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外剩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西
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哥伦布

2009年夏,栗秋从北京登机了,她要从地球的东半球飞到西半球。与此同时,她未来的新室友柳菁喆,正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个老人院,听90岁的汉克斯讲述哥伦布是如何发现新大陆的。

倒回去五百多年,1492年,生于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了。他与栗秋相对而行,那一年他计划中的目的地是亚洲。

栗秋只托运了一只大旅行箱,她打算到美国蹚蹚路子,想给自己的后半生寻找到一个舒适的生活地方。

汉克斯老人告诉菁喆,哥伦布带的东西也不多,三艘帆船以及一支探险队伍,经过70个日夜的航行,横渡大西洋,向南美洲方向驶去。但那时哥伦布以为他是在去印度和中国的路上。他原打算到这两个传说中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东方国度去寻找财富。

栗秋首次飞往西半球的年龄是40岁。是一名离过婚、儿子已经是少年的成熟妇人。

当年哥伦布首次向东半球航行的年龄是41岁。是一名从意大利移居到葡萄牙,再移居到西班牙的历尽沧桑的男人。

栗秋在少女时代阅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从此,她有了去北美流浪的愿望,她想到那片自由、寂静的瓦尔登湖畔去享受孤独之美。

哥伦布在少年时代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从此,他对东方世界产生了探险的冲动。

栗秋是公派赴美访问学者。这一年,像她一样被选拔的国家各类公派留学人员万余名,每人每月可获r700美元的资助。

哥伦布为了解决去亚洲探险的费用,曾向欧洲许多国家的国王请求资助。最终还是西班牙王后更有战略眼光,认为如果哥伦布能带回黄金来,给他点支持算什么?她说服国王,让不惧生死的哥伦布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远航。

显然。栗秋和哥伦布出发的年代、方向、动机和目的地都不一样。

汉克斯老人坐在轮椅上,菁喆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双臂到手背上的青筋,以及布满老人斑的皮肤上的黄色汗毛。他的头发所剩无几,年轻时他是瘦高个儿,现在站起来,仍然很精神。从他住的公寓房的窗户上,能影影绰绰地看到大西洋。汉克斯的祖先,就是横渡大西洋移民到美国的。

“当哥伦布和他的船队到达加勒比海附近时,看到浅浅的海水拍打着海岸,以为到了印度,他兴奋地喊了一句‘巴哈马’,西班牙语就是浅水的意思。没想到一句话喊出一个巴哈马国。”

菁喆觉得很神奇,原来巴哈马这个国家是这样来的。

“哥伦布的船队靠岸后,岛上那些不穿衣服的土著看到白皮肤的海外来客,以为是怪物,吓得纷纷躲进茂密的森林,不敢靠前。哥伦布看到这种情景一定是开怀大笑,他可是穿着出发前就准备好的石榴红统帅服,高举着西班牙王室的旗帜登陆的。可以想象出他的亢奋:他双膝跪地,先是激动地亲吻那片静谧的土地,片刻后,表情肃穆地让西班牙王室的公证人作证,他的右手举起宝剑,以国王和王后的名义,占领了脚下的岛屿。”

随着汉克斯老人的讲述,菁喆眼前出现了五百多年前的画面,她本能地认为哥伦布对巴哈马的占领太霸道。“可是人家当地的土著人同意了吗?凭什么他想占领就占领了呢?”

汉克斯笑着说:“你提了一个好问题。可惜哥伦布不能做出解答了。我想他根本没把那些前额很高,眼睛透亮,高柬长发,紫铜色的脸上涂着颜料的土著放在眼里。因为他们赤身裸体,手里并没有武器,所以,哥伦布知道自己将不战而胜。而那些土著看到这些穿着衣物的‘怪物’没有伤人的意思,便纷纷围过来,好奇地触摸他们的胡子。你说,那时的人与人之间差距有多大?很滑稽是吗?更有趣的是,哥伦布以为到了亚洲的东部,进入了印度的国土,于是称所有的土著为印第安人。”

“噢,原来印第安的叫法是从哥伦布开始的,而且是一场误会,这确实很滑稽。可我不明白,就算他误以为到了印度,那是个国家呀,凭什么他一来,就占领人家的国土,还装模作样地让王室的公证人作证,还讲不讲理?”虽然这事过去五百多年了,但菁喆还是本能地斥责这种强盗行为。

