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苡,1971出生,陕西宝鸡人,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者和坚忍践行者。当意识到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毅然辞去大学英语教师的薪职,选择了以身施教,回归家庭,桕夫教子,成功营造了一个人人称羡的和睦家庭。
女性应当怎样完成教育和自我教育?围绕这个人生课题,《先有好妈妈后有好儿女》分成四个部分:怎样培养一个好孩子,怎样选择一个好伴侣,怎样维系一段好婚姻,怎样建立优美人格、完善自我。通过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自然引申出人生的真谛,是一本难得的伦理道德读本。
中共中央党校仁登第教授为本书作序,赞叹赵苡女士希圣希贤,确确实实是先做LH来后写出来,办的是实事,讲的是实话,得的是实效,真正做到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自立立人,堪称身体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
赵苡编著的《先有好妈妈后有好儿女》作为身体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就其传达的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来说,是献给全体女同胞,乃至全人类的。这是我们大家必须读的一部宝书,有幸先睹此书者,必定是非常有福报的人。
圣人只做不说,或者先做后说。本书的作者赵苡女士希圣希贤,确确实实是先做出来后写出来,办的是实事,讲的是实话,得的是实效。文字不长,读起来宛如行云流水,令人爱不释手。
第一篇 先有好妈妈,后有好儿女
有好妈妈才有好儿女 妈妈的性情决定孩子的健康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
格的妈妈 没学会做人,别急于生孩子
拼了命工作是为了什么 优秀的孩子
定有优秀的妈妈 对胎儿来说,精神营养是第一位的
一个坏女人,毁人家七代人
老人管孩子,小树永远是小树 自然分娩
和快乐母乳喂养 只有妈妈才是孩子真正的保护神
第二篇 爱情是两个灵魂在尘世的相认
真正的爱情也许有,但一定不多 错位的
爱情 不要相信流行小说中的爱情
从虚幻的爱情梦中醒来 爱他,就好好活着
第三篇 在婚姻中修行,彼此成就
婚姻密码就是一日三餐 胸怀宽广,婚姻
必定长久幸福 有一颗平常心,婚后的痛
苦自然就少 假如婚姻有了虚荣,终究是
不幸 成就对方,同时也成就自己
她们把自己的男人弄丢了 有了爱人就有
了家 何谓丈夫,何谓老婆
第四篇 明明白白做女人
做一个美丽的女人 什么是女人味
貌美也要有节,否则害人害己 一位丑女
身上的君子人格魅力 女人,你了解自己
吗? 柔顺是真正的大智慧
跋 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好妈妈才有好儿女
孩子的人格健康聪明智慧,妈妈决定了一大半,这是古今中外圣贤都认同的。“以人之幼时,日在母侧,其熏陶性情者,母边最多,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为天职。使无贤女,何有贤妻贤母哉?”这是民国大德印光法师所言。所以说,世上先有好女子,才会有好妻子;有了好妻子。才有好妈妈;有了好妈妈,世上才有好儿女。大凡世间蒙昧乃至奸恶之人,绝非贤母所生。
记得前年,一位好友的哥哥来我家,就这个观点。他说他一百个认同。因为他娶了一位四邻皆知的悍妇,几十年家庭战争没消停过。每天回家都吵架,上班老出错,经常挨领导批评。结婚几十年,因为娶了一位悍妇,亲戚朋友都不敢来家里,活得在人前抬不起头。一提离婚,悍妇妻子就发飙,要拿刀子捅他,他被吓住了,只好作罢。
他的儿子,硬是给惯坏了。从小儿子若是与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妻子毫不含糊站在儿子这一边,常常为了儿子与别的家长吵架甚至动手。由于她的蛮横撒泼出了名,一般人惹不起。这个儿子在妈妈的教导下,从小好吃懒做,早早就辍学,后来只得给他开了个门面,做点小生意过日子。儿子向来对父母说话横七竖八的,不知敬为何字,与人相处,一不顺心就动手。
他说,这几十年没有享受过家的温暖,年轻时与她打呀闹呀,后来渐渐没力气了,上了五十岁就一切听她的。我听了,就问他:“您也是老牌大学生,为什么娶这样的妻子?”他说:“当初因为她长得好,又小我七八岁。那时候我家的成分不好,人家是贫下中农,所以婚后一直让着她,没成想,越让毛病越深。”看来,女人的善良而非美貌才是第一位的。听他的家事,我很无奈,也很感慨。
今年四月,好友打来电话,说哥哥家孩子去年被抓进了监狱,因为打人失手,致对方丧命了。给人家陪了好多钱,又判了十几年,她哥心情不好,想打电话与我聊。我听了,就要了她哥的电话号码打过去。从电话里传来她哥很低沉的声音,沧桑而又沉闷。他大概陈述了出事的经过,最后得出结论:社会太黑暗,警察流氓得很,对方与警方勾结,把他儿子坑了,他儿子不该判刑这么重。
我直截了当地说:“害你儿子的人是你妻子,你也有责任,不是警察!社会黑暗,警察再流氓,若不是你儿子犯了事,警察能抓他吗?你儿子不打人,对方能与警察勾结吗?你说这话,没一点道理!你儿子打死了人,还不许人家告,不许警察抓,人家告,就说人家与警察勾结,换了你,若你是被害者的亲人,你会怎么办?
