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月印前溪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老汤
出版社 线装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汤编著的《月印前溪》为散文集,内容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包含了各种人文知识、名胜古迹,在咏古谈今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的胸怀,也体现了作者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诗一般的语言,词一般的意态,戏剧一样的场景,小说一样的情节,还有音乐的韵律,书法的谋篇。读这样的散文你一定会把歌赋、诗词、绘画、音乐、书法相联接,也一定会随着悠远的美丽而心骛八极,思接千载。黄河远上、草原炊烟、极域灵光、白雪灿烂、山色溪声、月冷垂长城、千古遗恨、帝国辉煌、红丝通贵、丹心碧血、丽江透彻、竹洞门楣、发绫残雪……古老里的时尚,新鲜中的积淀;豪放与婉约、雄浑与轻灵、大浪淘沙、小桥流水、苍凉冷峻、旖旎热烈、悲怆愤懑、高昂激越,几乎所有的景致和情绪都可以在笔墨中流淌。

本书文笔细腻流畅,文风大气,内容丰富,思想积极向上。

内容推荐

老汤编著的《月印前溪》从文物古迹中追寻历史沿革,朝代兴亡,从断碣残碑中发思古幽情,在不知不觉中将你带到一个深邃而凝重的文化高原,俯身拾起,皆是一个民族身后隐藏的历史文化碎片。

古老里的时尚,新鲜中的积淀;豪放与婉约、雄浑与轻灵、大浪淘沙、小桥流水、苍凉冷峻、旖旎热烈、悲怆愤懑、高昂激越,几乎所有的景致和情绪都可以在笔墨中流淌。这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寄情寓景,情景交融,虽不一定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入理,实乃集文笔之美、意境之美、内涵之美于一身,从内容上再现了散文的“诸美”,而这样的共美才是文之真美。

目录

极光(序一) 郑欣淼

老汤的老汤(序二) 杨寿良

信仰的力量

圣者无疆

家在小浪底

落肩的月

天低一道虹

灿烂白雪

大道无极

发绫雪

守望文明

绝响

巾帼英侠

梦回永宁

山色溪声

凝视汉朝

云雾百家岩

千古遗恨

挡不住的阳光

碧血丹心

红丝通贵处

血与悬剑

太阳石

竹洞旧门楣

天不弃美

当惊世界殊

极域灵光

走近黄河

神农山之神

透彻丽江

生命的颜色

神话的继续

风流儒雅友亦师、张丙辰

博文通化,臻于至境 董智慧

耐读才是好文章 范光

梦寻旧侣 呼运廷

天地间(代后记)

试读章节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这种文化艺术与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紧紧相连。一部中国书法史,从夏至清,四千余年的历史,在这部史册里,记录在册的卓越者竟有两干一百人之多。正是这些人一代又一代的孜孜追求,才将这一艺术传承至今,推向巅峰。书法艺术的光辉灿烂无不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商甲骨文始,汉字经历了草创到定型,再到艺术化三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秦小篆,均是在追求稳定成型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态。汉代“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标志着汉字的基本成型并启示着艺术创造的可塑性。魏晋后,楷、行、草的出现,宣告了中国书法艺术风格的完善。

在书法这个艺术的海洋里,曾有过多少人搏击风浪,高溅起冲天的豪气,使后人听之如雷贯耳,思之如神在游。汉末至魏晋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经历了一次重大转折,文人的思想意识从箝制与束缚中获得解放,审美心理趣味从注重伦理道德、功利实用转向崇尚自然美、形式美,书法也因之呈现为真正的抒情,感性的纯艺术。此时作品的笔法、风格和意境,开始达到空前的成熟和完美,并出现了以钟繇、王羲之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书法家,流风遗世。

秦汉之古拙,魏晋之风韵,隋唐之法度,宋元之意态,明清之朴趣,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理论体系。诸如:喻物派、纯造型派、唯隋派、伦理派、天然派、神意派等。也正是这些书法大家们把字体这门艺术赋予了丰富多彩的灵性,把文字塑造成了有生命的形体。更有那些唯情派把酒神、怪诞、疯狂一并注入,借以宣泄和抒发个人的不同情绪。