据专家论述,哥伦布登岛前,巴哈马有两支土著部落,大约4万人,已经生活了上千年,并处在原始公社时代,他们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也没有留下成文的历史。

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就那样相遇了。但是此文明不是彼文明,征服与被征服、侵略与被侵略、改变与被改变的较量从此拉开序幕。

汉克斯深邃的目光落在菁喆书生气十足的脸庞上,笑着说:“你又提了一个好问题。真应该让哥伦布本人来解答你的质疑。你的问题也曾经是我的问题。但现在,我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总之,人类的事情都很滑稽。”

汉克斯继续讲述:“哥伦布带来的海员们开始与土著人交易礼品和货物。但他的主要目的是找黄金。土著人比比画画地说,哥伦布要的东西在另一个岛上,那里住着一个很大的国王,他有很多的黄金。于是,三艘船中的一艘悄悄溜走,私自寻找黄金去了。哥伦布发现这事后,愤怒极了。就在这时,另一艘船又不幸触礁,眼看着大批货物将沉人海底。”

“那怎么办?我想当地土著应该会帮忙吧?”菁喆毫无由来地相信那些土著。

“你猜对了。当时一支部落的酋长见状,赶紧召集土著们纷纷登船抢救物资。那时哥伦布已经急得泪流满面,他很担心无法回到西班牙了,也没能带一船黄金回去给国王和王后,可怎么办呢?土著们卖力地帮着把物资搬运到岸上后,海员们清点了一下,除了船只已沉没,其余的,连根皮带都没丢失。”

“那些土著真好。”菁喆松了口气。

“哥伦布擦干眼泪,想下步怎么办,两船人可挤不下一艘船。于是,他动员其中的39人留下,担负起殖民者的使命。这些人里有木匠、铁匠、医生、商人、炮手、捻缝工、造船匠等,哥伦布给他们留下食品、衣物和种子。他相信有了这些,他们生活下去应该没问题,而且还能挖到很多黄金。哥伦布许诺,一年后他一定回来巡视。”汉克斯老人对这段历史很是了解。

“那后来呢?”菁喆担忧地问。

“呵呵,这些留下来的人很快就忘恩负义,不仅与土著人们争夺黄金,还争女人。而那时,哥伦布正在回途中热血沸腾呢。他手里有份王室的名单,他不断以这些人的名字,为他发现的一些地方命名。还未到达西班牙境内,他就急着给国王写殖民规划报告书,他建议国王先派出2000名志愿者,前往他发现的几个殖民点居住,每个城镇设一个市长和若干职员,要建立教堂,任命教士,让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而且,只有领到执照的人,才能采黄金,采来的黄金必须上交市镇官员,其中一半归王室所有。后来,哥伦布的远航探险报告《哥伦布书简》的拉丁文译本在罗马印行后,在欧洲各地造成极大影响,欧洲各国都急忙加人了资助航海家冒险的行列。”

“这下完了。”菁酷更担心土著们的命运。

汉克斯轻叹一声,说:“1509年西班牙占领了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在40年中,伊斯帕尼奥拉的印第安人口急剧锐减。不幸的是,在大批欧洲殖民者

P3-5

书评(媒体评论)

敬佩作者敢于社会调查的精神,善于洞察人的内心细微,以及朴素而富有时代感的文字。

——马克,博士,美国统计学院士,美国生物统计学领军人物、艾玛格制药公司副总裁

罕见地揭示了中国中青年妇女远赴美国,进行重新自我塑造的过程。故事生动,可圈可点,具有崭新的时代视角,呼喊出这个群体的时代声音!

——筱敏,博士,华裔独立投资顾问

这部小说虽然是以留居美国的中国女性的视角定位,却映射出整个华人群体在美国求发展、求感情归宿的种种过程,尤其是其中的曲折、挫折和收获。情节非常引人入胜,我一晚上就把它读完了。

——卓越,圣约翰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深觉小说里的三个人物个性鲜明:茹欣媛代表了一批非常典型的在美国社会摸爬滚打的中国女性:栗秋知性、睿智又风情万种,既有学识又有胆识;菁喆腼腆有些木讷。我一边读,一边想着一些朋友以及当下的自己,颇生感慨:女人已属不易,漂泊的女人更不易。

——安吉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

这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写剩女恨嫁,而是融合了中西文化,从赴美女留学生经历写起,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职业女性的特质和爱情观。生活就是这样,没有所谓成功与失败,只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对决;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且看我们的选择。

——水木年华,清华大学研究生

后记

后记:女人活得舒畅与否,很重要

首次到纽约州包法罗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美国给我的印象是。荒凉、沉闷、简陋。当时就想,如果一个语言不通、习惯熟食的中国人,到这种地方怎么生活呢?我想象中的繁荣、现代、时尚的美国在哪儿?真正的美国是什么样?因此,那年底,当我拿到赴美签证时,一度迟疑,走还是不走?

