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什么滋味儿的?是甘蔗变糖的甜蜜,还是狮子弑婴的麻辣;是落叶为泥的静静奉献,还是蚂蚁护巢的轰轰烈烈?科学是什么滋味儿的?是破茧成蝶的激动,还是竹林开花的悲壮;是叶子向阳的清清爽爽,还是熊猫吃鼠的五味杂陈?科学的世界,永远充满了怪味儿谜题,只有亲自去体会,你才能感受到其间的奇妙的滋味儿。正是这种滋味儿,让我们对世界,对宇宙,对人生都有新的见解和认识。这就是科学世界,一切就在我们的探索之中,一切都会因你而改变!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大嚼科学吧!
这本由唐云江编写的《摸摸声音的形状》是该系列其中一册。
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光线和电流包含着多少惊人的秘密吗?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让我们跟随果壳科学达人们生动幽默、妙趣横生的文字,去解开世界的奥秘,一起来大嚼科学吧!
这本由唐云江编写的《摸摸声音的形状》是该系列其中一册。
我们去医院体检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特殊的项目——B超。它的全称是B形超声波检查。通过一个发出超声波的探头,医生就可以了解我们体内脏器的形态大小,甚至健康情况,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广义的声音是由发声源(振动源),带动周围的介质振动,从而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所谓的机械辐射。这种辐射与光辐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必须依赖于介质,没有介质的地方,机械辐射就停止了,声音也就不能传播了。而光辐射不必依赖于介质,可以到达几乎任何地方。声波是机械能的扩散,光是电磁场能的传播。但二者都是波,因而有很多相同之处。
从本质上来说,两种波都是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电磁力作用的结果。声源的振动带动介质中的每个质点(一般是分子或原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推挤”或“拉扯”相邻的质点,使得相邻的质点随之振动,这种力的本质是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弹性力,归根到底是电磁作用力。而光波是电荷振动的结果,是直接的电磁作用在空间的延伸。尽管二者发生的机理不完全相同,但既然都是波,就都具有波动的各种特性,例如,反射、折射、绕射、干涉等。
正是由于声波的这些性质,人们可以像利用光一样利用声波来探测我们周围的世界。光与声在很多情况下是互补的,在所有介质中,声波都可以畅行无阻,而光波在有些介质中却无法通过;声波无法通过真空,而光波在真空中却畅行无阻。一般情况下,光波在介质的界面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物体,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物体;同样的道理,声波在介质的界面反射,我们才能探测到物体,没有声源我们也无法用声波探知物体。在水下,由于光的传播受限,眼睛看不了多远的距离,但用声音却能“看”到上千千米外的物体。
其实,有些动物(如蝙蝠)就是利用超声波“看”物体,它们通过声音能够“看”到前方的障碍,也能“看”到食物在哪里。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物体的内部,光学探测会受到限制,比如我们的眼睛就无法看透物体。虽然用光学仪器看不到地球内部,但我们可以利用声波“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也可以利用声波研究物体内部的结构,如超声波探伤。医院的超声波检查,即B超,就是应用声波探测的原理,有时能比光学仪器“看”得更精确。
声波的种种性质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在空旷的房间中发出响声,就会听到对面传来的回声。经常有人在大山里放声大喊,倾听连绵不绝的回声,觉得很新奇,其实这就是声音反射最明显的例子。根据回声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反射声音的物体离我们有多远,这就是以声探物的基本原理。古人很早就利用声的反射建造了回音廊、回音壁等建筑,体验回声的奥妙,也在室内利用吸音的方法消除回音带来的麻烦。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