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与刘白羽/文化名人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胡世宗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我与刘白羽》是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最新创作的散文集。全书由《我心目中的白羽》《我日记中的白羽》《白羽信函》《白羽赠书》四部分组成。2016年正值刘白羽百年诞辰,作为刘白羽多年的好友,作者用平实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他与刘白羽之间长达四十年的友谊。书中还将刘白羽写给作者的书信以及赠书的珍贵照片也收录在册,让读者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和认识刘白羽。 作者简介 胡世宗,1943年出生,1962年入伍,曾任沈阳军区文化处处长、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等职。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出版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集、诗画集等作品64部,主编、编选文学作品集44部,另有记录55年生涯的17卷本、972万字《胡世宗日记》出版。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曾与陈广生等人合作出版《雷锋》《雷锋传》《我为雷锋拍照片》《漫画雷锋》等书籍。 目录 我心目中的刘白羽 雕琢人生红玛瑙 海样的白羽 1991年夏天,刘白羽在黑龙江 刘白羽的东北之行 刘白羽重访黑龙江 生命在作品中燃烧 ——怀念刘白羽同志 迎接21世纪文学高峰 ——著名作家刘白羽谈话录 白羽清风 生死隔不断的爱 ——记刘白羽与汪琦 刘白羽:永远的温暖 刘白羽的孜孜不倦 刘白羽三进沈阳 忆刘白羽访萧红故居 忆刘白羽访英雄 要让读者得到崇高 ——忆刘白羽谈中国文学 丰碑与旗帜 ——在刘白羽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我日记中的刘白羽 1991年夏巡游东北大地的白羽 半个多世纪与白羽的交集 刘白羽信函 刘白羽赠书 后记 序言 在我的少年时代,“刘白羽”的大名就走进了 我的心灵,并驻扎在我心灵的深处。这是因为我在 沈阳第二师范学校中文六班学习时的班主任兼教授 文学概论的刘文忠老师,时常在课余给我们讲刘白 羽及其作品,让我早早就领略到刘白羽高远深邃的 文学胸襟和激流勇进的人生哲学。 我最早见到刘白羽先生,是1965年11月出席在 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 ”时;而真正与白羽有更亲近的接触,是在粉碎“ 四人帮”以后,1977年总政解放军文艺社举办的拨 乱反正的研讨活动和1978年刘白羽作为总政治部文 化部部长来沈阳召开北京与沈阳两大军区的文化工 作会议上。我与刘白羽先生更为亲密的交往,是 1984年在他和李瑛组织的二十四位部队作家到南部 边疆体验战地生活,进行采访,从而推动中国当代 军事文学第三个浪潮的兴起;再就是1986年他对我 参加总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组织的“长征笔会”后 出版的诗集《沉马》给予了亲切的关注和及时的评 论。由于工作关系和个人的友情,我荣幸地陪同白 羽先生1991年为期两个月的东北之行,这对于一个 崇敬白羽、酷爱文学的我来说,当然是一个特别难 得的见习机缘。一路上我们交谈甚多,我个人受益 亦是甚大,这并不是日记文字所能全都包容和涵盖 的。在这之前和之后,我也曾多次探访白羽先生。 这本书收入的文章并非是我写白羽先生文章的 全部,收入到书中的小文,有的段落在内容上多有 重复之处,这是因为不同的报刊、不同的部门约稿 ,为了把我对白羽先生最主要的印象写进去,就难 以避免叙述上的重复了。 最重要的是我把我的与白羽相关的日记找到了 ,春风文艺出版社曾于2006年和2016年先后出版了 十七卷本的《胡世宗日记》,我把1991年陪同白羽 先生访问东北三省的部分单列出来,因为时问和行 程相对集中,命名为《1991年夏巡游东北大地的白 羽》,放在前面;而把与白羽先生相关的零零散散 的其他内容放在一起,命名为《半个多世纪与白羽 的交集》,放在后面。这些文字都是原生态的,尤 其是《半个多世纪与白羽的交集》,有的日记中只 是提到白羽的大名,却不得不将当时日记中的其他 内容连带出来,虽显得特别杂乱,但这样可以看出 彼时彼地的社会环境、时代氛围及相关的人物和事 件。 《我与刘白羽》是我的“文化名人系列”之一 。我感谢白羽之女刘丹为此书的出版专门撰写了文 章。 谨把这本小书敬献给我崇敬和怀念的白羽先生 ,这是我对白羽先生的追思,也是我对社会、文坛 和后代所能做的绵薄的奉献。 胡世宗 2017年12月1日于海南博鳌山钦湾 导语 军旅作家胡世宗再出新著——“文化名人书系”前三部《我与刘白羽》《我与臧克家》《我与浩然》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继17卷本、972万字《胡世宗日记》之后,他以个人之力再度建构的一项“文化工程”。