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刘野著的《双金属钴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与内消旋环氧烷烃共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基于联苯的双金属钴配合物催化的二氧化碳和内消旋环氧烷烃的不对称交替共聚反应,制备具有结晶性和功能性的全同结构聚碳酸酯,极大提高了聚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并从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共聚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以及聚合反应的理论研究入手,提出了此共聚过程的机理和立体化学控制的关键因素。 作者简介 刘野,男,1984年生。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08年、2014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002与内消旋环氧烷烃的对映选择性共聚:催化剂设计及机理研究》获得201 5年度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近几年在Afqgew.Chem.Int.Ed..Nat.Corrlmun..J.Am.Chem.Soc.,等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SCl研究论文20余篇,合作申请并授权中国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现主要从事可持续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等相关研究工作。 目录 1 内消旋环氧烷烃的去对称化反应 1.1 环氧烷烃手性转化的意义 1.2 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内消旋环氧烷烃去对称开环反应 1.2.1 氮亲核试剂 1.2.2 碳亲核试剂 1.2.3 硫亲核试剂 1.2.4 卤素亲核试剂 1.2.5 氧亲核试剂 1.2.6 其他亲核试剂 2 环氧烷烃与CO2去对称化共聚反应 2.1 共聚反应涉及的化学问题 2.2 共聚反应研究进展 3 双金属钴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催化行为 3.1 催化剂的合成路线 3.2 2,3-环氧-1,2,3,4-四氢化萘的合成 3.3 CO2与环氧烷烃的聚合反应 3.4 聚碳酸酯结构分析和对映体过量值的测定 3.4.1 聚碳酸酯结构分析 3.4.2 聚碳酸酯对映体过量值的测定 3.5 高立构规整性聚碳酸环戊烯酯的制备 3.5.1 单金属钴配合物催化的CO2/CPO共聚反应 3.5.2 双金属钴配合物催化的CO2/CPO共聚反应 3.6 高立构规整性的聚碳酸环己烯酯的制备 3.7 高立构规整性顺-2,3-环氧丁烷CO2共聚物的制备 3.8 高立构规整性2,3-环氧-1,2,3,4-四氢化萘CO2共聚物的制备 3.9 本章小结 4 高立构规整性、结晶性CO2共聚物的制备 4.1 聚合物的封端、对映体过量值测定和制备方法 4.1.1 聚合物的封端处理 4.1.2 3,4一环氧四氢呋喃CO:共聚物eP值的测定 4.1.3 结晶梯度CO:共聚物的制备 4.1.4 立体复合物的制备 4.2 3,4一环氧四氢呋喃CO2共聚物的制备 4.3 随机和结晶梯度CO2三元共聚物的制备 4.4 CO:共聚物的立体复合物制备 4.5 本章小结 5 结晶性和功能性CO:共聚物的制备和接枝研究 5.1 环氧烷烃制备和聚合物功能化研究 5.1.1 3,5-二氧杂环氧烷烃的合成 5.1.2 基于非手生乙二胺骨架双金属钴配合物Ie的合成 5.1.3 聚1,2-二羟甲基碳酸乙烯酯的合成 5.1.4 梳状聚合物的制备 5.1.5 3,5-二氧杂环氧烷烃CO2共聚物8P值的测定 5.2 高立构规整性3,5-二氧杂环氧烷烃CQ共聚物的制备 5.3 功能性CO2共聚物的制备和接枝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CO2与内消旋环氧烷烃共聚的立体化学控制机理研究 6.1 催化剂的制备、红外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参数 6.1.1 催化剂的制备 6.1.2 原位红外监测的共聚反应 6.1.3 理论计算参数 6.2 双金属钴配合物催化内消旋环氧烷烃与Co:共聚立体化学控制机理 6.2.1 不同co(Ⅲ)-Salen配合物催化的cO./cHO共聚的动力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