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慢的艺术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澳)布鲁克·麦卡拉里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布鲁克·麦卡拉里,澳洲慢生活作家,知名播客节目慢生活(SlowHome)的主持人和创办者,已吸引约200万人收听下载。
她曾经饱受产后抑郁症的折磨,直到始放慢步调,才逐渐回归正常生活。她说:“因为减少物质而感觉到的轻松愉悦,往往很有说服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寻找初衷开始
第二章 清理杂物
第三章 不持有
第四章 正念
第五章 远离网络,重建人际关系
第六章 林中小屋
第七章 相对的平衡
第八章 退步的艺术
后续
致谢
精彩页
如果我把整个过程事无巨细地说上一遍,绝对是冗长、琐碎、不堪卒读的,而且很可能让你觉得故事里的主角是个白痴。你只能耐着性子阅读这些哕唆的描述:她如何时而茫然徘徊,时而踌躇不前。虽然曾经瞥见过那条适合自己的路,却只剩下了模糊的轮廓,只得拼命寻找。她前进一小步,后退三大步。在精疲力竭后渐渐恢复元气,重新抖擞精神,可是又一次给自己施加了太多压力,让自己不堪重负。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她又会再次重复整个过程。她就像恐怖片里的角色,你多么希望她能活下来,她却总是不争气地重复同样的错误:没提防门后面,以为装死的坏人真死了,上了车就放松警惕,以为自己真的逃出生天……天啊,看来你对这些套路再清楚不过了,可是,姑娘你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呢?
我不是白痴,真的不是,可那段经历也的确不是干净利索、高歌前进式的,而是一个杂乱无童的过程。我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吸取教训,然后再接再厉,虽然有反复,却一直磕磕绊绊地朝着目标前进。
我清楚地发现,事后来看,在尝试将生活简约化的起初两三年里.我走的大部分弯路都拜一个原因所赐:我并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改变。没错,我可能哭哭啼啼地说:“唉,人生艰难,我还是慢一点儿吧。”但如果问究竟是“为什么”,其实我并不清楚。
说实话,那时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思考过了。每天是怎么过的。做了什么决定,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了。简言之,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那时候,我对事物没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没有自己的人生哲学,甚至没有用以营造和约束生活的价值观。我只是活着而已。
我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场。在弄明白这两个问题之前,想对生活做出改变并维持这种改变是不可能的。我的生活必须拨云见日,我必须找回自己的初衷,却不知该如何下手。
如果你问我在生活中最珍视什么,最看重什么,我会毫不含糊地告诉你,是我的丈夫和孩子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扎根于我生活的中心。
我当然不会说自己觉得社交平台上的东西很有内涵,没完没了地与别人攀比挺有意思。我也不会告诉你,我觉得获取物质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展示自身的成功让人爽快,因为这些明显不是我优先考虑的事,可是事实上,我的确把它们当成了人生要事。我为它们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我自己浑然不觉,但悲哀的是:这就是我的生活。我彻底把珍视的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
亚里士多德说过:“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我不断与别人比较,不断攫取着物质。我担心自己在物质上有所欠缺,却忽视了眼前那些珍贵的东西。我不知不觉被欲望掩埋,度过一天又一天,哀叹着自己未能拥有的一切。
我的行为完全与自己最珍视的事物脱节。之前哪怕在最迷茫、焦虑、抑郁和麻木的时候,我也知道对自己而言什么最重要,可我现在却活得像完全不知道一样。
思考死后的声誉 有一年圣诞节,我和家人一起在加拿大的落基山度假。迎接新年。我们为这次假期存了好几年的钱,那真是一次叫人难以忘怀的经历。除了打雪仗、看着孩子们学滑雪的美好回忆之外,那次旅行在我心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在那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班夫是一个美丽的山间小镇,坐落于阿伯塔省西南的落基山脉中。这里游人如织,风景优美。我们住在不远的坎莫尔镇上,但是要体验白色圣诞节的氛围,还是要到班夫去。(那里才拥有真正的南半球风光!)