“还有你的问题。在你儿子小的时候,每次当他打小朋友,你妻子偏护的时候,你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心里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也没思考这些事的后果,更没怎么批评儿子和妻子,以致无形中助长了妻子偏护儿子的毛病。助长了儿子为人处事飞扬跋扈、好勇斗狠的秉性。真正当你儿子吃了亏,你马上就向着儿子,来指责别人不是了。
“你是位老牌大学生,帮妻子改正毛病也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是娶来就完事了。妻子没文化,家教不好.不会做女人,情有可原。家庭问题,都是有一定的原则!你呢,该让不让,不该让让大了。在教育儿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让,你却让了几十年,鸡毛蒜皮的事,能让的你却要较真,以致吵了多年的架。直到把你儿子送进了监狱,后悔已晚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啊!你上次来,我没说,一是因为你长我好多,又是你家的问题,我若多说,你必说我刻薄。现在我不说,你和你妻子再不深刻反省的话,就要害孙子!”
他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地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儿子出事后,儿媳妇就把孙子给我们甩下,回娘家去了。现在妻子也慢慢反思自己的不对了,我借机教训她,她也不反驳了。”
我说:“认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知错能改就是圣人啊。《了凡四训》是本好书,你们可以好好看看,先弄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自己会做人了,才能教育好子女,才能真正转变命运。你们自己先弄明白了,再把这些好书或者碟片给儿子捎去,让儿子痛改前非,争取早日出来。你们弄明白了,好好养育小孙子,若儿媳回来,也给她看!人是教得好的,做错事是因为接受了错误的价值观而已。”
这是一则妈妈与儿子真实的故事!教育女子比男子更重要!人们在指责男人的时候,却往往忘了每个男子都是女人所生,女人所养。P2-5
相夫教子赞
《先有好妈妈,后有好儿女》作为身体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就其传达的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来说,是献给全体女同胞,乃至全人类的。这是我们大家必须读的一部宝书,有幸先睹此书者,必定是非常有福报的人。
圣人只做不说,或者先做后说。本书的作者赵苡女士希圣希贤,确确实实是先做出来后写出来,办的是实事,讲的是实话,得的是实效。文字不长,读起来宛如行云流水,令人爱不释手。
赵苡女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者和坚忍践行者。当她意识到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毅然辞去大学英语教师的薪职,选择了以身施教,回归家庭相夫教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嫁给了一位有女儿的男士。为了这个女孩,她将自己的生育期推迟了六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饱含着对家人的爱与奉献。
在古圣先贤的加持下,在她自己的努力下,她成功营造了一个人人称羡的和谐家庭。后妈比亲妈还亲!女儿大学毕业留学美国,目前在美国一所高校教授英语。亲生儿子,由于受到良好的胎教和扎根教育,长得特别健美,智慧尤其超人。赵苡女士的成功实践,再一次为我们提供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解决社会难题的样板。
若有更多女性回归家庭,走上相夫教子的道路,世上更多好妈妈,言传身教,培养更多好儿女,正如《大学》所说。是“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自立立人,大同社会就不难实现了。
2015年5月10日
母亲给我的财富
说实在的,很久以来就有写母亲的冲动,但每每提笔,却不知写什么。实在讲,母亲在别人眼中,是一位很普通的农家妇女,不识字,也不起眼,没有什么特别之举,但母亲却给了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这个财富当然不是金银元宝。母亲没有什么钱财,也没什么祖上留下的传家宝。她年轻时结婚,外公给她的嫁妆就是一幅老虎的画,外公不是名家,那幅画当然也随着岁月而不知所踪了。母亲给我的财富,是我成年以后才逐渐意识到它珍贵无比。
母亲和一般的农家妇女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养儿育女的简朴农家生活,但母亲又确实不大一样。在农村,农闲的时候,妇女串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串门,不但消遣时间,在一起纳鞋底,说东家长道西家短,也是乡下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但遇上长舌妇,是非就出来了。母亲很少去别人家串门,但到我家串门的人却很多,原因是母亲很少说别人的是是非非。大凡别人所说的.她就当没听见,那些串门的婶子出了我家的门,再没有第三个知道她们说了什么。还有,母亲乐于助人。母亲不识字,也没有学过裁剪,但她却无师自通,她给我们做衣服,都是自裁自做,很是合身。乡里乡亲来找母亲,母亲只要对照旧衣服比比画画,就能裁出合体的新衣。母亲做的鞋样子也很好看。我真的很佩服母亲的手巧。只要别人喜欢.她总会毫无保留地教别人。
