公益行,带领更多的中美孩子深入中国贫困山区助学、献爱心。

在美国,我还有幸结识上百位华人精英、知名教授,如魏尚进、姜纬、程健、张小虎等;复旦校友圈,如郭刚、左贞、卢菁等一家;华尔街朋友圈,如余婉仪、颜勇夫妇;访问学者圈,如吴瑾瑾、李静萍老师等;哥大等高校青年才俊,如周晓舟、玉晔等;Scarsdale村子里的邻居,如光华、佳妮、王晋、晓莉、小颖一家等。各朋友圈近半数变成好朋友,闺蜜团也迅速扩容,她们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心人,如“四人帮”“三朵金花”“我们同年”。朋友圈的精英人士成为我生活的领路者和参照对象;良师益友让自己不再妄自菲薄,也不再沾沾自喜。平实、努力与上进的精神成为生活常态。

在纽约,开始独立学习生活后,我学做家务、研习厨艺、考取美国驾照。经常开长途使我的驾驶技能也大大提高,在国内我最远的开车距离是到过两次昆山,而在纽约,出门随便开开便是好几十英里。因为访学的时间相对自由宽松,我慢慢懂得学习和自己相处:学会与自己的身心对话,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习管理身体;遇到糟糕的事和人,学会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圆融地处理一些关系,智慧地解决一些问题。

在纽约的日子,每周最大的任务便是接待,我很乐于看到国内来的新老朋友,所以几年中接待大小来访人员无数,纽约成为部分复旦校友来美旅行的接待站。

在纽约,有了观剧的时间和空间。三年来观赏历史和现实题材的美剧近二十部、欧美电影上百部,更加翔实地了解了欧美文化和思维模式。很多年没有时间能够静心读书,从而体验书中人物的思想和人生,欣慰的是在纽约读了十本认为有价值的书,在书中体验历史人物的悲欢人生。读书让自己学会思辨、玩味人生之酸甜苦辣。

很多访学教师在美国都会选择更多的旅行来开阔眼界,所以三年中我到访旅行过的城市也不少:纽约、迈阿密、旧金山、芝加哥、温哥华、华盛顿、波士顿;观美景、尝美食,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海漂渐近尾声,量化和不能量化的经历,丰富武装了自己。有人说,一个人的美丽是所有经历过的往事,是心中留下又褪去的伤痕。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淡定和从容,或许这些都是种种阅历后的沉淀。相比三年前,自己老了、沧桑了很多,但我深信自己的灵魂愈发动人,海漂让我邂逅更好的自己。善良与感恩相得益彰,学会面对现实,复杂的生活要简单快乐地去过,不再惧怕无人陪伴的日子,自我照顾一样精彩与平实,当置身陌生的街头,不再惧怕与茫然。

无悔海漂的每一天,因为努力进取而收获丰盈。从导师邀请我赴美访学,到新生活的适应,是复旦校友为中心的朋友圈以及Scarsdale村子里左邻右舍的互助友爱,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多年来新朋旧友的鼓励与我一路相随;我与儿子的相互配合以及在彼此依赖中走过三年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得以邂逅了更好的自己,身心独立,慢慢脱离曾经的依附……人生下半场的序幕已拉开,希望自己能带上好心情,携手可以同行的家人、朋友,向快乐出发,开启人生下一段旅程!

很喜欢一句话:“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同样在曾经的日子里,我也经历过各种漂泊、磨砺,我很骄傲;我对生活依然一往情深。

P4-7

序言

我是在复旦校友会俱乐部的一次活动中认识元红老师的。她日常教务缠身,却仍抽出时间写作,其间赠我一本她的处女作《岁月凝红》。后来我知道,那本书在圈子里广受好评,卖得也很好。最后,她将卖书所得的近三十万元书款,悉数捐给了四川大凉山的孩子们。

现在,元红的第二本书又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定为《沧浪归元》。出版前,她将书稿发给我,请我写序,这使我比一般读者早一些读到这部书。

文如其人。我看着这些文稿,感觉面前正有一位仪态优雅、从容、淡定的知识女性,微笑着向我娓娓道来她漂洋过海的留学和陪读生活;告诉我,她生命中曾遭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坎坷,甚或磨难;与我一起分享她人生旅途中的一人一事、一花一木所带来的种种启示和体悟。她的心是沉静的、智慧的,灵魂是倔强的、善良的,文字是优美的、含蓄的、低调的、不事张扬的……所有的叙述都是那样从容不迫,那样举重若轻,那样坦白真诚。面对着这些文字,我忽然觉得不是在读一部书稿,而是在聆听一个人的心跳,并和她一起体验她生命中所有的欢乐和忧伤、成就和烦恼,于是,不知不觉地,就被她的文字俘虏了,不再将她作为作者,而是视为一个在生命的旅途中值得信赖的朋友……

所以,我想,元红这部书之所以能吸引我,绝不是因为它的妙语连珠的文字、精巧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而是透过她的朴实无华的叙述,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真真切切的、活生生的知识女性的形象——她的感情,她的思想,她的快乐,她的忧伤,她的困惑,她的迷茫,她的领悟,她的理想……这一切,都让人过目难忘。

