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研究方面,潘家华、吴大华等著的《生态引领绿色赶超(新常态下加快转型与跨越发展的贵州案例研究)》结合国内国际绿色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中国进入新常态的新局势新阶段,详细分析贵州当前的机遇与挑战,立足贵州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中央对贵州的发展定位,阐释贵州坚守两条底线发展战略的内涵,探讨贵州如何适应新常态,坚守两条底线,推动可持续赶超。在战略设计方面,根据贵州可持续赶超的战略——以生态为支点和引领,创建生态文明新时代,参与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研究设计出贵州“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全局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路径选择、重点任务,以及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政策建议。最后总结贵州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中间腹地,应以更长远的视角、更宽广的视野寻找新的“历史方位”,以生态引领,坚守两条底线,绿色包容性发展,必将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后发赶超之路,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搭上国家新一轮快速发展和跨越转型的快车,引领新常态,示范、带动后发地区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地带迈进,真正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
潘家华、吴大华等著的《生态引领绿色赶超(新常态下加快转型与跨越发展的贵州案例研究)》是第一本以贵州省为个案关于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研究的专著,内容包括战略篇、设计篇、实施篇、借鉴篇和附录。该书全面系统、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观点新颖、资料翔实,既对贵州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的成功实践进行了总结,也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国内外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坚守两条底线进行了科学界定,提出了以生态引领推动可持续赶超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路径、目标、指标、步骤等具体实施的路线图,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战略篇 坚守两条底线,实现绿色赶超
1 贵州的发展进程及生态环境基础
1.1 历史沿革
1.2 生态基础
1.3 工业化进展
1.4 城镇化进程
1.5 贵州省资源评价
2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就
2.1 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成效
2.2 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2.3 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4 制度法规机制探索创新
2.5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3 新常态下贵州后发赶超的机遇与挑战
3.1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3.2 提升民生福祉任务紧迫
3.3 生态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未形成支撑生态文明发展的产业体系
3.4 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不足,未形成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体系
3.5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不足,生态资源本底脆弱
3.6 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完善和落实
3.7 生态文化培育落后,未形成完整体系
3.8 生态建设体制机制滞后,未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
4 贵州坚守两条底线的科学界定
4.1 正确认识发展与底线的关系
4.2 坚守发展与底线的重大意义
4.3 “发展”的底线:“两个90%”目标
4.4 “生态”底线:完成《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目标任务
5 以生态引领推动可持续赶超
5.1 主体功能区划
5.2 生态引领推动发展
5.3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
6 小结
设计篇 绿色和谐创新发展
1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
1.1 指导思想
1.2 基本原则
1.3 发展思路
2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
2.1 主要目标
2.2 路径选择
3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3.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深化推进生态保护
3.2 严控环境污染,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3.3 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3.4 发展生态科技,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3.5 引导绿色消费,深入推行低碳生活
3.6 均衡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3.7 弘扬生态文化,切实促进文明共建
3.8 深化制度改革,创新完善机制体制
4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补偿创新机制
4.1 贵州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4.2 贵州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
4.3 处理好生态补偿的几个重要关系
5 主要政策与建议
5.1 环境保护方面
5.2 生态建设方面
5.3 产业发展方面
5.4 技术人才支撑方面
5.5 资金融通方面
5.6 法制保障方面
6 小结
实施篇 构建国家公园省,引领新常态
1 构建国家公园省——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撬动杠杆
1.1 国家公园省战略实施背景
1.2 国家公园省的内涵与定位
1.3 国家公园省建设的重要意义
2 贵州建设国家公园省的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2.2 建设原则
2.3 建设目标
2.4 建设思路
3 贵州建设国家公园省的基本框架设计
3.1 建立圈层式分级分类保护的国家公园区
3.2 重塑生态全面融入发展的非国家公园区
3.3 实施高规格、一体化资源管理
3.4 推进生态文明机制体制改革
3.5 实施生态补偿型的异地城镇化
3.6 积极申请国家公园试点
4 贵州国家公园省建设任务分解
4.1 建立国家公园省规划、立法和技术标准体系
4.2 建立国家公园省生态数据监管体系
4.3 建立国家公园省清洁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
4.4 建设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
4.5 建立国家公园省长效多元的资金投入体系
4.6 建立国家公园省科技支撑体系
4.7 建立国家公园省文教宣讲体系
4.8 构建国家公园省多元参与保护治理体系
5 贵州国家公园省建设实施步骤
5.1 起步期(到2015年)
5.2 完善期(2016~2017年)
5.3 建成期(2018~2020年)
6 相关保障机制
6.1 形成全省共识,推进公园省建设
6.2 健全组织机制
6.3 创新体制机制
6.4 强化保障措施
6.5 政策建议
7 小结
借鉴篇 国际经验及启示
1 生态文明立法的国际经验
1.1 瑞士生态立法的历程与现状
1.2 美国生态文明立法
1.3 欧盟生态文明立法
2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国际经验
2.1 生态补偿的概念界定
2.2 主要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3 国家公园建设的国际经验
3.1 美国国家公园建设
3.2 德国国家公园建设
3.3 日本国家公园建设
3.4 国家公园的发展趋势
4 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的启示
4.1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
4.2 建立全面、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4.3 加快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试点
4.4 积极推动“国家公园省”建设进程
5 小结
附录 生态文明建设国内部分地方的实践
1.1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2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3 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4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5 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6 镇江市依托八大任务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7 深圳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1.8 珠海推领导干部生态建设考核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