母亲在村子里,几乎没有和人吵过嘴。她不善言辞.但却用自己的行为证明她的为人。我奶奶和爷爷是包办婚姻,爷爷老实又木讷,奶奶打心眼里瞧不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奶奶偷偷给我爹做了白面条吃,糊涂的爷爷汇报给队长,以致奶奶在会上被批斗,从那时起,奶奶就恨爷爷
在母亲没来这个家之前,奶奶让爷爷单独住在一间非常简陋的草房里,给他吃剩菜剩饭,让他穿破旧的衣服。但母亲来这个家后,每当饭菜做好了,母亲亲手端给爷爷吃,并把自己的新被子亲手铺在爷爷的床上,换下那床用了多年破得不能再破的旧被子,为此,我那可怜的爷爷感动得涕汩交织,逢人就夸母亲对他的孝。当然母亲的这一举动,让奶奶很生气,她当面指责母亲并阻止母亲给爷爷端饭,可母亲依然体恤爷爷直至他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之后,奶奶提出分家。分家时,厨房里所有的东西都不分给母亲,母亲也没有生气。奶奶去世前三四年,小叔和婶娘对她很不孝,他们出门就锁上厨房的门,奶奶做不了饭,只得来我家。母亲不记前嫌,几乎天天给她另做,因为她的牙掉光了,饭不能硬。
在我的成长中,我对母亲心里的怨恨实在太多。她对奶奶的以德报怨,我甚至认为是母亲实在太好说话,就知道吃亏。奶奶对母亲有成见,小时也很不待见我和我的三个弟弟,在母亲需要帮忙时,多次一口回绝。当奶奶被小叔两口虐待时,我们很有点幸灾乐祸,但我们马上就遭到母亲的呵斥。她对奶奶的行为给予了很大的谅解。
那时我会暗地把母亲跟别人的母亲比,然后就气不打一处来。我那时除了认为母亲太老实之外,还觉得她不会过日子,不会精打细算,也不像别人的母亲能言善辩,在村子里呼风唤雨,让我们脸上感到有光。但岁月证明,母亲让我深深敬重的恰是她这些淳厚良善的品质。
我认为母亲不会过日子,是因为我们种的菜,我们小时穿的衣服,母亲总是送人。有一家三口都是残疾,还有一位老婆婆,早年逃荒到我们村,女儿三十多岁就死了,她和女婿、外孙过。他们两家一年四季不种菜,我家成了他们的专职供菜者。除了给菜,做了好吃的,母亲也要我们给这两家送去,那时我是极不情愿的。我们村离镇上很近,村里人把吃不完的菜拿镇上卖,得两个钱,但母亲似乎没有这样的经济眼光。或者不去卖,送人也要送队长、书记和能派得上用场的人,母亲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她把我们小肘穿过的旧衣服送给比我们更穷的人,甚至是要饭的。
在她眼中,她帮需要帮的人,不需要别人回报,而这一点,恰是那些自认精明者一生都买不到的财富,也正是这样的财富影响了我,犹如大山里流出来的一股清泉,无论何时,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中,我都不会被世俗的物欲所污染,母亲这种真正平等博爱的大爱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后来我大弟结婚时,来帮忙的人特别多,有些都是不请自到,我才知母亲用她的行为赢得大家的敬重,也让我一辈子敬萤.
母亲大半辈子辛苦,但她没有一般妇女哭天喊地的埋怨。到我们家串门的很多妇女,大都说是非,诉自家委屈的多。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唯一一个始终保持沉默的人,她的苦装在心中,从不向外人诉说。她用自己坚韧的双肩默默扛起了一个家的重任,并用自己的勤劳,坚强地去迎接每一天。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长年体弱多病,导致性格暴躁多疑,几乎天天发脾气,但母亲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忍受。她一个女人家,既要忙地里的活儿,回到家又要忙家务活儿,还有很多的针线活都是熬夜做的。在我的记忆中,我半夜起来上厕所,眼睛一睁总能看到她在灯下做针线,她从不在我们四个孩子面前抱怨,母亲似乎是一个不知累的人。
母亲为人谦和,在亲戚里也是出了名的。小时,我们家境很不好,缺米少油的日子是定期的。由于母亲做得一手好饭菜,我的两个姑姑又都在同村,我的表妹表弟们吃饭时间准跑到我家。我心疼母亲的辛苦,也深知母亲的难处,每见他们来就想方设法要赶他们回去。但每一次这样做的时候,母亲总能看穿我的心事,总会呵斥我、制止我。只要他们来,总要先尽他们吃饱,有时饭不够,我还得挨饿。那时我恨母亲的时候多,并把这种怨恨写在日记里。后来跟表弟谈起来,表弟笑了,他说他们心里知道,但就是因为母亲的饭好吃而不愿离去。现在表弟表妹都已成家,在外工作,他们仍旧喜欢吃母亲做的饭,不过现在来,带来的东西每每让邻居称羡不已。
那时,远亲有躲计划生育的,总来家住很长时间,事后再不和我们往来的大有人在,但母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几旬,她并不放在心上,她老记着别人的好,总体谅别人的难处。
这就是我的母亲,尽管她一生辛劳,尽管她一生不富有。但她给予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平等、博爱、慈悲、包容。这样的财富,我们四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一一继承。我感谢上苍让我今生今世成为母亲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