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霸主的崛起)》是继《大国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热销之后,小马连环推出的第二部春秋读本!一部比一部更精彩!
★文坛大家余世存、天下霸唱强烈推荐!并称赞其为“近30年最好看的长篇白话春秋通俗读本!”!不读春秋,莫谈历史,春秋的精彩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
★我们正处在又一个春秋的时代,而今天大国玩的权利游戏,都是春秋玩剩下的;读史有智慧,读史悟人生!一本书让你轻松迷上春秋!当红历史人气作家小马连环耗时三年,精心创作,以生动有趣的风格打造内容一流、有趣有料的历史读本,绝对超值,完美超越同类书!
★《明朝那些事》后最值得一读的长篇历史白话文本。企业精英、行政人员、青年学子必读的经典之作!
小马连环的历史读物《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霸主的崛起)》:看春秋霸主齐桓公如何上位!
本书讲述的是:周王东迁,王室式微,又值原中原霸主郑庄公、齐僖公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中原陷入无伯的境地。
在此背景下,外围夷族趁机发起对中原的猛烈攻击,一时之间,中原文化岌岌可危。危机关口,齐国士人管仲心怀强国匡天下的伟大抱负,辅助齐国国君齐桓公进行春秋史上第一次大改革。齐国大力发展商业,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一跃成为当时实力最为强劲的诸侯国。
第一章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春秋末年,有一天,孔子跟学生纵论历史。学生们讨论起了二百年前的齐国宰相管伸。子路首先发问:“管仲曾经侍奉过齐国的公子纠,可公子纠死后,管仲没有殉死,他还算得上仁义吗?”
孔子一向教导学生轻命重义。某年陈国的西门被楚国攻破,楚国侵略者指挥陈国投降的良民修缮城门。孔子乘车路过此地,示意子贡直接驾车过去。子贡提着缰绳问:“老师,你教过我们,碰到三个人就该下车,碰到两个人就该行礼,现在陈国城门这里人这么多而老师你不行礼,这是为什么?”
孔子回答:“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笨,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抗争失败,却不殉死,这是懦弱。眼前这些修城门的人,哪里值得我行礼?”
孔子通过这个故事教导学生: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生一世,关键时刻要舍得死。
既然抗争失败却不殉死的属于懦弱,那管仲就是懦夫啊。他侍奉齐国公子纠失败了,却舍不得死,算什么仁人?
孔子摇摇头:“当年管仲辅助桓公九合诸侯,没有一次是靠武力实现的。他这才叫仁呀(如其仁)。”停了一下,孔子生怕学生没记进去,加强语气重复了一遍:“这才叫仁呀!”(如其仁!)
孔子的担忧是有根据的。子贡又发问:“管仲这个人不但不殉死,还效力于杀死自己主公的人,他怎么算得上仁者?!”
孔子沉默了,子贡在班上最有钱,平时四处经商,能说会道,善于辩论。他很快抓住了老师的漏洞。管仲不但舍不得死,还效力仇人,他的行为跟服从楚国的陈国俘虏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有的,但孔子被这学生气昏了,也不想讲道理了,气愤地甩出一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你还是太年轻、太简单啊,当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到今天百姓还受其恩惠。要不是管老前辈,就是你们老师我,只怕也要当一个披头散发左衽(前襟向左掩)的野人了。哪能坐在这里跟你们讲礼仪?所以说管仲先生不能像普通的匹夫匹妇一样,跑到山沟里去自杀,使天下无人知道他的名字。
在拯救孔老师免于为野人之前,孔老师口中的中原文化救世主——管仲却活得像一个野人。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据后人推断,他可能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的后人,如果这个推断是正确的话,那历史就太有趣了。管叔鲜在封地管为乱,正是被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姜尚平定的。数百年后,管叔鲜的后人却辅佐姜尚的后人称霸。
虽然祖上也阔过,但到了管仲这一代,混得实在不怎么样,他的父亲管严生平事迹史书无载,连跑龙套都没混上,自然没办法让管仲有爹可拼。混着混着,管仲就混成了一位齐士。春秋时贵族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级。管仲已经混到了贵族的最后一级,再退步就要掉出贵族的行列,进入庶人队伍,不得不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事实上,管仲的确与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尤其是与市场上的商人。
管仲下海经商了。
作为一名士,虽然没有正式的职位,也没有祖荫可以依靠,但好歹也是贵族子弟,跑去菜市场跟人讨价还价成何体统?
但管仲还是坚定地进入商人这个行列,原因很简单——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
天天跟着一班贵族子弟纵论天下,潇洒是潇洒,但回到家还是一样要饿肚子的。
要么出去赚钱,要么待在家里饿死,管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他也不是一个人独闯商场,有一个朋友愿意与他合伙一起做生意。
这个朋友叫鲍叔牙,姓姒,名叔牙,祖上也曾经是诸侯,到了鲍叔牙这一辈,也是处在士这个进步很难、退步很易的位置。据查,他跟管仲还是老乡,都是颍上人。
既是老乡,又有相同的出身,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当他们第一次相互拱手为礼时,大概也没有想到他们的交往会成为后世的典范。这样伟大的友谊,据我所知,可能也就马克思、恩格斯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了。
虽然都是没落贵族的后人,但鲍叔牙比管仲还要强一点,他比较有钱,看到管仲家里揭不开锅,就邀请管仲一起出来做生意。
鲍叔牙出钱,管仲出人,合伙经营,赚取利益,共同分配。主要经营活动由管仲负责。
P1-3
最近,我特别想写一写春秋。
如果把历史比作人的一辈子,春秋就像我们的青春期,春秋以前,殷墟的尘太厚,黄土掩埋了我们的神态,再往上,我们更像神话里的人物。
而当历史来到春秋,在无韵离骚的《史记》中,在婉转高歌皆相宜的《诗经》里,在让乱臣贼子胆寒的《春秋》里,在循循善诱的《论语》中,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从尧舜古老部落里走出来的我们,面目逐渐清晰,让人惊奇的是,无数的贤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将出来,执礼的孔子,无物的老子,逍遥的庄子,治国的管子,用兵的孙子……
一定有我们未熟知的历史造就了这些贤人,而这些贤人的智慧重构我们,血肉我们。短短数百年间,东亚大陆,双河流域,黄色的土壤养育的我们脱离蒙昧告别神秘,成为最真实、最本质的我们。
这对我们的民族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淬火与锻打。正是这样充满火花与冰水的试练,充满力与汗的锻造将我们从一块生铁变成一块精钢,进而使我们的文明不为时间所腐,不为重压所折,成为世界上沿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泯灭的文明。
这是我必须要写一下春秋的原因,但我无意去讲大道理,我更相信历史本身的效力,当历史变得清楚明白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况且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感悟,而且这种独特的感悟是作者无法代表读者去表达的。
于是,我的任务就多了,怎么把春秋这段历史说清楚,说简单,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春秋最重要的史书《左传》里就有两千个人名,大小战役数以百计,列国关系错综复杂,人物渊源盘根交错。更不用提那些歧义深奥的文言文。
还好,我还能从历史大结构入手,深入人物挖掘,当做完这一切,我不禁叹息,有时候,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更精彩、更有趣。
事实上,我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能够忘记这里面的内容,唯独记下那些活生生的面孔:大气而慵懒的齐桓公,知礼却阴险的晋文公,豪迈而克制的楚庄王,执着而荒唐的宋襄公,平地惊雷的曹刿,深谋远虑的管仲,淡定从容的子产等等等等。甚至忘了这些面孔,只要能记住这里面传递出来的种种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平……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吾愿足矣。
——蒋柳
2015年5月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