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
这本由薛玉坤编写的《中国古代词》介绍了古代诗词,是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而编写,目的是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小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兴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代词/中国文化读本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薛玉坤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 这本由薛玉坤编写的《中国古代词》介绍了古代诗词,是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而编写,目的是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小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兴趣。 内容推荐 这本由薛玉坤编写的《中国古代词》介绍了古代诗词,所选作品都加上简单易懂的注释,并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文。 每篇作品除了注释和译文外,根据作品情况,还列有“背景资料”,使小学生对文章作者、或者科技发明的背景有所了解。 目录 一 采桑子 江南山水词 二 望江南 历代山水词十首 三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农家之乐(节选) 四 乌夜啼·梅雨 历代乡村词十首 五 破阵子 四时游赏与节序词(节选) 六 青玉案·元夕 历代节序词十首 七 生查子 《唐宋友情词选》前言(节选) 八 南乡一枝梅·招熊少府 历代友情词六首 九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复国心切:社会责任感在南宋爱国词中的 体现(节选) 十 柳梢青 历代爱国词十首 十一 朝中措·梅 谈有寄托的咏物词 十二 鹧鸪天·赏荷 历代咏物词五首 试读章节 江南山水词的婉丽也来自词人的审美偏嗜。自南朝以来,江南社会文化心理就渐趋柔靡,到南宋发展至高峰,正所谓“东南妩媚,雌了男儿”(陈人杰《沁园春》序)。特殊的审美心理,促使文人们有意无意地选择水、月、柳、莺、燕等柔性意象人词,以此营造狭深柔弱的意境。词人们还经常把江南山水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有的直接将之比拟为女子的容貌和神态:如北宋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日艮盈盈处。”把山水比作少女温柔的秋波和秀丽的眉峰。史达祖《绮罗香》“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则将春雨笼罩下的山峰比作女性含泪紧皱的双眉。有的用女性情感来对山水进行侧面描写,如北宋王琪曾作《望江南》: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沉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寒夜愁歌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烟浪远相连。 以闺中少妇孤独缠绵的愁怨来烘托江南氤氲迷离的雨景,与秦观“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的意境极其相似,表现出宋代文人对阴柔美的共同追求。再如周密《木兰花慢》咏“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恰芳菲梦醒,漾残月、转湘帘。正翠崦收钟,彤墀放仗,台榭轻烟。东园。夜游乍散,听金壶、逗晓歇花签。宫柳微开露眼,小莺寂妒春眠。 冰奁。黛浅红鲜。临晓鉴、竞晨妍。怕误却佳期,宿妆旋整,忙上雕轿。都缘探芳起早,看堤边、早有已开船。薇帐残香泪蜡,有人病酒恹恹。干脆就以女性探春的闺情作为主要线索,将“苏堤”和“春晓”串联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描写,西湖词也就被完全女性化了。 所谓“清”,就是清空淡雅。如果说婉约妩媚是一种女性化的审美倾向,那么清空淡雅就更多地表现出文人化的审美情趣。中唐以后,随着强盛帝国的日益衰落,文人情趣也逐渐走向闲适清雅一路。两宋时期,封建政治体制对文人行为的限制不断加强,加速了文人内心对政治的疏离,从而为这一审美情趣的极端化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山水文学与山水画一样,日益追求一种峭洁清远、遗世独立的境界。在江南山水词中,清雅之境也是文人们醉心追求的审美意境。早在北宋初年,潘阆《酒泉子》组词中“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一首,就画面淡雅,语意潇洒。 南宋朱敦儒《念奴娇》描写的吴江夜色则更具清卒之美. 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P6-9 序言 教育应该是当今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绝不能看成几门简单的课程,它首先是理想,是道德,是价值。我们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 朱永新 2014年8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