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之光
一个封建王朝在一座山林里终结,又一个新的王朝从这里发端,我相信,谁来到这里都不会漠视这座山林的神圣。
然而,由于时代过于遥远,这座山林的故事一次次被别的山林所重复,它所产生的历史轰动一次次被新的轰动所取代。无数回世事变迁,使它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只有走进这座山麓,走进历史的记忆深处,我们才能听见从这里发出的巨大轰响。
绿林镇,湖北京山县一个乡镇机关的所在地。在我们抵达的那个傍晚时分,谁都没有顾得上去打量它,便被等候在廊檐下的主人请进了一座近似现代农舍的小酒馆。酒后略作寒暄,我们又被带到了数里之外一座更加偏寂的旅舍。村落般的旅舍空当当的,窗外不息的风鸣给我们带来了几分孤独。除了绿林小镇这个陌生的地名,那个夜晚,我一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同行而来的有一位著名诗人及武汉作家协会的一位小说作家,此前我仅仅被告知,我们三人到京山,是应一家旅游开发商的邀请来帮他们进行文化策划的,现场在山中。但开发商是谁,要去的是座什么山,我一概未加多问,因为是朋友相约。
次日清晨一觉醒来,我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地靠近了一座铭刻着史诗的英雄山麓,我们一步跨入了两千年前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官僚地主阶层更加野蛮地掠夺百姓,又逢连年赤灾,人民生不如死。就是在这座山中,燃起了焚毁新莽政权的冲天烈火。
此刻,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的主要策源地,面对脚下这片改变过中国历史的神奇山岭,我的心头蓦地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敬意。
可是,高大的山峰在我们面前依然沉默着,并不在意我这种颇有些感动的目光。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独自回想着辉煌的往事。那种淡然的神态,让人感觉到的只是平凡。
的确,如同古今成大器者往往不是外表伟岸的人物一样,一些成全了重大事变的山林,并非是今天人们旅游观光所向往的那种奇川巨岳。绿林山并不巍峨,在它地处的大洪山脉,最高主峰的海拔不过一千多米,在我们辽阔祖国的很多地方,都能找出这么一片山林来。如果不是历史学家以它的名字去称谓那场起义浪潮,人们从它身旁走过,无论向它投去多少瞥目光,都很难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老者”曾有过惊天动地的传奇经历。
绿林山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事变,还得从公元十七年那个饥饿与慌乱的时刻说起。
那年,南临江汉平原的绿林山区涌来了大批饥民。他们刨尽了平原上的草根和树皮,纷纷转移到山中寻求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但是,山问的野菜也很快被挖光。眼看树林间和沟水旁一片片形容枯槁的远近乡亲已陷入绝境,当地两位分别叫王匡和王凤的血性汉子相互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双双从容地登上一块巨石,终于发出了那声震撼丛莽的长啸。
当时,全国各地反莽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连王莽也不得不承认,江湖海泽如乱麻沸汤,并连连唉叹“国有大灾”。但他没有料到,从中部腹地一片野林中升起的这面反旗,后来直指京师,歼灭了他的主力,进而攻破长安,将他送上了断头台。
胸怀奇志的王匡王凤,即使预见到了在山中起事有林可藏,有险可据,有道可通,兼得出击和退守之利,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他们在绿林山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山地武装割据的先河。他们更不会料到的是,他们在绿林树丛中的那声划破时空的呐喊,化作了一个响亮的名词,使这片丛林成了一代代英雄好汉的代称。
……
P10-12