他的崇师重友和坚持记日记的习惯,使他成为唯一能够写下这部当代文学“辅史”的作家。 本册为《我与刘白羽》。在胡世宗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如刘白羽去萧红故居,紧走几步为萧红塑像拍了几张照,原来他年轻时就同萧红有交往。 后记 1963年9月6日我在部队驻地吉林省东丰县的县 城新华书店购买到刘白羽先生的《红玛瑙集》的时 候,刚好20岁,当时我还是一个入伍刚满一年的新 兵,还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文学青年,那个时候无论 如何不会想到两年后会在北京亲见刘白羽先生,无 论如何不会想到十几年后,能亲自参加刘白羽部长 召开的部队文学座谈会,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二十几 年后,自己的诗集《沉马》会入先生的法眼,给予 我巨大的肯定,并让我幸运地陪同他巡走东北大地 ,在这宝贵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日日形影不离 !阳光照射下,在缓速行驶的软卧车厢里,宁静的 夜晚,对坐在宾馆房间客厅的沙发上……我们有无 数次亲密无隔的交流,我像一棵小苗儿,意外地直 接地获得了特别充足的雨露。 “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红、通明的新世界 ,那就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红 玛瑙一样的人吧!”这是先生《红玛瑙》里的睿智 的名言,把它用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也是完全恰切的呀! “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 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 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这是我 在先生的《日出》中获取的宝贵意象。这是我一辈 子的生活与写作都要努力锤炼的感官的吸纳力与思 索考究的能力。 “任何事物总是变化的,而且常常随同着生活 的变化、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最初也许只是一点 新鲜的印象,或一片朦胧的感觉,可是,有的就悄 悄地给时间的消磨而淡漠了,有的却像一粒种子深 深埋藏在你记忆之中,由于生活印象一重又一重的 增加、积累,它就愈来愈茁壮,愈来愈有生命力, 愈来愈光亮。”这是先生《灯火》里的句子,我读 着读着,就觉得,先生本人,以及我这大半生接触 到的一些中国文坛的巨人,都是我记忆中的一粒粒 种子,他们必然会发出本来应有的光亮,他们必是 这个世界里不应失却、不会熄灭的灯火,他们是年 轻的灯火,勇敢的灯火,美丽的灯火!这也是我要 完成“文化名人系列”写作的最根底的、最诗意的 动因。 我要感激春风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单瑛琪 、编辑部主任张玉虹的全力支持,感谢著名画家杜 风宝非常雅致简朴的封面设计,感谢姿兰制版公司 王妍、王璐、李辉的辛勤制作,感谢沈阳博雅润来 印刷有限公司杨克玲的精心印刷。 感谢刘丹女士专为本书撰写了大文。 感谢文友王玮为本书倾注的心血和给予的帮助 。 范咏戈先生与我相识、交往四十余载,彼此相 互知心,友情深厚,他应我之邀,为这套“文化名 人系列”撰写了总序,给了我饱满的鼓励,让我心 存感激。 此刻,我手捧二十年前先生赠我的他亲自编选 并手抄的六大卷《唐诗风貌》,看到他清秀的小楷 所抄1322首唐人诗,这部大书,原是由著名漫画家 华君武先生请荣宝斋精装成册,后来由华艺出版社 负责人慧眼所识,影印出版,据说总印数仅500套。 望着先生在扉页上赠我的题签,我随意翻到一首先 生手抄的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 里长。”先生已远去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 风范情怀,他的学识才华,他的等身著作,都将像 暗夜中的灯火,永存人间,不熄不灭! 胡世宗 2018年6月6日于沈阳凯悦花园 精彩页 海样的白羽 把脑袋想疼了想出这样一个标题。是的,写刘白羽,应该用“海”这样的字眼儿。刘白羽有海一样宏阔的经历,有海一样广博的知识,有海一样宽大的胸怀,有海一样汹涌的激情。 记得最早见到刘白羽是在1965年“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上;而真正近距离地接触他,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结束了十年内乱,刘白羽重返军队文化工作领导岗位,任总政文化部部长。1978年他到沈阳来召开沈阳和北京两大军区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时任军区文艺科干事的我,为会议做服务工作,同时担当记录和整理白羽部长讲话的任务,会后还与他去了大连。1984年,白羽和李瑛组织部队二十四位作家赴老山前线采访,我参加了这个对于我十分重要的活动。