我承认,刚到波士顿时的我,惶惑不安。

许久,我才从一团漆黑,到渐渐分辨出美国的来龙去脉。看清了波士顿,就清晰了美国历史和移民文化。

因为自己是女人,所以接触最多的也是女性。换句话说,我是站在女性立场,关心女性自身的感觉。无论哪个国度,哪种肤色和种族,女人活得舒畅与否,很重要。因为,一个心态平和的女人,她给孩子给男人给家庭甚至社会的多半是正能量。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个不快乐的女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多么深远。

然而,在波士顿,我却分明看到了一些赴美女留学生的郁结。我看见她们站在一个个昏暗的交叉路口或者某片深不见底的沼泽地,没有安全感,没有幸福指数,没有未来。是的,她们从一种文化陷入对另一种文化无法对接的焦虑中,她们本能地想要挣脱困境,去一个平坦、温暖、明亮的地方,过一种舒坦的日子,这是她们的权利。但她们远未找到那个美好的出口。为什么?

写作的冲动,于某个梦醒时分悄然而至。

2012年夏,我在波士顿地区一个湖边的公寓里,完成了这本小说的初稿,当时的书名为《边找边骂》。之后,它被堆在电脑的某个角落里,蒙尘。

去冬,窗外大雪纷飞,雪深及膝。我开始爱上温暖的火墙,听音乐,品茶,一派神清气定。为什么不写作?于是,翻出旧作,改写。

仍不满意,仍有遗憾。它却是我来到一个陌生国度,完成的首部小说。

感谢家人一路温馨关怀。

感谢众友一路豪迈相助。

去冬至今,新英格兰罕降大雪19次,但我从未感到寒冷。

尤其感谢美国东北大学何霓教授毫不吝啬的鼓与呼,没有他的诚恳提携,就不可能有这本书的呈现。

近代中国出现了几次大的移民潮,潮来潮去,是为了逃避什么还是为了分享另一种制度?进入另一个群体之后,是被它影响了还是反而影响了它的文化?

我的下一本女性题材小说已经启动。我希望在那个异国旷世之恋的故事里,能为读者献上一份阅读的欣喜。

2014年3月31日

张西

目录

自序:她们想要讨一份更好的生活

引子:印第安人去哪儿了

 哥伦布

 粟秋

 维吉尼亚

 茹欣媛

 普利茅斯

 柳菁喆

夏:不喜开始

 西化女人

 33号公寓

 神人

 焦虑

 查尔斯镇

 到此为止

 剩女

 亚洲交友网站

 波士顿交响乐

 黑帮

 开眼界

 塔什库尔干

 玛丽

 邦克山

 虚拟爱情

 女汉子

 瓦尔登湖

 喜

 哀

秋:不殇别离

 哭

 嫁

 怒

 争

 委屈

 鸡同鸭讲

 同居

 疗伤

 情欲

 留守少年

 美国“大卡车”

 耍流氓

 沮丧

 “贞操男人”

 飞虎队员

 弃博转硕

 便秘

 “按摩男”

 月子中心

 婚姻难民

 赌

 面膜,139

 物质欲

 和平分手

 “小三”

 新泽西乡下

 越战老兵

 长见识

冬:如若离去后会无期

 踏脚石

 旧时光

 开拓者

 鲜花盛开的地方l

 木匠

 美国宅男

 扯谎

 旗袍

 即兴悼词

 救场

 拖

 纽伯里街

 扫兴

 招聘会

 A女与D男

 忧

 刨根问底

 放任脚下

 英国佬

 赴网约之前

 气息

 结束处女生涯

 傲

 伤

 文化差异

 走低

春:虽生存艰难却灵魂体面

 新室友

 抗战女兵

 波士顿中国城

 悲

 美国法庭

 华人老人院设想

 “千年破四刀”