我们走进一家书店闲逛,我拿起一本胖墩墩的小书,叫《六百四十二件值得写下来的小事》。我打算在假期的闲暇时间里重新拾起写作的习惯。回到租住的公寓后,我漫不经心地翻开这本要求读者写点什么的书,随意停留在其中一页上。
“用三句话为自己写一篇悼文”,这一页写道。
这本书名叫《六百四十二件值得写下来的小事》,可实际上,这一页叫“我做的是件大事”。
那是一种召唤,召唤我清晰而简明地定义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虽然它只要求写下三句话,可是这三句话以及与之相伴的画面却是对人一生的总结。这个要求无关写作,而是对人生的终极拷问。
我需要以快进的方式,想象自己走到生命终结的时刻,并且填上那些空白的瞬间。它要我想象一段充实的人生——我自己心目中的充实人生。这让我不由得兴奋起来。
P16-18
导语
在这个让人无所适从的快节奏社会中,澳洲作家布鲁克·麦卡拉里却创造出了一种“慢”的生活方式。她曾患上产后抑郁症,但通过尝试一种更慢、更有目的感的生活,一年中处理掉了25000件东西,重拾了健康、精力以及对人生的热情。
在《慢的艺术》中,她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读者如何“慢下来”,摆脱过度的购物欲、攀比心,停止追逐潮流,解决清理杂物、平衡生活、重建亲子关系等日常难题,构建一种简单舒缓、更重要的是适合你的生活。《慢的艺术》让百万人的生活方式从此改变,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慢下来,用更少的东西过上简单自在的人生。
序言
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追求这些,并成功将它们收入囊
中,可我仍旧整天闷闷不乐。
没错,我的生活很“满”,是被物质填满的。双车位
车库被杂物塞得满满当当,却从没停过车;衣橱挂满了衣
服,但我一件都不喜欢(根本没有能穿的!);柜子里玩
具泛滥,供一整个幼儿园的孩子玩都绰绰有余。
与此同时,还有债务、焦虑感和压力充斥着我们的生
活。日子过得忙碌而慌乱,我们总是超负荷运转,却越来
越迷茫,越来越沮丧。
我们没有停下脚步反思自己是否将重点放错,没有去
想心中为什么不快乐,反而加快脚步,不停地买买买,忙
忙忙,制订一个又一个越来越高的目标。我们买下很多无
法负担的物品,给自己挖下更深的陷阱。我们不甘落后于
人,却未曾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攀比的深渊。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我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状
态好的时候,我就像一架机器——做事倒是干脆利落,可
是满脸冷漠,不带任何感情。状态最差时则如同噩梦——
易怒、焦躁、伤心,充满怨恨,而且总是闷闷不乐,轻生
的念头常在脑海里出现。
有一次,我坐在精神病医生的办公室里,回忆前一天
的情况,讲述每当闲下来时便会爆发的焦虑。医生看着我
问道:“你没考虑过少做点事吗?或者放慢生活节奏?”
少做事?放慢节奏?她没开玩笑吧?笨蛋才会想着少
做事,能力差、无所事事的人才会放慢节奏。平庸、平常
、普通——不,我绝不能跟这些字眼沾上一丁点儿关系。
我谢过了她,可是坦白说.我感觉她低估了我,心中很是
不快。
然而,医生的话却像一粒种子,在我那疲倦的头脑中
.哨然扎下根来。不久后的一天,当想到还有那么多事不
得不做,那么体面的形象不得不维护,那么多东西不得不
买,我就感到烦躁透顶。这时候,我才试着考虑医生的那
番话。少做事?放『曼节奏?好吧,试试也无妨。可是该
从哪里下手呢?