历史是由一种文化去记述和体现的,而文化则是通过一种可识的符号——字体去传达的。因此,中国书法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书法必借助文字,文字是符号,是观念的载体,是逻辑的思维工具,书法呈现在具体世界均有其文字内容和哲学境界。西汉杨雄指出:“书,心画也。”刘熙载说:“故书也者,心学也。”康有为则把书法与中国的人文精神联系起来。中国人从哲学步入书法,探索其秘密。书法属于人们的心灵,并以此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达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生命、认识哲学的最终。一部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并非千言万语可以示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书法与中国文化是永远难以分割的。

王铎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是中国书法的卓越者。他的书法里所蕴藏的哲理,所表述的人生,所横溢的美感,是那样的强烈,充满巨大的感召力。王铎是用他的思想,他的心血,他的激情在作书。每每拜访王铎,我总要先在滔滔的黄河边上驻足试问:王铎书法到底神在哪里?是不是那宽阔广袤的河面汹涌激荡的流水?是不是晨夕铺展在沙滩上缓缓袅起的辉煌?是不是浊浪击岸时撞击的声响?

王铎是黄河的儿子,王铎的血液里流淌着黄河的血液。如果说时势可造英雄的话,也许正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塑造和历练了王铎充满矛盾的个性,也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一代书风。在那个天低云暗的时代,王铎无疑是一道彩虹,永远高悬在历史的天空,让一代又一代人瞻膜。

P67-68

序言

极光

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

北京三希堂藏书负责人付双全先生将一沓厚厚的书稿放在我面前,说让我给写个序言,还说此人是他的一个朋友,和他一起作事,散文写得不错,曾经获过国家级的散文竞赛大奖。付先生还介绍说我们在故宫文渊阁有一面之交,还合过影,回想一下那天人很多,又是第一次见面,实在记不清是哪一位了。好在书稿里附了一页个人简介,才知道此人叫汤保成,当过兵,干过金融,虽经历简单,爱好却不少,书法、篆刻、诗歌、散文、文物收藏与鉴赏均有涉猎,现在做的事是古籍研究与复制。纵观几多爱好,都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条线上,依此推断,他的散文是不是也会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呢?另外,他在简介里附带了一句,他的散文愿意读的人不多,他曾经想把书名定为《一本都不愿意读的书》。到此,我总觉得此人有点意思,写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知道大家都不愿意去读的呢?如果真的如此,我还真的想去读一读,不然的话,怎么会知道那些不愿读的文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散文是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也是中国出现最早的行文体例。散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也就是说殷商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到诸子百家、《史记》、《资治通鉴》和《背影》、《白杨礼赞》……一部部、一篇篇文采华章,不但完美了这“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而且成就了孔子、孟子、司马迁、“唐宋八大家”、司马光、鲁迅、巴金、朱自清等千古名流。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最具影响的是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还有蒋光宇的哲理散文,以及散见的许多美文。这些文章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人性的光点,目前仍然是主要文学体裁之一。

