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两岳铸剑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建中 |
出版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张建中,江苏沭阳人,1942年10月出生。1961年7月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机关处长、部长、秘书长、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94年7月授少将军衔。 后记 2004年,我退出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的岗位后 ,开始回首往事,回忆走过的路,回忆交过的友, 回忆办过的事,思考前60年工作生活的经历,筹划 如何将退休生活过得充实、健康、快乐。 为了使童年往事更加真实,我委托妹夫韩秀军 同志经常与我母亲交谈,把我的童年、家事记录整 理出来。我还利用退休后每年回家探望亲友的时机 ,有意识地找我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老师交 谈,与亲友和邻村的同龄人交谈,回忆我入伍前的 学习、生活状况。这三章,我花费的时间较长。 入伍后的纪实,主要是通过查找军队有关文献 、大事记,回忆当时与我工作有关的背景;通过与 战友、首长叙谈,回忆我工作的经历。1985年8月, 我任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部长至今,我坚持 每天写工作记录,重要活动及时写日记,印象很深 的用散文记录整理出来,资料比较充实。40多年的 军旅生活,工作调动和搬家比较多,资料查找和整 理确实费了很大工夫。 《两岳铸剑》这本书,主要是回忆我在山东、 河南部队的工作纪实,力戒自我表扬,没有更多评 论。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又是本人“闭门思续”, 由于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肯定有错误和不 当之处,恳请战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本书整理过程中,张辉同志为我提供很好的学 习工作环境,侯丰田、王德波、王建博同志对部分 章节作了修改充实,李峰、李雯同志在资料整理、 打印中给予很多帮助,军旅书法家张鹏同志为本书 题字,还有很多老战友为我提供资料,在此一并表 示感谢。 张建中 2016年10月于郑州 目录 第一章 童年的回忆 出生在反“扫荡”时期 母亲撑起这个家 我崇敬的姥姥 土改中我家被划为“新中农” 我的竹园情怀 门前那棵柿子树 老宅的变迁 第二章 送我进学堂 一块“石板”和一枝“石笔” 吴先生的“教具” 参加李圩完小的第一支腰鼓队 上学后改名叫“建中” 第三章 中等教育年代 用酱油做调料 许诺一条“绒线裤” 聪明但不勤奋 落选飞行员 丢了一只鞋 “校花”徐增霞 一个馒头的记忆 挣的工分够学费 第四章 走进解放军大学校 在刻苦训练中坚定信念 放下枪杆子,扛起竹竿子 帮助班长写“情书” 选调当文印员 考验 亲历天津抗洪抢险一线 难忘的教训 执行“五七”指示 俭朴的“婚礼” 部队基层八年的反思 第五章 在军级机关的磨练 在“无派”中坚守工作岗位 到“五七干校”劳动 任副处长八年 新岗位的考验 第六章 首任直工部长 高举团结的旗帜 扎实抓好基层 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兵” 培养优良作风 难忘的一支体坛劲旅 谈谈领导机关的廉政问题 正确认识党风和社会风气是当前理想教育中 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30年的记忆 第七章 调任秘书长 第一次向组织“讲价钱” 坐了两天冷板凳 打铁还得自身硬 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做好机关服务保障 “同甘共苦”的时代意义 第八章 在六十七集团军的岁月 上任前的谈话 事故案件要少 “双四一”的产生 真正的“兵演兵”宣传队 国防大学的补训 军首长的“小灶” 第九章 情系中原 1+1大于2的效果 100套防化服 陪同张震副主席 香港回归祖国的启示 豫中“明珠”南街村 “武”常委 见证漯河抗洪抢险 倾注河南国防教育 老促会10年 第11个奖杯 典型的力量 第十章 未了故乡情 修一条公路 建一所小学校 建一座便民“医院” 为沭阳中学捐献图书 将军故乡行 第十一章 生活背后的亮光 别忘济南军区 我爱橡树林 “老大哥”您好 附录 一、一位老将军的情怀——《时代音符》《时代余音》读后感 二、将军的国防情结 三、将军的异国情怀 四、志趣高雅快乐多——《怡心集》读后感 五、将军风采录 后记 精彩页 江苏省沭阳县是全国人口较大的县份之一,1952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就是百万人以上的大县。