在活动开始和结束时,白羽都到了前线,他对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组诗《南线诗笺》给予充分肯定。1986年我参加总政组织的“长征笔会”,重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写出了诗集《沉马》,白羽在百忙中读了这本诗集,并写了篇评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1991年,他摔了很重的一跤,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建议他到外地走走,他选择了东北,这是他在三年解放战争中驰骋的地方。他曾在沈阳解放的前夜顶着枪炮声随部队进入这座城市,又在沈阳解放后最早写出由新华社发往全国,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称赞的通讯《光明照耀着沈阳》。这一次,他旧地重游,备受东北党政军民欢迎,军区司令员、政委、三省的省委书记都亲切地会见他。我有幸陪同他在东北大地上走了两个月,每日与之交谈,所获甚丰。 白羽生于商贾之家,小时当过学徒,后在孙殿英部队当兵做参谋;赴延安后,毛主席亲自安排他陪一个叫卡尔逊的美国人完成了华北之行;1942年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调重庆《新华日报》任副刊部主任;解放战争一开始,周恩来副主席便交代任务派他到东北,以新华社特派记者身份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1950年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这期间两次赴朝鲜战场;1954年调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兼任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开始我对白羽东北之行随身携带了大小十来个旅行兜,而且兜里主要装的是书这件事并不很理解,又不是到青岛或大连疗养,这种旅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有时间读这样多的书吗?他带的书中有《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川端康成掌小说百篇》、巴金译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等几十部中外名著。后来我发现,每天晚上,白羽都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读书读到深夜。他对我说:“我从接受新文学到现在,可以说没有停止过读书。书摆在桌子上,没这个氛围,不能生活。”白羽是一位书卷气极重的作家兼文化领域领导者。他精通古今中外,这可不是一句虚话。他与那些专门研究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专家探讨有争议的作家和作品,讨论到很冷僻的角落时,他的见解能让这方面的专家们为之一震。白羽曾赠我一部六卷本的他编选手抄的《唐诗风貌》,这是一套线装书,选唐诗千余首,除目录外,全书为白羽工整的手书。少年时代他曾大量“吞咽”唐诗宋词,根基深厚。他觉得《全唐诗》48000多首,量过于大,作家们看不过来;《唐诗三百首》作为群众读物可以,给作家们看又稍显单薄。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1962年借养病之机,白羽每日伏案挑选,用毛笔写于宣纸上,编了这本印数极少的《唐诗风貌》。在陪他东北之行的日子里,常见他为当地领导和文友写条幅,铺上宣纸,笔蘸浓墨,全是唐诗宋词中的名作或佳句,他成竹在胸,一气呵成,身边没有任何可参看的资料。我想,那些精美的句子早已融人他血液之中了吧! 在了解了白羽的经历和学识之后,我对他写出选人中学和大学语文课本的《日出》《长江三日》这样的散文,写出《第二个太阳》这样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写出文字优美的记朱德将军生平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海》以及记述自己大半生见闻的《心灵的历程》,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白羽在他生命最后时刻写下遗嘱,将自己的手稿、书及个人保存的各种艺术品、字、画共计1500件全部捐给国家,无一保留。其中有郭沫若、傅抱石、黄宾虹、吴作人、关山月、赖少其、吴大徵、吴昌硕、古元等人的价值难估的作品,有明清陶瓷,还有1978年我陪他在大连文物店购买的一个埃及的和一个阿拉伯的花瓶。这难道仅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吗?它见证的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大海一样宽广、无私的胸襟啊! 我铭记着白羽诗一般的句子:“我觉察到我的人生的河流在慢慢地、慢慢地流人大海。”“人,不会永生,但他流人大海的信仰是永恒的。” 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