我是第一次读汤保成的散文,虽然不能说一口气,但的确是中间未有长时间的间隔和停顿,他的文章还真的有这种“毛病”,读起来太紧凑,不让人喘气,也显得累了些;读完之后,心还有些放不下来,连思绪都有点纷乱,不知说什么才好,其实是一时半会儿难以把要说的东西讲得清楚。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其间的光辉灿烂不是哪个人能写尽的;中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也不是哪个人可以全都领略的,但是,那些最最美好的往往也最能打动人心。吴道子、韩愈、李商隐、王铎、秋瑾;古城、古建、印章、陶瓷、琥珀、砚石、书院、古籍;黄河、丽江等,这些都是让汤保成梦笔生花的选材。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物都很丰满,景色十分秀丽,他又往往能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新的高度,那些活生生的人和事不但会完善你的记忆,而且还能丰富你的内心。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载体,而汤保成的散文就是对这一文学载体最好的诠释。诗一般的语言,词一般的意态,戏剧一样的场景,小说一样的情节,还有音乐的韵律,书法的谋篇。读这样的散文你一定会把歌赋、诗词、绘画、音乐、书法相联接,也一定会随着悠远的美丽而心骛八极,思接千载。黄河远上、草原炊烟、极域灵光、白雪灿烂、山色溪声、月冷垂长城、千古遗恨、帝国辉煌、红丝通贵、丹心碧血、丽江透彻、竹洞门楣、发绫残雪……古老里的时尚,新鲜中的积淀;豪放与婉约、雄浑与轻灵、大浪淘沙、小桥流水、苍凉冷峻、旖旎热烈、悲怆愤懑、高昂激越,几乎所有的景致和情绪都可以在笔墨中流淌。这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寄情寓景,情景交融,虽不一定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入理,实乃集文笔之美、意境之美、内涵之美于一身,从内容上再现了散文的“诸美”,而这样的共美才是文之真美。

空洞和言之无物是文之大忌,劳心费神读一篇文章,废话连篇,无一所获,这样的文章又有何用?足够的信息量是汤保成散文的另一特点。《发绫雪》里无处不是宋词的风采,“席宽薄衾窄,半床让新月。最痛时,月移窗冷和泪别。”精典不让柳耆卿。《家在小浪底》三代人对黄河浓重的依恋之情,读起来美不胜收。《当惊世界殊》一文,把新一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作责任和使命去完成,淡淡的叙述里透出一种崇高的精神。每读一篇汤保成散文总能学到一个方面的知识,彻悟一种道理,增添一份力量。

从汤保成的散文里我能看到他用心的力度、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能看出他是在用心写,所以与读者的心很容易产生共鸣。他所谓的没人愿意去读,可以理解为许多人读不进去或者说读不明白,因为他的文章真有那么点“学究气”,现在已经很少人去这样写文章了,有的人想这样写又一时很难写出来。汤保成文章你说是“阳春白雪”也好,受众面小也好,反正是用心写的人你不用心去读就很难读出心情来。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汤保成文章的话,我倒觉得像极光:五光十色,千姿百态,通过视觉去震撼心灵。

在这里我还想告诉有幸拿到这本书的读者:只要你用心读了,就一定会获益匪浅,因为这是一本对你有影响力的好书。

后记

天地间

那个年代,还没有恢复高考,高中读完就算到头了,如果你还想读书,就只有靠自学。最初读小说,后来是《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再后来是有什么就读什么。读完书回味一下,总觉得古人真了不起,还是那几个常用的字,看似很随意地一组合,就成了千古绝唱,总能打动人心。日子久了,才知道那些不朽的文章和诗句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书读多了,难免就会想得多,同样的花前月下,高山流水,世态炎凉,只要把古人的思想和感触相连接,马上就会显得活灵活现,生动万分,这也许就是古人追求的情景交融吧。读古人诗文还有一种感觉,天地仿佛高远了许多,万物都有了灵性,心里清怡明澈,周身通达轻灵,常常可以爽爽地享受一份透彻的甘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路走得多了,眼见的也多了,尽管生活中有许多难以逃避的愁情烦绪,但还是有许多美的心灵、美的自然、美的事物在心湖深处泛起涟漪,涌动着一粼粼的欲望。