沭阳县地属黄淮平原,土地平衍,成陆较早。境内河渠纵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农牧业发展和人口居住,历史上就是苏北平原的重要农牧产品基地,也是沭阳人口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0年8月下旬,沭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率先建立,从此,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抓紧根据地建设,成为苏北较早的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从1942年初开始,日本法西斯企图彻底摧毁苏北抗日根据地,加紧了“清剿”“蚕食”“伪化”的侵略活动。1942年7月20日黎明,离我家不远的桑墟日军据点出动了300多名日伪军,大举向西北方向进行“扫荡”。沭阳军民在县委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在新四军的支持下,为保卫淮海根据地,保卫自己的家乡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生在反“扫荡”时期 在日伪军对我家乡进行“扫荡”,当地军民反“扫荡”的大动乱日子里,农历1942年10月18日,我出生在沭阳县和睦乡李圩村河哨庄一个简陋的茅草屋内。据母亲讲:我出生7天时,日本鬼子又一次对我们村庄进行“扫荡”。当时天下着雨,乡村小路泥泞,母亲抱着我,“小脚”艰难地行走“跑反”,躲避日本鬼子的抓捕。一次在即将和日本鬼子相遇时,母亲急中生智,躲进一片未收割的庄稼地。当时,庄稼地还淤积着脚面深的水,日本鬼子的嘶叫声、马蹄声,仿佛就在身边。为了防止敌人发现我们,当我啼哭时,母亲用乳头堵住我的嘴。母亲说,在生我的日子里,没有安静地吃过像样的一顿饭,有时连水都喝不上。当时我的大姨妈家所在的池庄村离我们家10来里路,她看到我们家中这种艰难处境,以我出生向我们家贺喜吃“百家饭”为名,向庄上各邻居家借粮食。母亲拖着虚弱的身体,为了维持家中生活,在我还没满月时,就背上粪箕(筐)和锄头上坡挖茅草,回家烧火做饭。据说,当时我们和小叔张永奎家合伙养一头牛,我们家没草喂养,他们照顾我们,由他家单独喂养,不再轮流,但烧火做饭只能靠挖茅草根来解决。母亲讲,一次在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时,在我家用刺刀对准我的胸膛,吓得我浑身哆嗦,脸色发黄。一个汉奸说:“这孩子像生病一样,不刺死他也活不了几天。”临走时,日本鬼子把我家的锅屋放火烧了。 母亲撑起这个家 对祖辈我知道得不多,对爹爹我也没有印象,奶奶在我记事时因终日劳累50多岁即弯腰驼背了,家中的事她还要管着。对父辈我是了解的。据老人们讲,因生活所迫,父辈只存活兄妹三人。大爷张永乐在当地是个能说能干的庄稼人,谁家有事他都去说说、评评道理,庄上人送他外号“尖嘴”。由于父亲张永贤从小上学,后来参加革命,一直没呆在家,大爷是我们家中的顶梁柱。小姑出嫁在李圩,姑父李增科是小学教师。大爷家有三个孩子,我家是兄妹五个。由于父辈没有分家,我们堂兄妹都是排行称呼的。男孩中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女孩姐妹四人。20世纪60年代初父辈分家后,我的家庭完全由母亲当家做主。 据母亲讲:父亲结婚后还上了一年中学,第二年下学后,就被徐殿高、徐春高兄弟二人介绍参加地下党组织。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共产党的活动要求保密性强,善良的母亲也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只知道八路军好、国民党坏。父亲加入地下党组织后,母亲说他经常晚上出去开“黑会”,也不知道干的是什么事,有时还免不了和父亲发生口角。母亲还经常唠叨,叫父亲不要干坏事。 