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
这本由张修龄编写的《中国古代散文》介绍了古代散文,是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而编写,目的是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小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兴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代散文/中国文化读本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张修龄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 这本由张修龄编写的《中国古代散文》介绍了古代散文,是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而编写,目的是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小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兴趣。 内容推荐 这本由张修龄编写的《中国古代散文》介绍了古代散文,所选作品都加上简单易懂的注释,并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文。 每篇作品除了注释和译文外,根据作品情况,还列有“背景资料”,使小学生对文章作者、或者科技发明的背景有所了解。 目录 一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孔子论君子 孟子论征 二 伯牙鼓琴 管晏列传(节选) 三 一鸣惊人 大器晚成 四 诫子书 诫兄子书 五 答谢中书书 《山居赋》序 六 素叶水城辞 宋云惠生使西域(节选) 七 折箭 用心专一 八 《昏镜词》 荆巫 九 诲学说(节选) 劝学(节选) 勉学(节选) 十 录文忠公语粥 答吴充秀才书(节选) 十一 寒花葬志 魏诚甫行状 十二 鸟说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 试读章节 我读书的书房,旁边有一棵桂树在那儿,桂树上,每天有两只交相呜叫的鸟儿。走近一看,那两只鸟儿在桂树的枝干之间筑了一个窝,离地不过五六尺,人的手够得到鸟窝。鸟窝只有酒杯大小,精巧严密、完整坚固,是用细草编结而成的。那鸟儿一只雌的、一只雄的,还很小,不够双手满满地握住,鸟的毛色光亮洁净,美丽而可爱,(只是)不知它们是哪种鸟。雏乌孵出来了,雌鸟用翅膀覆盖遮蔽着自己的儿女,雄乌到外面去找东西吃,每当得到了食物,就止息在屋上,不马上飞下去。房屋主人戏弄那些鸟儿,用手摇动它们的鸟窝,那(雄)鸟就向下俯视着呜叫,轻轻摇动就小声叫,重一点摇动就大叫起来,主人把手放下,(雄)鸟的叫声才停息。 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看到鸟窝掉在地上,寻找那两只大鸟和幼雏,没找到。问它们哪儿去了,原来被房主人家的家僮下人拿走了。 哎呀!这种鸟凭着羽毛的光洁和呜叫声的动听,为何不住在适合它们生存的深山中,栖息在繁茂的树林里,竞这样将自身寄托在不该居住的地方,被别人家的奴仆羞辱而死去。那些个鸟儿还以为世间的道路是很宽的呢! 《鸟说》是一篇以鸟喻人的寓言,作者戴名世为清初桐城文人,曾因牵涉当时一桩文字案件而被逮下狱。那不知什么种类的鸟儿,“色明洁,娟皎可爱”,本该受到人们的关爱,它们也是这么想的,以为“世路”“甚宽”,对周边环境毫无警觉,天真地将鸟巢构筑在“人手能及之”的树上。尽管鸟巢建造得“精美完固”,但不具备抵抗外力侵犯能力的乌儿,只能用呜叫对付“主人”撼动鸟巢。最终鸟巢遭歹人毁坏,乌儿也“全家”受难,无一幸免。 这个故事寓意是很深刻的,讥讽了像作者自己这样的知识分子,满以为倚仗出色的才干,就能为朝廷、为百姓效力,选择了积极参与政事的路途,谁知“托身非所”,落得家毁人亡的下场。寓言告诫文人学士,应该远离险恶的生存环境,在世外的山林里寻求安居。 宋代苏轼有篇题为“记先夫人不残鸟雀”的散文,说的是自己善待庭院中的鸟雀,几年后人与鸟终能和睦相处,讲出了以诚待人、方能见信于人的道理。戴名世的《鸟说》则透过某家主仆对可怜二乌的无情作为,寄寓着对险峻世态的郁愤。戴氏发抒感慨,凭借的是平淡的语言、细微的描述,在娓娓道白中深蕴愤世嫉俗之情。同时,这则寓言也暗喻着作者的生平遭际,起到了鉴戒时人的警世作用,篇末点题,理正而意远。 1.复述这则寓言,说说乌儿在主人撼动鸟巢时的反应。这样的反应能躲避灾难吗? 2.文中乌儿的不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巢坠于地”是迟早会发生的吗? 3.《乌说》在复述故事、警示世人的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文章风格?P92-95 序言 教育应该是当今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绝不能看成几门简单的课程,它首先是理想,是道德,是价值。我们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 朱永新 2014年8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