后来就想自己去写点什么,最初是日记、散记,只是记录一下所见所闻和感受。之后学写点古体诗、填填词,兴来时用新诗体挥洒一下情绪。又过了几年,写的诗歌散文陆续有些发表,这时反倒突然不想写了,究其原因是不知写什么。停笔之后,闲暇时就去看日出日落、名山大川,还有机会走乡串户,听听上岁数的人摆摆“龙门阵”,还时常去看看有些人的文物收藏。这样来回一走动,忽然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在我的身边有那么活灵活现、可歌可泣的人或事:古代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新时期日新月异的进步;大中原、大黄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其间丰富的宝藏永远都挖掘不尽,书写不完。这一切又一次触动了写作欲望,可是,重新提笔时已奔不惑之年,工作性质和天生惰性的缘故,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写点散文,聊抒情怀。没想到的是,有些文章能在国家级杂志上刊登,《焦作日报》给发了几个整版,有几篇文章在全国散文大赛上获了奖,百花文艺出版社还给出了小散文集。这些小的收获又一次坚定了我写下去的决心,尽管仍然是业余时的偶发之作,却也可聊以自慰。

写作看起来也没什么,其实是很费心的,就像写字一样,说毛笔字谁都会写,能够入法就不那么容易了,什么颜、柳、欧、赵,篆、隶、楷、行都需要弄懂,好的书法家也必须穷尽一生,方可作为。我搞写作没天赋,不像有的作家提笔成章,日成万言,往往一个题材总要想好久才动笔,有时还想追求点语言美,言有物,所以我写不了长篇小说,也当不了作家,只能写点小文章,一来打发点时光,二则填补一下精神空虚,充其量只能算个业余文学爱好者。

相对于诗词、剧本、小说、散文来说,我还是喜欢写点散文。古诗讲平仄、对仗、韵律,写着累,读着也累。剧本、小说是需要经历和时间的,部头太大啃不下来。散文还是随意一些,可记事抒情,篇幅也可长可短,写起来不累。正因为如此,几年来攒下了三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有一部分发表过,基本上是我熟悉的题材,其间能看出些个人喜好。回想一下,我属于所谓的杂家,好听点叫涉猎广泛,不好听叫“万金油”,抹那儿都麻麻,天生不是成大器的人。喜欢书法、篆刻,作品也看得过去;喜欢写作,都是些小散文;喜欢文物鉴赏和收藏,却是略知一二,小来小去玩一下。尽管多种爱好都一事无成,可我不后悔。我的确仰慕大家,可他们是极品,廖若晨星,我可以接受到他们光芒的照耀。我倾羡国宝,可那是天物,凭的是缘份,我能享受到绝美的愉悦。

……

书稿成形,朋友提议搞个研讨会,约了几位高人都分散各地,工作繁忙,忽然想到这个电子化时代的优越,干脆每人邮箱一份,网络研讨吧。几位应约人都是有文化成就的人,而且文笔十分了得。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而且妙笔生花,除了心存感激外,就是对老前辈这种无私精神的尊敬。

我本不是絮叨的人,可还是想再说几句。北京三希堂藏书总裁付双全先生,应该说是不折不扣的挚友。他因喜欢图书,竟放弃到大机关、报社等诸多良机,潜心自己的爱好,不足十年功夫,竟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从小地市到省会再到京城,三年一个台阶,现在国内出版界已是大名鼎鼎。回想一下他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热爱,和对这项事业的执着。他知道我想出本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些搭界的书,主动承担了编辑、印刷等主要环节的工作,使该书得以高质量地面世,甚为感激。

天地的造化,为人类储备了丰富无比的美好,这些美好以基因的形式赋予给了人类,让人类的憧憬无止境地传承着,而这些美的基因里有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和谐的依存。大自然的和谐才有了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人类的和谐才有了情缘的张杨,也才有了将憧憬变为现实的基础,有了我们身边每个人牵手的条件。因此,我在由衷地感谢那些和你生命有关,和你生活相联的人的同时,更加用心地去对天地和万物保留一份敬畏之心。写完后记已至深夜,推窗时见外面飘起了雪花,伸手窗外,雪花便立刻软软地、柔柔地亲切到掌心,这一丝丝安静的凉意,竟能使我神清气爽,快意顿生。而此时我却突然想到:我文章中的人和事,我生命中的人和事,多像这漫天的雪花,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我目光所及和身心所印的那一片,将永远不会消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