很自然的,我想到了上网,于是便读到了里奥·巴伯
塔的博客“禅意生活”。他通过减少对物质的需求,彻底
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坚定地舍弃了八口之家多年来囤积
的过量物品,从而获得了更健康的身体,更丰厚的幸福感
和成就感。工作、家庭、育儿、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各
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极力倡导人们减少对物质的欲求
,而且这样的呼吁并非孤掌难鸣。了解越多,我越是发现
,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拥有与他相同的价值观。他们
懂得拒绝,懂得精简事务,懂得舍弃。他们说自己拥有的
物质变少了,压力和责任变轻了,却获得了更多的东西,
比如时间、精力和自由。他们享受着更多乐趣,有更多时
间与家人、朋友相处.身体也变得更健康了。
一天深夜,我坐在杂乱的办公间里,脸庞被电脑显示
屏的光映得发蓝。家人们在旁边的屋子里安睡,杯中的咖
啡在手边变冷。这一刻我恍然大悟:我想成为他们当中的
一员,那样一种懂得取舍的生活正是我衷心向往的境界。
接下来的一年,我和我的丈夫本毅然决然地展开了杂物大清理的工作。我们打定主意要把多余的杂物扔掉。当
年对那些物品有多么渴望,如今舍弃它们的心情就有多么
迫切。那一年,我们从家里清理掉了超过两万件物品(没
错,我都记着呢),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又陆陆续续处理
了很多(我没能坚持记录下去,否则又会演变成新的恋物
癖)。
我们还做出了许多其他的改变。我们通过学着拒绝、
精简事务、不计较得失而重新开始享受周末;我开始思考
对物品的渴望到底是“需要”还是“想要”,从而减少了
无意识消费;我们重新定义了何为成功,并且开始制订长
期的创业计划;我们学着感恩,学会知足常乐,尽量活在
当下。渐渐的,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想成为琼斯夫妇那样
的人。实际上,我们根本不喜欢他们,所以我们选择退出
这场竞赛。虽然我们仍旧不完美,而且一切仍在变化中,
但我们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掌握了减少物质,缓解压力、不满和焦虑的方法后,
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快乐,也更有创造
力。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融洽,睡眠质量更好
,而且敢于进行更多有趣的冒险了。我们正在创业,难免
带来各种纷杂的问题,但好处在于生活安排起来更有弹性
,更加自由,我们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并目对工作
更容易感到满足。
……
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速成法。我无法保证在几天或几
个星期内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一直在努力为我的家
庭做出改变.已经努力了六年多,如今我仍旧在路上。
因为远方不存在终点。这不是一场有确切起点和终点
的比赛.而是一个缓慢的、不完美的、不断尝试和不断变
化的过程。
所以,我们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我很高兴能与你
同行一程。
怎样使用这本书?
就像快乐、满足、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生活没有一定之
规一样.如何从现在的位置走到你心中的目的地,也没有
固定的方式。请不要浪费你的精力,将自己的人生与某个
朋友、姐妹或慢生活书籍的作者相比较。比较是一场没有
胜算的游戏,我更喜欢看到你与自己比赛。
对我而言,慢生活是从处理家中过剩的物品开始的。
六年前,我的情绪压抑、低落到了极点,打不起精神探索
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我选择从生活中最容易的部分开始
,也就是处理我们没有用过的、不需要甚至是不想要的东
西。
这项工作进展缓慢但效果显著,家中的杂物和我头脑
里的冗余都开始渐渐消失。清理了几个月的杂物之后,我
甚至能够开始检视自己生活中其他需要精简的地方。直到
这时,我才开始审视我的念头、日常安排、对待事物的看
法和我的身体。久而久之,我开始学着练习专注,并且形
成了我们家特有的生活节奏。我把简单生活的理念与育儿
、旅行相结合,改变了我们的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我开
始练瑜伽,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从我的例子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我的生理状态首先发生变化,而心理状态也
开始逐渐模仿这种变化,最后整个家庭过渡到了一种完全
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我们而言,这是最好的方式。
我的一位好友与我有非常相似的生活哲学。她支持慢
生活,自己栽种大部分蔬菜,倡导冒险、旅行和不插电的
活动,并且经常亲自实践。她活在当下,是一位了不起的
母亲。她决定开始慢生活的过程和我完全不同:在经历了
一次几乎让她和腹中的宝宝丧命的车祸后,她开始学习冥
想。
多年后,当她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内观才开始在生活
的其他方面渐渐显现。这位朋友的父亲在她年幼时便已离
世,多年来,父亲留下的遗物一直是家庭成员之间重要的
情感联结。但这么多年来,她甚至没有想过要回头看一看
那些物品。不过她最终还是去做了,在她认为合适的时候
,在她感到自己需要去做的时候。
这就是殊途同归吧:我们怀着不同的目标,最终得到
相似的收获。
没有什么唯一的正确方法,对你奏效的方法就是正确
的。所以请花些时间,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在怎样
才叫放慢节奏、简单生活方面得出自己的见解。读完这本
书,我对你只有一个请求:回到第一童,将列出来的那些
问题答完。然后,从哪里开始,舍弃什么,以怎样的速度
(快也好,慢也好)开始这个过程,都取决于你自己。
内容推荐
布鲁克·麦卡拉里曾经拥有令人艳羡的生活,却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为了改变,她尝试了一种更慢、更有目的性的生活,一年中处理掉了25000件东西,并且重拾了健康、精力以及对人生的热情。
在《慢的艺术》中,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教读者如何“慢下来”,摆脱过度的购物欲、攀比心,摆脱应酬繁多的周末,停止追逐潮流,构建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慢”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态度。放下的同时,即是收获的开始。
从今天开始,感受“慢”的艺术,品尝生活的真昧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