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7-10岁
这是一套适合学龄后的孩子、乐于读书的所有人阅读和收藏的文学名著系列——“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经销10年来,这一套涵盖140个品类的图书系列累计销售总册数超过1000万册,每到开学季总能受到家长与学子的青睐,得到爱书人士的认同和赞美。
是什么使得这套系图书拥有如此绵延的生命力?
答案显而易见,图书总是以内容为王。
本套“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涵盖《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希腊神话故事》等36本分册,每一本的书名都耳熟能详。
套系以小说为主,包含了30本世界级经典的中短篇小说集与长篇小说,世界各国文学巨匠用他们风格迥异却极具美感的语言,向每一个读者描绘了近现代的外国历史文化。这里既有战争烽火的残酷悲伤,也有田园牧歌的安静祥和;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更有人格独立的不屈斗争;有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也有近在咫尺的身边小事……另外还有6本极具文学审美价值的寓言故事、散文诗歌、科普读物以及神话故事,带你领略异国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大家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这套文学名著宝库精选世界文学名著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和被市场和学术界认可的传世名著,拥有包括蒋天佐、戴望舒等数十位资深翻译家和全国知名院校教授、博士构建的专业译者队伍,更准确地展现全世界人民的精神瑰宝,给新老读者带来新世纪的全新人文气息。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图书将为您筑建一间典雅高贵和书香馥郁的书房。世界文学巨匠积淀千年的珍贵遗产,著名翻译家呕心沥血的传世译本,原汁原味、清新隽永的全译名篇,外国文学资深学者的名著导读,欧洲著名设计师的装帧设计理念,国际一流的印制工艺,打造烫金击凸、玲珑绝美的典雅外观,精彩大气、感人至深的美式封面图、欧洲内芯插图,从而使得该套丛书具有专业性、艺术性、完整性和收藏性。
第一个危险完全是意外降临的。玛利亚·斯图亚特早就立为苏格兰的君主,现在法国王太子又娶了她,使她成了王妃,于是她的头上无形中又加上一顶王冠,这第二顶王冠更加珍贵。然而此时,命运又给她送来第三顶王冠,这对她是致命的诱惑。她没有得到明智的规劝,被这顶王冠的光环迷惑住了,以孩子般的天真,失去理智地向它伸过手去。在她成为法国王太子妃的1558年,英国女王玛利亚去世,她的异母妹妹伊丽莎白登上英国的王位。可是,伊丽莎白真的是英国王位合法的继承人吗?妻子众多的蓝胡子亨利八世有三个孩子:儿子爱德华和两个女儿,一个是同阿拉贡的凯瑟琳结婚所生的玛利亚,另一个是同安妮·博林结婚所生的伊丽莎白。在爱德华早逝后,玛利亚因为是长女,而且她父母的婚姻不容置疑完全是合法的,所以她继承了王位。但她死后,没有子女,现在伊丽莎白是否就成了合法的继承人呢?是的,英国王家法学家们这样说,因为这桩婚姻是由主教当证婚人,并得到教皇的承认。不,法国王室的法学家们这样说,因为亨利八世事后宣布他同安妮·博林的婚姻无效,并通过议会做出决议宣布伊丽莎白为非婚生女。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整个天主教世界都确认这一情况——那么,伊丽莎白作为非婚生女就无权继承王位,而有权继承英国王位的不是别人,而是亨利七世的外曾孙女玛利亚·斯图亚特。
一个重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决定,要在一夜之间由一个16岁的缺乏经验的姑娘做出。玛利亚·斯图亚特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她可以让步,并玩弄政治手腕,承认她的表亲伊丽莎白是合法的英国女王,并克制自己的要求,因为她的权力毫无疑问要靠武力才能获得。另一种是,她可以勇敢而坚定地声称伊丽莎白篡夺了王位,派出法国和苏格兰的军队,用武力推翻篡位者。然而不幸的是,玛利亚·斯图亚特和她的顾问们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在政治上灾难最严重的中间道路。法国宫廷不是对伊丽莎白进行有力、坚决的打击,而是摆出自负的、空打的架势:根据亨利二世的命令,王太子和太子妃把英国王冠加进他们的纹章中;此后,玛利亚·斯图亚特在所有的文件中公开加上“法兰西、苏格兰、英国和爱尔兰女王”的尊号。这等于表明了她的权力,但没有人去捍卫她的权力。他们没有向伊丽莎白开战,只是激怒她。他们没有拿起剑和刀,采取切实的行动,而是摆出无力的姿势,拿稻草人和纸人去吓唬伊丽莎白;结果形成两种令人遗憾的局面:玛利亚·斯图亚特像是要求继承英国的王位,又像是不要这种权利。她随意地对待自己的权利,有时她闭口不提,有时她又重新提出。比如,当伊丽莎白要求法国按照协议归还加莱地区时,亨利二世答复说:“在这种情况下,加莱地区必须交给法国王太子妃,即苏格兰女王,因为我们都把她视为英国女王。”然而,这个亨利二世却不动手去捍卫他儿媳的权力,反而把那个所谓的篡权者当做权力平等的君主,继续同她进行商谈。
这种愚蠢的虚张声势的姿态,这个可笑的毫无价值的纹章,不仅使玛利亚·斯图亚特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还把她的一切都毁掉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过错误,再也无法弥补的错误。玛利亚·斯图亚特这时便犯了这样的错误。她政治上的失策,与其说是考虑不周,还不如说是由于少年时代的固执和虚荣造成的,这在根本上毁了她的一生。
因为她侮辱了欧洲最有权势的女人,成了这个女人不可饶恕的敌人。
伊丽莎白作为一个真正的统治者,可以容忍一切事情,只是不能容忍别人怀疑她的统治权。从这一刻起,如果伊丽莎白把玛利亚·斯图亚特视为最危险的敌手,是躲在她王位后面的幽灵,那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无可责怪的。从这时起,这两位女王彼此之间,无论嘴上说些什么,信上写些什么,都是虚情假意,都是漂亮的谎话,都是为了掩盖内心的敌意,而她们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合。政治上和生活中的动摇不定、投机取巧的态度,总是比坚决、果断的行动造成更大的危害。英国王冠只是象征性地画在玛利亚·斯图亚特的纹章上,但为了这个象征流的血,比发动一场真正的战争,夺取真正的王冠所流的血还要多。因为一场公开的斗争可以一下子彻底地定下局势,而暗中的斗争却会一再地爆发,妨害两个女人的统治和生活。
1559年7月,为了庆祝在卡托一康布累西签订的和约,在巴黎举行了比武大会。在比武场上,那个不吉祥的画有英国王冠的纹章被骄傲地抬到王太子和太子妃的面前,供人观赏。
富有骑士精神的国王亨利二世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折断对手的长矛,以博取美人的欢心。谁都知道他喜欢哪个美女。她就是狄安娜·德·普瓦蒂埃。她坐在包厢里,又漂亮又得意,朝下观赏她的身为国王的情人。然而,出于消遣的比武突然出现了可怕的严重的局面。这场两个人的比武决定了世界历史的命运。因为苏格兰近卫队统领蒙哥马利在长矛折断后,冲上前去,笨拙地用矛杆用力地戳向他的对手——国王,戳穿了面盔,深深地刺进国王的眼睛。国王当即昏了过去,从马上摔下来。起初大家以为伤势并不危险,但他却再也没有醒过来。家人惊慌地围在发着高烧的国王的床边。体质强健的勇敢的瓦卢阿同死神搏斗了几天。7月10日,他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