 莱克星顿小镇

 自驾游

 坐牢

 小男人

 小插曲

 美籍华人

 跟妈妈说话

 打吊针

 追悼会

 合唱团

 掏心窝子

 回国礼物

尾声:人到中年落手是秋

 喝

 第四波移民潮

 态度

后记:女人活得舒畅与否,很重要

序言

自序:她们想要讨一份更好的生活

几年前,我飞抵美国东海岸的海滨城市波士顿。那是美国历史和文化的发源地,我同时闻到了政治、商业和书卷气息。当然也闻到了惊艳的枫香味道。那时我与哈佛的几位中国女博士共居一个公寓。她们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只给我留下一些浅淡的背影。那时我本没有写长篇小说的准备,却为了留住那些背影仓促地开始了写作。等封笔时,始觉因这种仓促的冲击,迫使我的激情和好奇心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是一个小小的意外收获。

以这些中国女博士的学识和能力,在中国讨份好生活是容易的。但她们跑到美国来,显然是不满足只讨一份好生活,她们想要更好的生活。她们认为自己有那份实力。对于女性而言,这是一次冒险的经历,但她们选择了坚持,她们想出种种办法,做出种种聪明或愚蠢的举动,冲破困境。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希望小说中的三位女性最终能闯过难关,获得她们想要的那份更好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她们却为此殚精竭虑。因此,读者读到的,也注定是一个笑中带泪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沉下心来写女性的欲望与冒险。我虚构的三位女性,茹欣媛、栗秋和菁喆,她们分别是50后、70后和80后,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移民潮中登陆美国。她们都有各自的精神或心理创伤。也许,她们的美国经历让读者有不舒畅的感觉。但又有哪个闯荡美国的华人是一帆风顺地走到今天呢?你不知道,是因为他们没告诉你,也不想说出来罢了。中国素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你可以理解这是人类的善良,同时也可以理解它是一种虚伪。

茹欣媛最终靠着一次次不知通往何处的赛跑,双脚踩到美国这片土地上,却遭遇了三次被男人赶出家门的窘境,她不得不越挫越勇。栗秋从骨子里看透了这个世界的虚无,所以她用现时的感官快乐和享受来消解缔结的郁滞,由此得以解救,最终就事论事地面对现实,小心地避开利剑,不让自己受伤。菁喆是小说的轴心人物,她没有拿到母亲想要的博士学位,也没找到爱情和工作,她的生活充满挫败,她一度盲目、无知、摸索着前进,甚至每走一步,都可能犯下新错误,都要付出沉重代价。但是,她的天性里,潜藏着单纯地争取自由的渴望,所以,这颗灵魂是垮不掉的。

因为有三位女性的“扎根经历”,让我有机会刻画了一群活生生的丑陋的美国男人。美国的先民曾经创造了一个荣耀全世界的国度,但现实中,荒诞景象充斥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这些丑陋的美国男人身上呈现的问题,在世界各地,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普遍存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荒诞性愈演愈烈。

《海外剩女》还呈现了中国女性在移植以及嫁接异国他乡的文化时遭遇的种种难言的艰涩,她们忍受痛苦和超越痛苦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一种极限。在她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同样具有普遍性,她们的问题和现象,也在世界各地,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普遍存在。谁又能说,她们不是人类移民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

人类有自由迁徙的权利。

因此人类永远有机会去向往和实践冒险而不知回头,也因此容易成为迷途羔羊。迁徙中,人类会犯下很多愚蠢的错误,也创造了美妙无比的牧歌。

当我听到旷世里的一曲藏头去尾的牧歌后,我欣然登上一个平台,放眼望去,人类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张西

2014年5月

内容推荐

张西著的《海外剩女》讲述的是:三个女人来自不同地方,有看不同经历,相遇于美国波士顿。即将面临严峻考验。优秀而自信的她们被世俗贴上了“剩女”的标签。当现实与理想碰撞。金钱与爱情相悖,家庭与个性矛盾时,这三个女人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她们又将在世界大舞台上演绎出怎样的人生?本书以留美女性的婚恋故事为切入点。还原了海外中国女性婚恋的真实现状。

编辑推荐

女人已属不易,漂泊的女人更不易。

张西著的《海外剩女》很开眼,是中美社会、男女世界的广角镜和面面观,好玩(趣味性),好用(知识性),还有更多必要的忧伤和悬问。全书揭示了中国中青年妇女远赴美国,进行重新自我塑造的过程,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职业女性的特质和爱情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3: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