生活中的元红有着很多很多的朋友,相信这部《沧浪归元》的出版,又将会给她带来更多的朋友,而每一位读过她这部书的人,也将会从内心里将她作为良师益友。

然而在我眼里,元红还酷似她书中写到的湘湖。书中她说,湘湖是安静而内敛的,不似西湖总是游人如织,喧闹异常……如果西湖是一位风尘女子,湘湖则是初动芳心的邻家少女。境由心生,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元红心中念念所系、极力赞美的却是一位“邻家少女”。这种从平凡中见到不寻常,见到大道至简,见到绚烂至极反而淡的境界,足以说明经过生活的种种历练,元红已然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放下、归零、清空、舍弃……在她的心目中,邻家少女般的湘湖,其实也正是清静、自在、包容、纯净的象征,是一块尚没有进过染缸的白布,是一片还没有被雾霾遮蔽的蓝天,也是宇宙最原初的状态——古人所说的“大道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中的“元”。元红的心里大概也一直装着这个“元”的,并身体力行地行走在“沧浪归元”的道路上。  当然,如果单就文学的层面而言,《沧浪归元》一书肯定还有值得推敲、商榷之处。比如,语言还需再简练些,结构还需再紧凑些,描情状物该详处则宜详,该略处则宜略。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固然好,但情节的起伏跌宕,隽语妙言的适当点缀,则能更好地抓住读者的心。

然而,我更期待:元红下一部著作中,能够更深入地挖掘自我,进一步将她“沧浪归元”的心路历程更完整、更全面、更深刻地展现给热爱她的读者。

是为序。

卢新华于沪上

2016年12月26日

后记

找寻心灵的方向

2016年新年伊始,记载着我两年多海外访学生活的处女作《岁月凝红》。在众多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正式出版。书的出版、畅销,以及读者朋友们不时发来的一段段赞语、一条条鼓励的短信,皆令我备受鼓舞和欢喜。

半年后,我从纽约访学归来,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的工作环境中。然而,即便再忙,一有闲暇,我还是忍不住要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时间,来继续我的书写,把我贮满亲情、乡情、友情的文字一点点融进了“追赶晨光”“感恩每一段遇见”“最亲最美是故园”“海漂岁月”等篇章中去。于是,就又有了这十多万字的文集面世,可以再一次与我的读者和亲朋好友分享。

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王德耀董事长一直以来对我写作的肯定、支持和鼓励,感谢著名作家卢新华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好友春生、章学、万杰等在这本书的整理、修改、编辑中所给予我的热情而无私的帮助。

《岁月凝红》出版后,承蒙朋友们热心义购,为四川凉山的孩子们筹到近三十万元善款。我到如今还清晰地记得在凉山走访时,所看到的那无数双渴求爱和帮助的眼睛。今天,我同样希望能把《沧浪归元》作为一个载体,连接起我和我的读者以及朋友们的所有爱心,再一次将所有的购书款捐赠给四川凉山的贫困孩子们。为什么我想要这么做?其实都是这些年来深受身边校友们熏陶和耳濡目染的结果。他们有的早已功成名就,有的已到颐养天年之时,于奋斗之余,仍不忘初心,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我心知。在追赶晨光、爱心接力的路上,从来没有坦途,亦不会总是鲜花烂漫,但我始终相信,复旦大学地产金融企业家校友们的榜样和爱的力量会支撑、激励我一路向前。

书写、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可以帮助我不断地思考和反省,也帮助我在寻找事业的目标、生活的乐趣、伙伴抑或爱人的同时,努力把握好人生的航向。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沧海一粟,所有的功名利禄、爱恨情仇,都是过眼烟云,所以得学会放下,学会忍辱负重,学会悲悯众生,学会简单点、快乐点,学会经常把自己清空,学会时时让自己归元……

值此《沧浪归元》出版之际,我愿以此与我的读者以及所有的师长和朋友们共勉。

李元红

2016年12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相比小说,我本人更喜欢读散文和随笔。散文和随笔的灵魂是写真事、写直感、发真的感情。依我之见,散文和随笔的上品之作首先不会让读者感到哪怕是一丁点的做作。元红对自己亲历的小事,用女性特有的细致进行观察,以自己清澈善良的内心去体验,以清新、质朴的文字来描写她自己极其细腻的情感,这使她的作品既是灵魂之作,又称得上是大别山里的一泓清泉,是一串串令人爱不释手,更值得细细把玩的精美饰物。

——复旦大学荣休校长杨玉良院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和元红同饮一河水,同属一个语系。不同的是,她比我年轻得多,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她的作品比我的作品更有朝气。

——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

文学写作没有特权,只要是有心人,只要持之不懈地坚持写作,哪怕没有写出高山流水,也能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元红的随笔,是她自己人生岁月的留痕,她不想虚度光阴,希望用文字雕刻时光。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上海作协副主席、中国算盾研究会会长杨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4: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