1946年,父亲参加了八路军,参军不久即随部队北撤山东。父亲参军后他参加革命的身份就公开了。当地以赵××为首的国民党伪政权、“还乡团”知道后,纠集地方土豪劣绅把我家的粮食扒光了,草和房屋烧光了,还把我大爷张永乐吊在家门前的树上打得皮开肉绽,要他劝说我父亲回来投降国民党,不然就斩草除根。无奈之下,母亲将出嫁时娘家陪送的16块大洋全部拿出给我大爷做盘缠。我大爷知道这钱沉甸甸的,这是救命的钱啊!大爷无奈之下就提着篮子,手拿水瓢,一路上冲破敌人多道关卡,一边讨饭,一边打听父亲的消息。 到了山东郯城找到父亲所在部队的领导后,大爷向父亲和所在部队的领导诉说家乡的土豪劣绅对我们家的压榨后,父亲坚定地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既然我跟着共产党,我就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日本鬼子已经投降了,国民党统治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要大爷回家路上保重,把我奶奶照顾好。并叫我母亲耐心等待,拉着我好歹地过日子,他会活着回去的。当时,家中生活相当艰难。 大爷从郯城回家后,故意装着没有找到我父亲,当时的土豪劣绅几乎天天带着枪到我家威胁。母亲说:“当时是今天活着,明天还不知道到哪去呢?”这个家大爷是不能呆了,只好出远门给人打长工。家里没有男人了,只有奶奶、大娘、母亲、堂姐和我们小姊妹,母亲在家生活更加艰难,当地土豪劣绅头子赵××、张××等人三天两头提着枪到我家 导语 《两岳铸剑》是一本回忆性文集,作者张建中从童年写起,按照年代和人生大事记划分为11个章节,勾勒出大半生的生活轨迹:少年时他辗转多地求学,满怀对家乡的依恋;青年出于爱国热情,他放弃大学梦想,应征入伍;其后一直在军队工作,并与中原结下了不解之情;家乡是作者的心结,他也在不断为回报家乡人民做着努力和尝试…… 序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我出生在 苏北一个非常偏僻的乡村。日本惨无人道的暴行, 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仇恨的烙印。 解放战争时期,苏北是游击区,经常出现“还 乡团”,当地老百姓称他们为“二鬼子”。“二鬼 子”就是投靠日寇、国民党的汉奸、土匪、叛徒。 日本鬼子、国民党“扫荡”时他们积极配合,趁火 打劫,欺压百姓。虽然他们是本地人,但是比日本 鬼子、国民党兵还要坏。由于我父亲参加革命,我 的家多次被“二鬼子”烧、抢过。我的童年就是在 这个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从小心灵就埋 下翻身求解放的种子。 全国解放后,我是当地第一批进学堂读书的学 生。自此,我发奋学习,决心为父母争气,为家乡 争光,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在学校我是努力学 习的优等生,参军后,在各个岗位勤奋工作,不负 重托,从战士到将军。 近几年,我创作编写了《和平树下》《手持橄 榄》《时代音符》《时代余音》《怡心集》和《河 南省国防教育丛书》等6部著作,记录了我来河南工 作、生活、出访等基本情况。我手头还有很多学习 、工作的资料,我想把它续起来,这就是我整理这 本书的初衷。 我这不叫回忆录,论我的资历没有写回忆录的 本钱,个人回忆录还往往有自我表扬、为个人树碑 立传之嫌,我这只算是在军队工作几十年的纪实吧 。 在军队工作、生活这50多年,我基本都在山东 、河南两省所辖地。东岳泰山是山东的标志,中岳 嵩山是河南的标志。因此我以《两岳铸剑》记录我 在这两地部队工作生活50多年的史实,也是我一生 的反思和感悟,以此为战友、朋友、亲友留下一点 资料。 整理这份资料是很艰难的,不像在职工作时由 机关或秘书代笔,退休后完全靠自己爬格子了。几 十年的经历要想出来、悟出来、写出来确实是件难 事,但我在战友的帮助和鼓舞下,在家属和子女们 的支持下,还是坚持完成了这一夙愿。由于年代久 远,个人视角和水平有限,书中肯定有不少错误和 不实之处,恳请诸君给予批评指正。 张建中 2016年10月于郑州 内容推荐 他是横刀立马的军人,他是深情流露的游子。在《两岳铸剑》中,张建中老将军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不平凡的军旅生涯。放下枪,拿起笔,他在文字中又吹起了新的号角。作者几十年军旅生涯,特殊的职业使他形成了独特的观察视角,积累成文字,发人深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